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基坑开挖方案(共3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十标塘子巷站及文塘区间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十标项目部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1. 编制说明及依据1.1. 编制说明为预防建设工程围护结构施工及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结构变形甚至基坑垮塌等安全事故,保证施工安全,根据建质200987号文件的要求,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以及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和技术负责人签字,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方案论证通过后,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报告,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经项目部和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批准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十标塘子巷站及文塘区间开挖深度为16.418.5m(超过5m),达到规定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深基坑工程的标准,故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1.2. 编制依据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20105号);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塘子巷站及文塘区间主体围护结构施工设计图 ; 施工平面布置图和施工场地及邻近区域内地下地上管线、地下障碍物、地面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的调查资料; 施工现场的实地踏勘资料及相关技术规范; 起重设备操作规范工程机械出版社。2. 工程概况2.1. 设计概况1、工程简介昆明地铁十标段施工范围为塘子巷站和文塘区间,具体为北京路塘子巷天桥至昆明会堂,总长536.1米。其中车站长206.1米,区间长330米,基坑深度约16.518米,基坑宽度19.9米38.85米,为一长条形喇叭口结构。工程总工期为18个月,即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施工场地围挡及交通疏解分五期完成。车站及区间主体结构均采用半盖挖顺做法施工(基坑宽度的一半顶部行车,一半作为施工空间)。围护结构采用800毫米厚连续墙+混凝土(钢)支撑支护体系,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纵向柱跨标准段为8米。主体结构外侧设全外包防水层。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2.2.1. 地质概况塘子巷站及文塘区间基坑开挖涉及地层主要有:填土、粉质粘土、粘土、圆砾、粉砂、泥炭土,主要各项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详见:附图-1:塘子巷站及文塘区间地质剖面图。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表 表 1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常规物理指标参数特殊性物理力学指标参数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直接快剪固结快剪静止土压力系数竖向渗透系数(综合)内摩擦角凝聚力内摩擦角凝聚力wa0.1-0.2Es1-2ØcØcK0kv(g/cm3)(%)(MPa)(°)(kPa)(°)(kPa)m/d)填土18.53粘土18.938.21.060.792.666.737.89.045.80.5*4粉土19.227.80.810.2456.428.324.39.731.30.43*1圆砾21253000.25*15.61-2粉砂19.325.90.750.3225.849.822.214.430.90.43*1-3泥炭土16.652.31.430.634.363.835.55.839.40.6*2.2.2. 水文地质概况现场勘测期间于钻孔内测得两稳定地下水位:混合水位及圆砾3-2层潜水水位,其中混合水位为潜水与上层滞水混合后观测水位。圆砾3-2层受地层层面起伏影响,微具承压性。历年最高水位:据查,本段历史最高水位为现地表下约2m;水位标高1889.501890.50m。2.2.3. 周边环境概况车站周边主要建筑有:建设大厦沿街框架建筑1栋21层,建筑地下室轮廓距地铁轮廓最近距离约10 m;自由港沿街框架建筑1栋16层,建筑地下室轮廓距地铁轮廓最近距离约4.58 m;铁路中心幼儿园沿街砖混建筑3栋4层建筑轮廓距道路红线最近距离约2.5 m。区间:区间东侧主要有市公安局宿舍区(距基坑约9.5米,地上8层建筑,基础为直径377锤击灌注桩)、盘龙区红十字会医院附属门诊(距基坑约10米);西侧主要有拟建的天主教堂(距基坑约8米)及历史文物保护建筑(距基坑约2米)上述建(构)筑物在本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施工期间需加强监测。其中建设大厦、自由港、铁路中心幼儿园、公安局宿舍、省储运公司、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及尚义街与北京路交界6层高建筑为重点监测对象。2.3. 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特点本工程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的形式。第一道支撑采用砼支撑锁口,第二、三(四)道支撑采用609×16钢支撑。基坑设降水井,在开挖过程中也采用明排措施进行排水。端头井结构施工时在施工完底板后,拆除第四道支撑,然后施工侧墙至倒撑标高上后,开始架设倒撑,并拆除第三道支撑开始施工上部侧墙及中板。2.4. 土方开挖施工布置基坑开挖必须达到开挖条件后进行。塘子巷站及文塘区间土方开挖采用垂直开挖的方法(见图1)。用0.5m3小挖掘机将东侧临时路面盖板下的土方传递至西侧长臂挖机作业范围,然后由长臂挖机翻至基坑边碴土车内,运至指定弃碴场地。在机械挖土够不到的死角,采用人工配合翻挖土方。当基坑挖至离设计坑底标高30cm时,改用人工修挖、平整坑底,局部凹坑填砂找平(示意见图1)。 图1:长臂挖掘机出土示意图2.5. 施工要求及技术保证条件本基坑属深基坑,为确保安全,严格遵循“时空效应”的理论,按照“分段、分层、对称、平衡、限时”的原则进行开挖。工程施工时,首先开挖第一层土,浇筑第一道砼支撑,待养护到达设计强度后开始分层挖土。塘子巷站和文塘区间围护结构存在换撑和不换撑两种情况。不需换撑工况:1)基坑分4次开挖土石方、安设3道支撑,要求每次开挖面位于钢支撑中心线下方不得大于0.8m,在支撑施加预加力后再进行下一次开挖。2)施工接地网、铺设基底垫层、施工底板和侧墙防水层。3)浇筑底板和部分站台层侧墙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拆除最底一道钢支撑。4)浇筑中板和部分站厅层侧墙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拆除第二道钢支撑。5)浇筑站厅层侧墙和顶板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拆除第一道砼支撑。6)施工顶板防水层,回填覆土恢复路面。需要换撑工况:1)基坑分4次开挖土石方、安设3道支撑,要求每次开挖面位于钢支撑中心线下方不得大于0.8m,在支撑施加预加力后再进行下一次开挖。 2)施工接地网、铺设基底垫层、施工底板和侧墙防水层。3)浇筑底板和部分站台层侧墙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施工钢支撑换撑,拆除相应钢支撑。4)浇筑中板和部分站厅层侧墙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拆除第二道钢支撑。5)浇筑站厅层侧墙和顶板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拆除第一道砼支撑。6)施工顶板防水层,回填覆土恢复路面。挖土施工与支撑安装做到紧密配合,随挖随撑,保证做到基坑无支撑暴露时间小于8小时。在开挖到底后必须在设计规定时间内浇筑垫层及钢筋砼底板。施工流程应该达到快速开挖、快速支撑、快速封底的目的。3. 施工组织3.1. 工期安排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期要求,拟采用分段开挖施工,以更好地确保施工安全和工期要求。3.1.1. 盾构井段1、施工安排盾构井段基坑全长150.4米,开挖土方共计50383 m³;始发井段长85米,基坑开挖土方共计29254m³,按施工顺序分为:塔吊安装塔吊安装:计划配置塔吊2台,采用人工配合25t吊车安装,作业人员20人,组装及调试需时15天。基坑开挖及钢支撑架设配置2台长臂挖掘机,从盾构始发井(85米)北、南两端同时施工,每天出土1745m³(每33分钟出1车土,每车20 m³,24小时不间断作业)。盾构始发井(85米)基坑土方开挖完成需时18天,全段150.4米基坑土方开挖完成需时30天。3.1.2. 天主教堂平行段1、施工安排天主教堂平行段基坑全长207.6米,开挖土方共计73250m³;天主教堂基坑平行段长96米,基坑开挖土方共计31015m³,按施工顺序分为:塔吊安装塔吊安装:计划配置塔吊2台,采用人工配合25t吊车安装,作业人员20人,组装及调试需时15天。基坑开挖及钢支撑架设共配置2台长臂挖机,从天主教堂基坑平行段(96米)北、南两端同时施工,每天出土1745.4m³(每33分钟出1车土每车20 m³,24小时不间断作业)。天主教堂基坑平行段(96米)基坑土方完成需时18天,全段207.6米基坑土方开挖完成需时42天。 3.1.3. 尚义街至昆明会堂段1、施工安排尚义街至昆明会堂段基坑全长178.3米,开挖土方共计96165m³;东风东路南移段长35米,基坑开挖土方共计14981 m³,按施工顺序分为:塔吊安装塔吊安装:计划配置塔吊2台,采用人工配合25t吊车安装,作业人员20人,组装及调试需时15天。基坑开挖及钢支撑架设共配置2台长臂挖掘机,从北、南两端同时施工,每天出土1745m³(每33分钟出1车土每车20 m³,24小时不间断作业)。全部178.3米基坑土方完成需时55天。3.2. 碴土外运:根据相关部门规定,每天22:00次日6:00(8小时)为碴土外运时间,远远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每天两个出土工作面8小时只能出土582m³,而按全天24小时出土,共计1745m³(实方)/天计算,每天有1163×1.3=1512m³虚方,需要进行碴土堆放。临时路面盖板作为施工场地,除去东侧因迁改煤气管线设置的管槽宽度,仅剩7.2米,并且还要行走施工机械,不能作为碴土堆放场地。要达到基坑土方开挖工序节点,需将1512m³碴土转运到弃土场,因此需设临时一处弃土场以满足施工出土要求。或者实现全天24小时出土,且运输道路交通顺畅。3.3. 设备计划基坑开挖设备配置见表2。基坑开挖设备配置表 表2 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型号总数量(台)备注1长臂挖掘机CAT325L6机械设备要按时进场2液压挖掘机PC20063液压挖掘机PC6064自卸汽车ND3250185汽车起重机QY2533.4. 土方开挖工程3.4.1. 施工顺序每挖完一块土立即安装支撑。待支撑安装好后,再开挖下一块土体。具体开挖步骤顺序详见 附图-2塘子巷站及文塘区间分层分块开挖图。3.4.2. 开挖工程检查与验收标准 开挖工程检查与验收标准见表3。开挖工程检查与验收标准 表3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基底标高(mm)0-20(100400)m21水准仪2边坡坡度应小于设计值每边2坡度尺3预埋件+200-50每边2经纬仪、尺量4墙面露筋面积+100-50每边2尺量3.5. 砼支撑、降水及钢支撑施工3.5.1.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工艺流程 冠梁及砼支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钢筋制作钢筋检测商品混凝土运输养护绑扎冠梁及支撑钢筋拆模灌注混凝土立模测量放线凿桩头、整平桩顶清洗、调直桩顶钢筋土方开挖图2:冠梁及砼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3.5.2. 降水详见降水方案3.5.3. 钢支撑安装、拆除施工3.5.3.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施加预应力复紧支撑连接螺栓检查及轴力复加倒撑拆撑支撑顶端空隙细石砼填充支撑管安装支撑牛腿安装施工准备测量放样 图3:钢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3.5.3.2. 施工顺序支撑总体施工顺序为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钢支撑第三道钢支撑第四道钢支撑(端头井)。在钢支撑架设过程中结合土方开挖工程,开挖好后立即组织材料设备进行支撑架设。3.5.3.3. 支撑安装 标准段直钢支撑安装方法第二、三道钢支撑架设在地下连续墙,故在每段土方开挖结束后,应在基坑两侧按设计标高凿出地下连续墙预埋钢板,安装支撑钢牛腿,经复验无误后,再由吊车将钢支撑分节吊入基坑,架设在安装好的牛腿上,并及时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最后再一次复紧连接螺栓。 端头井区段斜支撑安装每道斜支撑安装前,需先在每段土方开挖结束后,立即测量支撑中心标高,确定斜垫箱安装位置,立即凿出预埋钢板,并按照设计标高焊接斜垫箱。每道支撑安装时,先丈量已安装好的斜垫箱间距离,经复验无误后,再由吊车将钢支撑架设在安装好的斜垫箱上,并及时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最后再一次复紧连接螺栓。 钢支撑设计轴力见表4及表5 塘子巷站钢支撑设计轴力表 表4钻孔号开挖深度支撑轴力(KN)连续墙最大弯矩(KN.m)第一道撑第二道撑第三道撑内侧外侧文2616.464931431833996821文2716.4118630821756709751文3216.489926891789647613文3716.4100633882515971976 文塘区间钢支撑设计轴力表 表 5 钻孔号开挖深度(m)支撑轴力连续墙最大弯矩(KN.m)第一道撑第二道撑第三道撑第四道撑内侧外侧文4216.4106333722430952956文4516.4105831272410846771文4818.598228073537(2305)149112421164详见:附图-3 塘子巷站及文塘区间第一道支撑平面布置图、附图-4 塘子巷站及文塘区间第二、三道支撑平面布置图。3.5.3.4. 支撑拆除直支撑拆除 首先用千斤顶松开活络头,将支撑解体,然后逐节吊出基坑。所有拆除的支撑材料及时解体,装运出场。斜支撑拆除首先用千斤顶松开活络头,将支撑解体,然后逐节吊出基坑,最后割除斜垫箱,并吊出基坑。所有拆除的支撑材料及时解体,装运出场。换撑拆除支撑拆除方法与直、斜支撑方法相同。3.5.4. 砼支撑、钢支撑施工检查与验收标准 砼支撑、钢支撑施工检查与验收标准见表6 砼支撑、钢支撑施工检查与验收标准 表6 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混凝土支撑位置标高(mm)±30每根2水准仪2平面(mm)±302尺量3钢支撑支撑位置标高(mm)±302水准仪4平面(mm)±302尺量拉线尺量5斜牛腿节点焊缝检查符合要求2观察6预加轴向力(kN)±501压力表读数7 砼支撑支撑截面尺寸(mm)+15-10每根1尺量8钢支撑支撑构件制作截面尺寸(mm)±5每根2按验收标准9截面扭曲(mm)810轴线弯曲矢高(mm)f=L/100011开挖超深(mm)200每根1水准仪或尺量12支撑安装时限满足设计要求每根1钟表4. 主要施工项目质量保证措施4.1. 深井降水质量保证措施1、成孔规格、垂直度等质量控制符合方案规定的设计要求。2、成井质量(成孔深度、滤水管及其布置位置、管外填料等关键工序质量)符合成井工艺技术要求。3、确保基坑降水系统正常运行,并满足降水方案的预期要求和效果。4、施工质量标准及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技术规范和降水方案规定进行。5、施工交接班质量检验要贯彻下岗检查的精神,现场必须坚持“三检”制度,即操作人员自检,班与班之间互检,质量员和监理专检,检查内容必须有记录和整顿措施。6、降水资料由技术人员和现场技术负责人统一收集、整理、存放,并按要求报有关技术部门。4.2. 基坑开挖及支撑质量保证措施1、基坑开挖至钢支撑中心以下0.8m时,必须停止开挖,及时设置钢支撑。钢支撑须根据设计规定施加一定的预应力,确保围护结构的变形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支撑支架焊接在预埋钢板上,待支撑架设完毕后,应检查确认支撑的稳定性,安全后方可继续开挖施工。2、基坑开挖施工时,围护结构周围的地面堆载不得大于20KPa。3、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地下连续墙接头渗漏水进行封堵,避免造成地下水的大量流失而危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4、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与地质勘察资料进行核对,若有变化应立即通知监理、设计单位现场调整处理,以满足设计要求。5、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基坑内的排水工作,雨季施工必须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6、地表沉降及基坑水平变形控制标准及措施:按设计图纸对基坑监测的项目进行全程监控。 地面沉降控制标准为:地面最大沉值为0.1%H,在靠近房屋基础及管线差异沉降最大值按有关地下管线部门的要求确定。 基坑水平变形值最大不超过0.1%H。 在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和基坑开挖时应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应进行量测。 基坑开挖时应对围护结构位移、变形、钢支撑轴力及侧土压力进行监测,如监测发现有超过规定允许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有关单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做到信息化施工。 基坑开挖前,基坑内设管井降水。开挖面保证在水位线以上1m。7、完善、强化管理体系,明确各自职责,在施工过程中分工协作,做到工程关键点及重要部位有专人具体负责,其他人员发现问题及时补位。8、主要工序实行技术交底,确立事先控制、中途检查、事后验收制度。9、施工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必须会同项目部及监理等有关人员协商解决,并及时办理技术核定会签手续。10、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上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下道工序不得施工。11、钢支撑安装与土方开挖必须密切配合,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如支撑缺少安装条件,挖土施工应相应顺延,不得盲目抢进度,与支撑安装脱节。12、钢支撑接头采用法兰与螺栓连接,螺栓必须拧紧,并进行复拧,钢管下半边的螺栓不得遗漏。13、所有电焊连接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焊缝饱满,焊缝高度为68mm,焊渣敲除。14、钢支撑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钢支撑轴线竖向偏差:±30mm; 支撑轴线水平向偏差:±30mm; 支撑两端的标高差和水平面偏差:不大于20mm和支撑长度的1/600; 支撑的挠曲度:不大于1/1000; 支撑与立柱的偏差:50mm。5.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5.1. 安全管理组织措施5.1.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见图4工程部屈海磊物资部刘志阳合同部蒋丽财务部罗军安全质量部和振海工区长:徐咏平、贾晓军、武晓雷生产操作工人安全生产副经理崔永项目经理彭少中总工程师廉海平总调度胡昌波 图4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5.1.2. 安全管理措施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每星期召开一次有各班组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会议,总结过去一周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将要陆续展开的工作进行技术交底和布置。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并对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和落实。明确规定安全生产职责和安全生产指标,视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做到赏罚分明。项目部配齐国家、省、市及公司内部关于安全管理的规范、规程、标准和制度、文件,保证国家和地方政府法规以及公司内部管理规定在安全管理中得以贯彻落实,使得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专职安全员及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按省、市安监部门要求配备足量的安全员,对特殊工种加强管理,特殊工种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5.1.3. 安全检查措施建立并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工地进行安全检查,对本工程进行全面性和考核性的检查;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定人、定措施、定整改期限,整改后由项目部安质部复检验证。专业性检查:由项目部安全、设备部门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电器设备等进行单项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安全员做好日常巡回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施工员在检查生产时检查安全;各班组应经常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为防止施工人员上下班时间、节前、节后纪律松懈,思想麻痹产生安全隐患,应加强安全检查活动;充分做到层层设防,级级把关,搞好安全工作。5.1.4. 安全教育措施建立安全教育制度,明确相关人员在安全教育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为主。详细制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教育的内容应主要体现在技术操作规程上,写明要领,指出安全习惯和关键问题,并尽可能把操作步骤表达清楚。施工员、专职安全员在施工前,要进行详细可靠的安全技术交底。5.2. 主要施工项目安全保证措施5.2.1. 基坑开挖与支撑安全措施施工前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确定正确的施工顺序,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采取分层分段开挖,不得随意开挖。随开挖随及时支撑,不得超挖。在基坑的周围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或洪水倒灌基坑内。在分段开挖的区段内,按规定设置挡墙,对地下水采取降排水措施,防止坍塌。开挖过程中钢支撑安全措施。钢支撑要满足的强度、刚度要求。参加钢支撑施工人员要进行安全技术培训。钢支撑必须在开挖到设计位置后立即安装或制作,钢支撑要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加轴力。钢支撑安装时,先挖出钢管槽,在预埋钢板上标出支撑点位置并进行清理、平整,使支撑端部与预埋钢板垂直密贴,受力均匀,并在端部采取固定支托措施、防止支撑滑落。设专人对支护结构和支撑的变形、位移进行观测监控,以便采取措施,确保结构和人员安全。钢支撑拆除时,应经技术人员同意,由专人组织拆除,并由安全员进行检查。5.2.2. 施工机械的安全保证措施施工现场实施机械安全管理及安装验收制度。使用的施工机械、机具和电气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按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验收,确认机械状况良好,能安全运行的,才准投入使用。使用期间,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所有机械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不准操作与操作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械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所有机械均应分别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挂牌上墙。驾驶室或操作室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应选择安全的停放点,夜间应有专人看管。向机械加油时要严禁烟火。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调整等作业。指挥施工机械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可让人眺望的安全地点并应明确规定指挥联络信号。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行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触钢丝绳。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5.2.3. 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工程自然地面距基底深大于5m,坑内施工属高处作业,凡进入基坑内进行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带等安全工具。在距基坑边缘0.2-0.3米处设置护栏,且不低于1.2米,并要稳固可靠。进入基坑施工的人员上下通行由斜道或扶梯上下,不攀登模板、脚手架、或绳索上下,并作好“三宝”、“四口”等防护措施的管理。施工作业搭设的扶梯、工作台、脚手架、护身栏、安全网等,牢固可靠,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架子工程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范要求。进行两层或多层上下交叉作业时,上下层之间设置密孔阻燃型防护网罩加以保护。5.2.4. 确保环境安全和施工安全的监控量测保证措施具有丰富监测知识和监测经验的人员组成监测小组,负责对整个标段监测项目的实施以及监测数据的整理工作。使用的各种监测仪器及设备均定期检修及标定,确保仪器的量测精度;若地表位移变形值及变形速率超过允许值,我项目部将立即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地层加固措施,以减缓地表变形,并尽快付诸实施。明挖施工中将现场量测数据及时绘制成位移时间曲线,当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急剧增长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将及时加强支护,并加密监视,必要时立即停止开挖,会同监理与设计部门研究解决办法。各量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测施细则。量测数据均经现场检查,室内复核两次后上报。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5.2.5. 施工用电的安全措施5.2.5.1.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求对电气工作人员的要求无妨害工作的病症,例如头晕、心悸等。具备电气安全知识,能定期进行业务考核,并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资格证。对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具的要求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爆炸、火灾、漏电、雷击、等事故的位置,装设安全设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扩大。电力设施装设遮栏,对变电所、线路引入引出地面处悬挂各种警示标志。5.2.5.2. 安全用电的组织措施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安全操作规程、电气安装规程、运行管理制度、维护检查制度等。 制定安全措施,安全用电有专人负责。电气安全检查,消除电气故障和隐患,每周进行一次,特别是雷雨季节中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并作记录。安全教育:在岗培训增加理论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举行安全教育,学会扑救火灾的方法和掌握触电急救的技能。安全保护设施:供电线路采用三级控制两级保护装置和TN-S系统(三相五线制)供电。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只作附加保护,不单独使用。5.2.5.3. 施工停电应急措施为防止施工中停电,施工场内配备一台250KW的内燃发电机。自发电源与外电线路在电气上连锁,防止并列运行。用电设施的设置满足规范要求,市电停电,由发电机供电应急供电时,金属外壳或底座与发电机电源的接地装置有可靠的电气连接。5.3. 基坑施工监控量测措施5.3.1. 监测项目和具体内容5.3.1.1. 监测项目 基坑施工围护体系的安全监测 周围建(构)筑物安全监测 坑外土体监测5.3.1.2. 监测具体内容周边环境变形监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沉降、倾斜监测围护体系变形监测基坑围护墙顶部沉降、位移监测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 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监测¨ 基坑围护墙墙体水平位移监测(墙体测斜)¨ 基坑围护墙外侧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土体测斜)¨ 支撑轴力监测¨ 支撑立柱沉降监测¨ 围护墙侧向水土压力监测5.3.1.3. 监测点布置和埋设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围护结构类型、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配套。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测点布置。主要为了解变形的范围、幅度、方向,从而对基坑变形信息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为围护结构体系和基坑环境安全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5.3.1.4. 围护墙侧向位移(测斜)监测本项监测利用测斜仪探头深入到围护体(地下连续墙)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至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内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围护体在各深度上的水平位移情况。埋设测斜管方法如下:在围护体施工前,将PVC测斜管置入其中(钢筋笼内),管内的十字滑槽(用于下放测斜仪探头滑轮,且用于控制测量变形方向),应有一对滑槽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5.3.1.5. 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测斜所反映的围护体位移是相对于墙顶为不动点的相对位移,尚须测出墙顶的绝对位移,两者相比较得出围护体纵深方向各点的绝对位移,才能较真实地反映施工期间围护体的变形情况;测点布置对应测斜孔位置布设。基坑开挖期间大面积土方卸载,围护墙亦将产生纵向位移,为掌握围护墙隆沉变形信息,对应水平位移监测位置布设墙顶沉降监测点(与水平位移共点)。 将监测点埋设于围护体圈梁顶,监测点埋设剖面如下图所示。5.3.1.6. 混凝土(钢)支撑轴力监测围护体外侧的侧向土压力由围护墙及支撑体系所承担,当实际支撑轴力超过设计值或经验证与设计值不一致时,将可能引起支撑体系失稳。为了监控基坑施工期间支撑的内力状态,需设置支撑轴力监测点,支撑轴力监测点主要设置在支撑受力较大且相对不利的部位。钢筋混凝土支撑采用内埋钢筋应力计的方法监测其受力变化,钢筋应力计对称安排在被测支撑的两侧纵向上下钢筋上,以便整理数据时取其平均值消除弯曲的影响,得到可靠压力值。在钢筋绑扎施工中将钢筋计焊在需要监测断面的主筋上,将信号线引出结构外并加以保护。钢支撑采用在支撑的一端安装轴力计的方法进行监测,轴力计安装在钢支撑的头部。5.3.1.7.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是基坑监测施工最基本监测项目,它最直接地反映基坑周边土体变化情况。测点的布置一般采用地表桩的形式,直接布置在土层内。地表沉降点沿基坑的边缘每个测斜孔对应位置布设一个地表沉降监测断面,断面垂直于基坑边线,每段面4点。断面对应地下连续墙接缝位置,并且每断面至少有1个深层测点。埋设方法:在土体中固定沉降观测墩;通常在地面挖坑(或用冲击钻等小型钻孔设备钻穿表面硬壳层),插入钢筋,现浇混凝土固定。5.3.1.8. 基坑周围管线沉降监测根据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的功能、管材类型、接头形式、埋深、距基坑边线的距离、敷设年代等条件,在基坑开挖前布设好管线沉降监测点。具体测点根据实际进行调整。5.3.1.9. 地下水位监测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的周边布置。监测断面间距1525m,与基坑同深。5.3.1.10. 周边建筑物监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周边受影响的建(构)筑物上布设沉降监测点,沉降监测点一般均匀布设在施工场地周围受影响的建筑物上,主要在门窗、边角上均设置沉降监测点。 对长边超过20米和现行结构较差、距离基坑较近的房屋在中部适当加密,近基坑侧适当加密。沉降测点根据施工场地现场周边建筑物分布的实际情况布设。 图5 建(构)筑物的沉降和倾斜测点示意图5.3.2. 观测频率及报警值观测频率及报警值分别见表7、表8:观测频率表 表7序号监测项目位置和对象量测频率1围护墙顶位移围护墙顶部2次/7d,开挖期间2次/1d2土体测斜围护结构周边土体2次/7d,开挖期间2次/1d3墙体测斜围护结构内2次/7d,开挖期间2次/1d4地面沉降围护结构周边土体2次/7d,开挖期间2次/1d5地下水位观测基坑周围坑外2次/7d,开挖期间2次/1d6支撑轴力支撑端部或中部2次/7d,开挖期间2次/1d7围护结构侧土压力围护结构侧向土2次/7d,开挖期间2次/1d8支撑立柱沉降支撑立柱顶2次/7d,开挖期间2次/1d9地下管线沉降位移地下管线2次/7d,开挖期间2次/1d10临近建筑物沉降及倾斜基坑周围需要保护的建筑物2次/7d,开挖期间2次/1d报警值表 表8序号监测项目位置和对象监测项目控制值1围护墙顶位移围护墙顶部30mm2土体测斜围护结构周边土体32mm3墙体测斜围护结构内2mm/d、累计30mm4地面沉降围护结构周边土体2mm/d、累计8mm5地下水位观测基坑周围坑外750mm6支撑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