2012-2014农发水保项目可研提纲(共16页).doc
-
资源ID:5335630
资源大小:41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2-2014农发水保项目可研提纲(共1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目录1 综合说明简述项目区选择的缘由、背景和必要性;简述项目区位置、规划基础、可研报告编制过程及评审意见;简述项目区基本情况、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情况;简述项目建设的目标、建设规模、进度安排和主要措施量;简述项目投资、资金筹措方案和分年度实施意见,项目实施后的效益分析结论;简述经济评价和可研报告编制的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2项目来源与设计依据2.1项目背景简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规划或其他规划情况,项目县与规划的一致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2.2编制依据简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和设计资料等依据;还应包括规划批复、年度申报指南等依据。3.3项目区选择与小流域划分简述项目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以完整小流域为单元确定项目区,明确项目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边界,说明项目区建设的有利条件,描述所属的水土保持分区和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对项目区进行小流域划分,基本情况、建设任务、投资均要计算到小流域。说明典型小流域的确定原则,根据分区类型分别确定典型小流域进行典型设计。表1项目区分布概况表参考样式分区乡镇小流域流域面积(km2)水土流失面积(km2)林草覆盖率(%)总人口(万人)耕地面积(km2)是否典型小流域3项目区概况3.1 自然条件3.1.1地形地貌与地质说明项目区地貌类型、地形特征与地质情况。3.1.2土壤、植被说明项目区的土壤类型其分布情况,地带性植被类型和现状植被状况,明确林草植被覆盖率等量化指标。3.1.3水文、气象说明项目区主要水系、地表径流量和分配情况,说明洪水和泥沙等水文特征。说明项目区气候类型,明确年均降水量及分布、蒸发量、径流深、气温、活动积温、日照时数、无霜期、冻土深度,平均风速、主害风向、大风日数、灾害性气候,10年、20年一遇6小时、24小时最大降水量。3.2 社会经济条件3.2.1行政区域与人口简述项目区涉及的行政单元、总人口、农业人口、贫困人口、劳动力、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等。3.2.2土地利用现状分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其他等类别简述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利用政策(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总面积、耕地总面积及分坡度组成,农业人均耕地等情况。3.2.3 农村经济状况简述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林牧副渔产业结构、人均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情况,粮食生产情况,包括品种、不同耕作区的单位产量等。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3.2.4 农村基础设施情况简述项目区交通、水利设施、通讯、供电、教育等基础设施状况。3.3水土流失状况简述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特征、面积、强度分布、土壤侵蚀模数、年土壤侵蚀总量,水土流失危害及山洪地质灾害情况,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3.4 水土保持情况简述项目县水土保持机构设置、工作开展及其成效,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经验及存在问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与林业、国土等相关部门生态类工程的投资、布局及任务完成情况。35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方向本章主要表格样式参见表2表9。表2项目区气象特征表参考样式项目区站名气温()10积温()年平均日照时数(h)无霜期(d)大风日数(d)平均风速(m/s)最大冻土深cm资料系列年限年最低年最高年平均表3项目区降水特征表参考样式站名控制面积(km2)年降水量(mm)雨季月平均降雨量(mm)最大量年份最小量年份多年平均 表4项目区地貌类型分布面积表参考样式单位:km2总面积山地丘陵平原水域面积占比%面积占比%面积占比%面积占比%面积占比%注:此表以小流域为单元,可根据当地地形特点确定坡度范围。 表5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参考样式单位:hm2总面积林地草地水保林经果林天然草地人工草地表6项目区耕地坡度组成表参考样式小流域乡镇行政村总面积5o5o15o15o25o25o备注注:东北地区和坡度集中地区可以调整坡度间距取值。表7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表参考样式辖区土地 总面积(km2) 水土流失 面积(km2) 涉及 小流域(条)人口 农业劳力 (万人)农业人口密度 (人/km2) 农业人 均耕地(hm2)农业人均基本农田(hm2)农业人均产粮 (kg)农业人均纯收入 (元/人)乡(个)村(个)户(万户)总人口(万人) 农业 人口 (万人)表8项目区农业经济结构现状表参考样式表9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参考样式土地 总面积 (km2)水土流失其 中侵蚀模数 t/(km2·a)沟壑密度(km/km2)面积(km2)占总面积 %轻 度中 度强 度极强度剧 烈面积(km2)占比例(%)面积(km2)占比例(%)面积(km2)占比例(%)面积(km2)占比例(%)面积(km2)占比例(%)4 建设任务与规模4.1 指导思想简述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当地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明确项目建设的重点任务。4.2建设目标根据规划批复和项目申报指南,提出项目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目标(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减蚀量)、生态建设目标(土地利用率、林草覆盖率)、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人均耕地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等量化指标,定性描述其他目标。4.3 典型小流域设计综述根据项目申报指南的控制单价和建设目标,简述测算的典型小流域设计的措施类型、布设原则和单位治理面积的措施数量(典型设计须以具体的小流域为单元编制,达到初步设计深度,作为可研报告附件)。4.4建设规模根据项目申报指南的单个项目控制经费数额、典型小流域设计成果,确定项目区治理面积、治理措施类型及数量。本章主要表格样式参见表10。表10单位治理面积措施配置表参考样式措施类型坡改梯水保林水窖谷坊蓄水池单位公顷公顷处座个数量5 总体布局与措施设计5.1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以及建设目标、典型小流域设计成果,提出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5.2 总体布局与措施配置 根据项目类型区和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设计成果,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需求,基本明确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措施配置体系,推算项目区各种治理措施的数量。绘制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并按小班对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按小流域分类汇总措施量。5.3 措施设计根据典型小流域设计成果,分梯田、林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水土保持措施,提出各类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依据、设计要点、主要参数、配置原则,并给出相应图件,计算工程量估算指标。典型小流域设计中未涉及、但在整个项目区措施配置中涉及到的措施,需专门补充。一般地,应按坡面措施、沟道治理措施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分别进行单项设计。坡面措施包括坡耕地治理措施和荒山荒坡治理措施。其中,坡耕地治理措施须对梯田、地埂植物带、改垄等措施分别进行单项设计;荒山荒坡治理措施须对截水沟、鱼鳞坑等措施分别进行单项设计。沟道治理措施须对对沟道布设的各项措施如沟头防护、谷坊、塘坝等措施分别进行单项设计。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须对布设各种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进行单项设计。本章主要表格样式参见表11表12。表11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参考样式时段小流域土地面积林地草地水保林经果林天然人工现状合计规划合计表12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量汇总表参考样式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水土保持林经果林种草坡改梯乔木林灌木林土坎石坎6 施工组织设计6.1工程量估算根据措施数量和工程量估算指标,估算项目区各类措施的工程量并进行汇总。可研阶段植物措施工程量计算调整系数统一取1.05,工程措施工程量计算调整系数见表13,工程量较小时可取上限。表13可研阶段工程措施工程量计算调整系数表系数1.021.031.031.041.041.061.061.08土石方开挖量5005002002005050土石方填筑、砌石工程量(万方)5005002002005050混凝土工程量(万方)3003001001005050临时工程6.2施工条件简述交通、水电、道路等条件以及气候、农事活动等因素对施工的影响。说明建筑材料、苗木、种子的来源情况。治沟骨干工程还应说明取料场的具体布置情况。此外,还应附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关于工程用地、投工投劳承诺文件。6.2施工组织形式与方法说明项目区水土保持施工队伍、劳动力状况,以及可能的投工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定施工方法和组织形式。简要说明各项治理措施的施工方法、施工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6.3进度安排合理确定施工总工期,结合当地农耕特点,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明确分年度实施方案。本章主要表格样式参见表13表14。表13项目区工程量汇总表参考样式小流域土石方开挖(万m3)土石方填筑(万m3)混凝土(万m3)砌石量(万m3)苗木(万株)种籽(t)表14项目区治理措施进度计划表参考样式措施类型措施项目单位数量进度计划备注第1年第2年第3年工程措施土坎梯田hm2谷坊座植物措施乔木林hm2灌木林hm2经果林hm2种草hm27 技术支持7.1 水土保持监测明确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内容和指标,确定监测小流域,选定水土保持监测点,明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频次与要求。效益监测的监测点宜选择第一年实施的地块,连续监测三年。7.2技术应用与推广联合其他项目区(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初步选定技术推广项目,提出工作计划。7.3 技术培训提出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当地农民技术培训的内容、方式和培训计划。7.4 专题研究 联合其他项目区,根据必要性和可行性选定专题研究课题,并初步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进度及承担单位等。8 项目管理8.1 组织管理提出项目建设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方案和主要制度框架。提出项目管理必要的工作设施。8.2 建设管理8.2.1项目法人制8.2.2 工程监理制和工程招投标制8.2.3 项目公示制和群众投劳承诺制 8.2.4 工程检查验收8.2.5 工程建后管理8.3 预防监督措施8.3.1 监督机构建设论述项目区涉及各级监督机构和监督工作人员情况。8.3.2 预防监督的范围、内容和要求明确预防监督的范围、内容和要求。9 投资估算9.1 投资估算说明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原则、价格水平年。分析计算基础单价和工程单价,估算分项投资、工程静态投资和分年度投资。投资估算的深度、内容和附表附件应满足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的要求。9.2 资金筹措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明确地方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比例,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并附地方人民政府或财政部门关于配套资金的承诺文件。9.3 分年度投资 根据施工进度,提出项目建设分年度投资计划。本章主要表格样式参见表15表18。表15估算费率标准表参考样式其他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备注坡改梯其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封育治理表16项目区投资估算总表参考样式单位:万元序号措施项目建安工程费林草工程费独立费用合计资金来源栽植费苗木籽种费中央财政地方配套自筹折资一工程措施1土坎梯田2沟道治理3二林草措施1造林2种草3三封育措施1护栏设施2补植补种3四独立费用1建设管理费2监理费3科技推广幼林管护前四部分合计五基本预备费六工程总投资表17分部工程估算表参考样式序号措施项目单位数量估算单价(元)投资(万元)第一部分工程措施一坡改梯工程1机修土坎梯田hm22二谷坊工程1干砌石谷坊座2三第二部分林草措施一人工造林1鱼鳞坑整地造林hm22二人工种草1撒播种草hm22第三部分表18项目区分年度投资估算表参考样式序号措施项目单位数量投资(万元)分年投资第1年第2年第3年第一部分工程措施一坡改梯工程1机修土坎梯田hm22二谷坊工程1干砌石谷坊座210 经济评价10.1 经济评价的依据和方法说明经济效益分析的范围和方法。10.2 效益分析 说明效益分析的原则、范围、期限。说明分析计算的内容和方法。确定措施效益指标和主要参数。项目主要措施的经济效益及综合经济效益。包括直接、间接合综合经济效益的分析。生态效益说明。社会效益说明。10.3 经济评价说明经济评价的依据和方法,提出经济分析的主要指标,国民经济评价的结果和国民经济合理性评价等内容。本章主要表格有效益估算表、经济效益定额汇总表、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等,具体样式略。11 结论11.1 综合评价结论 综述项目建设、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的主要成果,简述项目建设、投资估算、社会、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结论。11.2 建议 从前期工作、实施管理、效益监测、管护机制、宣传培训、技术推广、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可操作的具体建议。12 附表和附图应按照部颁的制图标准进行编制。所需要的图件包括项目区地理位置示意图(项目区在县域里的位置)、小流域分布图(项目区内小流域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图、水土流失现状图、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图、项目区典型设计图等。具体要求略。13其他要求1、封面署名建设单位、编制单位,并加盖公章。扉页附编制单位的设计资质或方案编制资质证书影印件,设计资质须为土木工程类丙级以上,方案编制资质须为乙级以上,在证书有效期内方可有效。2、宣传牌、碑的制作要求应统一,并在每个项目区明显处设置。3、如果项目区涉及不同的水土保持分区,应分别选择不同的小流域进行典型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并作为附件一并上报审批。4、项目管理费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使用:财政投资500万元以下的按3.5%提取,1000万元以下的其超过500万元的部分按1.5%提取,超过1000万元的其超过部分按0.5%提取。项目管理费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主要用于项目实地考察、检查验收、业务培训、项目及工程招标、资金和项目公示以及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治理项目一般工程初步设计等方面的支出,不得用于人员工资、补贴、购置车辆等行政经费开支。5、投资估算中的资金筹措(1)地方财政的配套比例以中央财政资金总额为参照(视为1),北京、天津、上海、大连、青岛、宁波的配套比例6市为2,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的配套比例为1,福建、重庆两省(市)的配套比例为0.6,辽宁、山东、山西、广西、云南、陕西六省的配套比例为0.5,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海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6省(区)为0.4,西藏自治区为0.3。(2)地方配套资金任务的分解天津、青岛、宁波3市,市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60%以上,县(市、区)级承担40%以下。大连、上海、山东、福建4省(市),省(市)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70%以上,地(市)、县(市、区)级承担30%以下。其他省(区、市),省(区、市)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80%以上,地(市、州、盟)、县(市、区、旗)级承担20%以下。地(市、州、盟)、县(市、区、旗)级财政配套资金具体分担比例由各省(区、市)自定。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困难县以及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800个产粮大县中的农业综合开发县,不承担财政资金配套任务;各地其他产粮大县是否取消财政配套,由各地自行确定。取消县级财政配套任务后减少的配套资金,由省(区、市)本级财政承担。(3)自筹资金及投劳折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及广东省农垦总局,中央财政资金与自筹资金(项目团、场和群众筹集的现金、以物折资和投劳折资)配套比例为1:0.5。其他省区不超过1:0.1。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