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公司深度报告:轨交装备行业龙头_市场地位稳固.docx
-
资源ID:53547310
资源大小:504.53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中车公司深度报告:轨交装备行业龙头_市场地位稳固.docx
中国中车公司深度报告:轨交装备行业龙头_市场地位稳固1.公司概况1.1 轨交装备行业龙头,业务布局广泛公司是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设立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国资改革 20071588 号)批准,由南车集团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铁工经贸发起设立的股 份有限公司。本公司于 2007 年 12 月 28 日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登记并领取企 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地为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 16 号,注册资本为 70 亿 元。公司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公司主要从 事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机械、各类机电设备、电子 设备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及环保设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销售、租 赁与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实业投资与管理;资产管理;进出口业务。1.2 2020 年营收微降,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2020 年营收微降,2021Q1 业绩有所提升。2016 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基本稳 定在 2200 亿元上下、归母净利润稳定在 110 亿元以上水平。2020 年受疫情影响, 公司营业收入为 2276.56 亿元,下降 0.59%;归母净利润下降 3.93%,为 113.31 亿元。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2021Q1 公司业绩提升明显,营业收入同比提升 24.43%,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 79.36%。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占据营收 95%以上。根据公司 2020 年年报显示,公司业务主 要由铁路装备、新产业、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四部分构成。其中铁路 装备、新产业、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分别占比 39.75%、31.51%和 25.50%,三 项业务合计占比超过公司 2020 年营收 95%以上。2021Q1 公司新产业业务表现亮眼。2020 年公司铁路装备业务、新产业、城轨与 城市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务收入分别为 904.90、717.24、580.47、73.95 亿元, 占比分别为 39.75%、31.51%、25.50%和 3.25%。受疫情影响,铁路客、货运 输需求均有所下降,机车、客车、动车组及货车等主要产品销量也出现不同程度 下滑,导致铁路装备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26.5%。根据 2021 年一季报,由于公司 风电产品收入增加,2021Q1 公司新产业业务表现较为亮眼,营业收入较上年同 期增加 72.63%,公司新产业业务营收首次超过铁路装备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 业务板块。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人员结构向高学历发展。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从 2016 年 的 96.84 亿元稳步增长至 2020 年的 135.79 亿元,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也不断提 升,截至 2021Q1,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约为 5.45%。从人员构成来看,公 司员工总数从 2016 年的 18.31 万人减少至 2020 年的 16.42 万人,其中本科及以 上学历员工占比从 30.58%提升至 40.90%,人员结构进一步向高学历发展。在手订单充足,长期发展看好。根据公司 2020 年年报,2020 年内公司新签订单 约 2421 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 421 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 2527 亿元, 其中国际业务在手订单约 874 亿元。根据公司发布的公告,截至 2021 年 6 月底, 公司年内新签合同合计 666.6 亿元,整体来看,公司充足的订单有利于保障公司 持续健康发展。2.轨交装备:行业景气度较高轨交装备产业链上游为设计、原材料和零部件。从轨交装备产业链组成来看,上 游为装备设计、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中游为轨交装备的制造,下游为轨道交通 行业的后市场,主要包括线路运营和维修检测服务。钢材产量稳步提升,价格位于较高水平。产量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 年到 2020 年间我国钢材产量从 10.46 亿吨稳步增长至 13.2 亿吨,年复合增速约 为 8.32%,预计到 2021 年,我国钢材产量将突破 14 亿吨。价格方面,自 2020 年 5 月以来,钢材价格指数呈现加速上涨趋势,虽然在 5 月价格指数达到顶峰后有所回落,整体来看我国钢材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零部件中占比最大的为电缆和轨枕。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 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轨枕又称枕木,是铁路配件的一种。列车经过时,它 可以适当变形以缓冲压力,但列车过后还得尽可能恢复原状,是轨道交通装备重要的零部件之一。2.1 铁路规划发展目标下,铁路装备需求长期可观2020 铁路营业里程略低于目标,2035 年铁路网规模目标 20 万公里。2020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4.63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 3.8 万公里,铁路营业里 程数未达到国家发改委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到 2020 年 15 万公里 的目标。根据 2021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 纲要中提出,到 2035 年,铁路网总规模将达到 20 万公里,高速铁路包含部分 城际铁路将达到 7 万公里。未来我国将加速建设“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 以及区域性高速铁路,加速形成高效的现代化高速铁路网。近年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稳定。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经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持续对铁路行业投资,不断推进该 行业现代化进程,铁路行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整体来看,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 基本稳定在 8000 亿元人民币以上水平,2020 年受疫情影响,全国铁路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 7819 亿元人民币,略有下降。随着我国疫情影响逐渐消散,铁路运输 需求的提升将加速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回暖,2021 年有望回升至 8000 亿元以上水 平。2021 年我国铁路车辆及动车车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800 亿。在国家铁路规划发 展目标带动下,近年来我国轨交装备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6 年到 2020 年间我国铁路车辆及动车车组制造业市场规模从 2235.5 亿元稳步增长至 3549 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 12.25%,预计 2021 年市场 规模有望达到 3842.7 亿元。需求测算2020 年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 2.2 万台、客车拥有量为 7.6 万辆、铁路货车拥有 量为 91.2 万辆、动车组保有量 3918 组(对应 31340 辆)。根据中长期铁路网 规划中的目标,到 2025 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 17.5 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 铁路 3.8 万公里,我们按照此规划进行测算,假设如下:1.2021-2025 年间全国铁路规模年增 4873 公里。2.2020 年高速铁路规模已达 3.8 万公里规模,暂不纳入测算。3. 每公里对应机车、客车、货车保有量分别为 6.65 辆、1.93 辆和 0.16 辆。预计到 2025 年我国铁路机车需求量将达到 2.6 万台,客车需求量将达到 8.8 万 辆,货车需求量将达到 106.1 万辆。2.2 深挖铁路运能上限,“公转铁”效果显著公转铁获政策大力支持。2018 年 4 月 2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 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此后山西、内蒙古、青海等 23 个省市陆续推出推进运输机构调整实施方案。铁路运能不断提升,公路运输仍是主要运货方式。2016 年到 2020 年间我国铁路能从 333186 万吨稳步提升至 4445761 万吨,2020 年我国货物运输量的 4735564 万吨中铁路货运量为 445761 万吨,占比 9.41%。从运货方式占比来看, 目前我国公路运输仍是主要的运货方式,2020 年公路运货量为 3426413 万吨, 占比达到 72.35%。虽然目前公路运输仍占据绝大部分,但铁路运输占比也从 2016 年的 7.6%稳步提升至 2020 年的 9.41%,“公转铁”效果较为显著。环保优势明显,“碳中和”目标下发展前景广阔。从环保角度来看,“公转铁”的 实施可有效减少碳排放量、保护环境。以我国西煤东运的大秦线为例,西起山西 省大同市,东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线路全长 653 公里,相比于同等运量的公路运,每年可节省柴油 1645 万吨,减少碳排放量 5974 万吨。在我国提出“碳达峰·碳 中和”战略下,“公转铁”作为提升我国综合运输能力、达成运输行业节能降耗的 有效手段,未来仍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2.3 城市圈交通网络加速建设,城轨迎来高速发展期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逐渐完善,城市圈交通网络加速建成。根据国家综合力图 交通网络的目标,到 2035 年,我国享受快速交通服务的人口比重将大幅提升, 除部分边远地区外,基本实现全国省级行政中心 15 分钟上国道、30 分钟上高速 公路、60 分钟上铁路。基本实现地级市之间当天可达,中心城区至综合客运枢纽 半小时到达,基本实现“全国 123 出行交通圈”(都市区 1 小时通勤、城市群 2 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 3 小时覆盖)。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轨建设迎来黄金发展期。2013-2020 年,城轨交通运营线 路呈上升趋势。2020 年我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 36 条,累计达到 247 条。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中国内地累计有 45 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运营 线路达到 7,978.19 公里。未来随着我国人口向中心城市、都市圈集聚,城镇化率 不断提高,城市人口骤增、交通出行压力变大的问题将逐渐凸显出来,城市轨道 交通作为解决城市出行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城轨交通建设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2021 年我国城轨车辆数量有望突破 5 万辆。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升, 城轨车辆数量从 2016 年的 24058 量快速增长至 2020 年的 45245 辆,年复合增 速约为 17.11%。预计 2021 年我国城轨车辆数量将达到 50443 辆。城轨交通装备标准化为发展必然方向。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轨道装备制造商中有 7 家整车制造厂、12 家牵引系统供应商、14 家信号系统供应商。既有的城市轨道 车辆存在产品平台多样化、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多样化、车辆零部件互换性和模 块化程度不高、检修水平和智能化水平较低等问题,造成研发投入重复,创新合 力难以形成,增加了用户的维护成本和全寿命周期成本,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的 健康快速发展。未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差异性,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主线的 标准化升级将是提升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的必然方向,将加速我国从 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转变。3.中国中车:铁路装备全球行业规模第一3.1 深化大客户跟随合作战略,加速向“制造+服务”转变深化大客户跟随合作战略,稳固全球行业领先地位。2016 年到 2019 年,公司对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均维持在 50%以上,2020 年受疫情影响,该 比例降低至 43.7%。从客户细分情况来看,国铁集团(含所属铁路局集团公司及 其子公司)是本公司最大的客户, 2020 年以前公司向其的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 额比例均维持在 45%以上,2020 年该项比例下降 14.4 个百分点,为 36.39%。 整体来看,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随着公司未来持续深化与国铁集团等大客户的 跟随合作战略,行业领先地位将继续稳固。努力打造业务新增长极,风电装备、新材料业务值得关注。公司于 2018 年提出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攻方向,依托 轨道交通装备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工业互联网等相 关多元业务,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产业新引擎。2018 年以来新产业业务营收快 速增长,根据公司发展目标,公司将努力把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打造为行业 地位突出、经济效益良好、支撑作用明显的支柱业务,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 极,未来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发展值得关注。高铁迎来检修高峰期,契合公司大力拓展维保业务战略。我国高铁维修按照不同 运营里程和运营时限共可分为五个等级,自 2008 年我国高铁开始投入运营到现 在,高铁即将迎来检修高峰期,根据我们测算,2022 年将迎来五级维修高峰期, 对应市场份额将达到 198.63 亿元;2025 年由于四级检修需求显著增长,市场规 模有望突破 200 亿元。3.2 地铁为国内城轨主要制式,公司占据绝对龙头地位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20 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中国内地累计有 45 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 7978.19 公里。按照系统制式来看,地铁共计 6302.79 公里,占比达到 79.00%,是城轨 交通运营最主要的制式。目前中车在城轨车辆市场中处于绝对龙头的地位,根据 中国轨道交通网称,中国中车占据国内地铁车辆 90%左右的市场份额。3.3 坚持国际化道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公司为全球行业规模首位。从竞争格局来看,全球轨道交通装备 产业集中度高,中国中车、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 4 家企业 占据全球 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中国中车位居首位,销售占比约为 53%。出口金额基本稳定在 190 亿元,2020 年有所下滑。2015 年公司借势“高铁外交”, 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相继启动,公司海外业务营收也达到历史最高的 265.71 亿元,占公司当年营收的 10.98%。此后公司海外营收基本保持在 190 亿 元以上水平。2020 年受疫情影响,公司海外营收有所下滑,为 170.64 亿元,占 全年营收的 7.5%。截至 2021H1 公司国际业务签约额约为 88.8 亿元(其中包含 可选订单 29.6 亿元),预计 2021 年公司海外营收有望加速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全力拓展国际市场,加速海外布局。截至 2020 年底,公司已累计在全球 27 个国 家和地区设立了 78 家境外机构,在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 了 18 个海外研发中心,公司产品覆盖全球六大洲 109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链接:中国中车公司深度报告:轨交装备行业龙头,市场地位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