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收入支出模型优秀课件.ppt
第二章 收入支出模型第1页,本讲稿共99页一、消费与储蓄一、消费与储蓄v(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v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v 消费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组成成GDP的排的排头兵,兵,“三三驾马车”(消(消费、投、投资、净出口)的第一出口)的第一驾v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系。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价格、利率、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价格、利率、资产、制度、风俗等。资产、制度、风俗等。第2页,本讲稿共99页v凯恩斯认为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因凯恩斯认为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因此,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此,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C=c(y)v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消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消费函数可表示为:费函数可表示为:c=+y第3页,本讲稿共99页vv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线性线性线性线性):):):):C=a+bYC=a+bYC=a+bYC=a+bY C C C C: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消费支出,Y Y Y Y: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国民收入。a a a a:自发消费自发消费自发消费自发消费或基本消费,或基本消费,或基本消费,或基本消费,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bYbYbYbY引致消费:引致消费:引致消费:引致消费: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影响的部分。b b b b:收入每增加一单位相应的消费增加量,即:收入每增加一单位相应的消费增加量,即:收入每增加一单位相应的消费增加量,即:收入每增加一单位相应的消费增加量,即 b=C/Yb=C/Yb=C/Yb=C/Y,叫做,叫做,叫做,叫做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MPCMPCMPC。vv例如,消费函数例如,消费函数例如,消费函数例如,消费函数C=300+0.75YC=300+0.75YC=300+0.75YC=300+0.75Y。就是说,如果收入增加。就是说,如果收入增加。就是说,如果收入增加。就是说,如果收入增加1 1 1 1单位,其中有单位,其中有单位,其中有单位,其中有75%75%75%75%用于增加消费,自发消费是用于增加消费,自发消费是用于增加消费,自发消费是用于增加消费,自发消费是300300300300,引,引,引,引致消费是致消费是致消费是致消费是0.75Y0.75Y0.75Y0.75Y,边际消费倾向是,边际消费倾向是,边际消费倾向是,边际消费倾向是0.750.750.750.75。第4页,本讲稿共99页(a a a a)一般消费函数)一般消费函数)一般消费函数)一般消费函数Y Y Y YE E E EC=C(Y)C=C(Y)C=C(Y)C=C(Y)C C C C45454545度线度线度线度线E EY Y Y Y2 2 2 2Y Y Y Y1 1 1 145454545度线度线度线度线C C C C(b b b b)线性消费函数)线性消费函数)线性消费函数)线性消费函数C=a+bYC=a+bYC=a+bYC=a+bYY Y Y Y第5页,本讲稿共99页2、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消费与收入的比率vv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APC):):):):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APCAPC=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例=C/Y C/Y。APC APC00无论如何都要消费无论如何都要消费无论如何都要消费无论如何都要消费;APC APC11消费大于收入,消费大于收入,消费大于收入,消费大于收入,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APC APC11除消费外还有储蓄除消费外还有储蓄除消费外还有储蓄除消费外还有储蓄;APC=1 APC=1全部收入用于消费,全部收入用于消费,全部收入用于消费,全部收入用于消费,储蓄为零储蓄为零。第6页,本讲稿共99页v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MPC):每增减每增减1 1元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金额的变化。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金额的变化。vMPCMPC C/C/Y Yv当消费增量当消费增量cc与收入增量与收入增量yy趋于无穷小时,即:趋于无穷小时,即:vMPC=dc/dyMPC=dc/dyvMPC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v不论不论MPC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 1的正数(的正数(消费增消费增量总是小于收入增量而又不会等于收入增量量总是小于收入增量而又不会等于收入增量),),),),有:有:v1 MPC 01 MPC 0第7页,本讲稿共99页v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人们收入的增。人们收入的增。人们收入的增。人们收入的增加必然要带来消费的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总是小于加必然要带来消费的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总是小于加必然要带来消费的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总是小于加必然要带来消费的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总是小于收入的增加,收入的增加,收入的增加,收入的增加,v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MPC和APC都有递减趋势。第8页,本讲稿共99页收入收入收入收入(Y Y Y Y)收入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增加(Y(Y(Y(Y)消费消费消费消费(C C C C)增加消费增加消费增加消费增加消费(CCCC)MPC MPC MPC MPC(C/Y)(C/Y)(C/Y)(C/Y)APC APC APC APC(C/Y)(C/Y)(C/Y)(C/Y)900090009000900091109110911091101.011.011.011.01100001000010000100001000100010001000100001000010000100008908908908900.890.890.890.891.001.001.001.00110001100011000110001000100010001000108501085010850108508508508508500.850.850.850.850.990.990.990.99120001200012000120001000100010001000116001160011600116007507507507500.750.750.750.750.970.970.970.97130001300013000130001000100010001000122401224012240122406406406406400.640.640.640.640.940.940.940.94140001400014000140001000100010001000128301283012830128305905905905900.590.590.590.590.920.920.920.92150001500015000150001000100010001000133601336013360133605305305305300.530.530.530.530.890.890.890.89第9页,本讲稿共99页3 3、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受到挑战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受到挑战v(1)在二战期间,一些经济学家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推测,)在二战期间,一些经济学家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推测,随收入增加,家庭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小,若没有随收入增加,家庭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小,若没有足够的有力投资项目吸引所有储蓄,低消费将引起需求不足,足够的有力投资项目吸引所有储蓄,低消费将引起需求不足,一旦政府战时需求停止,会出现衰退。即,除非用财政政策一旦政府战时需求停止,会出现衰退。即,除非用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否则将出现经济的长期停滞。增加总需求,否则将出现经济的长期停滞。但是,二战结束并没有使国家陷入衰退,较高的收入并但是,二战结束并没有使国家陷入衰退,较高的收入并没有引起储蓄的大幅上升。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没有引起储蓄的大幅上升。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提高而下降的猜测受到挑战。收入提高而下降的猜测受到挑战。第10页,本讲稿共99页v(2)经济学家库茨涅兹构建追溯到)经济学家库茨涅兹构建追溯到1869年年的消费与收入的新总体数据时,凯恩斯的消的消费与收入的新总体数据时,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又受到挑战。库茨涅兹发现,尽管在费理论又受到挑战。库茨涅兹发现,尽管在他所研究的时期中,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他所研究的时期中,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从一个十年到另一个十年,消费与收入的比从一个十年到另一个十年,消费与收入的比率是稳定的。率是稳定的。v 证据表明,有两种消费函数,一种是短期消证据表明,有两种消费函数,一种是短期消费函数,一种是长期消费函数(具有稳定的费函数,一种是长期消费函数(具有稳定的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第11页,本讲稿共99页4、消费理论及其发展、消费理论及其发展 (1 1)跨期选择理论)跨期选择理论 (2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 (3 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4 4)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第12页,本讲稿共99页v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将现期消费与现期收入联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将现期消费与现期收入联系在一起。系在一起。v 阿尔文阿尔文费雪提出跨期选择模型,消费者决定费雪提出跨期选择模型,消费者决定消费和储蓄时,不仅考虑现在,也考虑未来。消费和储蓄时,不仅考虑现在,也考虑未来。(1 1)跨期选择理论)跨期选择理论第13页,本讲稿共99页va、跨时期预算约束、跨时期预算约束v假设:消费者生活在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青年期,收入假设:消费者生活在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青年期,收入Y1,消,消费费C1,第二时期为老年期,收入,第二时期为老年期,收入Y2,消费,消费C2;消费者在任一时;消费者在任一时期可以借贷或储蓄;期可以借贷或储蓄;v 第一期,储蓄为收入与消费之差第一期,储蓄为收入与消费之差,S=Y1-C1v 第二期,消费等于储蓄赚到的利息加第二期收入,即第二期,消费等于储蓄赚到的利息加第二期收入,即C2=(1+r)S+Y2 v 两式结合,两式结合,C2=(1+r)()(Y1-C1)+Y2 推导出推导出C1+C2/(1+r)=Y1+Y2/(1+r)说明消费现值必须等于收入现值,即消费者在一个既定时期内的说明消费现值必须等于收入现值,即消费者在一个既定时期内的消费可以大于收入消费可以大于收入,但就其一生而言,消费量不能超过一生的收,但就其一生而言,消费量不能超过一生的收入。入。第14页,本讲稿共99页v 还可以推导出还可以推导出C2=Y2-(1+r)C1+(1+r)Y1 在在Y1和和Y2确定的条件下,可得到该消费预算约束方程确定的条件下,可得到该消费预算约束方程是一条负斜率的直线,称为跨期预算约束线是一条负斜率的直线,称为跨期预算约束线O C1B Y1 C1AC2BY2C2A第15页,本讲稿共99页v b、消费者的跨期消费决策O C1A C1BC2BC2A第16页,本讲稿共99页O C1 C2C、跨期消费时的消费者选择、跨期消费时的消费者选择无论哪一期收入增加,预算线都平无论哪一期收入增加,预算线都平行向外移动,两个时期中消费者选行向外移动,两个时期中消费者选择更多消费。即消费者将增加的收择更多消费。即消费者将增加的收入分摊在两个时期的消费上,这种入分摊在两个时期的消费上,这种行为称为消费平稳化。行为称为消费平稳化。结论:消费取决于现期与未来收入的结论:消费取决于现期与未来收入的现值。现值。收入现值收入现值=Y1+Y2/(1+r)消费者根据一生中所获得的资源进行消消费者根据一生中所获得的资源进行消费,不同于凯恩斯的结论(现期消费取费,不同于凯恩斯的结论(现期消费取决于现期收入)决于现期收入)收入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收入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第17页,本讲稿共99页O Y1 C1C2Y2利率上升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利率上升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实际利率上升使预算约束线实际利率上升使预算约束线围绕(围绕(Y1,Y2)点旋转,结)点旋转,结果第一期消费减少,第二期果第一期消费减少,第二期消费增加。消费增加。实际利率上升对消费的影响实际利率上升对消费的影响份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份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种效应都增加了第二期消两种效应都增加了第二期消费。费。第18页,本讲稿共99页有借贷约束的消费决策有借贷约束的消费决策 如果消费者不能借贷,现期消费不能大于现期收入。对借贷如果消费者不能借贷,现期消费不能大于现期收入。对借贷的限制可以表示为的限制可以表示为C1Y1 这种对消费附加的限制为借贷约束,或流动性限制。这种对消费附加的限制为借贷约束,或流动性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必须既满足跨期预算约束,又满足借贷约束消费者的选择必须既满足跨期预算约束,又满足借贷约束O Y1 C1C2第19页,本讲稿共99页O Y1 C1C2O Y1 C1C2借贷限制没有约束性借贷限制没有约束性借贷限制有约束性借贷限制有约束性借贷约束分析得出有两种消费函数的结论。对一些消费者而借贷约束分析得出有两种消费函数的结论。对一些消费者而言,借贷限制没有约束性,连个时期的消费取决于一生收入言,借贷限制没有约束性,连个时期的消费取决于一生收入的现值;对另一些消费者,借贷限制有约束性,消费函数是的现值;对另一些消费者,借贷限制有约束性,消费函数是 C1=Y1,C2=Y2。因此,对于想借贷但又借不到的消费者而。因此,对于想借贷但又借不到的消费者而言,消费只取决于现期收入。言,消费只取决于现期收入。第20页,本讲稿共99页(2)杜森贝利的)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相对收入理论理论vv这种理论包括两个方面含义:这种理论包括两个方面含义:这种理论包括两个方面含义:这种理论包括两个方面含义:指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指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指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指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入的影响。入的影响。入的影响。入的影响。指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收入指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收入指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收入指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和消费的影响。和消费的影响。和消费的影响。“由由俭入奢易,由奢入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棘棘轮效效应(ratchet effect)。经济衰退衰退y,c存在向下存在向下刚性性c不不变或或轻微下降微下降 第21页,本讲稿共99页(3)弗里德曼的)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持久收入理论理论vv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满足最大化,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满足最大化,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满足最大化,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满足最大化,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他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他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他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vv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即一生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即一生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即一生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即一生中可得到收入的平均值。中可得到收入的平均值。中可得到收入的平均值。中可得到收入的平均值。vv持久收入在统计计量中的数值,大致上可根据所观察到的一持久收入在统计计量中的数值,大致上可根据所观察到的一持久收入在统计计量中的数值,大致上可根据所观察到的一持久收入在统计计量中的数值,大致上可根据所观察到的一些年的收入的数值之些年的收入的数值之些年的收入的数值之些年的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时间越远,计得。距现在时间越远,计得。距现在时间越远,计得。距现在时间越远,权数越小;反之,权数越大。权数越小;反之,权数越大。权数越小;反之,权数越大。权数越小;反之,权数越大。第22页,本讲稿共99页v前提(前提(Ppermanent,永久;永久;ttransitory,暂时)(1)y=yp+yt,c=cp+ct(2)cp=yp,为消消费倾向向(3)暂时消消费与与暂时收入无关,收入无关,暂时收入用于收入用于储蓄蓄v应用:用:(1)繁荣)繁荣阶段,段,现实收入收入恒常收入,恒常收入,现实消消费=恒常消恒常消费,所以,所以现实APC恒常恒常APS(2)萧条条阶段,正好相反。段,正好相反。所以,政府税收政策失效。所以,政府税收政策失效。布什的智布什的智囊团也无囊团也无可奈何可奈何第23页,本讲稿共99页(4)莫迪利安尼的)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理论理论vv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费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费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费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费者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人者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人者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人者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人生命过程生命过程生命过程生命过程中中中中如何最佳分如何最佳分如何最佳分如何最佳分配配配配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消费最大满足。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消费最大满足。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消费最大满足。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消费最大满足。vv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这时消费会超过收入;随着他们进入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这时消费会超过收入;随着他们进入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这时消费会超过收入;随着他们进入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这时消费会超过收入;随着他们进入壮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大于消费,一方面偿还青年壮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大于消费,一方面偿还青年壮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大于消费,一方面偿还青年壮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大于消费,一方面偿还青年时欠下的债务,一方面积些钱以备老用;一旦年老退休,收时欠下的债务,一方面积些钱以备老用;一旦年老退休,收时欠下的债务,一方面积些钱以备老用;一旦年老退休,收时欠下的债务,一方面积些钱以备老用;一旦年老退休,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第24页,本讲稿共99页v按照生命周期理按照生命周期理论,理性的消,理性的消费者者总是期望自己的一生能是期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比比较安定地生活,使一生的收入与消安定地生活,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相等。v假定一个消假定一个消费者者还要生活要生活T T年年,有,有财富富W W,且,且预期从期从现在到退休在到退休时的的R R年中每年年中每年赚到收入到收入Y Y。他希望一生中保持平衡的消。他希望一生中保持平衡的消费水平。他将一生水平。他将一生中的中的资源源(W+RY)平等分到平等分到T T年中,每年消年中,每年消费vC=(W+RY)/T 即即C=(1/T)W+(R/T)Yv说明消明消费既取决于收入又取决于既取决于收入又取决于财富,一个社会富,一个社会总消消费函数函数为vC=aW+bYv第25页,本讲稿共99页0t1幼年期,幼年期,cy,s0,负父母的父母的债t2青壮年期,青壮年期,c0,s的用途有:的用途有:还债,养老,养老储蓄,放蓄,放债。t3老年期,老年期,cy,s 0和和0 m 1),m为边际进口倾向。为边际进口倾向。第61页,本讲稿共99页CO Y C=C0+b YY0450C0Y1 Y2 Y3C+IC+I+G四部门经济均衡图解法C+I+G+NX第62页,本讲稿共99页vv四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四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四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四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Y=C+I+G+XY=C+I+G+XMM C=a+bY C=a+bYD D Y YD D=Y=YT+TRT+TR T=T T=T0 0+tY+tY TR=TR TR=TR0 0 I=I I=I0 0;G=GG=G0 0;X=XX=X0 0 M=M M=M0 0+mY+mY (a+I(a+I0 0+G+G0 0-bT-bT0 0+bTR+bTR0 0+X+X0 0-MM0 0)1-b(1-t)+m1-b(1-t)+m1 1均衡收入均衡收入均衡收入均衡收入Y Ye e=第63页,本讲稿共99页v乘数概念:两个相关变量的增量之比。乘数乘数概念:两个相关变量的增量之比。乘数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恩在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恩在19311931年提出的,年提出的,19361936年被凯恩斯用来研究投资变动对收入变年被凯恩斯用来研究投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倍数关系。动的倍数关系。v由于支出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往往由于支出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往往多于或几倍于支出的增加量,故称为多于或几倍于支出的增加量,故称为“乘数乘数”,乘数在这里有,乘数在这里有“倍数倍数”的含义。的含义。v一般有投资乘数、政府支持乘数、转移支付一般有投资乘数、政府支持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出口乘数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出口乘数等。等。三、乘数原理三、乘数原理第64页,本讲稿共99页v(一)投资乘数(一)投资乘数两部门经济两部门经济v1、含义: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含义: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KI=Y/Iv对乘数的感性认识对乘数的感性认识1)均衡收入为)均衡收入为 Y(1000i)/(10.8)vi600时,时,Y8000vi700时,时,Y85002)投资增加)投资增加100,收入增加,收入增加500。投资投资乘数乘数5 5。第65页,本讲稿共99页v3)投资乘数的产生机制:投资乘数的产生机制:当投资增加当投资增加100亿时,它的直接效应是创造了亿时,它的直接效应是创造了100亿元的需求,在需求的拉动下,国民生产总亿元的需求,在需求的拉动下,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增加100亿元,即有更多的机器设备和其他资亿元,即有更多的机器设备和其他资本物被生产出来。本物被生产出来。但是,效应还没有完结,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的这但是,效应还没有完结,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的这100亿又会以工资、利润或其他收入形式转化成亿又会以工资、利润或其他收入形式转化成提供这些资本物的人的收入。提供这些资本物的人的收入。第66页,本讲稿共99页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这,则这100亿的收入中会亿的收入中会有有80亿用来消费,这亿用来消费,这80亿的消费又会变成另一些亿的消费又会变成另一些人的收入,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不变,则这人的收入,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不变,则这80亿的亿的收入又会变成收入又会变成64亿的消费。亿的消费。这种收入变消费、消费转化成收入的过程一直进这种收入变消费、消费转化成收入的过程一直进行到收入为零时止,收入是行到收入为零时止,收入是500亿,也就是说新亿,也就是说新增投资增投资100亿,引致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亿,引致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500亿。亿。第67页,本讲稿共99页v投资乘数的产生过程:投资支出后 总需求和总收入的变动第一轮 投资 100.0 最初的直接效应第二轮 消费 80.0第三轮 消费 64.0 第四轮 消费 51.2第五轮 消费 41.0.第68页,本讲稿共99页w注意:注意:w增加的收入用来偿增加的收入用来偿还债务,作用减小还债务,作用减小w没有失业和闲置设没有失业和闲置设备时,不发挥作用备时,不发挥作用w增加的收入购买存增加的收入购买存货或进口时,作用货或进口时,作用减小减小w乘数是把双刃剑乘数是把双刃剑第69页,本讲稿共99页2、推导:直推法、公式法、推导:直推法、公式法v投资乘数的直推法投资乘数的直推法v(1)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I=100,意味着新雇工人的收,意味着新雇工人的收入增加入增加100,形成,形成Y1=I=100。v(2)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工人用收入去购买棉布,带动了棉)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工人用收入去购买棉布,带动了棉布的生产,使生产棉布的工人的收入增加。布的生产,使生产棉布的工人的收入增加。Y2=Iv(3)国民收入的第三轮增加:生产棉布的工人用他们的收)国民收入的第三轮增加:生产棉布的工人用他们的收入去购买自行车,使生产自行车的工人收入增加。入去购买自行车,使生产自行车的工人收入增加。Y3=2 Iv(4)加总:)加总:Y=Y1+Y2+Y3+YN=I I2 In1 I=I(12n1)v于是有于是有Y=I1/(1),所以所以KI=Y/I=第70页,本讲稿共99页投资乘数公式推导法投资乘数公式推导法第71页,本讲稿共99页v 3、乘数的取值范围:、乘数的取值范围:v因为因为01,10,011,所以所以11/(1)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相关。与边际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相关。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方向变化。储蓄倾向成反方向变化。第72页,本讲稿共99页vv4 4、投资乘数的经济意义:投资乘数的经济意义:一个社会经济越发展,储蓄倾向越高,投资推动一个社会经济越发展,储蓄倾向越高,投资推动收入增长的作用越小。收入增长的作用越小。个人的节俭对社会并不有利,消费对社会却是有个人的节俭对社会并不有利,消费对社会却是有利的。利的。经济各部门密切相连,一个部门、产业投资的增经济各部门密切相连,一个部门、产业投资的增加,也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在边际消费加,也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在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的情况下,投资的增减会导致收入成倾向大于零的情况下,投资的增减会导致收入成倍的增加或减少。因此,投资乘数被称为倍的增加或减少。因此,投资乘数被称为“双刃双刃剑剑”。第73页,本讲稿共99页vv5 5、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v6、投资乘数作用的时滞(了解)、投资乘数作用的时滞(了解):投资乘数引起收入成倍增加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经历一段或长或投资乘数引起收入成倍增加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短的时间。收入循环中的时滞有三种:销售变化与生产相应变化之间的收入循环中的时滞有三种:销售变化与生产相应变化之间的生产时滞;生产和获取收入之间的分配时滞;获得收入和支生产时滞;生产和获取收入之间的分配时滞;获得收入和支出之间的支出时滞。理论上一般把这些时滞并在一起,统称出之间的支出时滞。理论上一般把这些时滞并在一起,统称为乘数效应的时滞。为乘数效应的时滞。第74页,本讲稿共99页v7、投资乘数理论的局限性(了解)、投资乘数理论的局限性(了解):投资乘数效应,是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下的理论值。投资乘数效应,是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下的理论值。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投资乘数的实际作用比其理论值低得多。资乘数的实际作用比其理论值低得多。投资乘数作为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其本身也是投资乘数作为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其本身也是有局限的有局限的 第75页,本讲稿共99页比如,它虽反映投资的变化如何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却不反映国民比如,它虽反映投资的变化如何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却不反映国民收入的增减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收入的增减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再如,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后,新增收入分解为消费和再如,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后,新增收入分解为消费和储蓄,其中储蓄用于何处,投资乘数理论是不予考虑的。储蓄,其中储蓄用于何处,投资乘数理论是不予考虑的。还有,新增消费需求必定刺激消费品生产的扩大,而当消费品还有,新增消费需求必定刺激消费品生产的扩大,而当消费品生产能力达到饱和点时,势必要有一部分新增储蓄转化为消费生产能力达到饱和点时,势必要有一部分新增储蓄转化为消费品生产部门的投资,可投资乘数理论也不反映这一过程。品生产部门的投资,可投资乘数理论也不反映这一过程。在运用投资乘数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运用投资乘数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第76页,本讲稿共99页v8、节约悖论、节约悖论v储蓄是一种节约行为。某个家庭储蓄增加,就可以获得利息收入,储蓄是一种节约行为。某个家庭储蓄增加,就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增加从而使个人收入增加,对个人是好事。但如果所有家庭都增加储蓄,对个人是好事。但如果所有家庭都增加储蓄,则则MPS,从而投资乘数下降,国民收入收缩,引起萧条,从而投资乘数下降,国民收入收缩,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是件坏事。对国民经济是件坏事。v消费对个人来讲是浪费。个人增加消费使收入减少,但所有的人消费对个人来讲是浪费。个人增加消费使收入减少,但所有的人都消费会导致都消费会导致MPC,从而投资乘数增加,国民收入扩张。,从而投资乘数增加,国民收入扩张。真不可思议!第77页,本讲稿共99页v悖论:前提正确,推理过程正确,结论却不可思议。悖论:前提正确,推理过程正确,结论却不可思议。v“节俭的悖论节俭的悖论”的提出:的提出:18世纪初英国医生孟迪世纪初英国医生孟迪维尔,在他写的讽喻诗维尔,在他写的讽喻诗蜜蜂的寓言,或个人劣行蜜蜂的寓言,或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益即公共利益里就主张:里就主张:“增加经济繁荣的,是消费增加经济繁荣的,是消费而不是储蓄而不是储蓄”。他认为。他认为:“仅仅是美德,不能使国家仅仅是美德,不能使国家兴盛兴盛”,“私人从事储蓄的确是致富之道私人从事储蓄的确是致富之道”,但是他,但是他认为,认为,“实行这个方法,国家也可以致富则是错误的实行这个方法,国家也可以致富则是错误的”。第78页,本讲稿共99页蜜蜂的寓言启发了凯恩斯蜜蜂的寓言启发了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总需求决定理论v蜜蜂的寓言蜜蜂的寓言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手打败而逃散。v 这首诗所宣扬的这首诗所宣扬的“浪费有功浪费有功”在在当时受到指责。英国中塞克斯郡大陪当时受到指责。英国中塞克斯郡大陪审团委员们就曾宣判它为审团委员们就曾宣判它为“有碍公众有碍公众视听的败类作品视听的败类作品”。但在。但在200多年之后,多年之后,这部当时声名狼藉的作品却启发凯恩斯发这部当时声名狼藉的作品却启发凯恩斯发动了一场经济学上的动了一场经济学上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建,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和总需求决定理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和总需求决定理论。第79页,本讲稿共99页v因此孟迪维尔认为因此孟迪维尔认为:“仅仅是美德,不能使仅仅是美德,不能使国家兴盛国家兴盛”,“私人从事储蓄的确是致富之私人从事储蓄的确是致富之道道”,但是他认为,但是他认为,“实行这个方法,国家实行这个方法,国家也可以致富则是错误的也可以致富则是错误的”。第80页,本讲稿共99页何为美德?何为罪恶?何为美德?何为罪恶?v(1)传统经济学)传统经济学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v(2)凯恩斯: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凯恩斯: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凯恩斯继承了孟迪维尔的观点,也认为凯恩斯继承了孟迪维尔的观点,也认为“私人致富之道应用于私人致富之道应用于国家行为之上,失业乃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国家行为之上,失业乃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他反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节俭是美德的观点,断言节约造成失业。他说:他反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节俭是美德的观点,断言节约造成失业。他说:“节约的目的是使工人解除工作。节约的目的是使工人解除工作。不论什么时候你节约了不论什么时候你节约了5先令,先令,你就要使一个人失去一天的工作你就要使一个人失去一天的工作假定我们竟处于这样的极端情况,假定我们竟处于这样的极端情况,把自己的收入全部储蓄了起来,那就没有一个人再能找到工作把自己的收入全部储蓄了起来,那就没有一个人再能找到工作”。凯恩斯:凯恩斯:“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国。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国。”(明)陆楫:(明)陆楫:“予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予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第81页,本讲稿共99页v“节俭是美德节俭是美德”和和“节俭的悖论节俭的悖论”的争论,体现了合的争论,体现了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的存在。成谬误和分解谬误的存在。v合成谬误:对局部是正确的,对整体未必正确。例如:合成谬误:对局部是正确的,对整体未必正确。例如:单个农民的大丰收,增加了个人的收入。单个农民的大丰收,增加了个人的收入。整个地区的大丰收,出现了谷贱伤农。整个地区的大丰收,出现了谷贱伤农。单个厂商的涨价,增加了个人的收入。单个厂商的涨价,增加了个人的收入。全体厂商的涨价,导致了通货膨胀。全体厂商的涨价,导致了通货膨胀。第82页,本讲稿共99页v分解谬误:对整体是正确的,对局部未必正确。例如:分解谬误:对整体是正确的,对局部未必正确。例如:整个国家消费旺盛,经济繁荣起来。整个国家消费旺盛,经济繁荣起来。个人的铺张浪费个人的铺张浪费,增加了个人的负债。增加了个人的负债。整个国家厉行节约,经济萧条。整个国家厉行节约,经济萧条。个人的厉行节约,增加了个人的财富。个人的厉行节约,增加了个人的财富。v合成谬误分解谬误的存在,深刻地体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合成谬误分解谬误的存在,深刻地体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矛盾、互斥。经济学之间的矛盾、互斥。第83页,本讲稿共99页v消费致富论的适用条件:深度萧条的背景下,消费致富论的适用条件:深度萧条的背景下,生产能力闲置,价格刚性,总需求决定总供生产能力闲置,价格刚性,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总供给不会成为约束总需求的条件。在给,总供给不会成为约束总需求的条件。在经济繁荣时期,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资源充经济繁荣时期,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资源充分利用,总供给开始约束总需求,扩张总需分利用,总供给开始约束总需求,扩张总需求的结果不是致富,而是通货膨胀。求的结果不是致富,而是通货膨胀。第84页,本讲稿共99页假设消费函数为假设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投资为50单位单位v(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v(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愿存货积累为多少?v(3)若投资增到)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试求增加的收入。v(1)均衡收入均衡收入Y(10050)/(10.8)750vC1000.8750700vSYC75070050v(2)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80075050v(3)若投资增至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则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增加250(YYY1000750250)第85页,本讲稿共99页v(4)变化后的收入变化后的收入Y(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