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逍遥游》虚词与特殊句式归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doc
-
资源ID:5340228
资源大小:365.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6《逍遥游》虚词与特殊句式归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doc
(下载文档后,图片可放大)逍遥游虚词及特殊句式归纳虚词1、 其“其”可以用作代词、副词、助词、和连词,在本文中用到了“其”作为代词和连词的两种用法。(1) 用作代词“其”用作代词共有四种用法,在本文中,用到了其中的三种。1、 用于名词或名物化的词语前,表示领属关系,通常表示第三人称,有时表示第一或第二人称。可翻译为“他(它)的”、“我的”、“你的”等。(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2)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变换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3) 其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空的云彩。(4) 有鸟焉,其名为鹏。-还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2、 “其”作小句的主语,等于“名词+之”。“之”,取消小句的独立性。小句的谓语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其前面还可用“非”。(1)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很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2)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它(鹏)从数万里的高空往下看,也像人从地面往上看一样罢了。(3)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再说,水积的不深,那么它就无力承载大船了。(4)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他们自己看待自己,也就像小雀一样。(5)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他在人世间从没有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3、 用于名词前起指代作用。可译为“这”、“那”等。(1) 奚以知其然也?-根据什么知道它这样呢?(2) 用作连词“其”作为连词,共有三种用法,在本文中,用到了其中的一种。1、 用于抉择复句的后一分句前,或分别用于两个分句前,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1)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远而没有达到尽头的地方呢?2、 之“之”可以用作代词、连词、助词,在本文中三种用法,全都用到了。(1) 用作连词。1、 “之”插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形成“之”字结构。这是“之”的一种重要用法。“之”字结构可以用作单句的主语、谓语、宾语,也可以作复句的分句,还可以在一定的语段中单独成句。在翻译的时候不译。(1)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很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2) 鹏之徙于南冥也。-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3)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空是深蓝色的,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远而没有达到尽头的地方呢?(4)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再说,水积的不深,那么它就无力承载大船了。(2) 用作助词。“之”作为助词,本文中用到了两种用法。1、 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使二者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表示前后两项的各种关系。可译为“的”,或根据文义灵活译出。(1)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的脊背,也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2) 其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空的云彩。(3) 穷发之北。-极远的北方地带。(4) 翱翔蓬蒿之间。-盘旋在蓬蒿中间。2、 用于谓语与补语之间,表示补充关系。(1) 此亦飞之至也。-这也就是飞翔的极点了。(3) 用作代词。1、 “之”指代第三人称,不仅可指代人,而且可以指代事、物、时、地等。“之”所指代的对象或事物出现在上文中。可译为“他(们)”、“她(们)”、“它(们)”,或根据文义灵活译出。(1) 蜩与学鸠笑之曰。-蝉和鸠讥笑鹏说。(2)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此句话为否定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背负青天而莫夭阏之者”。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2、 “之”用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起指示作用,表示近指。作定语。可翻译为“这”、“此”、“这样的”等。(1) 之二虫又何知。-这两种动物又懂得什么呢?3、 也“也”既可以用在句末,也可以用在句中,在本文中“也”在句末有四种用法,在句中有两种用法。(1) 用在句末。1、 用于陈述句末,加强陈述语气,强调所陈述的内容或确认某种事情或状态的真实性。可译为“啊”,或不译出。(1)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很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2)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的脊背,也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3)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穿过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向南飞。(4)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他在人世间从没有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2、 用于陈述句句末,助判断语气。表示肯定主语和谓语间的同一关系。翻译时一般在谓语前加判断词“是”,也可根据文义灵活译出。(1) 南冥者,天池也。-南海,是天然形成的大天池。(2) 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事物的书。(3)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春日野外山林沼泽中蒸腾着雾气,空中飘浮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4)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寒蝉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这些都是生命短暂的。(5)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上古有大椿树,把八千年看作它的一岁。这是寿命长的。(6) 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黑色的深海,是天然的大池。(7)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我跳起来向上飞去,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盘旋在蓬蒿之间,这也就是飞翔的极点了。3、 用以加强原因、结果、动机、目的或情况的解释说明。可根据文义灵活译出。(1)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把杯子放在上面就黏住不动,因为水太浅,船太大了。4、 用在疑问句末,表示各种特指疑问语气。(1) 奚以知其然也?-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呢?(2) 彼且奚适也?-可是它要飞到哪里去呢?(2) 用在句中。1、 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舒缓,同时兼有提示作用,以待下文对所提示的对象进行解释或叙述。根据文义可灵活翻译为“呀”、“么”等,或不译出。(1)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鸟,在大海上运行就迁徙到南海。(2)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掀起三千里的巨浪,环绕顺随着旋风上升到九万里以上的高空。(3)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风的强度不大也就无力托起鹏的大翅膀。2、 用于并列句子成分之后,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翻译。(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春日野外山林沼泽中蒸腾着雾气,空中飘浮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四、而(一)用作连词。“而”作为连词主要表示四种关系,并列关系、顺承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在本文中主要用到了四种中的两种。1、 顺承关系。“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项动作行为在事理上前后相承,前一个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原因,后一个动作行为是前一个动作行为的结果。可译为“就”、“因而”,或仍作“而”。(1) 化而为鸟。-变换成了一只大鸟。(2) 怒而飞。-振奋起来向上飞。(3)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环绕顺随着旋风上升到九万里以上的高空。(4)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有时飞不到那里,就掉到地面算了。2、 转折关系。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意思相反。可译为“可是”、“但是”、“然而”、“却”。(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且整个上的人都称赞他,宋荣子却也不更加勤奋,整个的人都责难他,宋荣子却也不因此而丧气。3、 连接状语与谓语。它所在的句子常用作表条件或假设的分句。可翻译为“如果”、“如果都”、“却”等。(1)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我们迅速起飞,如果碰到榆树檀树就停下来。(2)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我跳起来向上飞去,不过几丈高却落下来。(3) 夫列子御风而行。-那列子驾着风飞行。五、以(一)“以”作为介词只有最常用到的两种用法,一是引进原因,略等于“因为”;二是用于“用、拿、凭借”的意思。在本文中用到了后一种用法。1、 介绍动作实施的工具、凭借身份、计数单位等。“以”及其宾语可用在动词前也可用在动词后。可译为“用”、“凭借”、“按照”、“根据”等。(1)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鹏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到南海才休息。(2)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把八千年看作它的一岁。(二)用作连词。“以”用作连词的用法类似于“而”,只是比“而”多了一种表达目的关系的用法。1、连接前后两项,后项是前项的目的。可译为“去”、“来”等。(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至于那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驾驭着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来在无穷的时间和无尽的空间中遨游。特殊句式1、 判断句判断句不再冗述,请参照上文中“也”字作为判断句的标志段落。2、 定语后置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正常语序为“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者。”-环绕顺随着旋风上升到九万里以上的高空。3、 状语后置(1) 去以六月息者也。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鹏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到南海才休息。(2)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正常语序为“乎内外分定,乎荣辱境辩。”-他确定了自我和外物的分别,认清了荣誉和耻辱的界限。4、 宾语前置(1) 之二虫又何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为宾语需前置,正常语序为“之二虫又知何。”-这两种动物又懂得什么呢?(2) 彼且奚适也?-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为宾语需前置,正常语序为“彼且适奚也?”-可是它要飞到哪里去呢?(3)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此句话为否定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背负青天而莫夭阏之者”。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5、 被动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可是彭祖如今却因长寿而闻名于世。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1)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名词用作状语“在大海上”-这只鸟,在大海上运行就迁徙到南海.(2) 宿舂粮,“宿”,名词用作状语,“出发前一宿”-出发前一宿擣米。(3) 三月聚粮。“三月”,名词用作状语,“出发前三个月”-出发前三个月就聚集粮食。(4)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水”名词用作状语,在水面上举翅拍击。-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掀起三千里的巨浪。2、 名词用作动词(1)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上”、“下”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向上飞”、“落下”。我跳起来向上飞去,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2) 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用作动词,“向南飞”。然后才打算往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