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碗乡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实施(共9页).doc
-
资源ID:5348548
资源大小:10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两碗乡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实施(共9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两碗乡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水教发201164号水富县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现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为核心,以全国优秀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借鉴,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创建高效教学模式为抓手,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常规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目标要求 (一)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进一步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开放教材内容,开放学习形式,开放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高效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努力使课堂达到“轻负、优质、高效”。(三)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落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思维品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素质,实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标,使广大教师在创建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 (四)提高教研活动的深度、效度。让教研活动成为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突出教研活动的主题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取得成效,特成立两碗乡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组 长:江俊材副组长:李富强、杨芳琴、谭兴学成 员:全体教师领导组办公室在教务办,由李富强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本校的创建活动,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开展。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1年8月31日前)。12011年7月23日至8月25日,学校成立领导机构,组织教师学习有关高效课堂建设的理论及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 22011年8月26日至8月28日,确定我校为乡级“高效课堂”试点校,制定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上报实施方案及相关信息表32011年8月29日至8月31日,试点校根据方案,确定各学科高效课堂的操作模式,做好高效课堂创建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试点探索阶段(2011 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 12011年9月1日至9月30日,精心组织试行,人人参与磨课。学校校长要带头上好观摩课,学校领导班子要上好研讨课,骨干教师应上好示范课,一般教师应上好达标课。在试行过程中应注重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应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变成研究课题,强化研究过程、研究力度、研究深度和研究效度。 2201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配合县、市教育局组织的有关专家与县级试点校教师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互相评课,共同提高。32012年3月1日至4月30日,组织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改。42012年5月1日至6月30日,加强反思总结。学校和教师应认真反思操作过程,总结教学得失,提炼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可供其他学校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试点学校形成学校和学科的阶段性成果报告。 5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整理高效课堂经验集。分经验材料、典型课例、优秀导学案、反思论文等几类对高效课堂材料进行收集、整理。 62012年8月1日至8月31日,评选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先进个人以及优秀教研组后,推荐参加县市级评比。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9月1 日至2013年6 月30 日)。1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移植成功经验。非试点学校可以派领导、老师到试点学校学习,也可以请试点学校的领导或骨干教师到本校进行讲座、上示范课。通过名师带动、同伴互助,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22013年6月1日至6月30日,人人驾轻就熟。每位教师都能运用课改理念,掌握高效课堂的操作模式,明确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并且要求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分别打造23 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 (四)反思深化阶段(2013年7 月1 日起)。 1提炼升华经验。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提炼,形成较高层次的水富特色。 2形成长效机制。调整完善实施方案,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形成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3反思总结形成常态。教师应坚持写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分别写出12 篇体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研究性论文。本阶段结束,所有学校、所有学科应写出阶段性成果报告。 五、相关要求 (一)领会内涵,提高认识。要提高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形成校校、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二)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各相关单位要在高效课堂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统筹安排下,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中心校办公室负责活动组织、调研、督查等工作,并将创建工作情况纳入学校工作年度考核,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深入推进活动开展。 2中心校负责高效课堂实施手段和策略的深度研究以及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组织各种导学案、课例、反思论文的评选活动;培植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为高效课堂的打造提供专业服务。 3由中心校负责安排对教师的培训,开展以创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系列研讨活动,让创建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 4由中心校负责协调对学校教学设施的更新与完善。5各学校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教师的培训,做好广泛的社会宣传,做好校内师资的调配,做好对学校的过程性督查。 6各学校要把“创建高效课堂”列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习,提高课程管理和指导能力;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策略和方法;经常深入课堂,参加教研组活动,解决创建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创建活动中应始终坚持“五不”:一不急功近利;二不求全责备;三不闭关自守;四不见异思迁;五不半途而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坚守、坚守、再坚守,在过程中注意总结、反思和调整,确保创建工作健康开展。(三)严格要求,扎实推进。根据高效课堂实施的要求,各学校要想方设法改善教学条件,积极创造高效课堂实施的物质环境。 1优化教学模式,把握操作要领。各学校要根据总体要求,把握高效课堂核心,不拘一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研究总结出具有本地本校特色,适应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操作模式。根据学段、学科、课型特点,科学分析,准确定位,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教”要成功,“备”字先行。备课的设计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流程进行。 具体要求是:(1)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分学科参与。(2)个人初备。备课组长事先分解备课任务,每位备课组成员按照自己的任务认真设计好课案。(3)集中研讨。集体备课时,由备课教师讲清自己的设计意图,全组教师针对预案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包括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形成优质的教学设计。(4)课案生成。由主备教师完成规范的课案制作。(5)个性设计。每位教师拿到"共案"后,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适当的增补、删减,确保因班施教,个性发展。(6)课后反思。上课结束后,教师应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便于课案的进一步成熟。备课的呈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无论哪种形式都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目标的分类达成,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各学校应积极创造集体备课的环境,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施措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 3变革学习方式,增强参与意识。各学校应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确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应严格控制教师每节课讲授的时间不超过15 分钟,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积极推行小组互助学习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小老师”作用。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控制好课堂中的探究、展示活动,努力达到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的目的。课堂活动应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自主却不自流。尽量让学生肯学、乐学、会学。 4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教学行为。各学校应根据创建高效课堂的要求,调整并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制度和教师考核方式。如备课的检查,应重点检查集中研讨(或二次备课)的过程,避免网上直接下载或一人备课、全组享用的现象;对于作业的检查,既要关注数量,更要注重作业设计的效度、信度以及延展度,还应检查学生对练习的纠错情况;对于教学反思的检查,看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变成研究课题,形成了有份量的反思文章。对于教研活动的检查,看是否有明确的主题,解决了哪些实质性的问题;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检查,应设置全面的学生问卷调查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教学常规的管理方式应顺应发展的需要,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重成绩轻能力的现象,应把教师的常规教学情况、教学反思情况及教研活动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范畴。 5创新评价方式,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评价包括评学生“学”、教师“教”和教学结果。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三度三量”的评价策略,即看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看学生的思维量、信息量和训练量。对教师的评价应采取“五看”的评价策略,即看课中是否坚持“学生中心”;是否关注学习过程;是否体现三维目标;是否进行当堂检测;是否遵循“15+25或15+30分钟”教学基本式和导学案。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既要注重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应多采用激励性、即时性、诊断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对教学质量除实行综合评价外,还应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意志品质、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合作态度等。县教育局坚持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外,学校还应逐步建立科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和高效课堂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6优化训练方式,促进知识内化。教师应把握训练的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训练。课堂训练应分层、分类设置,既要有针对一般学生的基础达标题,又要有针对优生的提高拓展题;既要有巩固基础知识的客观题,又要有挖掘学生思维潜能的主观题。作业设置应遵循“三布置三不布置”的原则,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努力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7实施有效教研,解决操作疑难。各学校应以创建高效课堂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各级教研组织,完善各种制度,制定相关措施,确立研究主题,安排活动日程,攻克操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确保教学研究在打造高效课堂中的推波助澜作用。学校教研组侧重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强化总结反思环节;学校备课组侧重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强化分层训练,整体提高过程。 8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实践热情。各学校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楼道、走廊、橱窗、校报等空间,加大对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宣传,让高效课堂的理念占领学生的视线,让学生“浸泡”在高效课堂的文化氛围里。特别应该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教室里应有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激励性语言,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文化小知识,有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警示制度。应基于学生“责任”的建设,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努力形成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通过氛围的营造和文化的酿造,让高效课堂更有行动基础,更有实施动力,更有发展方向。 9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熟练掌握和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决定其在高效课堂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做到人人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人人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应坚持“实用”和“科学”的原则,将其用在该用的地方、该用的时候,要用得恰到好处。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附件:1“15+25(或30分钟)”课堂教学简介2导学案编写要求3昭通市高效课堂展示课评价标准4昭通市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及评价标准附件一: “15+25(或30分钟) ”课堂教学简介15+25(或30分钟)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上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读、学、思、问、议、练的时间小学不少于25分钟,初中不少于30分钟),用13年时间解决教师满堂灌的问题。所有教研活动都必须以推行课堂教学的15+25(或30分钟)教学时间模式,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成功经验,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附件二: 导学案编写要求一、导学案的理解与认识 课堂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一种方式,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导学案重点在“导”和“学”上。“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为根本出发点。它与“预习提纲”不同,“预习提纲”的结构比较随意,除了一个教学目标外,对功能、容量、格式、结构等都没有做出具体要求,而导学案包罗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导学题,这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容量,并可有效促进学生潜能、个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二)探究性原则。使用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梯子、台阶。 (三)层次性原则。学案的设计要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应有一般学生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有优秀学生的较高要求;练习题应设置基础题、达标题和拓展题,让不同学生在同一课时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哪些能力;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涵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二)重点难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立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导学试题。将学习内容转化成一定的问题,以问题形式呈现导学题。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典型例习题。 (四)学法指导。对当堂学习内容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或对某一环节的设置、某一问题的深入进行点拨。 (五)小结反思。有针对全堂课的反思,有针对某一问题的反思;有提示性反思,有个人反思。学生自主提炼归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六)当堂检测。分层设置本节课的达标检测题。 四、导学案编写的具体要求 (一)导学案必须通过集体备课产生。导学案应在“个人初备集体讨论 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操作步骤中形成。第一步个人初备。备课组长事先分解备课任务,每位备课组成员按照自己的任务提前一周设计好导学案,为备课组集中研讨做好充分准备。导学案要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于一体。第二步集中研讨。全组教师针对预案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包括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第三步形成课案。由主备教师按照备课组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制成规范的电子备课文本。第四步个性设计。每位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适当的增补、删减或改进,确保因班施教,个性发展。第五步课后反思。上课结束后,每位教师写出教后反思,备课组长收集整理教学反思,以便导学案的再次修订、成熟。 (二)导学案的内容必须为“学”服务。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通俗、具体的知识。一是知识要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学案内容结构特点,这样,课上问题就明确且问题坡度较小,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完成学习的过程。二是问题要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D 四个层次,(A 为识记级,B 为理解级, C 为应用级,D 为拓展级)。三是策略要多元化。转化后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思路开阔,思维发散,视角宽广。准确把握导学案的内容,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创新,充分发挥导学案在自主学习中的引领作用。 (三)导学案的生成随学段、学科、课型而定。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要。 附件三: 昭通市高效课堂展示课评价标准科目: 课题: 学校 年级 班 教师: 评价项目评 价 指 标分值得分教学目标(10%)1.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符合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22.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33.重点、难点突出,有具体解决办法。34.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和谐统一。2教师的指导过程(30%)教学过程(30分)1.教学思路清晰,每个环节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32.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3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增删教材内容。34.知识讲授,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等环节安排合理,注重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35.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信息交流广泛。36.教学方法灵活得当,符合授课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特点,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7.精讲精练,练习的数量和难度适当,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8.教学手段直观,利用多种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39.教学氛围宽松和谐,体现合作精神,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和趣味性。310.课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主次分明,过度自然。3学生学习过程(40%)自主学习(15分)1.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兴趣浓厚,主体地位体现充分。52.学生有自主学习时间,不同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5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根据教学要求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评价,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并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其他学习任务。5合作学习(15分)4. 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乐于帮助别人,学生之间交流训练活动时间充分。55.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做到合作学习扎实有效。56. 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与沟通,学会协作与分享。5探究创新(10分)7. 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体现探究式学习过程。58.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答问、表演、完成学习任务时,主动提出问题,有独立的见解。5教师素质(10%)1.语言规范、准确,板书工整、设计合理;教态亲切自然,有感染力,善于与学生沟通情感。22.讲解清晰,示范准确;知识讲授科学、正确、简明。23.导学案、教学设计规范、具体,实用性强,能制作简单的教具,媒体选用符合教学实际,操作熟练。24.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对突发情况能予以及时、恰当的处理;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25.知识渊博,教学技能娴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2教学效果(10%)1. 时间利用率高,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充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42.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绝大多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3.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同时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3评价反馈意见得分评价人: 评价时间: 年 月 日 附件四:昭通市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及评价标准被评价学校: 评价人: 评价日期: 年 月 日A级指标B级指标分值评 估 要 点评分操作方法备 查 资 料得分备注A1 教学组织管理B1教学理念3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理念内涵清晰,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学校实际。(1分)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观,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体现教学特色。(2分)听汇报查资料学校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教师个人上学期工作总结;学校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本学期工作计划。B2管理制度4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健全规范。(1分) 建立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1分) 教学管理制度符合本校教学实际,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1分) 贯彻执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严肃认真,产生良好效果。(1分)查制度座谈各项教学规章制度;执行规章制度记录等材料。B3管理人员10 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熟悉各科目课程目标和课程安排。每学期对学校执行课程方案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改进。(1分) 根据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积极创新,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取得明显成效。(1分) 坚持校长听课、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学制度。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4分) 组织、指导参与相应业务培训,熟悉教育规律和教学业务,掌握信息技术和其他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应用于管理和教学。(1分) 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1分) 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有检查,检查结果能及时反馈,有效处理,实施教学计划结束有总结,总结时能作出有指导意义的结论。(2分)查听课记录、听课反馈报告查业务讲座记录座谈反映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工作状况的有关材料;能反映教学管理状况的文档材料;管理人员任课、听课实证材料教务检查记录等。A1 教学组织管理B4课程计划8学校按国家省市课程计划及有关规定制订校历表、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每门课程。(2分)学校、教研组、教师要根据国家和省市的要求,分别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学年教学工作计划。(2分)立足学科课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全面安排德、智、体、美、劳、艺、卫等多项教育教学活动。(2分)充分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图书、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1分)积极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课程内容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需求。(1分)查资料座谈学校校历表、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学校学年、学期教学实施计划;年度教学工作计划,校本课程的相关材料等;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与成果、记录学生个人体验的完整记录。A2教学过程管理B5课前准备15熟悉课程标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资源,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3分)备课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材钻研透彻,教法合理有效,主体地位突出,资源开发充分,过程设计缜密,教案规范完整,形成个性和特色。(4分)教案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恰当;教学程序设计科学;作业布置合理。(4分)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要求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教研活动有计划、过程、意见、结论等。(4分)查资料学科导学案;备课和教研制度文本;教师备课、听课活动记录;各科课堂教学实况。A2教学过程管理B6课堂教学25学校教学环境良好,师生关系和谐。(2分)传授知识观点正确,知识准确,抓住重点,攻破难点,精讲精练,注重学法指导,启发学生思维,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优化,教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善于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的规模考虑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能力的差异。(5分)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教学开放,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广泛,师生交流充分,课堂气氛自由、宽松、平等、和谐,评价反馈及时有效。(5分)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2分)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验教学操作,教学手段现代化,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较熟练地制作各种教学课件,效果较好。(2分)严格上课制度, 教师不得无教学设计教学,按学校课表准时上下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无体罚与变相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现象。(3分)教学质量较高,教学效果良好,听课评价优良课比例不少于60%。(3分)听课座谈查资料教务调课、停课审批制度、登记记录;学校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各科课堂教学实况;被听课教师备课簿。B7作业与辅导15强化课内训练,精选课外作业,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作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深化理解和掌握,有层次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4分)作业批改精心、准确,反馈及时,方法有效。(4分)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培优转差,分类推进,做到有时间、有对象、有方法、有要求。(4分)加强对课外科技小组、兴趣小组的辅导,学科教师对活动的组织辅导有计划、有成效、有总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率高。(3分)查资料座谈学生作业批改情况;课外辅导、指导等计划安排、过程记录等。A3教学评价管理B8教师评价4有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内容应包括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教学工作的计划性与分析反思等。(2分)构建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反映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事实(实例)、证据、数据完整有效,既有精确的定量评价,又有定性的模糊评价,既有自评又有他评。(2分)查资料教师业务考核评价方案;教师业务档案。B9学生评价6具有与新课程要求相符的评价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差异及不同发展需求。(1分)按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认定评价过程清晰,操作规范。(2分)注重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学生学科课程学业评价方式多样。(1分)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较充实、具体。(1分)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评语体现个性化和鼓励性原则。(1分)查资料听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学生成长记录袋;课堂教学教师口头评语和作业评语。A4教学科研管理B10校本教研6建立校本培训、教研一体制度,形式多样,开展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研究活动,并取得成效。(2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方式多样化,结合课改围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选题,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2分)教师制订个人专业计划,以研究教材教法和教学反思为主,提升专业水平。(2分)查资料校本研训计划、制度活动记录;校本研训项目及成果;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B11课题实验4教学研究制度完善,有多种层次的研究课题,有过程记录和具体成果。(1分)科研课题的提出能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并取得一定成效。(1分)教师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经常写教育叙事或论文。(1分)教育科研成效显著。(1分)查资料学校教科研制度措施;教科研项目及成果;教育叙事和论文。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