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综合问题.doc
第6讲 数列的综合问题 知 识 梳理 1.等差数列的补充性质 若有最大值,可由不等式组来确定; 若有最小值,可由不等式组来确定. 2.若干个数成等差、等比数列的设法 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四个数成等比的设法:.3.用函数的观点理解等差、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中,当时,是递增数列,是的一次函数;当时,是常数列,是的常数函数;当时,是递减数列,是的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中,当或时,是递增数列;当或时,是递减数列;当时,是一个常数列;当时,是一个摆动数列.4.解答数列综合问题的注意事项 认真审题、展开联想、沟通联系; 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将数列与其它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解几、三角等)联系起来. 重 难 点 突 破 1.重点:掌握常见数列应用问题的解法;掌握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综合应用.2.难点:如何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列问题. 热 点 考 点 题 型 探 析考点 数列的综合应用题型1 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例1】已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中,求的通项.【解题思路】由等比数列知:成等比,从而找出的关系.【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是等比数列,成等比,则,解得 或.当时, , ;当时, . 【名师指引】综合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和性质是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的关键.【例2】已知为数列的前项和,.设数列中,求证:是等比数列;设数列中,求证:是等差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解题思路】由于和中的项与中的项有关,且,可利用、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解析】,两式相减,得, 又,由,得 ,是等比数列,.由知,且是等差数列,. ,且,当时,【名师指引】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主要有定义法、中项法;将“”化归为是解题的关键.题型2 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例3】(2008韶关模拟)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当时,且对任意的实数,有求,判断并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数列满足,且求通项公式;当时,不等式对不小于的正整数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从已知得到递推关系式,再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入手;恒成立问题转化为左边的最小值.【解析】,在上减函数(解法略) 由单调性,故等差数列 是递增数列当时, 即而,故的取值范围是【名师指引】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综合问题,要注意将其分解为数学分支中的问题来解决.题型3 数列的应用问题【例4】在一直线上共插有13面小旗,相邻两面之距离为,在第一面小旗处有某人把小旗全部集中到一面小旗的位置上,每次只能拿一面小旗,要使他走的路最短,应集中到哪一面小旗的位置上?最短路程是多少?【解题思路】本题求走的总路程最短,是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而如何求和是关键,应先画一草图,研究他从第一面旗到另一面旗处走的路程,然后求和.【解析】设将旗集中到第面小旗处,则从第一面旗到第面旗处,共走路程为,然后回到第二面处再到第面处是,从第面处到第面处路程为20,从第面处到第面取旗再到第面处,路程为,总的路程:.由于,当时,有最小值.答: 将旗集中以第7面小旗处,所走路程最短.【名师指引】本例题是等差数列应用问题. 应用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求和后,利用二次函数求最短距离时,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5】用砖砌墙,第一层(底层)用去了全部砖块的一半多一块,第二层用去了剩下的一半多一块,依次类推,每一层都用去了上次剩下的砖块的一半多一块,到第十层恰好把砖块用完,问共用了多少块?【解题思路】建立上层到底层砖块数与的关系式是关键,应分清它是等差,还是数列等比数列. 【解析】设从上层到底层砖块数分别为,则,易得,即因此,每层砖块数构成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 (块)答:共用2046块.【名师指引】建立与的关系式后,转化为求数列通项的问题.【例6】2002年底某县的绿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从2003年开始,计划每年将非绿化面积的8绿化,由于修路和盖房等用地,原有绿化面积的2被非绿化. 设该县的总面积为1,2002年底绿化面积为,经过年后绿化的面积为,试用表示;求数列的第项;至少需要多少年的努力,才能使绿化率超过60%(参考数据:)【解题思路】当年的绿化面积等于上年被非绿化后剩余面积加上新绿化面积.【解析】设现有非绿化面积为,经过年后非绿化面积为.于是.依题意,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原有的绿化面积减去被非绿化部分后剩余的面积,另一部分是新绿化的面积,于是.数列是公比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答:至少需要7年的努力,才能使绿化率超过60.【名师指引】解答数列应用性问题,关键是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新题导练】1.四个实数,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其和为19,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12,求原来的四个数.【解析】设后三个数分别为,则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第一个数为,解得,当时,;当时,.原来的四个数分别为或.2.已知为数列的前项和,点在直线上若数列成等比,求常数的值;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中是否存在三项,它们可以构成等差数列?若存在,请求出一组适合条件的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由题意知,得,; ,由知:; 设存在,使成等差数列, 即 , (),因为,为偶数,为奇数,这与()式产生矛盾所以这样的三项不存在3.(2009金山中学)数列首项,前项和与之间满足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设存在正数,使对于一切都成立,求的最大值。【解析】(1)因为时,得 由题意 又 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由(1)有 时,. 又 (3)设则 在上递增 故使恒成立只需 又 又 ,所以,的最大值是.4.夏季高山上的温度从脚起,每升高,降低,已知山顶处的温度是,山脚处的温度为,问此山相对于山脚处的高度是多少米. 【解析】每升高米温度降低,该处温度的变化是一个等差数列问题.山底温度为首项,山顶温度为末项,所以,解之可得,此山的高度为.5.由原点向三次曲线引切线,切于不同于点的点,再由引此曲线的切线,切于不同于的点,如此继续地作下去,得到点列,试回答下列问题: 求; (2)求与的关系式; (3)若,求证:当为正偶数时, ;当为正奇数时, .【解析】由 得y=3x26axb.过曲线上点的切线的方程是:由它过原点,有 过曲线上点的切线ln+1的方程是: ,由过曲线上点,有,以除上式,得以除之,得 (3)方法1 由(2)得故数列x na是以x 1a=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当为正偶数时, 当为正奇数时, 方法2 =以下同解法1. 抢 分 频 道 基础巩固训练1.首项为的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这个的前项和为( )A. B. C. D.【解析】D.由题意,得数列是非零常数列,2.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中,则当时有A. B. C. D. 【解析】D.特殊法,及为非零常数列时,;取,时,3. 已知成等比数列,是的等差中项,是的等差中项,则 .【解析】2. 特殊法,取,4.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问数列的前几项和最大?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中,成等比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 【解析】方法1:设,由,得,即 ,当时,有最大值为 方法2:由,得,是等差数列,.由,是等差数列,当时,有最大值为设,成等比数列,5.已知,数列的前项和,若数列的每一项总小于它后面的项,求的取值范围.【解析】当时,当时,由题意,得,即 当时,;当时,综上,的取值范围6.等差数列中,其公差;数列是等比数列,其公比若,试比较与的大小,说明理由;若,试比较与的大小,说明理由.【解析】方法1:的图象大致如下图所示:yxO12图2n+1Oxy1n+1图 由图可知,; 由图可知,.方法2:(用作差比较法,略).综合拔高训练7.某养渔场,据统计测量,第一年鱼的重量增长率为200,以后每年的增长率为前一年的一半.饲养5年后,鱼重量预计是原来的多少倍?如因死亡等原因,每年约损失预计重量的10,那么,经过几年后,鱼的总质量开始下降?【解析】设鱼原来的产量为,200 , 由可知,而鱼每年都损失预计产量的10,即实际产量只有原来的.设底年鱼的总量开始减少,则,即,解得,经过5年后,鱼的总量开始减少. 8.数列的前项和为,点在直线若数列成等比数列,求常数的值;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中是否存在三项,它们可以构成等差数列?若存在,请求出一组适合条件的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由题意知, 得, ,由知: 设存在S,P,r, 即 () 因为s、p、r为偶数1+2,()式产生矛盾所以这样的三项不存在9.(2001全国)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某地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发展旅游产业,根据规划,本年度投入8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年减少,本年度当地旅游业收入估计400万元,由于该项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预计今后的旅游业收入每年会比上年增加.设年内(本年度为第一年)总收入为万元,旅游业总收入为万元,写出表达式至少经过几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解析】3.第一年投入为800万元,第二年投入为万元,第年的投入为万元.所以,年内的总投入为:;第一年旅游业收入为400万元,第二年旅游业收入为万元,第年旅游业收入为万元.所以,年内的旅游业总收入为 设至少经过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由此,即化简得,设,代入上式得,解此不等式,得,或(舍去)即,由此得答:至少经过5年旅游业的总收入能超过总投入.10.(2009执信中学)设函数.若方程的根为和,且.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各项均不为零的数列满足: (为该数列前项和),求该数列的通项. 【解析】 设,又 , 由已知得两式相减得, 或.当,若,则,这与矛盾.由,或.若,则;若,则在时单调递减.,在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