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春部编版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精编】.pdf
-
资源ID:5374000
资源大小:241.1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2020春部编版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精编】.pdf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今江西九江市)人,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弃官归隐。 桃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二、特殊词义二、特殊词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志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 为为 (w(w i)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w i)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 闻闻 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舍舍 (shsh)舍弃,放下。(便舍船)()舍弃,放下。(便舍船)(shsh)房舍。(屋舍俨然)房舍。(屋舍俨然) 作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鲜美鲜美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妻子 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绝境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如此 古:像这样。今:这样。古:像这样。今:这样。 不足不足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通假字】【通假字】 要要 通“邀”,邀请。通“邀”,邀请。三、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三、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第一部分(第第一部分(第 1 1 段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第二部分(第 2 2、3 3 段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第 2 2 段段: :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第第 3 3 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家所历: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第 4 4、5 5 段段):):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四、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四、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2.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事出偶然,意料之外。3.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究竟。4.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初极狭,才通人。5.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答: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 6 “先世避秦时乱,“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答:答: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答:答: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8 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答: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9 9“此中人语云:“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答: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外界知道桃花源的存在,不希望外人进来打扰桃花源的祥和安宁。作用是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神秘。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10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回答,试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回答,试说说渔人是怎么回答的?说渔人是怎么回答的?答: 渔人的回答是:“今是晋”,桃源人接着问 “秦之后即晋乎?”渔人答: “否” ,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是晋。11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答:“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1212、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样写的目的?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给桃花源增添神秘色彩。13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答:表明事情真实可靠,真实的历史人物,亦真亦幻的故事,让结局充满传奇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141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1)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足、和乐。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1 1、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答: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2 2、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1 1、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2 2、为什么要写桃花源宁、为什么要写桃花源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答:用意是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 3、这个理想在当时能不能实现?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在当时能不能实现?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答: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 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六、迁移拓展六、迁移拓展1 1、与本文有关的成语:、与本文有关的成语:(1)世外桃源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联系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3)无人问津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怡然自乐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5)与世隔绝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待事物。(6)鸡犬相闻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2 2、对联、对联:黄发垂髫享太平,美好理想寄桃源。3 3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4.4.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5 5、渔人“从口入”、渔人“从口入” ,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点拨: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 6、桃花源的美好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桃花源的美好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点拨: (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2)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3)人文环境:自由快乐。7 7、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么?点拨:世外桃源,借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8 8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 “桃花源美在桃花源美在”领起,领起,写两点赏写两点赏析性文字。析性文字。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9 9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1010、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在桃源生活?他们为什、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在桃源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么不愿离开?答:不足为外人道也。源中人生活安定, 桃源人能安居乐业, 桃源人能和睦相处。1111、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答:(1)问渔人从哪里来(2)桃源人向渔人说明他们来桃源的原因。(3)桃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4)渔人向桃源人介绍外界情况。1212、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答: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都会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