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意见】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docx
-
资源ID:53570399
资源大小:41.0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保险意见】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docx
【保险意见】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八里湖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驻市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57号),不断推进我市现代保险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现结合九江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重要意义保险是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化解突发公共事件风险;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有利于改善民生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重要意义,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坚持完善监管、防范风险,大力支持我市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我市保险深度、密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现代保险服务业,为加快我市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二、完善“三农”保险体系,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一)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三农”保险政策扶持力度,整合“三农”扶持政策,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规则,建立政府主导,适度竞争的市场化准入退出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扩大水稻等国家政策性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额,完善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目录,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逐步增加和提高我市农业保险补贴的品种和比例,推动能繁母猪、农房等保险扩面发展。(二)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主动适应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发展生猪、种业、渔业、蔬菜、设施农业以及农业产业保险业务,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农产品和支柱农产品保险试点。积极探索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险服务模式。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探索天气指数保险、产量险、收入保险等新兴产品形式,丰富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工具。(三)推动“三农”保险纵深发展。支持保险机构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以及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为“三农”各领域提供一揽子保险服务。支持农业基础好的县、乡(镇)创建全省“三农”保险综合保障示范县、乡(镇)。鼓励发展相互制、合作制等农业保险组织。完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三、探索发展养老健康保险,构建多层次民生保障网(一)探索商业养老保险新途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支持保险机构开拓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市场。尝试在我市引进的高端人才中试点税延型养老保险,逐步向其他人群推广。推动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发展。争取住房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发展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探索对失独老人保险的新模式。探索建立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二)加快发展健康保险。鼓励具有资质的保险机构大力开发各类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提高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建立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加强对医疗行为等诊疗过程的全方位、全流程风险管理。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建立养老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和参与公立医院改革。(三)支持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会保险。支持保险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参与医疗救助和各类补充社会保险的经办管理。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做好受托承办工作,不断完善运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四、开拓责任保险服务领域,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一)全方位发展责任保险。强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立法保障的责任保险发展模式,将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实习安全、校园安全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推进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行业等高危行业和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覆盖。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推动歌舞厅、影剧院、网吧等场所投保火灾公众责任险;探索在大型商场、公共交通、自然保护区、大型活动等场所推行火灾公众责任险试点;加快发展旅行社、产品质量以及各类职业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积极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重污染企业要先行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积极推动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逐步提高治安保险参保率。(二)推动保险防灾减损工作常态化。提升政府、企业和居民利用商业保险等市场化手段应对灾害事故风险的意识和水平。建立保险业与各级政府部门防灾减损联动工作机制,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处理应急体系。争取巨灾保险试点,探索对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灾等灾害的有效保障模式。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运作模式,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保险防灾减损作用,强化事前风险防范,减少灾害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五、开展前瞻性保险业务,提升经济转型升级(一)积极推动“对接险资”。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险资入赣”和“险资入浔”项目库,搭建资金和项目对接平台。积极引进保险资金投资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棚户区改造以及健康养老服务业。鼓励和引导保险资金来九江发起设立产业发展和创业投资基金。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支持保险资金参与我市旅游、文化、生态、矿业等重点产业的整合开发。(二)积极发展科技保险。扩大科技保险试点范围,完善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制度,鼓励科技企业积极投保科技保险,为科技企业提供产品研发、科研项目、科技人员等全方位的保险服务。发展中小科技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推广国产首台首套装备的保险风险补偿机制,促进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三)加大保险与信贷的合作力度。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稳步发展与住房、教育、旅游等消费领域相关的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鼓励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探索保险业与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证券、邮政等行业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主动对接“财园信贷通”和“财政惠农信贷通”,提供“保险+信贷”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四)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发展政策扶持。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对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下的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实现“零保费”政策。六、健全保险保障体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推动保险服务创新。鼓励开发以绿色、安全为主基调的保险产品。支持销售创新,发展保险超市、社区门店、交叉销售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保险服务。支持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资本纽带,吸引更多的保险业上、下游企业设立或参股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将汽车、医疗、金融等优质资源整合到保险产业,着力延伸保险产业链,实现保险销售服务一体化。支持互联网保险等新兴保险业态。(二)落实扶持险企政策。鼓励我市保险机构引入总部资金参与我市经济建设,对单项融资额在10亿元以上且融资成本不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按融资额的0.5奖励;对新设的保险机构给予适当的费用补贴。积极支持新设保险机构引进各类人才。保险机构为引进高级管理人员而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等费用符合税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以股权、期权等形式给予高级管理人员的奖励,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按照税收政策有关规定给予优惠。积极为在我市新设保险机构从外地选派的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工作、生活及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便利;积极为在我市新设的保险机构提供选址服务,在购置、租赁、装修办公用房及办理有关证照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建立养老和健康保险配套的政策体系,在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机构发展需要。(三)加强行业自律监督。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强化保险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保险行业自律组织建设,树立保险业诚信守诺的良好社会形象;建立对全市保险业的考评通报制度,由市保险行业协会对相关保险机构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予以通报,同时将考评结果抄送相关主管部门;加大对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等损害消费者切身利益行为的治理力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销售金融理财、保险产品和保险欺诈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防范道德风险,有效化解经营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四)加大保险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保险“六进入”(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进机关、进三校)活动,提升全社会保险意识。新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保险宣传工作的监督管理,营造支持保险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意义,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做到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五)加强保险工作协调。加强保险行业跨部门沟通协调和配合,建立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有效衔接机制、保险服务于社会治理互相融合机制、建立商业运作与政府管理密切结合机制;逐步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提升相关部门的风险甄别能力和化解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现代保险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风向防范制度,建立保险行业与宣传、公安、司法和地方政府联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保险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组织协调化解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