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4).doc
-
资源ID:5339913
资源大小:25.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气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4).doc
大气压强设计思想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开始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究生活中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再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服务于社会生活。教材分析大气压强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三节的内容。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容易被人们忽视。人类生活在大气层中,依赖大气生存,因此有必要学习大气压强,了解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节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量”两部分内容。大气压强的存在时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刚学完液体压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推测:既然液体有压强,那么与液体同样具有流动性的气体是不是也有压强?由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通过现象分析或进行有趣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存在的认识,使他们确信大气压强使真实存在的。用大气压强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大气压的测量时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知道大气压强测定的方法、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论。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2、过程与方法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学情分析用大气压强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大气压的测量时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定大气压强。5教学过程一、认识大气压强及大气压强的存在1、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气体也像液体一样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学们猜想一下大气是否也像液体一样对浸在它内部的物体有压强呢?2、演示实验“乒乓球托水”学生观察实验,通过教师引导思考下列问题: 乒乓球为什么没有下落? 任意旋转一定的角度,乒乓球仍然没有下落,由这个现象又可以说明什么?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大气内部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学生实验】学生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尝试与大气压强相关的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时用相机拍下学生的精彩瞬间。实验后,立即将学生的实验过程用照片展示出来。学生经过讨论得到:1、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2、产生原因:大气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3、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学生利用器材实验,亲身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用问题引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由实验现象自己总结出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及特点。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从而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大气压强大小的测量。4、简要介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并且请两位同学进行“拔河”,感受大气压强的力量。学生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大气压强不仅在,而且还很大。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力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大气压强大小的测量。二、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大小1、粗测大气压强提出问题:能否利用吸盘测出大气压强?学生讨论测量方案并且展示请学生分析这个测量方法存在的不足2、精确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测量的方法将空心玻璃管放入水槽中,慢慢向上提起,观察管内无水柱;让学生思考如何让水顺着往上升?将玻璃管一端堵住,从水中慢慢往上提思考:水为什么会上升?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是大气压向下压液面,通过水槽中的水传递将水压上去的,但是大气压能支持的水柱是有限的,如果能找到大气压能托起水柱的最大高度,则水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通过思考、交流和讨论,制定出粗侧大气压强的方案并展示测量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并且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若由学生讨论解决可能效果不佳,所以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加引导的方法。那么大气压究竟能支持多高的水柱,观看视频资料,学生得知可支持大概十米高的水柱,并计算水柱产生的压强的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 换用密度更大的液 体 哪种液体密度最大 水银代替水 托里拆利实验(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强的值)观看实验视频并注意思考能从视频中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总结: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标准大气压 p0= 1.013×105 Pa,粗略计算标准大气压可取为105 Pa。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大气压作用在自己一个手掌上的压力为多大?相当于质量为多大的物体压在手掌上 ?(P=1.0×105 Pa,手掌面积由自己粗略测量)为什么房屋没被压塌?人为什么没有感到被大气压着?总结从视频资料中获得的信息。学生进行估算并解释现象锻炼学生利用资源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数值让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大小。 三、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提问】大气压强数值是不是总是不变的吗?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哪些? 播放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得出:高度是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之一。即: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反之亦然。测量工具: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自制一个简易气压计,并观察当从楼下走到楼上时,液柱的变化。四、大气压强的应用1、现场请学生演示吸管吸饮料的过程瓶中装满水塞紧瓶盖,吸水,但是无法吸起来。将盖子打开,水可以吸起来学生交流吸取饮料的原理2、小组讨论生活或生产中还有哪些现象用到了大气压强?并且简述工作原理。3、解释鹌鹑蛋为什么会向上爬?学生演示吸饮料的过程培养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理论联系实际。五、课堂小结及课后思考问题1、学生交流心得2、课后思考:怎样让鹌鹑蛋完好无损地溜出来?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知识整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