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共5页).doc
-
资源ID:5365605
资源大小:1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共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一、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好奇心强,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为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进行积极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认真讨论,广泛交流,共同解答。例如,在八年级学生学过相似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后,可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高不可攀的大树的高度,可做如下探索: 根据物理学中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图1所示的测量方案。 把镜子放在距树AB根端B点10米的点E处, 然后沿BE方向后退到D点,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再用皮尺量DE为3米,观察者目高CD=1。5米,试计算树AB的高度。 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很快求出了树AB的高度为5113米。这时教师可提问,有无其他测量树高AB的方法。同学们探索讨论思考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甲提出:如图2,可在C处用手平举刻度尺,让刻度“0”与水平线DF对齐,记下视线DA所对刻度尺位置E所示的读数,再量出BC、DC、DM的长,同样可用相似形知识求出树高AB。 学生乙提出:如图3,可在C处用手平举刻度尺,让刻度“0”,与视线DB对齐,再记下视线DA所对刻度尺上E所示读数,再量出BC、DM、DC的长,同样可用相似形知识求出树高AB。 学生丙提出,如图4,可在C处用测角仪测得仰角ADE的度数,再量出BC、CD的长,可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得树高AB。 还有同学提出其他测算树高AB的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索实践活动,集思广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加大思维密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但这并不等于单纯增加几道例题和习题,倘若教者贪多求全,学生会因为在课堂上无法展开思维,只能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这样必然会阻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即使遇到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会由于教师的自行揭秘和暗示结论而失去思考的吸引力。这样的教学只能导致思维密度的下降。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设计一些必要的停顿,关键时刻创设一些悬念,不一味追求把所有问题都讲深讲透,故意留点“空白时空”,使之产生“空白效益”,以此来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大力展开,让学生学有所得。例如,在讲函数时,我选了这样的例题,大拇指与小拇指尽量张开时,两指尖距离称为指距,某次实验得出如下一组数据。 指距:d(cm)2123身高:h(cm)(1)求出h与d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某人身高为196 cm,他的指距是多少? 我在分析此题时,不急于给出函数模型,而是先启发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19,151)、(20,160)、(21,169)、(22,178)、(23,187)这五个点,让学生发现这五点在这一条直线上,从而根据图象建模,确定为一次函数,再按一次函数的模式很快求出结果。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留下适当空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激发。 三、多方设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家知道,创造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事物,就必须让学生对事物产生疑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分析思考。一味地帮助学生排难解惑的教师不是高明的老师,而高明的老师应该是不断地、巧妙地给学生提出高而可攀的要求,设置多加思考才能逾越的思维障碍,使学生既时时感到不足,又时时获得思考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巧妙设疑,引导学生不盲从现有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完一次函数后,可安排题目:计划把甲种货物1240吨和乙种货物880吨用一列货车运往某地,已知这列货车挂有A、B两种不同规格的货车车厢共有40节,使用A型车厢每节费用为6000元,使用B型车厢每节费用为8000元。 (1)设运送这批货物的总费用为y万元,这列货车挂A型车厢x节,写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每节A型车厢最多可装甲种货物35吨和乙种货物15吨,每节B型车厢最多可装甲种货物25吨和乙种货物35吨,装货时按此要求,安排A、B两种车厢的节数,那么共有哪几种安排车厢的方案? (3)在上述方案中,哪个方案运费最省,最少运费是多少万元? 对于问题(1),大部分学生经思考都能顺利求得答案为y=-0。2x+32。 对于问题(2),涉及到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索,通过努力也能求出三种方案:即A型24节、B型16节;A型25节、B型15节;A型26节,B型14节。 对于问题(3),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结合(2)中的方案,得出方案运费最省为26。8万元。 这样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联系实际,学生的主体活动得以体现,思维能力得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