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ppt

    • 资源ID:53981816       资源大小:3.43M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ppt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Land Evaluation and Land Management 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主讲人主讲人主讲人主讲人 郑庆荣第二章 基础理论第一节 土地管理原理 n人本原理n系统原理n动态原理n效益原理一、人本原理1、行为原理:考察被管理者。2、动力原理:管理过程中需要有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管理动力原理。主要考察管理者。管理动力:物质动力 精神动力 信息动力需求需求动机动机行为行为目标目标二、系统原理:n n概念:系统: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如何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化,称为系统分析。系统原理:为了实现最佳化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这就是系统原理。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二、系统原理:1、整分合原理整分合原理:现代管理要求,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2、相对封闭原理相对封闭原理:指在任何一个系统内,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反馈起着重要作用。三、动态原理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在土地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对象土地管理与土地利用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中,因此,在管理中,要注意加强信息工作,随时掌握事物的动态变化,使管理决策不断适应变化的情况,即运用动态原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应。三、动态原理进行动态管理必须遵循进行动态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相关原理和弹性原理动态相关原理和弹性原理。1 1、动态相关原理:进行动态原理管理时,必须在管、动态相关原理:进行动态原理管理时,必须在管理系统的发展变化中,找出系统内部各组之间以理系统的发展变化中,找出系统内部各组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系统,通过管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系统,通过管理,协调好各部分的关系,促进事物向预定目标理,协调好各部分的关系,促进事物向预定目标发展变化,取得管理的整体效应。发展变化,取得管理的整体效应。2 2、弹性原理: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弹性原理: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因此,事物往往在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因此,事物往往在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同时,也随着空间的变化而变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同时,也随着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有效的管理必须做到随机应变,以变应变,化。有效的管理必须做到随机应变,以变应变,这就是要求管理必须留有余地,保持充分的弹性,这就是要求管理必须留有余地,保持充分的弹性,这就是所谓的这就是所谓的弹性原理弹性原理。四、效益原理:管理是为了获得效益,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关系从长远和整体的观点来看是统一的,但有时在局部或短期内,三者表现出矛盾的现象。四、效益原理:土地管理的目的是寻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组合,从而得到整体效益,因此,就要在管理工作中,注意应用整体效应原理和规律效应原理。第二节 地域分异规律理论概念概念 n n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自然环境的各组成成分及地理综合体自然环境的各组成成分及地理综合体沿确定方向发生沿确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水平分化的现象。的现象。n n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地球表层普遍的、必然的地域分异地球表层普遍的、必然的地域分异现象现象昆仑山影响地域分异的因素影响地域分异的因素、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纬度地带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性分异因素、地球内能、地球内能非纬度地带非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性分异因素地域分异规律的多级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多级性1、原因:不同级次的综合体的差异要原因:不同级次的综合体的差异要用不同尺度衡量用不同尺度衡量 2、等级划分:、等级划分:全球性地域分异全球性地域分异 全大陆、全海洋分异全大陆、全海洋分异 大区域地域分异大区域地域分异 中区域地域分异中区域地域分异 地方性地域分异地方性地域分异第一级第一级 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 三种表现形式三种表现形式三种表现形式三种表现形式热力分带性热力分带性海陆分异海陆分异地表形态的起伏分化地表形态的起伏分化(一)热力分带性(一)热力分带性、分带的原因(动力基础):太阳辐射 2、表现形式 地球表层的热力分带地球表层的热力分带 单位:单位:Kcal/cm2a Kcal/cm2a辐射平衡值(辐射平衡值(辐射平衡值(辐射平衡值(R R R R)热力分带热力分带热力分带热力分带35353575757575热热热热 带带带带 3 3、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二)海陆分异(二)海陆分异1 1、海陆分异的原因、海陆分异的原因 :地球内能地球内能2 2、表现:、表现:呈相间和对峙分布呈相间和对峙分布(1 1 1 1)三三三三大大大大洋洋洋洋与与与与三三三三对对对对大大大大陆陆陆陆相相相相间间间间分分分分布布布布:一一一一个个个个极极极极地地地地大大大大洋洋洋洋(北北北北冰洋)与一个极地大陆(南极)呈对峙分布冰洋)与一个极地大陆(南极)呈对峙分布冰洋)与一个极地大陆(南极)呈对峙分布冰洋)与一个极地大陆(南极)呈对峙分布.大洋和大陆的面积分布及对比大洋和大陆的面积分布及对比大洋和大陆的面积分布及对比大洋和大陆的面积分布及对比 面积对比性:面积对比性:面积对比性:面积对比性:S S S S海海海海:S S S S陆陆陆陆=2.5=2.5=2.5=2.5:1 1 1 1 海陆分布在各纬度上不均匀海陆分布在各纬度上不均匀海陆分布在各纬度上不均匀海陆分布在各纬度上不均匀.3 3、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地图地表形态的起伏与分化性地表形态的起伏与分化性 1 1、原因:、原因:地球内能地球内能 2 2、表现形式:、表现形式:3 3、对自然地理的作用:、对自然地理的作用:第二级第二级 全大陆全海洋的地域分异规律全大陆全海洋的地域分异规律(一)全大陆的分异规律(一)全大陆的分异规律(一)全大陆的分异规律(一)全大陆的分异规律表现形式表现形式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大陆纬度地带性大陆纬度地带性大陆干湿度地带性大陆干湿度地带性巨大的构造体系引起的分异巨大的构造体系引起的分异大陆水平地带性大陆水平地带性、大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大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原因:太阳辐射原因:太阳辐射定义:各自然地理成分和综合自然景观(自然地定义:各自然地理成分和综合自然景观(自然地理综合体)沿纬度作有规律的变化,并形成与纬线大理综合体)沿纬度作有规律的变化,并形成与纬线大致平行的条带状地域单位。是自然区划地带性单位的致平行的条带状地域单位。是自然区划地带性单位的基础。基础。、大陆干湿地带性、大陆干湿地带性(1)原因:地球内能海陆差异水分差异分异)原因:地球内能海陆差异水分差异分异(2)定义:大陆上随海陆格局而产生的干湿分异)定义:大陆上随海陆格局而产生的干湿分异、巨型构造体系形成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巨型构造体系形成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天山阴山天山阴山昆仑祁连山秦岭昆仑祁连山秦岭南岭南岭、大陆水平地带性、大陆水平地带性(1 1)原因:)原因: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共同作用形成。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共同作用形成。(2 2)定义:)定义:在大陆纬度地带性及非纬度地带性共同作用在大陆纬度地带性及非纬度地带性共同作用下应具有的、明显的自然地理综合特性。下应具有的、明显的自然地理综合特性。(3 3)表现形式:)表现形式:纬向式纬向式 经向式经向式 斜交式斜交式(二二)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 表面表面: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 底部底部:非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性第三级第三级 大区域分异规律大区域分异规律(一)(一)大地貌单元对比产生分异大地貌单元对比产生分异(二)(二)带段性带段性 非地带性单位内部的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单位内部的地带性分异(三)(三)省性省性 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分异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分异第四级第四级 中区域地域分异规律中区域地域分异规律(一)中地貌引起的分异(一)中地貌引起的分异(一)中地貌引起的分异(一)中地貌引起的分异(二)地方气候引起的分异(二)地方气候引起的分异(二)地方气候引起的分异(二)地方气候引起的分异(三)垂直带分异(三)垂直带分异(三)垂直带分异(三)垂直带分异 1 1 1 1、概念:、概念:、概念:、概念: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使土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使土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使土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使土壤、植被、水分、地貌特征发生垂直变化,这种随着壤、植被、水分、地貌特征发生垂直变化,这种随着壤、植被、水分、地貌特征发生垂直变化,这种随着壤、植被、水分、地貌特征发生垂直变化,这种随着地势高度的变化,沿垂直方向呈水平环带状分异的规地势高度的变化,沿垂直方向呈水平环带状分异的规地势高度的变化,沿垂直方向呈水平环带状分异的规地势高度的变化,沿垂直方向呈水平环带状分异的规律性,称为垂直带性。律性,称为垂直带性。律性,称为垂直带性。律性,称为垂直带性。2 2 2 2、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直接原因是直接原因是直接原因是热量和水分分配的差异热量和水分分配的差异热量和水分分配的差异热量和水分分配的差异 3 3 3 3、影响垂直带谱的基本因素:、影响垂直带谱的基本因素:、影响垂直带谱的基本因素:、影响垂直带谱的基本因素:位置、高度、坡向、位置、高度、坡向、位置、高度、坡向、位置、高度、坡向、坡长等坡长等坡长等坡长等(四)垂直和水平地带性的关系(四)垂直和水平地带性的关系1 1、相似性、相似性:(1 1)形成的)形成的原因相似:水热组合状况原因相似:水热组合状况(2 2)带谱类型相似)带谱类型相似2 2、差异性、差异性:(1 1)水热对比关系不同水热对比关系不同(2 2)带幅宽窄不同)带幅宽窄不同(3 3)节律变化不同)节律变化不同(4 4)带谱联系性)带谱联系性(5 5)自然要素特征变化)自然要素特征变化第五级第五级 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一)原因(一)原因(一)原因(一)原因 1 1 1 1、由小地貌和小气候条件引起分异、由小地貌和小气候条件引起分异、由小地貌和小气候条件引起分异、由小地貌和小气候条件引起分异 2 2 2 2、岩性差异引起局地差异、岩性差异引起局地差异、岩性差异引起局地差异、岩性差异引起局地差异 3 3 3 3、由排水条件(地下潜水)引起的分异、由排水条件(地下潜水)引起的分异、由排水条件(地下潜水)引起的分异、由排水条件(地下潜水)引起的分异 (二)规律性(二)规律性(二)规律性(二)规律性 同心圆状同心圆状同心圆状同心圆状 递变阶梯性递变阶梯性递变阶梯性递变阶梯性 斑块状斑块状斑块状斑块状 镶嵌状镶嵌状镶嵌状镶嵌状本康丹霞山湟水谷地湟水谷地塔尔寺班禅行宫向南望塔尔寺大通河湟水谷地大通河上游马牙雪山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第三节第三节杜能农业区位理论n n背景和根本目的及研究问题n n理论前提n n基本理论n n杜能农业理论的修改与发展n n意义一.背景和根本目的及研究问题 1.背景:19世纪20年代,德国古典经济学家杜能根据资本主义农业与市场关系,探索因地价不同而引起的农业分带现象,创立了农业区位论。1826年他的名著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为后来这一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石。2.根本目的:资本家寻求投资最小.获利最大,即利润最高的投资场所。3.研究问题:农作物的空间布局和耕作制度问题。二、理论前提n n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n n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n n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种。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种。n n距城市距城市50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方隔绝。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方隔绝。n n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仅来自于周围平原。物供给仅来自于周围平原。n n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杜能对于其假想的“孤立国”,给了以下的6个假设:n n为何要提出这6个假设?n n在这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n n为了取得最大利益,农业的经营随着距城市的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三、基本理论n n自由农作圈n n林业圈n n轮作式农业圈n n谷草式农业圈n n三圃式农业圈n n畜牧业圈经杜能研究分析得出著名的“杜能圈”集约粗放理论前提杜能圈的提出孤立方法排除其他要素影响,只考虑市场距离空间距离运输距离地价差运费差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农耕形态四、杜能农业理论的修改与发展农业区位问题主要是 获得最高地租问题。西方采用“地租曲线”来农业布局的地租。地租公式:R=E(P -a )-E f kR地租E土地单位面积收获量P生产物单位重量市场价格a生产物单位重量的生产费f生产物重量、距离的运费率k距离地租曲线概念:地租曲线概念:运费为零的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每种作物都有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决定,不容易运输的的作物一般斜率大。0地租(城市)畜牧三圃谷草轮作林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五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n n理论思考方法的创新,提理论思考方法的创新,提出了抽象的孤立法。出了抽象的孤立法。n n此原理不仅可以说明农业此原理不仅可以说明农业土地利用,对于其他土地土地利用,对于其他土地利用仍有效。利用仍有效。

    注意事项

    本文(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ppt)为本站会员(wuy****n9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