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深度研究:把握财富管理、机构业务优质赛道.docx
证券行业深度研究:把握财富管理、机构业务优质赛道一、板块表现弱于大盘,估值处于低位(一)证券板块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1.证券板块总市值位居市场前列,板块市值占比下降依据二级行业分类,截至 2021 年 12 月 10 日,证券板块累计市值 3.37 万亿元,在所有二 级行业中排名第 5。证券板块 A 股市值占比下降,截至 2021 年 12 月 10 日,证券板块市值占 比 3.34%,较上年末下降 1.09 个百分点。2.板块股价表现弱于沪深 300 指数,二级行业指数排名居后证券板块表现弱于沪深 300 指数,在二级行业指数中排名居后。2021 年初至今(截至 12 月 10 日),证券板块下跌 6.19%,跑输沪深 300 指数 3.19 个百分点,在 104 个二级行业指数中排名 第 77 位。(二)2020 年下半年以来板块上涨行情复盘2020 年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市场交投活跃叠加并购重组预期提升,提振板块股价 表现。金融业开放进入新阶段,外资券商进入加快,为了增强内资券商竞争力,打造航母级券 商,市场传言银行试点券商牌照,并购重组预期提升。与此同时,龙头券商中信证券与中信建 投证券合并传闻发酵,连续涨停,引爆市场情绪。7 月,沪深两市日均股基交易额高达 13923.9 亿元,同比增长 222.1%;两融余额快速攀升,风险偏好显著提升。6 月 15 日至 7 月 8 日, 证 券板块区间收益达 45.88%,跑赢沪深 300 指数 25.18 个百分点,板块市净率由 1.61 倍回升至 2.39 倍,相对全部 A 股溢价水平由 1.03 倍提升至 1.29 倍。2021 年 5 月:财富管理风起,驱动板块估值提升。居民借道公募基金进行权益资产配 置,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大幅增长,财富管理大发展,驱动板块估值提升。流动性收紧预期 改善叠加人民币升值外资大幅流入推动板块估值上行。国内经济复苏不均衡,基础不稳固,宏 观政策不急转弯,流动性收紧预期改善。5 月份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 3.1%,市场利率 一度低于政策利率。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汇率走强,海外资金加速流入。4 月份以来美元指数 呈现下行态势,5 月 25 日一度下行至 89.5 附近,人民币被动走强,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创 近三年新高,外资大幅流入,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 217.23 亿元,超越 2019 年 11 月 26 日 (214.3 亿元)高位水平。2021 年 8 月初至 9 月上旬,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北交所设立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驱动板块 估值修复。7 月央行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增强市场对货币政策边际宽松预期。市场风险 偏好提升,交投活跃度提升。8 月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达 14113 亿元,达年内高点。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延续,机构化趋势明显(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深市主板、中小板合并中小板制度设计与主板差别不大,深市主板、中小板合并。为向创业板过渡、防控风险, 中小板于 2004 年成立,宗旨是为主业突出、具有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 平台。中小板虽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但是与深市主板的制度设计并无根本差异,且在主 板框架下运行,承接主板融资功能。截止 2021 年 3 月 31 日,中小板成立以来上市家数 998 家, 占 A 股上市家数的 23.57%,首发融资规模合计 6720 亿元,占 A 股首发融资规模 17.95%。2010、 2011 年上市速度加快,上市家数分别为 200、114 家,首发融资规模分别为 2000.55、1008.93 亿元。在此背景下,2021 年 3 月 31 日,深交所宣布 4 月 6 日合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深市主板、中小板 TOP10 市值中,中小板占 4 家。截止 2021 年 3 月 31 日,深市主板、 中小板中市值排名 TOP10 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占 4 家,其中海康威视市值超过 5000 亿元, 排名第三,比亚迪市值超过 4000 亿元,排名第五,牧原股份、顺丰控股市值超过 3000 亿元,排 名分别为第 7、第 8。创业板对中小企业融资功能增强,为中小板退出提供条件。创业板注册制落地,包容性增 强,IPO 发行数量以及规模增长显著,融资效率提升,对中小企业融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中小板退出水到渠成,顺应市场发展规律。2020 年,创业板 IPO 上市家数 107 家,相较 2019 年增长 105.77%;融资规模 892.95 亿元,相较 2019 年增长 196.45%。深市主板、中小板合并 后,深市现存主板、创业板,各板块功能定位更加明晰,错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 经济投融资需求更加高效。(二)新三板改革深化,北交所设立北交所宣布成立,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北交所由全国股转系统出资组建,采取公司制,建立股东会、监事会,治理架构高 效、透明。北交所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坚持服 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制度设计将更具包容性和精准性。上市发行制度方面,试点注 册制,落实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部署,补齐服务普惠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制度短板。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创板、创业板以及北交所作为纵贯京沪深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企业融资时定位存在差异。科创板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核 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板为创新 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服务;北交所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提供政策支持。专 精特新中小企业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以及新颖化的中小企业,一般专注产业链某个 环节,具有话语权,在细分市场具有比较优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增速换挡、 结构调整、政策转向稳增长、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许多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经济发 展动能转换,科技创新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拥有关键技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 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专精特新企业一般集中在工业、信息技术、原材料以及生物医药领域, 科技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具有较高的业绩成长性。该类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制约其创新发展,亟需资本市场提供融资支持。北交所设立后,会构建一套适合创新型中小企 业发展的涵盖发行上市、交易、退市、投资者适当性等基础制度,解决新三板市场服务中小企 业融资的短板,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北交所设立有助平衡区域资本市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北京 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前,北京本地缺少大型证券交易所,聚集优势不明显,营商环境有待持续优 化。北京辖区资本市场服务主体数量、规模、对 GDP 收入贡献落后上海、深圳,北京本地中小 企业和非上市企业获得融资支持力度依旧不足,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和效率仍待完善。截 至 2020 年 7 月 14 日,北京市本地企业中中小板企业数量和总市值落后于深圳、江苏、浙江和 广东等地,区域股权交易所挂牌数量并无优势。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后,北京具有并肩沪深的 全国第三大证券交易所,资金、人才、企业、项目聚集效应增强,北京资本市场服务首都经济 能力提升,区域资本市场平衡发展。京、沪、深三大交易所错位发展、互联互通,辐射范围提 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三)监管引导高质量发展,创新与合规并重监管定调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提升服务实体以及居民财富管理能力,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 路。在 2021 年 5 月 22 日的中国证券业协会第七次全员大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指出,证券 公司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为了更好的发挥投资银行价值发现的作用,行业机构要进 一步突出专业能力的核心地位,提高专业水平,适应注册制要求,加快从通道化、被动管理向 专业化、主动管理转型,提升细分领域的专业能力,走出一条精品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形 成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行业格局。在坚持“稳”的前提下,坚持创新发展与合规并重,坚持 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扶优限劣,为优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打开空间。同时,要求聚焦满足 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丰富投资产品,改善账户服务体验,提升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 求能力。(四)资本市场生态重塑,机构化趋势明显A 股投资者结构优化,专业机构投资者规模占比提升。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数据来看,从 2015 年到 2020 年,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从 14.49%上升到 17.77%,上升 3.28 个百分 点;其中投资基金持股市值占比从 2.93%上升到 6.1%,上升 3.17 个百分点,市场的定价权逐 步转向机构投资者。随着海外资金、国内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银行理财、保险资管 等的持续入市以及居民理财资金投资权益市场带来的基金规模快速扩容,我国资本市场投资 者机构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快,服务专业机构投资者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三、行业基本面向好趋势不变,上市券商业绩好于行业平均水平证券行业资产规模突破 10 万亿大关。2016 年以来证券行业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当前突破 10万亿元。截至2021年9月末,证券行业总资产规模达10.31万亿元,相较上年末增长15.84%; 净资产规模达 2.49 万亿元,相较上年末增长 7.79%。证券行业业绩持续向好。2018 年低点以来,证券行业营收、净利持续增长。依据证券业 协会披露数据,2021 年前三季度证券行业实现营收 3663.57 亿元,同比增长 7%;实现净利润 1439.79 亿元,同比增长 8.51%。自营业务收入占比居首。2021 年前三季度证券行业实现代理 买卖证券 业务收入 / 投 行 业 务 / 资 管 业 务 / 自 营 业 务 / 利 息 净收入分别为 1000.79/463.12/219.62/1064.04/483.0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19%/-3.96%/3.28%/4.97%/8.41%,营 收占比分别为 27.32%/12.64%/5.99%/29.04%/13.19%,同比分别提升 1.03/-1.44/-0.22/- 0.56/0.17 个百分点。证券行业盈利能力提升,净利润率、杠杆、ROE 均有提升。2021 年前三季度证券行业净利 润率达到 39.3%,相较 2020 年提升 4.17 个百分点;行业杠杆率达 3.36 倍,相较 2020 年提高7.25%;行业年化 ROE 达 8%,相较 2020 年提升 0.84 个百分点。上市券商业绩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依据财报数据披露,2021 年前三季度 42 家上市券商实 现营业收入4738.981亿元,同比增长 22.86%;实现归母净利润1546.75亿元,同比增长 24.51%; ROE(平均)达 7.45%,同比提升 0.47 个百分点,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2021 年前三季度中信、海通、国泰君安、华泰、广发、招商、国信、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以及中国银河净利润排名位 居行业 TOP10,其中国信证券业绩排名进入前 10(2020 年排名:第 11),中金公司排名进步 2 名至第 8 名(2020 年排名:第 10)。自营业务收入贡献居首,其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明显。2020 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经纪、 投 行 、 自 营 、 利 息 净 收 入 、 资 管 以 及 其 他 业 务 收 入 占 比 分 别 为 22.14%/8.69%/ 26.47%/9.86%/7.44%/25.39%,相较 2020 年变化0.10/-2.51/-1.62/-0.41/-0.03/4.47 个百 分点。其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显著,主要来自大宗商品贸易收入增长。四、大财富管理赛道优质,成为获得超额收益沃土(一)权益市场大发展时代来临,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空间广阔居民财富快速增长,可支配收入增加,可投资金融资产规模提升,为财富管理提供了广 阔的发展空间。2010-2019 年,我国居 民部门财富总额由 166.5 万亿元增长到 512.6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 13.31%。2020 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 241 万亿元, 可投资资产超过 1000 万的高净值人群数量为 262 万人,2010 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 分别为 14.54%/17.94%。预计到 2021 年,我国高净值人员数量将达到约 300 万人。“房住不炒”、银行理财去刚兑、净值化转型推动居民加配权益资产。在国家“房住不炒”政策引 导下,房地产投资热度下行,居民资产配置有望向非住房资产转移。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 打破刚兑、加速净值化转型,收益率下降,竞品竞争力提升。当前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深化改革 延续,赚钱效应增强,居民借道公募基金加配权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上升是大趋势。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金融资产、股基配置比例均处低位,空间广阔。我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占总 资产比重仅为 20.4%,权益资产(股票+基金)占金融资产比重仅为 9.9%。2019 年,美国居民 金融资产占比 70.35%,高于我国 49.95 个百分点,权益资产(股票+基金)占金融资产比重 34.97%,高于我国 25.07 个百分点,其中股票占比高于我国 15.64 个百分点,基金占比高于我 国 9.43 个百分点。(二)财富管理转型成效显现, 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增长显著未来十年权益市场大发展,居民储蓄资金流向权益市场,基金业务规模扩容。截至 2021 年 10 月 31 日,全市场基金资产净值 24.4 万亿元,相较上年末提高 22.7%;其中非货币基金资产 净值 14.7 万亿元,相较上年末提高 24.41%。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 23.9 万亿 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 34.24%,相较上年末增长 20.16%;管理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 19.65 万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 24.23%,相较上年末增长 15.89%;管理的专户业务规模达 7.52 万 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7.5%,相较上年末增长-6.67%;管理的养老金规模达 3.73 万亿元, 相较去年同期增长 23.33%,相较上年末增长 10.87%。随着居民权益资产配置需求增长,未来基金规模将进一步扩容。中信、中金、广发证券代销金融产品收入超过 5 亿元。2021H1 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广 发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光大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以及中国银河代销 金融产品收入位居行业 TOP10,分别为 14.28、5.99、5.17、4.7、4.59、4.45、4.36、4.06、 3.99、3.5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04.23%、119.22%、190.92%、95.18%、191.92%、480.83%、 61.52、119%、111.47%、172.72%。光大、东方、浙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占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比重位居行业前三甲。2021H1 光大证券、东方证券、浙商证券、中信证券、中金证券、兴业证券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占比超过 20%,分别为 24.74%、24.57%、22.69%、22.59%、21.80%、21.03%,相较去年同期增长 6.37、 16.64、11.56、8.13、7.94、7.71 个百分点;中信建投、国金证券、财通证券、广发证券代销 金融产品收入占比超过 15%,分别为 18.48%、18.43%、17.86%、15.78%,相较去年同期增长 10.60、9.76、10.59、9.55 个百分点。(三)受益财富管理蓝海,未来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提速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企稳回升。受资管新规“去通道、去杠杆、去刚兑”影响,券商资产管 理规模于 2017Q1 达到峰值(18.77 万亿)之后,持续压缩,当前规模呈现企稳回升态势。2021 年三季度末券商资产管理规模 8.64 万亿元,相较年初增长 1.06%。未来随着主动转型深化,财 富管理市场扩容,券商资产管理规模有望持续回升。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东方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位居行业前列。 2021 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东方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分 别为 85.79、73.51、27.88、24.63、23.35 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 14.84%、27.36%、14.8%、7.07%、8.68%。(四)公募基金黄金时代来临,参控股证券公司深度受益居民理财资金借道公募基金投资权益市场,规模、收入扩容,参控股证券公司受益显著。 我们对行业参控股公募基金券商进行整理发现,行业中证券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或者联营企业 形式布局公募基金业务。中信证券持股华夏基金比例为 62.2%,招商证券对招商基金、博时基 金持股比例分别为 45%、49%,兴业证券持股兴证全球基金、南方基金比例分别为 51%、9.15%, 申万宏源持股富国基金、申万菱信基金比例分别为 27.78%、67%,华泰证券持股南方基金、华 泰柏瑞基金比例分别为 41.16%、49%,广发证券对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持股比例分别为 54.53%、 22.65%、东方证券对汇添富基金持股比例为 35.41%。财富管理大发展时代,大型公募基金凭 借品牌、专业实力,规模加速扩容,收入将会明显增厚,参控股该类公募基金的证券公司受益 显著。兴业证券、东方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参控股公募基金业绩贡献度居于行业前列。公 募基金规模、收入提升为参控股证券公司贡献业绩增量,未来随着公募基金市场发展,收入贡 献将更为可观。2021H1 兴业证券、东方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参控股公募基金业绩贡献 度超过 10%,分别为 32.05%、20.59%、18.86%、13.01%。五、资本市场机构化趋势下,机构业务成长空间广阔(一)衍生品市场扩容,布局创新业务支撑头部券商获得更高 ROE1.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助力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收益互换业务新规发布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完善,金融衍生品种类逐渐丰富,监管环境不断放松,业务 需求提升,衍生品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券商作为对手方,为客户提供做市交易服务,满足客户 风险对冲和资产配置策略构建需求,赚取中介服务收入,丰厚券商盈利空间。为促进衍生品市场发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监管逐步丰富衍生工具品种,优化相关交易 机制,引导衍生品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股指期货松绑力度大,期权品种扩容,衍生品市场发展 迅速。2019 年 4 月 19 日,中金所公告调整股指期货交易安排,自 2019 年 4 月 22 日结算时 起,中证 500 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统一调整为 12%;将沪深 300、上证 50、中证 500 股指 期货各合约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三点四五,交易成本降低有助于 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股指期货成交额扩大。2019 年 12 月 23 日,沪深 300 三大期权上市,上 交所、深交所上市沪深 300ETF 期权,中金所上市沪深 300 股指期权。期权品种扩容将丰富投 资者风险管理工具,也为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场外衍生品市场规范化运作,市场规模回升,未来空间广阔。2018 年 4 月,监管暂停券 商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期权业务,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到期自动终止,场外衍生品市场规 模有所回落;2018 年 5 月,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监管的 通知,将证券公司分为场外期权业务一级交易商和二级交易商,一级交易商可直接开展对冲 交易;二级交易商通过与一级交易商开展衍生品交易进行个股风险对冲,引导券商场外期权业 务规范化运作。2018 年 8 月,证券业协会公布场外期权交易商名单及场外期权业务挂 钩个股名单,中信证券、中金证券、国泰君安等 7 家证券公司获得场一级交易商资格,同时 还有 9 家券商成为场外期权业务二级交易商。证券公司收益互换业务新规发布,促进业务规范健康发展,头部券商优势显著。12 月 3 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收益互换业务管理办法,从交易商管理、投资者适当性、 交易标的及合约、保证金管理以及风控等方面规范业务运作。新规要求获得交易商资质的证券 公司可以开展收益互换业务,未获得交易商资质的证券公司不得与客户开展收益互换业务,不 得挂钩私募产品、场外衍生品,纳入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头部券商凭借业务资质、资 本实力、客户资源以及风控能力,深度受益。2、衍生品业务规模加速扩容,集中度下降2021 年下半年以来,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快速扩大。证券公司经营的场外衍生品业 务主要包括场外期权和收益互换。截至 2021 年 9 月末,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达 18970.6 亿元, 同比增长 50.86%。其中,期权名义本金达 9501.3 亿元,同比增长 11.49%;互换名义本金达9469.3 亿元,同比增长 133.64%。上市券商衍生金融资产规模 780.42 亿元,同比增长 76.1%, 相较年初增长 51.56%。其中,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以及国泰君安衍生品 金融资产规模位居行业前五甲,资产规模分别为285.45/168.97/142.82/35.09/34.45 亿元, 同 比 分 别 增 长 50.54%/65.47%/331.08%/163.70%/35.43%, 占 比 分 别 为 36.58% /21.65%/18.30%/4.50%/4.41%,合计占比 85.44%。2021 年 1 月申万宏源发布公告获得场外期 权业务一级交易商资质,一级交易商可以与客户直接展开场内个股对冲操作,促进业务快速增 长。券商场外期权业务交易商扩容,竞争加剧,集中度下降。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管理办 法发布之后,参与场外期权业务的券商数量增加,一级交易商增加申万宏源证券扩容至 8 家, 二级交易商数量增加至 32 家。交易商扩容,二级交易商数量猛增,部分中小券商抢占市场份 额,场外期权业务集中度下降明显。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 2021 年 6 月,新增名义本金 TOP5 券商在互换、场外期权集中度分别为 86.39%和 74.19%,同比分别下降 8.04/3.89 个百分 点;在整个场外衍生品业务中集中度 74.57%,同比下降 8.12 个百分点。业务规范化、交易商增加、标的扩容以及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机构投资者套保、风险对 冲需求增长是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私募基金、证券公司及子公司是互换业务主要交易对手方,商业银行、私募基金、证券公司及子公司是场外期权业务主要交易对手 方。2021 年 6 月新增互换名义本金交易中,私募基金、证券公司及子公司占比分别为 60.48%、16.63%;在新增期权名义本金交易中,商业银行、私募基金、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 占比分别为 57.66%、11.58%以及 11.17%。收益互换合约标的主要涉及 A 股个股、境外标的 以及 A 股股指;期权合约标的主要覆盖 A 股股指、A 股个股和黄金期现货。2021 年 6 月新增 互换名义本金占比中,A 股个股、境外标的以及 A 股股指占比分别为 38.6%、25.4%以及 10.93%;在新增期权名义本金占比中,A 股股指、A 股个股和黄金期现货占比分别为 63.84%、11.41%以及 11.4%。场外衍生品是满足机构投资者个性化投资策略构建以及风险对 冲需要的有力工具,同时对于企业风险管理以及财务安排具有灵活、高效等便利,发展空间 广阔。3、扩表布局衍生类业务成为头部券商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我国证券行业业务发展同质化依然严重,抗周期能力弱,ROE 持续增长需要大力拓展用资 类业务布局,场外业务大发展是券商扩杠杆、增收益、促转型、提升客户服务的内在发展需要。 市场机构化程度提升的背景下,衍生品发展空间广阔,对改善券商收入结构、打破同质化竞争 局面、提升盈利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参考国外领先投行发展经验,场外销售交易业务是服务机 构客户的重要发力点,将显著增厚券商收入空间。2019 年以来,中信、中金、华泰等头部券商 纷纷扩大资产负债表,布局创新业务。中金公司依托股票期权、指数期权、股票挂钩票据和基金衍生品等多种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做市商服务,为不同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资产管理工具和流动性支持,帮助投资者提升投资业 绩表现和风险管理水平。公司目前在金融衍生品领域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公司是首批获准从事 OTC 衍生品业务的中资证券公司之一,并于 2018 年 8 月获得首批场外期权一级交易商资格, 场外衍生品业务维持快速增长。公司的场外衍生品在管理股票投资风险敞口中承担重要作用。 公司股票投资以场外衍生品交易对冲持仓为主,持有与客户签署的场外衍生品协议项下的标 的资产,对冲该业务合约的市场风险敞口。公司运用资产负债表为客户提供高端金融服务,借 助资产负债表扩张支撑其高于行业的 ROE 水平,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二)融券业务发展提速,成为券商必争蓝海1、投资者需求增长,融券规模提升融券业务作为一种做空机制,具有价值发现、提升流动性、丰富投资策略等功能。随着机构 投资者发展壮大,套期保值、风险对冲以及利用融券打新策略需求增长,融券业务快速发展。 2019 年底融券规模为 137.28 亿元,在融资融券余额中占比为 1.35%。2020 年下半年以来,融券 规模和占比快速提升。2021 年 9 月 10 日融券余额达到考察期高点 1737.44 亿元,占比 9.07%。 当前规模和占比虽有下滑,但仍然超越千亿元。2021 年 12 月 9 日融券规模为 1197.95 亿元, 占比达 6.5%。2、政策红利释放,融券业务增量可观监管允许险资参与证券出借,丰富券源,助力业务发展。券源缺失、融券成本高成为制约 融券业务发展的掣肘。12 月 3 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有关事项 的通知,放开险资参与证券出借资格。保险资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主体,证券资产规模 大、持有期限长,参与证券出借可以丰富券源供给、优化资本市场供需结构,提升市场流动性, 推动融券业务发展。3、头部券商积极布局融券业务,增厚收入空间融券业务发展提速,头部券商纷纷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推进融券业务发展,扩大市场份额。 华泰证券发布全市场首个开放式、线上证券借贷交易平台“融券通”,开启证券借贷行业数字 化运营新模式,高效联通券源供给方和需求方,致力于为平台参与者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通过持续推进“融券通”平台迭代更新,构建境内外、场内外一体化券池,积极打造开放、高 效的证券借贷行业生态,不断增强融券优势。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华泰证券融券余额达 254.1 亿元,同比增长高达 984.97%,市场份额达 18.55%;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华泰证券 融券余额 287.04 亿元,同比增长 694.66%,市场份额达 18.39%。融券业务是服务机构客户需 求的重要方面,融券通的构建对于提升专业投资者服务能力,扩大品牌影响力,满足机构客户 综合性融资服务需求意义深远。融券业务增量空间可观、对于服务机构客户需求至关重要,未来券商争夺将更加激烈。相 比融资业务(截至 2021 年 12 月 09 日,融资余额达到 17225.26 亿元,占比 93.50%),融券 业务规模与占比仍较低,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机构化趋势下,对于专业机构客户进行高质量服 务是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券商尤其头部券商将信用业务作为机构客户服务的重要抓手,挖掘融 券交易策略需求,拓展券源供给,增强机构客户服务能力,未来融券业务领域争夺将更加激烈。底部话题 追加内容 追加 追加内容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