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共12页).doc
-
资源ID:5430507
资源大小:12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5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共1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江西省上饶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 文 试 题 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寿,即上酒。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釂,尽爵也。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这中间不需渲染,逸致自然。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缠琐事,不涉流俗,凸显了闲情。自居易的问刘十九更见闲趣,其诗句平淡,却透着一股深情。残杯,指装有剩酒的杯子。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一“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往往表现出当时凄楚的情景。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杜甫曾在长安困守十年,其时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其中两韵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只杯,与自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摘编自朱启新酒文化中的杯,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我国的酒共同使我国的酒文化举世闻名。 B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杯”在众多场合里被频繁使用,成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 C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型各异,容量不 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D残杯指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凄楚情景,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崎岖,其情往住感人至深。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是(3分) A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用觯,地位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而贵贱长少饮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B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弟子职中弟子事师,饮酒进食也有“左酒右浆”的说法。 C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祝福时持杯一饮而尽,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醑”中的“釂”则是指劝酒时强灌他人。 D陶潜“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透露出的情趣总体而言相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先后有序、洒食摆置有序,今天一些宴席上我们还能看到酒文化的某些遗风。 B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上”“寿”“釂”等字,“醑”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干杯”。 C杜甫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写出了困守长安十年期间,追随权贵而误身受辱的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 D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寓情于景,成为我国酒文化另一种晦涩委婉的深沉情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琪,字台秀。父觳,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觳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溪倒屣迎门,谓琪日:“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来源:学科网师乏食尤甚,庄宗以朱书御札诏百僚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 就:到 B铎览而骇之 骇:惊讶 C将投诸荒裔 荒裔:边远地区 D庄宗以朱书御札诏百僚上封事 封事:密封的奏章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来源:学|科|网 B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C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D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琪虽然博学多才,备受推崇和尊敬;但他为政不懂韬晦养性,因而在梁祖和明宗主政时 期,备受同僚排挤。 B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作文假手他人,因而出题测试,李琪才思敏捷,出语不凡。王铎钦佩不已,深表赞誉。 C李溪赞赏李琪原因有二:做赋直入主题,和当时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的文风大相径庭;文章对偶,文辞典雅华丽。 D李琪和萧顷虽同为宰相,但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互相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斥责并被罢相。来源:学科网ZXXK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5分) 答: (2)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分)送琴师毛敏仲北行南宋·汪元量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注:本诗作于南宋亡国之后。8本诗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概括分析。(5分) 答: 9有评价说这首诗在内容上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请结合作品第三、四句具体分析。(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初春春雨细滑润泽和小草稀疏朦胧景象的名句是“_ , ”。 (2)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杜鹃悲啼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是“ , ”。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民生疾苦的名句是“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根玉米陈永林 那年皖北一带大旱,那可是百年未遇的大旱,老天爷六个月没下过一滴雨,河床干裂成一块块的。田地里看不到一点绿色,到处扬着飞尘,整个世界在白晃晃的毒日下淡成一片模糊。 荡在蛤蟆村人的头顶上死亡的气息稠得像雾。吃尸的乌鸦像云一样在村子上空飞来飞去,乌鸦血红色的嘎叫声让村人的目光变得青紫。 村长敲响了村头古槐树下的钟,干裂的钟声如玻璃一样在村人的心上划过。 村人都来到槐树下。 往年绿意葱茂的槐树如今光秃秃的,槐树叶子早让村人吃光了,但槐树又冒出淡淡的绿。村长看着或坐或躺在槐树下零乱一片的村人,眼里就酸辣了。村长把酸辣咽回肚里去,说,我们不能等死,蛤蟆村不能绝,还是去外逃荒吧,熬过这荒景,就回。村长的话让村人的脸灰黑一片。 第三天,就有拖儿带女的村人拿着棍端着碗出了村。他们走得很慢很慢,两条腿似有千斤重,挪不开。女人的嘶哭声震得头顶上的槐树枝摇摇晃晃。男人不哭,紫黑色的泪水汪洋了他们凄凉的脸。 几天后,村里的房子大都空了。没走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土根和槐花不属于老弱病残却没走。槐花已怀了六个月身孕,土根说,赤地千里,往哪儿走?死在外面还不如死在家里。 但根本弄不到东西吃,土根只能吃红土,把那红土晒干,捏成粉,然后配一点晒干的槐叶、野草,煮成糊,闭了眼睛往肚里灌。吃了三天,土根拉不出来,肚子却涨得痛极。槐花说,再也不能吃红土了,吃多了会涨死。土根说,吃什么呢?能吃的树叶已吃完了,野草也吃完了有了,树皮可以吃。土根就拿了刀剥槐树皮。 这样又熬过了一个月。 槐花说,再熬不下去了,你别管我,还是走吧。走了,或许可以活下来。槐花说这话时,泪水血淋淋地汪在眼里。“我们死也要死在一起”,土根把槐花揽进怀里说,泪水也一滴一滴地砸在槐花头上。槐花说,可怜了肚里的娃儿,他还未看一看这天、这地、这山、这水,也未看我们一眼,就 槐花青一块紫一块的哭声牛鞭一样抽打着土根的心。土根求道,别哭了,别哭了,我的心在滴血呢。土根劝槐花别哭,自己却哭了。后来两人索性抱成一团,哭了个天昏地暗。 这时传来踢门声,土根忙抹了泪,开了门,进来的是村长。村长说,你们吃了啥好吃的东西,还有精神哭? 土根看到村长手里拿着一根玉米,土根的目光就绿了,绿色的涎水也淌下来了。村长说,这玉米是给你的。原本我留着做种子,唉,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村里没走的人每户给一根。土根接过玉米,恨不得一口吃了。但土根把涎水又吞回肚里了,他一口也没舍得吃。槐花说,不到真饿死的份上,我们不吃这个玉米。 十几天又熬过去了。 土根说,留在村里的人只剩下我们俩人了,我们也要死了,还是把那根玉米煮了吧。槐花说,我就煮了。槐花从罐里拿出那根玉米,玉米的香味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一点缝隙也没有,土根贪婪地吸着这香味。土根说,这样死了也值。槐花说,我去外面看看有没有一点野菜野草什么的。槐花说着出了门。槐花并没有去寻野菜野草,槐花只是想把那整根玉米让给土根吃。或许土根吃了那根玉米,能多熬两天,到时一下雨,满山的野菜野草不就出土了?槐叶不就长出来了?那土根不就可以活下来了?槐花这样想着,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 此时的土根也这样想。 土根也出了门,也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 第二天就下雨了,瓢泼样的大雨一连下了两天两夜,土根那茅草屋也倒了。 后来,出外逃荒的村人断断续续回蛤蟆村了。蛤蟆村原来有五十多户人家,经过这次干旱,现在只剩下八户了。 那八户人回村后才发现他们没种子了,都叹着气说,这是天意,蛤蟆村命该绝。有人说再在村人家里找找,算不定能找到种子。 就有村人在土根倒塌的房子里发现了几株玉米苗。 一声欢呼,所有的村人都来了。都围着玉米苗跪下了,亮晃晃的泪水掩盖不了他们的激动。蛤蟆村有救了,蛤蟆村有救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如黄灿灿的日头一样,落满了村里的沟沟壑壑。 他们又都抱成一团疯了样的大哭。 白汪汪的哭声把头顶上的日头都震得一摇一晃。 (摘自当代小小说集萃,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蛤蟆村除了老弱病残以外的村民在前所未有的旱灾面前都出去逃荒了,而土根夫妇最终没有逃荒的根本原因是对家乡眷恋深沉。 B本文对村长形象的塑造不多费笔墨,寥寥数语之下,一个善良、负责甚至带有点苦中作乐幽默感的村长形象跃然纸上。 C本文语言独具特点:一方面是符合人物形象的带有口语性质的通俗语言,另一方面是作者叙述时凝练精致的文学性语言。 D“白汪汪的哭声把头顶上的日头都震得一摇一晃”,抒发了村人绝处逢生喜极而泣的情感,以此作结戛然而止,这是典型的“留白”式结尾。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和对比等艺术手法,叙述了一个情节跌宕、感人至深的故事,叙事手法新颖,主题具有教益。(2)请简述小说前二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3)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土根夫妇的形象特点。(6分) 答: (4)本文的主人公是土根夫妇,可不可以将标题“一根玉米”改为“患难夫妻”?请结合作品内 容,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中国第一大法官武原 陈伟德 能成为出任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法官第一人,在一般人眼中,是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而对于1946年参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梅汝璈来说,则更多地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当时国民党政府正忙于内战,对这场国际审判并不重视,在庭审准备、证据提供、国际沟通等很多方面表现并不积极;国际方面,由于美苏冷战的对峙局面已经形成,东京审判中国际力量的对抗形势异常复杂,使审判受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内当时许多有名望、资历深的法学名家都不愿接这个“烫手的山芋”,生怕审判不顺利,不能让日本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而成为民族“罪人”。 重任落在梅汝璈的肩头,他没有退缩。临行前,他慷慨陈词:“审判日本战犯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我有幸受国人之托,决勉力依法行事,不负政府和国人瞩望。” 4月,十一国法官齐集东京,开庭审判的日子就要到了。法官在法庭上的座位将按什么顺序来排列?按照惯例,庭长应居中坐首位,但是,第一、二把交椅由谁坐?为此,美、英、苏等国法官各执一词,互不退让。就在闹得不可开交时,梅汝璈神态平和地说:“个人坐次,本人并不介意”。见大家惊讶,他才神情郑重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只因与各位同仁一样,是代表了各自的国家来的,因而不能不慎,我觉得应按各受降国签字的顺序排列。” 大多数法官表示赞同,但仍有人反对。英国法官说:“那就是说让中国法官坐第二把交椅,这怎么行?” 一向温文尔雅的梅汝璈正言回敬:“怎么不行?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是东方反法西斯战场的主战场,中国受日本侵害最烈,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的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次,实属顺理成章。” 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幽默地接着说:“当然,如果各位同仁不赞成,我们不妨找个体重测量器来,然后以体重之大小排座次,体重者居中,体轻者居旁。这样,纵使我被置末座亦心安理得,并可以此对国家有所交待,一旦他们认为我坐在边上不合适,可以派另一名比我肥胖的人来替换我。”诙谐之言使各国法官忍俊不禁,有人甚至拍手叫好。 开庭前一天,开庭“预演”,庭长突然宣布入场顺序为:美、英、中、苏、法、加面对这种不公道的行为,梅汝璈怒不可遏地脱下法袍,拒绝参加“彩排“,并要求庭长就自己的提议进行表决。加拿大、新西兰、菲律宾等国法官当即表示支持。面对梅汝璈的强硬态度,庭长只好召开紧急磋商会议。最终,入场顺序和座次都按各受降国签字的顺序排列,中国法官坐稳了第二把交椅。这把椅子,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也为中国在审判中赢得了主动。 审判进入尾声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这些罪大恶极的战犯如何量刑。由于不同法律体系的影响,加上各国受日本侵害程度不同,在是否对东条英机等战犯判处死刑的问题上,法官们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主张判处死刑的人是少数。怎么办?“若不能严惩战犯,惟蹈海而死,以谢国人。”梅汝璈暗下决心。为了伸展正义,在审判过程中,梅汝璈根据收集到的日军罪证,舌战群雄,据理力争,坚决主张对东条英机等战犯处以死刑,最终,以六票对五票的微弱优势判处东条英机等战犯死刑。 耗时两年7个月,开庭818次的漫长而艰难的审判终于结束了。经商议,判决书由1 1章构成,有法官主张“判决书应统一书写”,但是梅汝璈坚持认为,中国人受害最深,最有发言权,日本侵华罪行部分理当由中国人来写。法庭再次接受了他的提议。为了尽快完成工作,梅汝璈和他的两个助手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一个月,向法庭提交了近300页、总计10万多字的判决书的第五章。这也是全部判决书中撰写的最快部分。“那些日子,我们就像钻进成千上万件证据和国际法典的虫子,每天在里面爬来爬去,生怕遗漏了重要的东西。” 审判结束后,梅汝璈在日本朝日新闻上发表了告日本人民书,他写道:“经过这次审判,日本军界首脑的暴虐行为和虚假宣传已昭然天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最后宣判,清除了中日两国间和睦相处的绊脚石,对于今后中日和平合作,相信必有贡献。” 梅汝璈曾说:“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节选自远东审判:为了迟到的正义,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对于梅汝璈来说,在国内外动荡不安的形势下,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更多地意味着艰难和挑战,必然遇到很多困难。 B梅汝墩性格温文尔雅、谦和平易,本不愿与人相争,但因为代表国家参与对战犯的国际审判,他才不得已在法庭上力争座次。 C本文记叙了梅汝墩参加东京审判的经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再现了他热爱祖国、不惧困难,维护正义的人物形象。 D如果不是梅汝墩据理力争,以大量不可辩驳的事实舌战群雄,最终说服部分法官,东条英机等罪大恶极的战犯就不会被处以死刑。 E梅汝墩之所以要发表告日本人民书,是为了安慰和开导战败国人民,以免审判结果对日本民众造成不必要的刺激,给中国带来麻烦。(2)为什么称梅汝璈为“中国第一大法官”?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 答: (3)当时的舆论界曾评价梅汝墩“精通法学理论,善于雄辩而又头脑冷静”,请根据文中“力争座次”的相关内容,对其辩论技巧加以分析说明。(6分) 答: (4)梅汝墩在东京审判未果时就立下了“若不能严惩战犯,惟蹈海而死,以谢国人”的悲壮誓言,这种爱国热忱似乎违背了“司法独立”“法官中立”的原则,有妨碍司法公正之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从“法与情”的关系这一角度加以探究。(8分) 答: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2014年6月,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率先亮相,预示着无人驾驶汽车时代即将到来,并促进汽车行业 的发展。当食品安全与 的二维码技术相结合,人们就能够仔细了解食品的“身世”,甚至还能找到鸡蛋的“鸡妈妈”。在沿海农村地区生活的老五一家,虽然没有豪车奢衣,但是自家经营种植的葡萄园生意 ,生活过得悠然自得。A蒸蒸日上 日新月异 突飞猛进 B日新月异 突飞猛进蒸蒸日上C突飞猛进 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D突飞猛进蒸蒸日上 日新月异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时为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B“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政府部门彻底治理因特殊历史时期带来的冤假错案问题以及施行依法治国的决心。 C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 D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寒冬一过,气候转暖,家燕就从南洋、印尼、澳大利亚等地飞到我国各地筑巢。 , , , , , 。这种材料干燥后,就变得很坚硬,好像“混凝土”一样。 白居易在诗里写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便生动地描述了这个场面 从外面叼来泥丸子 这时,雌雄家燕合力协作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家燕的泥巢,可以发现泥土里混有其他东西 一个一个粘在屋梁等处,砌造成碗形的泥巢 原来,家燕是用湿土混合着稻草、羽毛、毛发及唾液来筑巢的 A. B. C. 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不管是为了进化的需要还是单纯追求美, ,大家要以平常心对待这种正常现象。另外,漂亮的人不要恃宠而骄, ,毕竟仅仅基于面孔的好感是不会长久的; ,保持微笑,积极的情绪同样会让自己魅力无比。请深信,长久的吸引力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17.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5分)内容: (2分)寓意: (3分)(3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生就是一场棋。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但是常忙中出错;有的人下棋,又因最初考虑太多,弄得后来捉襟见肘;有的人下棋,不走到最后关头,绝不认输;有的人下棋,稍见情势不妙,就弃子投降。如果你不知道计划未来,必定是个很差的棋士;如果你没有参谋,必定是个孤单的棋士;如果你因为输不起,不敢入局,必定是个最傻的棋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参考答案1、C (“造型各异”针对的是“古代的酒杯”,而“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针对的是“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属于礼器的饮酒器)2、C (“寿”是指斟酒祝福,“釂”则是指满杯以后持杯一饮而尽)3、D (“晦涩委婉”之说无中生有,原文只说“回荡人心”。)4、B (意动用法,觉得惊异)5、C (参见译文标点)6、D (“互相敌视”“诬告”错,原文只是说了萧顷专门找李琪的过错去告状,告状的内容也是事实,不是“诬告”)7、(1)梁太祖谋划天下,李琪凭借学士的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下笔起草文书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优待不比一般。(得分点:译出大意给2分,“经略”、“以”、“伦”各1分) (2)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不久就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译出大意给2分,“重”、“寻”、“萧墙之难”各1分)8、描绘了一幅晦暗凄凉的边关落日阴雨图;(2分)象征、视听结合,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3分)(答其它手法,恰当的亦可酌情给分)9、这首诗歌不写离情别绪,也不写排遣宽慰之语,而是宣泄作者的亡国之痛,抒发故国之思。(3分)第三句运用“泪”与“笑”的鲜明对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于亡国悲痛的切肤之感,第四句运用了典故抒发了永远眷恋故土,思念故国的忠贞情怀。(3分)10、(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空1分)11、(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根本原因是槐花有了身孕且赤地千里外面同样难以为生;D项不是留白式结尾,留白式结尾是开放式结尾,本文不符合这一特征;E “叙事手法新颖”不妥,全文以时间为顺序,谈不上“新颖”,其它正确)(2)答案:交代了特定的时间、地点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小说张本;前两段描写了因干旱带来的末日景象,渲染了悲苦绝望的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坏境的恶劣艰苦衬托了人性之美。(每点2分(3)答案:决绝,天灾时坚守家园;坚贞,患难中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善良,希望面前舍生重情。(每点2分)(4)第一种观点可以将标题改为“患难夫妻”。(1分)土根和槐花这对患难夫妇是小说的主角,贯穿全文始终,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2分)“患难”也点出了小说特定的环境特征;(2分)“患难夫妇”也暗示了小说主旨,即在患难的情节中展现出患难与共、恩爱相携、舍已为人的人性之美,有利于作品主旨的提炼。(3分)第二种观点不能将标题改为“患难夫妻”。(1分)“一根玉米”是全文最大的矛盾冲突,同时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2分)以“一根玉米”为题能设置悬念,激发作者探究欲望;(2分)“一根玉米”以小见大,内涵丰富,“一根玉米”见证了患难与共、恩爱相携、舍已为人的人性之美,也寓指“希望”。(3分)(如果从其他角度来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2、(1)答A 给3分,答D 给2分,答C 给1分;答B、E不得分。(B项,“不得已”显得梅汝璈所做之事是违背自己本性的,不当;C项还有“心理描写”;E项,发表告日本人民书是为了澄清事实,化解仇恨,宣传审判的历史意义)(2)他代表中华民族第一次站在审判国际战犯的军事法庭上。他参与的这次审判耗时长、难度大、国际影响深远。在国内、国际形势很复杂的情况下他慨然担负重任,在审判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伸张了正义,维护了民族尊严。作为一个国际法官,他目光远大,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充满大义和大爱。(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3)以退为进,故意低调应对,吸引注意后才郑重亮明观点。据理力争,面对蛮横的英国法官,义正词严,有理有据地加以批驳,阐明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巧用幽默,矛盾激化之时,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提出新的却是荒唐而不可能实现的建议,既轻松了气氛,又反证了受降顺序乃是最佳座次的合理性。(每点2分)(4)作为法官,的确应该坚持“司法独立”“法官中立”的原则,不应该感情用事,以确保给犯罪嫌疑人以公正的裁决。从这个角度看,他悲壮誓言中表现出的爱国热忱似乎有妨碍司法公正之嫌。无论在古代还是在追求和谐社会的今天,法与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兼容的,应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民情、民意,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从这个角度来讲,东京审判如果不能给东条英机等战争狂人以严惩,就会伤害热爱和呼唤正义的世界人民的情感。所以,梅汝璈并没有违背原则,反而极大地维护了司法公正。(能客观公正看待“法与情”的辩证关系4分;能紧扣原文联系实际4分。如果从其他角度来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3、C(都有快的意思。突飞猛进:侧重速度快,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侧重变化大,日日都有更新。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14、D (A.主语中途易辙,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移至“在”后面;B.搭配不当,“治理问题”应改为“处理问题”;C.句式杂糅,改为“以查处为名”或去掉“为名”) 15、A 16、喜爱美丽容颜都是无可厚非的 忘记提高内在美 不漂亮的人也不要因此沮丧(每空2分)17、内容:老一代乌鸦向瓶子中投放石子抬升水位的方式喝到水,而新一代乌鸦则直接用石块打破水瓶来喝水;(2分)寓意(反面):讽刺新一代那种只顾眼前利益、不计长远利益,急功近利乃至杀鸡取卵的行为。寓意(正面):讴歌了新一代敢于打破古板僵化思维的束缚,敢于创新的精神。(3分)(有关寓意的两个答案任选其一即可,如有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六、18. 这则以棋喻人生的材料,意在引导思考人生问题,立意角度很多: 从“忙中出错”看:深思熟虑很重要、效率不光看速度;从“顾虑太多”看:时间分配要科学、通盘考虑才是真;从“认输态度”看:态度决定高度、坚持显可贵;从“计划未来”看:目光需长远、步骤需清晰;从“参谋”看: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力量大;从“不敢入局”看:无勇者无功、参与才有希望。(其他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立意也可)附:文言翻译 李琪,字台秀。父亲李縠在广明年间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十三岁时,所做的词赋诗颂,大为王铎赞赏,但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以“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他,李琪执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士则昌盛,不贤则无人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很自然的,连一个范增都不能使用。”王铎看后觉得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在文坛称雄。” 昭宗时,李溪父子因文学而知名。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溪。李溪忙不迭地倒穿着鞋子出门迎接,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您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可畏呀!”李琪因此更加知名,考上了进士。天复初年,授任武功县尉,又任转运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从李琪当了谏官,凡是时政有不当之处,必定会写奏章评论,文章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梁太祖接受禅让登基,征召李琪进入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梁太祖谋划天下,李琪以学士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下笔起草旨意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优待不比一般。这时,李琪的名声传播于海内。李琪看重承诺,怜惜人才奖赏好人,家中门下都很和谐。贞明、龙德年间,这时李琪和萧顷同为宰相,萧顷性格谨慎细致,李琪倜傥自负,不拘小节,中书的上奏答复,多按他的意志行事,萧顷便专门寻找他的毛病。遇上李琪授官吏职位,本应是试摄的官职名称,李琪改“摄”为“守”,被萧顷上奏告状,梁帝大怒,准备把他流放到荒远之地,得到赵岩等人的救援,免去宰相职务,任太子少保。唐庄宗进入汴京,早就听说李琪的名声,多次想委以重任。同光初年,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发大水,京城国库空虚,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书陈述治国的策略。李琪上书数千言。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立即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到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