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结构计算统一措施(共19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上部结构施工图技术统一措施一、工程概况本项目用地面积21万m2,由市政规划路划分为自编S1、S2两独立地块。S1地块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1.2万m2,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18.3万m2;由A、B、C、D、E、F型高层塔楼、LK型多层洋房及商业会所等组成;其中B、C、D型高层塔楼地上部分19层,A、F、E型塔楼地上部分12层,L、M、J、K型洋房地上部分6层,H型洋房地上部分7层。S2地块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6万m2,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7万m2;由A、E、G型塔楼、幼儿园组成;A、E、G型塔楼地上部分12层。两区地下室均为一层,功能为地下停车库,不设人防地下室。二、结构概况高层塔楼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洋房结构体型为异型柱框架-剪力墙结构;非塔楼的地下室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有如下特点:各塔楼结构高度类别均属于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高层塔楼的剪力墙沿周边设置端柱或独立的框架柱;部分塔楼考虑架空层的建筑使用,首层、二局部架空或涉及局部构件范畴的竖向转换;地下室顶板非塔楼范围采用加腋板框架梁楼盖体系;地下室底板采用无梁平板的板式体系。根据不同的建筑平面及使用功能、层数、层高等条件,分两类型单体进行结构设计,详下表: 本工程按7度抗震设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及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地面粗糙度为A类;体型参数表:表2.1洋房(属于多层异型柱框架-剪力墙结构)户型分类S1-H(南梯)S1-M(北梯)组合方式单栋双拼三拼单栋双拼三拼对应栋号10,87,103,9711+12,15+16,27+28,29+30,31+32,45+4650+5147+48+4977+76+75/23+22,21+2041+4039+38+3758+57+56平面尺寸24x18.548x18.572x18.5/46.8x23.770.2x23.7地面以上层数7层32326层结构层高/总高3.3/23.55(首层层高3.75)3.003.003.3/20.25(首层层高3.75)3.003.00高宽比/长宽比1.3/1.31.3/2.61.3/3.9/0.9/20.9/3户型分类S1-L(北梯)S1-J(北梯)组合方式单栋双拼三拼单栋双拼三拼对应栋号17,19,18,33,36,35,5255,53/98,96,92,91,88,86,80/平面尺寸24.6x24/23X20.2/地面以上层数6层32326层结构层高/总高3.3/20.25(首层层高3.75)3.003.003.3/20.25(首层层高3.75)3.003.00高宽比/长宽比0.83/1.0/1.0/1.15/户型分类S1-K(北梯)组合方式单栋双拼三拼对应栋号/102+101,25+2699+100,93+9543+42,90+9885+83,81+8273+7261+60+59平面尺寸/46/20.269/20.2地面以上层数6层3232结构层高/总高3.3/20.25(首层层高3.75)3.003.00高宽比/长宽比/1/2.31/3.5a) 洋房结构形式为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b) 抗震等级:框架三级,剪力墙二级;c)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1二层,地下室三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四层七层(六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d) 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3,地面粗糙度按A类场地;强度及刚度计算时风荷载取值0.85(50年重现期);表2.1.2塔楼(属于高层剪力墙结构)户型编号S1S2-AS2-GS1-BS1-C栋号高度(m)57.3地面以上层数12121919结构层高3.0m标准层,3.3m复式层3.0m标准层,3.3m复式层3.3m首层,3.0m标准层3.3m首层,3.0m标准层平面尺寸(m)22.9X13.526.2X13.527.6X29.325.6X14.7高宽比3.9结构形式剪力墙剪力墙剪力墙剪力墙(局部构件转换)底部加强区(竖向构件)-12(含2层)-12(含2层)-13(含3层)-13(含3层)风荷载体型系数1.351.351.31.35强度计算风荷载取值0.850.850.850.85刚度验算风荷载取值0.850.850.850.85抗震等级一般剪力墙三级一般剪力墙三级一般剪力墙三级一般剪力墙三级,转换构件及其相临构件二级户型编号S1-DS1-E栋号5,6高度(m)57.636.6地面以上层数1912结构层高3.0m标准层,3.3m复式层3.0m标准层,3.3m复式层平面尺寸(m)28.7X15.929X12.8高宽比3.62.90结构形式剪力墙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竖向构件)-13(含3层)-12(含2层)风荷载体型系数1.351.32强度计算风荷载取值0.850.85刚度验算风荷载取值0.850.85抗震等级一般剪力墙三级一般剪力墙三级三、荷载取值根据本工程的特殊性及功能的要求,除以下表所列的荷载取值外,其余按国家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和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定DBJ15-2-9取值。3.1、风荷载控制结构水平位移的基本风压按50年重现期的风压WO=0.85kN/m2,控制结构强度的基本风压高层按建筑高度分别以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Wo=0.9KN/m2(建筑高度超过60m)及按50年重现期的风压WO=0.85kN/m2(建筑高度60m内)控制,风荷载选择按表2.1选用。地面粗糙类别为A类,风荷载体型系数1.3-1.4按表2.1选用。(注意架空层对总高的影响,及体型系数按高规附录计算取值)3.2、恒、活荷载 1)面荷载取值:(板上隔墙自重转换成附加恒载计算)类别使用部位活载(kPa)面层及吊顶(kPa)地下设备用房水泵房变配电房发电机房地下室10.02.0(含底板面层及找坡)制冷机房8.0地下停车库(客车)单向板(板跨不少于2m)地下室4.02.0(含底板面层及找坡)双向板或无梁楼盖(轴网尺寸不少于6mX6m)2.5施工荷载首层园林区首层10.0(活载荷载分项系数1.0)20h(h为覆土高度,单位m)高层首层室内部分及架空层7.2(活载荷载分项系数1.4)架空层:20h(h为覆土高度,单位m)室内部分:1.5洋房首层室内部分不考虑施工活荷载(按个自功能)1.5消防车通道首层20.0(有覆土时,取扩散后的等效荷载值,覆土1m时取10.0)20h(h为覆土高度,单位m)房、厅、厨房标准层复式层2.01.5公共大堂2.02.0消防梯(含楼梯平台)3.51.5浴厕2.0(浴缸位置4.0)20(h-0.05),(h为沉箱高度,如0.45m沉箱取8.0)生活阳台,入户花园2.51.5+10h,(h为找坡最大高度)露台3.01.5+10h,(h为找坡最大高度)上人屋面屋面2.02.0+10h(h为找坡最大高度)不上人屋面0.5通风机房,电梯机房7.01.5a) 地下室顶板的施工荷载与覆土荷载两者选取较大者进行计算。b) 基础设计时首层按正常使用荷载考虑,不计入施工荷载。2)梁上线荷载取值(按层高3m考虑,其余层高另作折算):位置形式线荷载(kN/m)备注外墙飘窗台(未含侧板重量)7.51100梁高10.0600梁高无飘板的窗8.5600梁高180外墙10.5600梁高有门洞处按门洞面积比例另作折减内墙120隔墙7.5500梁高,有门洞处按门洞面积比例另作折减180隔墙10.0围护构件阳台栏杆3.0阳台砼栏板5.0屋面女儿墙按造型实际线重量贴石材外墙线荷载另外计算(按5.0kN/m2X墙高折算)3)构件容重按以下数值采用:混凝土:26kN/m3(含构件抹灰重量),钢筋:78kN/m3。4)砌体容重按以下数值采用:外墙采用180页岩砖,厨房、卫生间四周内隔墙采用120页岩砖,其他内隔墙采用120页岩砖,砌体密度1800kg/m3,砌体干燥收缩率0.4mm/m,强度等级MU5。砂浆采用M5水泥石灰混合砂浆。砌体结构砌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厕所等回填料采用干燥的砂石。四、结构材料4.1钢筋表4.1 钢筋材料强度:种 类直径f(N/mm2)热轧钢筋HRB400()D16360HRB335()D10、12、14300HPB235()D=8210冷轧带肋钢筋CRB550()D=7、8.5、10.5360a) 墙、柱、梁主筋 d=10、12、14时采用HRB335钢筋() fy=300N/mm2;d16 时采用HRB400钢筋() fy=360N/mm2;b) 墙柱、 梁箍筋 d=8 时采用HPB235钢筋() fy=210N/mm2;d=10、12、14时采用HRB335钢筋() fy=300N/mm2;c) 板筋地下室底板、地下室非塔楼范围顶板采用HRB335钢筋() fy=300N/mm2;其余楼层采用冷轧带肋钢筋网(优先考虑采用焊接钢筋网) fy=360N/mm2;4.2混凝土a) 墙、柱强度等级C50C30;b) 侧壁强度等级C30;c) 底板及承台强度等级C30;d) 梁、板强度等级C30。五、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区户型编号竖向分区混凝土强度等级墙柱梁、板洋房户型-1层屋面层C30C30C30S1-B,S1-D,S1-C-1层7层C40C40C308层及以上C30C30C30S1S2-A,S1S2-ES1-F,S2-G-1层三层C40C40C30四层及以上C30C30C30基础部分地下室底板、外墙C30(抗渗等级为S8)C30(侧壁)C30地下室顶板(有覆土或室外部分)C30(有覆土部分抗渗等级为S6)C40C30注1:后浇带、后浇加强带采用微膨胀砼。六、砼主筋保护层厚度(mm)环境类别板、墙、侧壁内侧侧壁外侧梁柱基础备注C25C45(有垫层时)一1525253050除二(a)类以外部分二a2050303050地下室与土壤直接接触部分及屋面部分注:1) 保护层厚度为钢筋外过边缘至砼表面的距离,且不小于钢筋直径d。2) 板、墙、侧壁的分布钢筋保护层为10。3) 梁、柱中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为15。七、结构计算控制指标7.1高层及小高层计算控制指标a) 地上结构单位面积重度控制在16kN/m2左右。b) 轴压比(控制到负一层):高层(二级抗震)剪力墙0.6、框架柱0.85;小高层(三级抗震)剪力墙0.7、框架柱0.95。c) 周期比:Tt/T10.9,控制Tt在第三周期。d) 结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h1/800。e) 扭转位移比<1.50,控制在1.21.3范围内比较合适。f) 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相邻上层的80%,不应小于上层的65%。g) 层间位移角不大于相邻上层的1.3倍,且不大于相邻三个楼层平均值的1.2倍。h) 除部分连梁可抗剪超筋外,其余梁不能超筋。i) 大部分框架梁底、面筋要控制在2排。7.2洋房计算控制指标a) 地上结构单位面积重度控制在15kN/m2左右。b) 轴压比(控制到负一层):框架柱(三级抗震)0.65;剪力墙(二级抗震)0.6;c) 结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h1/850。d) 扭转位移比<1.50,控制在1.21.3范围内比较合适。e) 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小于相邻上层的80%f) 层间位移角不大于相邻上层的1.3倍,且不大于相邻三个楼层平均值的1.2倍。g) 大部分框架梁底、面筋要控制在2排。h) 控制不出现节点域抗剪超限。i) 保证基本振型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八、配筋及构造要求:8.1板8.1.1板筋:除地下室底板、非塔楼部分顶板外,均用冷轧带肋焊接钢筋网,y=360MPa,min0.2%。构造配筋按下表统一选用:h=100:R7175 M7h=120:R7150 N7h=150:R7125(中筒用R8.5150×150)h=180:R8.5150 N8.5表示方式根据总说明简化示意,仅200、175、150、100间距用字母简化表示,其余间距实标间距;K 200, M 175, N 150, G 100,如K7R7200单向板底筋的分布筋及单向板、双向板支座负筋的分布筋,详结构总说明,图中不表示。8.1.2板的计算:a) 长边短边2.0,按双向板计算及配筋;b) 2.0<长边短边<3.0,按单向板计算,双向板配筋;c) 长边短边3.0,按单向板计算及配筋。d) 按单向板配筋时,底筋只表示受力方向布筋,另外一向底筋为分布筋不需要表示。e) 相邻板高差50mm时,该边按简支受力假定;对应简支计算假定,该边支座面筋构造设置K7。f) 塔楼异形楼板应进行有限元细部分析,(隔墙荷载按局部线荷载输入)并附该板计算书做为施工图审查送审计算书,转角部位布置加设加密钢筋网片。g) 卫生间等有防渗漏要求的楼板,面筋应有一部分贯通设置,支座处不足的可加设短筋,常规卫生间板配筋在文字说明中表示,规格为双层双向M7;较大跨度板在图中表示配筋。h) 露台设置温度收缩钢筋网片,图中配筋仍按分离式设置,加设 *表示。i) 阳台、厨房及入户花园均按一般室内楼板设计,不需设贯通面筋或温度收缩钢筋网片。j) 各层角部楼板板厚h=120,阳角设附加钢筋,加设符号,不设通长面筋;配筋按板厚及受力计算对应取值。k) 电梯厅前室范围楼板加强,板厚h=150,配筋双向N8.5,在说明中表示,图中仅表示与相邻楼板的配筋关系。l) 板负筋长度按相邻较大板跨1/4控制,两边等长。m) 墙下无梁板底另加筋须根据具体受力情况确定板底加强筋的布置形式与长度。8.1.3首层板a) 板厚h=150,板配筋双层双向拉通,不足另加短筋。b) 对于标准层楼板出现的异型板,首层板可通过加设框架梁尽量规避。8.1.4屋面层板板厚h=150(高层塔楼)h=120/150(洋房),板配筋双层双向拉通,不足另加短筋。8.1.5裙房、幼儿园、会所楼板配筋参考住宅标准设计。8.1.6局部转换构件水平力传递路径内楼板加强,板厚h=180,配筋双层双向拉通M10.5,锚入周边梁内,每层每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25%;8.1.6板筋图示长度的图例说明(共四种情况)支座面筋示意其距离梁中的尺寸连续板支座面筋示意其总长简支边表示面筋总长,即L0/4+Max(墙厚/Lae)简支边表示面筋总长,即L0/4+b/28.2框架梁8.2.1箍筋a) 箍筋肢数要求:当b200时,底筋2根,箍筋二肢箍;(两肢箍其肢数的示意)当b=250300时,底筋3根;箍筋二肢箍当b=350600时,底筋4根,箍筋四肢箍;当b>600时,底筋、面筋6根,箍筋六肢箍。b) 箍筋直径满足受力计算同时需满足下表要求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mm)箍筋最大间距(取最小值) (mm)箍筋最小直径(mm)特一级、一级2.0h (h为梁高)h/4,6d(d为纵筋直径),10010二级1.5hh/4,8d,1008三级1.5hh/4,8d,1508c) 当梁端纵筋配筋率2.0%时,表中箍筋直径应增大2mm。d) 注意加密区为抗震构造措施,非加密区箍筋需用以满足全段梁受力计算要求;受较大集中力的梁,箍筋可分段不同设置,以满足SATWE计算结果。e) 在满足受力条件下,次梁不用加密箍。f) 受扭时腰筋、箍筋须另行验算。g) 对于b<200或h400的次梁,箍筋6号筋为6200,(例如卫生间120x500的边梁)8.2.2纵筋a) 最小配筋率min分跨中与支座截面按不同抗震等级取值详高规6.3.2;b) 最大配筋率:max =2.5%。c) 框架梁底筋、支座负筋钢筋排数不宜超过两排。d) 框架梁底面和顶面纵筋比值:一级不小于0.5;二、三级不小于0.3(内悬臂梁亦需满足该要求)e) 框架梁面贯通筋:原则上一、二级抗震采用部分面筋贯通设置,三(四)级抗震采用分离式面筋设置,架立筋筋取214(12)。 一、二级抗震贯通面筋1/4梁两端最大截面配筋面积,且214。 三(四)级抗震采用214(2)为架立筋,框架梁跨度3m内的短跨梁采用贯通筋配筋方式,跨度大于3m的长跨梁按架立筋+支座短筋设计。 次梁架立筋选用212; f) 框架梁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其支座按半刚接半铰接假定设计,梁底、面筋宜用不大于16直径的钢筋,同时复核支座处墙体边缘构件的配筋。g) 框架梁与剪力墙平面内相交,框架梁每排纵筋需与墙厚对应;200厚墙:梁筋每排2根;250厚墙:梁筋每排3根;300厚墙:梁筋每排4根;h) 水平力作用引起应力较大的框架梁底筋可以用8a/8号筋,及竖向分区分段配筋优化配筋设计。i) 梁顶标高变化>50mm时,按结施02图B大样构造设计;标高变化在50mm内时,梁顶标高按低者取值,仅板面标高不同。(凸卫生间的边梁200x450,Ht=H-0.100)j) 对大跨度梁的简支支座需按混规10.2.6条复核简支支座的负筋。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小于跨中底筋截面积1/4,不少于两根。8.2.3腰筋:a) 无抗扭要求的梁用5号筋,外框梁及有抗扭要求的梁用5a号筋,对有抗扭要求的梁需复核其纵筋及箍筋。b) 按构造要求设置的腰筋间距200,直径用10、12、14、16。凡梁腹板高度h不小于450均应设腰筋;每侧腰筋面筋不小于0.1%bhw。c) 除受力需要在图中原位表示外,梁腰筋按说明列表选用。8.2.4 吊筋:集中荷载处加密箍,宜优先考虑箍筋,不足时,再用吊筋。吊筋212,主次梁同高或相差很小时,集中荷载主要由吊筋承担。8.2.5 SATWE计算结果中纵筋超筋时做法:a) 受压区高度超,但配筋率小于2.5%1) 按双筋梁计算,考虑受压区钢筋作用,箍筋需满足高规6.3.5条要求;2) 实配纵筋配筋率小于2.5%,也可略小于计算书,箍筋直径不小于12,并采用复合箍筋;3) 当受条件限制,按计算书配筋有困难时,可参照下述配筋率2.5%时做法;b) 配筋率2.5%1) 按双筋梁计算,考虑受压区钢筋作用,箍筋需满足高规6.3.5条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受压钢筋面积要根据双筋梁计算确定,以保证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不大于0.25;2) 实配纵筋配筋率小于2.5%,其余纵筋配置于梁两侧各4倍板厚宽度范围的板中,箍筋直径不小于12,并采用复合箍筋;3) 配置于板中梁受力钢筋长度及锚固方式需满足框架梁面筋的要求;8.2.5转换梁主要构造:a) 转换梁主要采用普通钢筋砼梁和型钢砼梁(剪力较大时采用)两种形式:b) 截面宽度400,高度1/6计算跨度;c) 对部分出现偏心支承的转换梁时,在转换梁之间设置了构造次梁或梁端加水平腋,以提高构件抗扭能力;d) 转换梁的的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6%,上部纵筋至少应有50%通长;配箍率不应小于0.75%;腰筋间距不大于200,直径不小于16;e) 加密区箍筋最小面积含箍率 (特一级)、(一级)。f) 型钢转换梁的受剪截面应满足:,;g) 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3%;h) 每隔200mm设一根腰筋,且在腰筋和型钢支架配置拉结筋8400;箍筋加密区长度2h,箍筋最大间距100mm,最小直径12;8.2.6原位法中梁部分的几点说明:a) 需正确对多跨梁进行分段。b) 对同一轴线上有多道楼面梁,多跨梁的起始跨底筋图例。c) 底筋1号筋用于单跨梁的集中/原位表示,用于多跨梁的原位表示,多跨梁的底筋若采用集中表示则用2a号贯通筋。d) 连梁在模板图及梁配筋图中需用图例示意并标注其截面、标高及正确的虚实线关系,配筋说明在竖向构件图中表示。e) 轴网标准应明确分为三道,第一道为总尺寸标注,第二道为轴线间标注,第三道是局部构件的标注,图中引出的轴号定位必须与轴网发生关系。8.3 剪力墙Ø 轴压比定义及限值N/fcA是以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力设计值计算,即:N1.2×(恒载0.5×楼面均布活载)。对剪力墙底部加强区(一般为塑性铰区)的最大轴压比限制,是为了保证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墙具有足够的延性。在相同轴压比作用下,带翼墙及端柱的剪力墙受压区高度较小,抗震延性相对较好,对一字形剪力墙如不能避免则设计中应从严控制其轴压比。剪力墙轴压比限值轴压比一级(9度)一级(7.8度)二级三级N/fcA0.40.50.60.7Ø 短肢剪力墙定义及设计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时仍属于一般剪力墙。此外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小于8时为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比一般剪力墙提高一级;轴压比按提高抗震等级后对应的一般剪力墙取值。剪力墙高度与厚度比值不大于5时按柱设计,介于58之间按剪力墙设计。Ø 底部加强区的定义及取值按上文体系参数表选用。Ø 架空层(层高较标准层高)楼层的剪力墙设计手法架空层层高较高,以常见层高57m为例,如果300厚剪力墙能满足墙体稳定验算,则其墙肢长度宜取为8×3002400mm,按一般剪力墙设计;若受使用功能限制,墙肢较短,可按1/15层高设计墙肢厚度(按此比例已不要进行墙体稳定验算),厚度350450,墙肢长度5×4502250;上述两种设计手法都能有效避免出现短肢剪力墙,避免不必要的增加竖向构件钢筋用钢量。标准层受建筑平面的限制,不可避免形成小于1.6m墙长的墙肢时,按2.1.4条墙肢厚度取300,墙长大于1.2m即可按一般剪力墙设计;若墙厚亦受到限制时,按短肢剪力墙设计。8.3.1竖向及水平分布钢筋:a) 抗震一、二、三级一般剪力墙墙身水平和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25%。b) 抗震一、二、三级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墙体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3%。c) 塔楼首层周边剪力墙墙身水平筋构造加强。d)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需满足计算要求和构造要求。e) 按一般剪力墙框支剪力墙配筋率构造要求控制的剪力墙分布筋按下表统一选用。墙厚400mm350mm300mm/250mm200mm竖向分布筋水平分布筋竖向12200(2)水平12200(2)竖向10200(2)水平10200(2)竖向10200(2)水平8200(2)塔楼首层周边的剪力墙竖向12200(2)水平12150(2)竖向10200(2)水平10150(2)竖向10200(2)水平8150(2)竖向分布筋水平分布筋14400+1240014400+12400竖向12200(2)水平12200(2)竖向10200(2)水平10200(2)竖向10200(2)水平10200(2)塔楼首层周边的剪力墙竖向14200(2)水平12150(2)竖向12200(2)水平12150(2)竖向10200(2)水平10150(2)竖向10200(2)水平10150(2)8.3.2墙身拉结钢筋:a) 普通剪力墙加强区拉结筋8400×400, 非加强区拉结筋8600×600。b) 塔楼首层周边剪力墙结筋8400×400。8.3.3剪力墙边缘构件:8.3.3.1构造边缘构件计算要点共四方面:阴影区长度、阴影区内纵筋及箍筋的配置;a) 确定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即阴影部分范围)按抗规6.4.8.b) 构造边缘构件的纵筋及箍筋(拉筋)配筋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直径12、14其fy=300N/mm2;直径16其fy=360N/mm2)c) 构造配筋要求如下: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其他部位纵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筋纵筋最小量拉筋最小直径(mm)最大间距(mm)最小直径(mm)最大间距(mm)二0.8%Ac, 61481506128200三0.5%Ac, 41261504126200四0.5%Ac, 41262004126250二级抗震,仅墙肢轴压比小于0.3时,底部加强区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底部加强区对阴影区纵筋配筋率有要求,其他部位纵筋及箍筋均无配筋率要求。d) 端柱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应要求。e) 箍筋的肢距不应大于300mm。f) 节点区(阴影区)箍筋配筋形式与墙厚相对应;当墙厚t350时,6号筋用节点配筋形式;当墙厚t400时,6号筋为三肢箍形式。g) 底部加强区与非加强区竖向构件可在同一张图内表示,仅区分地下室(首层架空层、商业裙楼、复式)等竖向构件截面发生变化的竖向分区。8.3.3.2约束边缘构件计算要点共四方面:边缘构件长度Lc、阴影区长度、阴影区内纵筋及箍筋的配置;a) 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竖向分区:1) 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区及相邻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2) 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3) 底部加强区及相邻上一层的不落地抗震墙设置约束边缘构件4) 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区及相邻上一层抗震墙洞口两侧设置约束边缘构件b) 确定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沿墙肢的长度(即阴影部分范围及非阴影区范围)按抗规6.4.7.边缘构件长度Lc项目一级(9度)一级(7.8度)二级备注Lc (暗柱)0.25hw0.20hw0.20hwLc= 左侧取值及1.5bw和450mm三者的最大值Lc (翼墙及端柱)0.20hw0.15hw0.15hw1) 非阴影区的长度需取整为200mm的模数,即200、400;可通过调整阴影区的长度实现。2) 不设置非阴影区的矩形暗柱则其阴影区沿墙肢的长度为450mm。c) 阴影区内(设置箍筋范围内)纵筋配筋率:一级抗震1.2%,二级抗震1.0%。d) 阴影区内(设置箍筋范围内)箍筋配筋率:(不考虑箍筋的重叠面筋)vC50C40C30HPB2352.20%1.82%1.36%HRB3351.54%1.27%0.95%HRB4001.28%1.06%0.80%e) 阴影区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一级抗震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二级抗震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f) 从约束边缘构件向构造边缘构件过渡区2层楼层层高范围阴影区箍筋间距设置过渡层,避免突变。8.3.4 连梁a) 跨高比5时为连梁,5时为框架梁。b) 普通连梁截面尺寸符合下列要求:跨高比2.5时,;跨高比2.5时,;超过截面抗剪承载力时,连梁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构件。c) 连梁跨高比2需设置暗撑,即通用图中A类连梁,全部剪力应由暗撑承担,每根暗撑应由4根纵筋组成,直径14,暗撑总面积,箍筋的设置12100。d) 连梁跨高比2不需设置暗撑,即通用图中B类连梁。e) 型钢混凝土梁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fa为型钢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 抗剪钢板及箍筋计算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均布荷载作用:集中荷载作用:,且取值介于1.4与3之间。g) 抗剪钢板索引下列大样:8.4 框架柱8.4.1框架柱轴压比限值结构类型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框架结构0.70.80.9框架-抗震墙,筒体0.750.850.95部分框支抗震墙0.60.7-异形柱框架I/L型/0.50.6T型/0.550.65十型/0.60.7异形柱框架-剪力墙I/L型/0.550.65T型/0.60.7十型/0.650.758.4.2框架柱最小配筋率(%)类别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柱、边柱1.00.80.7角柱、框支柱1.21.00.9异形柱框架异形柱框架剪力墙中柱、边柱-0.80.8角柱-1.00.9a) 非异形柱纵向钢筋最大配筋率max5%,且每边配筋率0.2%;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净距不小于50mm。b) 异形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3%;纵向钢筋间距: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在同一截面内,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相同直径,其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不应大于25mm。基本截面配筋参考下图:8.4.3框架柱箍筋构造a) 体积配箍率按抗规6.3.12及异形柱规范6.2.9计算。b) 计算复合箍体积配箍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面积。c) 非异形柱结构:一级v0.8%、二级v0.6%、三级v0.4%;异形柱结构v0.6%;d) 框支柱v比表内数值+0.02,v1.5%e)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采用井字复合箍,v1.2%(异形柱同)f) 框支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g) 框支柱、一级及二级框架柱全高箍筋加密;异形柱抗震结构的角柱全高箍筋加密。h) 非异形柱结构非加密区一、二级不应大于10倍纵筋直径,三、四级不应大于15倍纵筋直径;异形柱结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柱肢截面厚度且不应大于15d和250mm。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