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总结】宜都市人事局2008年度人事人才工作总结.docx
-
资源ID:53542091
资源大小:46.3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社总结】宜都市人事局2008年度人事人才工作总结.docx
【人社总结】宜都市人事局2008年度人事人才工作总结宜都市人事局2008年度人事人才工作总结2008年市人事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全市六届二次党代会、人代会精神,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线,紧扣实现“两个率先”主题,在抓好人事业务工作的同时,主攻服务百家企业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两条主线,全市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发展、高效落实,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计划。一、推进依法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规范化进一步落实随着公务员法的正式入轨运行,机关、事业单位管理在新机制下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道路,接受了市人大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执法检查。1、完成了2007年度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全市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应参加考核人数1569人,实际参加考核人数1569人,其中考核确定为优秀252人(不含处级),称职人员1302人,未定等次人数15人。事业单位应参加考核人数5219人,实际参加考核人数5197人,其中:考核确定为优秀787人,合格4365人,不合格9人,未定等次6人,未参加考核的22人。2、完成了事业单位参照管理上报工作。根据鄂组通200665号)湖北省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实施意见、鄂组通200765号关于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申报与人员登记工作的通知和宜组文200817号关于做好县市区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申报与人员登记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我市严格按照省、市文件规定,对我市申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111家事业单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核。根据上级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经市委常委会专题讨论研究,全市上报45家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编制418名。其中人事部门审核上报39家,编制377名。3、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考录用工作。坚持凡进必考,严把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入口关”。一是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了2008年度公务员公开考试录用工作。全市2008年计划录用8名公务员,根据省人事厅、宜昌市人事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积极协助配合,经过简章发布、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和程序,圆满完成了招录工作。二是严格执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考试聘用制度,2008年组织市医保局、市教育局所属中小学、市广播电视局新闻中心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工作四次,报名人数98人次,共招聘工作人员18人。在实施过程中,狠抓每一个程序和环节的到位,并全程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确保了公开招聘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4、进一步规范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临时用工管理。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清理检查工作的通知,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清理检查工作,与市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清理清退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工作整改督办的通知,规范了临时用工管理,并要求用人单位经人事部门审核批准下达临时用工计划后,一律实行人事派遣。省人事厅、宜昌市人事多次组织兄弟县市到我市调研学习临时用工规范管理工作情况,并得到他们一致好评。2008年共下达临时用工计划386名,涉及到相关部门和单位72家,办理人才派遣225人。5、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各项工作。一是对2007年我市的8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年度考核,其中,优秀2名,合格6名。二是完成了2008年我市 “三支一扶” 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信息征集、招募及派遣安置工作。2008年省“三支一扶”办公室派遣到我市"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8名,其中,支医3名,支农2名,支教3名。三是按照鄂人200616号和鄂三支一扶200701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相关福利待遇,办理了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督促各接收单位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条件,确保享受与服务单位工作人员同等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各种待遇,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帮助、工作上指导,为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6、严格依照程序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配管理。认真执行干部调配的有关规定,严格调配工作程序,完善干部调配手续。全年办理人事调配手续31人次。其中本市内部机关事业单位调动14人次,市内调出7人次,市外调入10人次。根据湖北省人事厅关于下达2008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增人计划(控制数)的通知(鄂人函200834号)精神,按照宜人函200843号的通知要求,完成了我市2009年度增人计划的申报工作。7、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调查。为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全市195家事业单位5136名人员结构分类统计,其中各单位负责人398名,管理人员 539名,专业技术人员3713名,工勤技能人员488名。二、加强权益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晋升机制进一步建立今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资制度改革后,工资福利工作步入了正常化,按照上级文件要求逐一进行了落实。1、完成了公务员正常晋升级别工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0622号)、湖北省人事厅鄂人200617号对公务员正常晋升级别规定,对公务员套改确定级别后,凡年度考核确定为称职及以上,2008年达到鄂人200617号文附表五“公务员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的任职年限或者套改年限所对应级别的,从2008年元月起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的工资标准,上半年,完成了有关单位报批的415名机关干部晋升级别工资工作。2、完成了公务员正常晋升级别工资档次工作。自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公务员已进行了两次年度考核,根据国家、省的文件规定,从2006年起公务员年度考核结果累计两年为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在所任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今年以来,我市正常晋升级别工资档次工作已全面展开,目前,已为2003名连续两年考核为称职及以上的机关工作人员落实了增资待遇,全市月增资总额75342元,人平增资37.6元。3、完成了事业单位正常晋升薪级工资审批工作。根据鄂人20088号文件规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7年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的,从2008年1月起增加一级薪级工资。目前,我们已为554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了一级薪级工资。4、完成了2007年年度考核为称职及以上人员考核结果兑现工作。为全市年度考核为称职的2003名机关工作人员审核了年终一次性奖金。贯彻落实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根据责任分工和干部管理权限,完成了2007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励的审核工作,对58家机关事业单位128名工作人员拟授奖励情况了认真审核,其中,拟授嘉奖101人,拟授记三等功奖励27人。5、落实了新进人员的工资工作。根据湖北省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了新进人员的工资待遇的审核工作。一是完成了2007年新录用的8公务员定级工资审核工作。二是审核了今年新招的8名公务员和9名选调生见习期的生活待遇。三是落实了“三支一扶”人员生活费的核定工作,为今年分配到我市的8名“三支一扶”人员核定了生活费,同时为去年分配到我市的8名“三支一扶”人员调整了生活费标准。6、完成了有关退休、福利政策的审批工作。根据宜人20084号文件规定,为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办理退休手续的127名退休人员增加了退休费;根据省人事厅鄂人薪函20081号文件规定,完成了我市2006年7月1日以后退休的61名民办教师提高退休费比例工作;为今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102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理退休手续;为本年度死亡的42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落实了一次性抚恤金待遇;重新审批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为已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现仍健在的758名遗嘱按新的标准审批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为从事教师(护士)工作,且教(护)龄分别达到5、10、15、20年的281名教师(护士),分别从2008年1月起调整了教(护)龄津贴。三、打造服务人事,“双服工程”实施进一步深入深入开展服务百家企业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服工程”,全面打造人才服务品牌,实现人事职能根本性转变,推动人才工作更加贴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1、不断提高服务农村实用人才水平。一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实现管理科学化。按照农村实用人才分为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加工能手、捕捞能手和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以及企业经营人才、技能带动型人才、文学艺术类人才、农村管理人才等10大类,对我市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分类,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实行微机动态化管理。目前登记在册的农村乡土实用人才3216人,为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等情况提供了依据。二是开展农村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实现队伍专业化。根据农村人才特点和实际状况,将实用人才技术职称评审纳入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管理范围,使工作在在农村一线的农村实用人才的绩效、技能得到公正评价。我们重新拟定评审标准,减化评审程序,免去评审费用,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力度,以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已有593人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资格。三是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制度,实现管理常态化。按照宜都市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规定,推荐选拔产生了省、宜昌市农村乡土拔尖人才5名。在本市实施了“21212”人才培养工程,选拔两届市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39名。同时我们紧密结合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健全各专业门类的农村乡土人才选拔认可制度, 例如“土专家”、“田秀才”、“种养专业大户”、“能工巧匠”的评审标准。今年分别向上推荐土老憨生态农业经理陈世贵为“全国优秀农村人才”,民间艺人丁开清为“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四是大力推动农村人才转移就业,实现配置市场化。定期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今年举办了第3期,东阳光、宜化楚星等21家规模企业在这里设立招聘展位,提供350个就业岗位,参加应聘的600人,经过洽谈,达成就业意向208人。五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实现开发基地化。市人才交流中心作为宜都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之一,分别与欧亚陶瓷、欣龙化工、国营三八八厂等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了八期阳光工程培训,全年共培训转移农民工883人。市人事考试培训中心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83名农村骨干开展学历教育。2、不断加大服务企业产业人才力度。一是深入企业调研,摸准人才需求。今年,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市人事局在全市范围内深化企业人事人才服务,局领导带队走访了东阳光公司等23家市级重点企业,上门征求意见和建议。二是跟进服务措施,推出优先原则。在此基础上出台了服务百家企业实施方案,提出了“三免费三优先”的服务承诺,即:免费为企业提供展位招聘员工,免费为企业订单培训新招员工,免费为企业举办网上人才招聘会,优先为企业办理人事代理,优先为企业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积极争取特别评审,优先为企业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三是聘请人事专员,强化相互联系。东阳光等20家企业人事负责人被市人事局聘为人事专员,定期与企业人事专员一起座谈,交流意见,为提高服务质量献计献策。四是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交流。为了向企业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人事人才服务,该局成立了宜都市通达人力资源开发公司,公司对企业人事管理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管家式”服务,截至目前,共举办招聘会11场次,达成就业协议634人,举办企业员工培训15场次,培训员工 883人次,向全市有关单位派遣员工225人。五是建立专家产业基地,促进科技创新。我局多次深入湖北天峡鲟业有限公司了解情况,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按照“建立一个基地、搭建一个平台、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帮助企业不断向专家产业基地方向完善,提升鲟鱼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已经获准在该公司建立以兰泽桥同志为首席专家,钱名全、刘海洋、徐元宽、谢俊玉、黄启学等五名同志为技术骨干的“宜昌市鲟鱼专家产业基地”。3、不断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向高层次发展。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是人事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人才结构、稳定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活力、提高人才档次的有效举措。一是推荐选拔2008年省管专家。为做好2008年度省管以上专家选拔推荐工作,加快我市人才战略进一步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广大专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采取多项举措确保推荐工作质量。在明确规定选拔条件的基础上,依照工作程序严把推荐关,本着重实绩、重一线、重贡献的原则确保推荐人选质量,组织上报推荐6名人选,二是建立副高专技人员数据库。为进一步掌握全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及时了解高层次人才变动情况,对我市副高以上职称人员进行分类造册登记,并建立数据库录入相关信息。全市副高以上专技人才776人,其中教育401人,卫生195人。4、不断推进人才评价服务向多领域拓展。加大职称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努力为我市重点企业及非公经济组织提供人才评价服务。今年争取上级部门为东阳光、松宜煤业等企业9名科技骨干开展了中级职称特别评审,完成企业工程系列初级职称评审115人,药品经营专业初级职称评审76人,技校和职高学生技能操作起点职称认定183人。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时期人事部门从管理转变为服务角色的重要调整举措,被纳入今后工作的长期重点,我市人事工作也作出了及时的跟进。1、市场化配置人才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年接待求职登记2000余人次,举办各种类型招聘会14场,并成功举办了秋季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全年推荐成功600余人就业;通达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与63家机关事业单位签订了派遣协议,派遣员工225人,并为9 家单位新进聘用人员实行公开招考;新增人事代理人员105人,进一步完善了人事代理档案管理工作。2、完成各类社会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报名工作。宜昌市职称初、中级计算机报名191人,全国职称计算机报名120人;宜昌市中级职称外语报名考试88人,全国职称外语报名考试42人,湖北省应知应会培训报名21人;完成了各类职业(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其中执业药师28人,注册安全工程师18人,企业法律顾问2人,造价工程师9人,经济专业17人;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职务)考核报名99人。组织各类考试24场次。在各类考试中严格坚持人事考试纪律,没有出现一次举报现象。3、大力开展人才培训服务。组织全市1400名机关干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发、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培训,对全市320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为松宜煤业、宜化楚星,东阳光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初级职称水平能力考核,组织晋升中、初级职称人员开展计算机培训311人次;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班培训,参训学员83人完成了年度课程学习计划,今年共开班7期;实施“阳光工程”,与欧亚陶瓷、欣龙化工合作开展了企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共培训883人。五、抓好自身建设,人事效能建设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围绕优化服务环境、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做文章,从横向谋发展,向纵深求水准,努力从全方位提升人事行政能力。1、以深化学习教育为动力,促进干部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成立学习、信息调研小组,印发了干部职工学习计划和信息调研工作方案,继续深入开展“周学一文、月读一书、季撰一稿、年习一技”活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条渠道、利用多个时机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我们支持每周五下午组织集体学,发放政治业务资料业余学,平时积累知识自觉学。狠抓了党员春训、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月、党风廉政宣教月等学习活动,系统的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章、党风廉政建设文件、市民读本,开展了业务知识专题讲座,组织干部职工到周边县市学习、交流和调研,丰富了干部职工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升了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全年印发各种学习资料近100余册,举办学习专刊4期,每人记学习笔记5000字以上,组织编辑宜都人事信息5期,政务信息、调研文章在宜昌市级以上刊载30多篇。2、以深化效能建设为抓手,促进机关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实行岗位工作目标管理。每个干部职工和二级单位都结合岗位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实行了量化效能考核。二是深化作风治理教育。结合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月”、“文明执法教育”等活动,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狠抓了贯彻学习市纪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部署了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落实了效能建设工作责任制,突出了抓工作落实和强化执行力工作,全体干部职工对照“七个严禁”和“五办作风”开展“五查”,人人写出了自查和整改报告,认真进行了整改提高。三是建立效能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建立了“每月通报、按季考核、层层问责、逐级督办”的长效工作机制,细化了效能管理信息化工作责任制,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3、以深化工作创新为重点,促进争创特色力度进一步加大。围绕我市“两个率先”目标,把握人事人才工作的重心,坚持创新人事工作方式、拓展人事服务领域、打造人才工作精品的理念,围绕“争创特色工作成果”活动,确定了“服务重点企业”特色工作内容,通过抓特色,带动其他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建立了企业联席制度,采取召开人事专员座谈会、上门征求意见等方式,共收集企业人才工作意见近50条。对企业展开专项服务,开展企业中初级职称评审120人、举办企业人才招聘会13场次、向企业输送产业工人800多人。市效能办在效能工作简报刊载市人事局主动服务企业,提供人才支持推介了经验。4、以深化文明创建为要务,促进为民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作为连续四届省级文明单位,对照“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标准,市人事局明确任务,细化责任,持续深入地开展了机关文明创建活动。一是扎实开展文明执法教育和“四创一保”等活动。各项活动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每个人都购买了文明执法教育活动学习资料,在加强行政执法相关知识学习的同时,认真自查了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各个环节,接受了市人大执法检查组的检查,受到检查组的高度评价。密切配合社区工作,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管理,机关规范化管理成效进一步显现。二是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局党组在狠抓工作落实的同时,把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将“一岗双责”纳入岗位目标管理,力创“五好基层党组织”。坚持民主生活会议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做到了每月集体研究工作,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事关全局的党务、政务一律实行公开。认真组织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顺利选举产生了局党总支部委员会班子成员、机关支部成员和退休支部书记各职位人选。三是狠抓为民服务。认真做好军转安置和企业军转干部稳定工作,今年圆满完成了3名军转干部和1名随调家属的安置工作,完善更新了企业军转干部数据库,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确保了奥运及国庆期间的稳定。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坚持联系群众制度、信访接待制度和“首问负责”制,印发接待群众登记卡,对待每个上门办事和来访群众做到了热情周到,认真解答,高效落实。高度重视群众上访工作,组建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和层级交办制,按照“一案一责”的方式管理,全年办理各类信访件16件,接待群众来访60多人次,对所有的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答复工作,信访办结率达到了100%,全年没有发生一起进京赴省上访事件。真心关爱受困群众。面对本市贫困农户和困难党员,今年直接慰问10人次,送慰问金2500元。面对今年特大雪灾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全局23名党员干部职工两次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8567元,党员缴纳“特殊党费”3800元。深化“民心工程”建设。在职的17名党员坚持定期到社区报到开展服务,2名党员被聘为社区义工,17名党员与联系村农民党员建立了接对联系制度,开展驻村联点活动,安排专人为驻村工作队员,为村办“十件实事”,先后争取扶持资金40000元。六、2009年全市人事人才工作基本思路2009年,全市人事人才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人才服务,努力为宜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1、加快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贯彻实施工作。认真落实公务员考核、录用、奖励、处分各项规定,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依法管好公务员。扎实做好参照管理工作,抓好参管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工作。2、加快事业单位管理法制化进程,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按照上级人事部门工作部署,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实施工作。积极宣传事业单位管理政策法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落实。3、加快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各类人才服务需求。切实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一是强化人才市场配置人才的功能,不断提高人才推介的质量和数量;二是扩大人事代理范围,拓展空间,着重抓好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关系代理管理;三是充分发挥人事派遣制度作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临时用工规范化管理;四是抓好人才评价工作,特别是服务好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狠抓两支队伍的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各项工作,制定全市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方案,精心组织,全面完成各个科目的培训任务。5、加快人事部门服务经济建设工作步伐,深入实施人才“双服工程”。继续实施服务百家企业和服务新农村建设工程,一是加强对企业开展人才服务,特别推荐、引进人才,评审职称、评价人才;二是结合“阳光工程”大力为企业培训产业工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办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班,为新农村建设开发人才资源。6、加快机关效能建设及创优工作。继续转变机关作风,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人事行政环境,提高工作执行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抓好特色工作创建,力争各项工作显个性、创一流、上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