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doc
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培养方案作者:hsd2008 来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录入:hsd2008 更新时间:2009-2-28 14:32:15 点击数:2098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点始设于1985年,2006年获得博士授予权,是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主要研究领域有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研究在全国独树一帜。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副教授1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每年都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拥有地理过程与空间分析实验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研究中心等实验室。毕业生就业门路宽阔,20余年来,为国家教育部门和行政部门输送了上百名优秀硕士毕业生。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是一门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应用性较强的科学。二、培养目标基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综合素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才。具体目标是:1政治表现和生活作风好,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高,品端行正,学勤绩优,能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坚持真理,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系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种制图软件,能独立从事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3身体健康,能胜任野外考察与调研活动。三、研究方向简介序号研究方向名称简 介1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发展和旅游发展上,探寻区域发展和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途径及模式,通过可持续的区域规划和旅游规划优化人文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核心课程是可持续发展基础。2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变迁将地理学的空间概念和历史学的时间概念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人类活动胁迫下地理环境变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规律及其经验教训,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提供历史依据。核心课程为历史地理学。3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这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中的重要学术领地,也是国家必须长期重视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与实际工作。该方向旨在培养研究生探索现代区域与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寻求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区域与城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掌握空间规划与管治的专业理论和现代技术手段。核心课程为城市地理与区域规划。4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土地利用规划与信息管理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应用研究领域。该研究方向主要关注土地利用规划的关键理论和现代技术方法问题。旨在培养研究生探索将计算机、空间、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运用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的方法论,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现代技术手段。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士学位课程学习计划1.5年;科研与学位论文工作时间1.5年。个别成绩优秀,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相关要求,经申请批准可以2年毕业。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4年,但最长不得超过4年。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是:总学分37学分。1)学位公开课9学分,其中外语5学分,科学社会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2)学位专业课9学分,为各方向研究生必修课。3)指定选修课9学分,按方向设置,本方向学生视为必修课,非本方向学生视为任意选修课。4)任意选修课8学分。每门任意选修课2学分,包括非本方向的指定选修课。5)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教学实践1学分,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学术活动1学分。6)补修课0学分。同等学力、跨学科、跨专业硕士生,应补修地理本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不计学分。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两部分。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本专业硕士生应在第4学期随指导教师对本科生进行为期24周的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实践可以是课堂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折合教学工作量不得少于17学时。教学实践完毕,研究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免教学实践。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方向,可以专业实习代替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完成专业实习需写出实习报告,专业实习合格者计1学分。本专业硕士生必须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七、科学研究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2篇。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且署名单位必须为华中师范大学。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与指导教师课题和毕业论文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形式包括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科技咨询与开发等,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进行安排,累计时间20天左右。八、学位论文本专业硕士生应在第4学期中集中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经专业教师指导组讨论通过开题报告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未通过者可在第5学期初补做一次开题报告,再不通过者延长学制一年,费用自理。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是: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社会的需要,围绕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实践立论,选取典型区域、典型时段、典型要素探讨与时代要求紧密相关的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都能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性。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要求是:选题能反映学科前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综述全面,内容翔实;结构紧凑,层次清楚;资料新颖,方法得当;论证周密,分析透辟;观点清晰,结论正确;文字通顺,格式规范;富有创见。九、培养方式与方法本专业硕士生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研究生学术的创造性;坚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研讨式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开放性教学,鼓励研究生开展读书会、讨论会和学术沙龙,参与课题研究,培养独立科研能力和协作科研精神;坚持管教管导,教书育人,既教研究生怎样为学,又教学生怎样做人。十、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成绩达到60分者可获得学分,考查成绩达到合格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和指定选修课要求考试,考试的形式可以是试卷考试,也可以是课程论文,学生课程考试未通过者,可随下年级参加正常补考,或者参加毕业补考。学位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6分以上方能申请学位。实践环节、开题报告等采用考查方式进行。硕士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院系、主管领导批准,方可缓考。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且不能参加正常补考,只能参加毕业补考。十一、其它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2门地理学本科主干课程,考试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每位硕士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入学后六周内,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长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学位课学位公共课00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421理论课部0003第一外国语13651+2公外系0007自然辩证法3422理论课部学位专业课1人文地理学理论5131龚胜生8空间经济的系统分析5131曾菊新9GIS原理与应用5132周 勇指定选修课研究方向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3可持续发展基础5131龚胜生4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5132敖荣军7地球伦理学5133敖荣军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变迁1中国历史地理文献5131魏幼红2历史地理学5132龚胜生2环境演变5133喻光明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3城市地理学理论5131朱丽霞4城市与区域规划5132胡 娟5城市与地区形象设计5133曾菊新土地资源开发及利用3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5131王宏志7土地信息系统5132周 勇6土地利用规划5133聂 艳任意选修课4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3424黄 翔9环境与健康3424龚胜生1城市化与生态环境3424曾菊新2遥感应用技术3424张雪松规划制图3423、4胡 娟5中国地理学史3424魏幼红实践环节00014教学实践 13、4、5 00015学术活动 13、4、5 补修课7地球概论 8中国地理 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 序号著作(书刊)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时间1Ecotourism: a sustainable optionElect Cater, Gwen Low Man, John Wiley & Sons Ltd., 19942Tourism and Environment: A Sustainable RelationshipColin Hunter & Howard Green, Rountledge, 19953Human GeographyWilliam Norton,3rd, Oxford,19984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陈耀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5可持续发展王军,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6我们共同的未来联合国,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7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册)史念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8中国21世纪议程国家科委,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9环境的思想日岩佐茂,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注:硕士生分方向阅读书目,不列入,由导师另行指定。 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5701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理论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龚胜生等内容概要:1.人文地理学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2.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论;3.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学说、空间相互作用理论);4.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教材及主要参考书:Human Geography, Willam Norton,Oxford,1998;金其铭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概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87;杨吾扬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集体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讲讨结合 课程编号:5702 课程名称:历史地理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龚胜生内容概要:1.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历史地理学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3.历史自然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历史气候变迁、历史沙漠变迁、历史动植物变迁、历史海岸与湖河变迁、历史土壤变迁);4.历史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历史人口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民族地理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上、下),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论纲,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自学、讨论结合 课程编号:5703 课程名称:可持续发展导论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龚胜生内容概要: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质与背景条件;2.可持续发展的层次结构与基本关系;3.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4.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体系;5.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6.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Natu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994; Toward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Cambridge, 1999;牛文元,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1994;陈耀邦,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王军,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联合国,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国家科委,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结合,讲授为主 课程编号:5704 课程名称: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龚胜生等内容概要: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研究;2.区域人地关系的协调研究:区域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协调研究;3.区域人际关系的协调研究:区域当代人与后代人关系、区际关系的协调研究;4.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与方法研究。教材及主要参考书:Regional Sustainability, Physica-Verlag 1999;国家科委等,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何希吾,中国资源态势与开发方略,湖北科技出版社,1993;王伟,生存与发展:地球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95。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结合,讨论为主预修课程:可持续发展导论 课程编号:5705 课程名称:旅游分析与旅游规划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龚胜生等内容概要:旅游分析包括定义描述旅游,收集与旅游相关数据、了解旅游者、旅游市场分析、预测旅游需求与市场趋势,旅游开发选址,确定旅游产业结构、描述旅游区、旅游影响与评估方法等内容。旅游规划包括旅游规划原理、规划要素、规划步骤与方法,规划报告撰写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Tourism Analysis: A Handbook, Stephen L.J.Smith,1995, Longman Group. Ltd; 2.WTO. Tourism Planning, 1994, Rountledge.教学方式:讲授为主 课程编号:0512 课程名称:区域开发与管理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邓宏兵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讲述区域开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区域开发的国际比较、中国区域开发史、典型地区的开发问题、区域开发中的规划问题、区域开发效果评价、区域开发政策以及区域管理基本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管理、区域人口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和PRED协调管理等问题。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张敦富主编,区域经济开发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2.王铮,区域管理与发展,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相结合预修课程:区域经济学 课程编号:5706 课程名称:地理学思想史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刘盛佳内容概要:地理学思想史是研究地理学基本理论体系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规律的学科。通过历史回顾、现状评估,未来预测,探明发展过程运行轨迹,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促进地理科学正确健康地发展。主要内容是分萌芽、初创、形成和发展四个阶段,阐述地理学基本理论体系发展过程。特点是全球地理科学理论在统一标准下的全息研究,但体现厚今薄古、厚中薄外的原则。培养学生(含博士生、硕士生)理论的扎实功底和理论应用开拓创新能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刘盛佳,地理学思想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杨吾扬,地理学思想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美)普雷斯顿等,地理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9;4.(德)阿尔夫雷德·赫特纳著,地理学、这绵历史、性质和方法,商务印书馆,1983;5.(苏)伊萨钦科,今日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86。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课程编号:5707 课程名称:地球伦理学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龚胜生、敖荣军内容概要:1.伦理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2.地球道德:地球道德的哲学基础、伦理学基础及其基本原则;3.中国儒学文化与地球伦理关系及其特点。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王伟生存与发展:地球伦理学,人民出版社;张云飞天人合一:儒学与生态环境,四川人民出版社;美纳什大自然的权利,青岛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自学、讨论结合 课程编号:5627 课程名称:环境演变与环境问题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喻光明等内容概要:1.全球变化的概念、过程和驱动力,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以及全球变化的研究方法;2.全球变化的主要标志与演变特征;3.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对全球变化过程的影响,及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过程的 性;4.全政治协商会议变化评估原理、方法与不确定性;5.全球变化研究前沿。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张兰生,全球变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任振球,全球变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J.Houghtion. 全球变暖,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4.IPCC.Chinae Change 1995. Cambridge Press, 1996;5.IPCC. The Regional impact of Climate Chage, Cambridge Press, 1998;6.IPCC. 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 Cambridge Press,2000.教学方式:讲授为主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培养方案作者:hsd2008 来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录入:hsd2008 更新时间:2009-2-28 14:32:15 点击数:2137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点始设于1985年,2006年获得博士授予权,是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主要研究领域有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研究在全国独树一帜。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副教授1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每年都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拥有地理过程与空间分析实验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研究中心等实验室。毕业生就业门路宽阔,20余年来,为国家教育部门和行政部门输送了上百名优秀硕士毕业生。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是一门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应用性较强的科学。二、培养目标基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综合素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才。具体目标是:1政治表现和生活作风好,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高,品端行正,学勤绩优,能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坚持真理,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系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种制图软件,能独立从事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3身体健康,能胜任野外考察与调研活动。三、研究方向简介序号研究方向名称简 介1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发展和旅游发展上,探寻区域发展和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途径及模式,通过可持续的区域规划和旅游规划优化人文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核心课程是可持续发展基础。2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变迁将地理学的空间概念和历史学的时间概念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人类活动胁迫下地理环境变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规律及其经验教训,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提供历史依据。核心课程为历史地理学。3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这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中的重要学术领地,也是国家必须长期重视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与实际工作。该方向旨在培养研究生探索现代区域与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寻求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区域与城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掌握空间规划与管治的专业理论和现代技术手段。核心课程为城市地理与区域规划。4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土地利用规划与信息管理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应用研究领域。该研究方向主要关注土地利用规划的关键理论和现代技术方法问题。旨在培养研究生探索将计算机、空间、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运用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的方法论,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现代技术手段。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士学位课程学习计划1.5年;科研与学位论文工作时间1.5年。个别成绩优秀,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相关要求,经申请批准可以2年毕业。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4年,但最长不得超过4年。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是:总学分37学分。1)学位公开课9学分,其中外语5学分,科学社会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2)学位专业课9学分,为各方向研究生必修课。3)指定选修课9学分,按方向设置,本方向学生视为必修课,非本方向学生视为任意选修课。4)任意选修课8学分。每门任意选修课2学分,包括非本方向的指定选修课。5)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教学实践1学分,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学术活动1学分。6)补修课0学分。同等学力、跨学科、跨专业硕士生,应补修地理本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不计学分。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两部分。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本专业硕士生应在第4学期随指导教师对本科生进行为期24周的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实践可以是课堂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折合教学工作量不得少于17学时。教学实践完毕,研究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免教学实践。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方向,可以专业实习代替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完成专业实习需写出实习报告,专业实习合格者计1学分。本专业硕士生必须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七、科学研究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2篇。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且署名单位必须为华中师范大学。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与指导教师课题和毕业论文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形式包括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科技咨询与开发等,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进行安排,累计时间20天左右。八、学位论文本专业硕士生应在第4学期中集中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经专业教师指导组讨论通过开题报告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未通过者可在第5学期初补做一次开题报告,再不通过者延长学制一年,费用自理。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是: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社会的需要,围绕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实践立论,选取典型区域、典型时段、典型要素探讨与时代要求紧密相关的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都能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性。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要求是:选题能反映学科前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综述全面,内容翔实;结构紧凑,层次清楚;资料新颖,方法得当;论证周密,分析透辟;观点清晰,结论正确;文字通顺,格式规范;富有创见。九、培养方式与方法本专业硕士生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研究生学术的创造性;坚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研讨式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开放性教学,鼓励研究生开展读书会、讨论会和学术沙龙,参与课题研究,培养独立科研能力和协作科研精神;坚持管教管导,教书育人,既教研究生怎样为学,又教学生怎样做人。十、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成绩达到60分者可获得学分,考查成绩达到合格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和指定选修课要求考试,考试的形式可以是试卷考试,也可以是课程论文,学生课程考试未通过者,可随下年级参加正常补考,或者参加毕业补考。学位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6分以上方能申请学位。实践环节、开题报告等采用考查方式进行。硕士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院系、主管领导批准,方可缓考。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且不能参加正常补考,只能参加毕业补考。十一、其它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2门地理学本科主干课程,考试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每位硕士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入学后六周内,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长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学位课学位公共课00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421理论课部0003第一外国语13651+2公外系0007自然辩证法3422理论课部学位专业课1人文地理学理论5131龚胜生8空间经济的系统分析5131曾菊新9GIS原理与应用5132周 勇指定选修课研究方向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3可持续发展基础5131龚胜生4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5132敖荣军7地球伦理学5133敖荣军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变迁1中国历史地理文献5131魏幼红2历史地理学5132龚胜生2环境演变5133喻光明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3城市地理学理论5131朱丽霞4城市与区域规划5132胡 娟5城市与地区形象设计5133曾菊新土地资源开发及利用3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5131王宏志7土地信息系统5132周 勇6土地利用规划5133聂 艳任意选修课4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3424黄 翔9环境与健康3424龚胜生1城市化与生态环境3424曾菊新2遥感应用技术3424张雪松规划制图3423、4胡 娟5中国地理学史3424魏幼红实践环节00014教学实践 13、4、5 00015学术活动 13、4、5 补修课7地球概论 8中国地理 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 序号著作(书刊)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时间1Ecotourism: a sustainable optionElect Cater, Gwen Low Man, John Wiley & Sons Ltd., 19942Tourism and Environment: A Sustainable RelationshipColin Hunter & Howard Green, Rountledge, 19953Human GeographyWilliam Norton,3rd, Oxford,19984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陈耀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5可持续发展王军,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6我们共同的未来联合国,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7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册)史念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8中国21世纪议程国家科委,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9环境的思想日岩佐茂,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注:硕士生分方向阅读书目,不列入,由导师另行指定。 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5701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理论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龚胜生等内容概要:1.人文地理学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2.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论;3.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学说、空间相互作用理论);4.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教材及主要参考书:Human Geography, Willam Norton,Oxford,1998;金其铭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概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87;杨吾扬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集体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讲讨结合 课程编号:5702 课程名称:历史地理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龚胜生内容概要:1.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历史地理学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3.历史自然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历史气候变迁、历史沙漠变迁、历史动植物变迁、历史海岸与湖河变迁、历史土壤变迁);4.历史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历史人口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民族地理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上、下),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论纲,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自学、讨论结合 课程编号:5703 课程名称:可持续发展导论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龚胜生内容概要: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质与背景条件;2.可持续发展的层次结构与基本关系;3.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4.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体系;5.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6.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Natu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994; Toward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Cambridge, 1999;牛文元,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1994;陈耀邦,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王军,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联合国,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国家科委,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结合,讲授为主 课程编号:5704 课程名称: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龚胜生等内容概要: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研究;2.区域人地关系的协调研究:区域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