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尼各马可伦理学》笔记.docx

    • 资源ID:54330628       资源大小:58.75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尼各马可伦理学》笔记.docx

    一、文献信息    1. 尼各马可伦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第1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2. 亚里士多德名下流传至今的伦理学著作有三部:尼各马可伦理学,欧台谟伦理学,大伦理学。  3. 大是尼、欧两部的提要。尼各马可伦理学基本上是依照欧台谟伦理学原顺序的改写和扩写,唯一例外的是第八卷13章。二者相比,前者更为系统,思想更为成熟。  4. 尼各马可伦理学书名由来可能是由于纪念亚里士多德的父亲尼各马可,或者是因为此书是亚里士多德的儿子小尼各马可编辑而成的。     二、尼各马可伦理学概观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总体上是基于对人的活动的特殊性质的说明和目的论伦理学。有幸福论和德性论两种诠释。   【活动与实现活动】   1. 何谓活动:在亚里士多德的最宽泛的意义上是属于每种存在物的。每种存在物的活动属于他自身。无生命物也有活动,主要是它们对于人(或生命物)的合目的而言的。  2. 每种生物都有它的活动。植物共同的活动是营养和发育。动物的活动是以它们各自种属的属性来感觉和运动。  3. 一种存在物的活动也就是它的种属的功能,并且具有某种合目的性。目的,即最终完善状态,蕴含于活动之中。一种属的完善的活动与其一般的活动是同种属的,并表现为种属活动的目的。  4. 人的活动既非植物性的营养生长,亦非动物性的活动感觉,乃在于他的灵魂合乎逻各斯的活动与实践。  5. 人的灵魂合乎逻各斯的活动,称之为实践的生命的活动。  6. 人的实践的生命活动在本质上有别于动植物的功能性活动,因而与所有低等生命物的活动区分开来。人的实践的生命活动也有别于职业的活动。  7. 实践的生命的活动确定着人的种属的可能性的范围。人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的实现活动,即他在其实践的生命的活动中所实现的东西。即实现种的动能。  8. 何谓实现活动?人的实现活动就是实现人的的实践生命的目的的活动。  9. 在其自身,即本质意义上讲,实现活动自身就是目的。因为它自身蕴含着最终完善状态。  10. 实践生命的活动包括:理论的、制作的、实践的活动。三者之中,理论的活动最高,实践的活动最重要。  11. 实践生命的活动根本在于实践理性的活动。实践的生命在人之一生中有特定的发展周期:一个人应当在青年时期学习好的品质,在壮年时期治理,在老年时期传授智慧。  12. 人之一生,其意义就在于积极地从事这些属于人的实践的生命的活动,生命之德因而生生不息。此所谓亚氏所云之“隐德来希”也。  13. 这种实现活动概念包含着两个核心的判别。首先,人的目的的实现不同于其他生命物的目的的实现。人的目的是幸福,是通过实践获得的,而不是以自然的方式达到的。需要借助理性的运用,因而是实践的、非自然的;而生命物的活动的目的是自然地实现的。一个人可以只过动物式的生活,但这只是腐败的生命。人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必定包含灵魂的“隐德来希”。其次,实现活动不同于功能或目的。实现活动不是人的本质力量潜在的质,而是人获得其本质力量的方式。    【作为目的的善】    1. 人的存在方式都以某种善为目的。  2. 其含义即在于:活动是人存在的方式,人唯有在他的实现活动中才能展现其存在。  3. 何谓善?善即某种善的事物。它或者是已在的,或者是我们希望它成为在的:它具有或是我们希望它将具有某种我们认为可归属于那类事物的性质,因而与我们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出于对应的关系之中。  4. 一种善事物或者是已经作为类而存在但处于我们的能力之外,因而我们正在通过发展自身的能力的活动获得;或者是被期求在某个或某些方面比已经存在的事物更善的,因而尚未存在并且通过我们的活动而成为存在的。我们对一事物“是”或“显得”如何如何的判别都服从于某种改善的期求及其活动。  5. 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善美不可分离,而美的同时又意味着真。  6. 善的事物不是连续的事物,它们彼此分离,并不互相依赖,单独地作为我们的目的。因而善可分为不同种类。  7. 在对善进行分类之前,我们先对我们所追求的事物进行分类:在人的实践的生命活动中,有些事物是因其自身之故被我们追求;有些事物是因为另一些事物之故而被我们追求;有些事物被我们追求是同时因为这两者原因。  8. 在被我们追求的这些事物当中,有些事物通常被作为手段而很少作为目的;而有些事物通常被作为目的而极少作为手段;另一些事物则有时作为手段有时作为目的。  9. 作为手段的善的事物往往是因为我们需要而成为善,当需要满足后它就不再是善。  10. 因其自身之故,和既因其自身故而又因他物故而为我们追求的目的善则通常都对我们显得是善。  11. 因而,不同的善事物在善的终极上是不同的。我们存在着在我们需要时和不存在需要时以不同的事物为善。  12. 在存在着需要时我们只以满足我们当下需要的事物为善,而不存在紧迫需要时,我们以那些自身便值得追求的事物为善。后一种善是具有更为终极性的善。  13. 一个事物自身即是善就是说它在总体上对我们是善或具有更为终极的善。这类善是在需要满足之后对我们而言是善的事物。善的自身的、根本性的性质又这种目的性的而不是手段性的善规定。  14. 这种终极性的善就是人的好的生活或幸福。  15. 如果终极的目的意味着我们一生而不是一个时期或阶段中的目的,那么它就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实践与实践的研究】   1. 实践、制作与理论沉思是人的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2. 理论沉思是对不变的、必然的事物或事物本性的思考的活动。它是不行动的活动。  3. 实践和制作则是对于可因自身努力而改变的事物的、基于某种善的目的的行动的活动。  4. 制作是使某事物生存的活动。即创造事物。其目的在于活动之外的产品。  5. 实践是道德的或政治的活动,目的既可以是外在的又可以是实践本身。实践表达着逻各斯,表达着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性质。  6. 实践的研究和制作的研究不同于理论的研究,其把握真是为了善,是推理的,实践与制作的只以那些可实践、可制作的事物,即可以通过人的实践与制作活动而改变其状态的事物为题材。  7. 理论的研究是知识的,包括形而上学、神学、数学和各自然科学。  8. 制作的研究包括技艺与修辞学,以某种外在善为目的,制作活动本身只作为手段才是善。  9. 实践虽然也常常以外在善为目的,但实践活动本身也是目的。这点兼有理论研究活动的特点,即目的即在活动之外又在于活动自身。这种属于活动自身的善就是德性。通过做合德性的事我们可以成为有德性的人。  10.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理论沉思居最高与理论科学联系的理性活动就是灵魂的最高等东西努斯的实现,实践的研究次之,以善为目的,最后是制作的研究。    【伦理学与政治学】    1. 实践的研究即关于人的可以实践的、可以获得善的研究,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这两个相互联系的科学。  2. 最高的善即人的好生活或幸福,应当由政治学来把握。因为,对古希腊人来说,一个人只有在城邦中才可能获得它的幸福或事业的繁荣。按照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学中的分类,人属于政治性的动物,注定要过社会的生活。  3. 而对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作者来说,政治学的研究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人的幸福,或者,人的幸福在于何种生活方式;其次要研究何种政体能最好地帮助人们维护这种生活方式。欲解答前者,就要研究人的道德或习惯,这就是本书要承担的任务;欲阐明后者,就要研究适合这些道德或习惯的好的、正确的政制,这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要从事的工作。  4. 政治的研究,只能获得粗略的精确性。这是因为:(1)政治学所考察的题材德性、高尚、公正等行为,都包含着很多差异和不确定性。(2)善的事物、德性对于人的影响充满着不确定性。因此,当我们从这些不确定的前提谈论它们时,只能大致地、粗略地说明真。  5. 而当题材与前提不十分确定时,我们就需要运用经验的材料。所以,政治学的研究既是一门需要经验的技艺,又是科学。研究政治学需要两个条件:实践的经验与实践理性的发展。  6. 没有生活的经验便无法研究政治学;而没有实践理性的发展,政治学将仅仅只是技艺而不能成为科学。  7. 所以,希望学习政治学的人,必须预先培养起良好的道德品性:爱所当爱事物,恨所当恨事物。  8. 因而,伦理学成为政治学的一部分,又提供着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何谓德性?】     1. 人所特有的实践活动,在表现程度上有很大差异,德性就是人们对于出色地实现活动的称赞。  2. 在古希腊语中,德性最初指武士的高贵行为如勇敢等,后来也被用来指那些卓越的公民在城邦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公民的美德或品质,后逐步地用来指任何人、生命物显著具有的优点。  3. 何谓德性?德性是使得一个事物状态好并使得其实现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  4. 人的德性通常是指相应于灵魂的非逻各斯的(即欲望的)部分的德性。  5. 人的德性可分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两部分。道德德性通过习惯养成,理智德性通过教导生成。  6. 理智德性分为理论理性的和实践理性的。  7. 智慧是理论理性的德性,是人的最高等德性。  8. 明智是实践理性的德性,可由教导生成,亦离不开习惯。  9. 德性既不出自自然,也不反乎自然。  10. 人的灵魂有三种状态感情、能力和品质。能力是自然赋予,德性并非始自自然,唯有运用它才能获得。所以我们从不称赞谴责能力,而是称赞德性和谴责恶。  11. 德性不同于感情。因为:(1)称赞与谴责无法适用感情。(2)德性意味着在先的考虑与主动的选择。  12. 德性作为灵魂的实现活动的品质,并不是与实现活动的目的所包含的那些性质相分离的另外一种品质。出色的实现活动与一般的实现活动是同类的。  13. 活动可生成德性,亦可毁灭德性。因为德性只生成于德性的活动。  14. 德性同快乐与痛苦尤其是同快乐相关。而快乐尤其可能毁灭德性。因为,一则,追求快乐的欲望从小就伴随着人,能以从人的情感中消除;二则,对于快乐,做得正确就使人善良,做得错误就使人邪恶。  15. 德性不同于技艺。技艺只相关于对象的性质;德性还需出于一定的心态。一个人知道他要做的行为,出于意愿地、因其自身之故、并且出于一种确定的品质而选这它时的行为,才是合乎德性的。  16. 德性是使得我们在所有事物上做得适度的品质。  17. 适度有相对于对象的和相对于我们自身的。相对于对象而言的适度是技艺的目标,是我们在做事时达到对于对象而言的适度的品质。  18. 德性的目标则是感情与实践事物上达到相对于我们自身的适度。    【选择与意愿】    1. 德性意味着做出正确的选择。选择对于德性的获得至关重要。因为在实践的活动镇南关,错误是多种多样的,而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  2. 所谓正确的道路,即是真,而真是为着善的。因而,选择就预含了一个对我们来说是善的目的。  3. 错误的选择主要发生于两种情形。一种是预含了错误的、有害的目的,或者是那目的尽管显得或在偶性上是善,然而在总体上却是有害的。另一种是目的虽然是善的,手段却选择错了,或者由于没能坚持一个正确的选择而妨害了目的的实现。  4. 选择意味着在当下显得令我们愉悦快乐然而在总体上有害的事物与本身就有益于善的目的的事物之间做出决定。它包含着对当下快乐的一个判断和处理:如果总体上有害,就放弃它。  5. 选择包含技艺而不是为了技艺。选择是为了获得德性:我们之所以要做选择是为了做得更正确,即像一个好人那样地行为。获得技艺在于知道某种技巧,获得德性在于正确地选择。  6. 选择必定是出于意愿的。出于意愿意味一个行为是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的,并且我们了解那行为的性质、对象、目的、手段等等。一个出于某种外力或胁迫下做出的违反我们意志的行为显然不是被选择的。  7. 出于意愿的行为未必都是选择。比如出于欲望、怒气、希望的行为。  8. 选择比行为更能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对于性质、对象等无知的行为当然不是出于选择的,但是具有这些知识也并等于那个行为就是出于选择。  9. 选择除了必须是出于意愿的还必须是经过了预先的考虑的也就是经过了实践理性的运用。所以好的选择同实践理性的德性明智密不可分。如果没有明智,我们只好依靠聪明。  10. 然而我们并不考虑所有的事物,永恒的、必然的事物,或者全无规律的、纯粹偶然的事物不属考虑的范围。我们考虑的是力所能及而又并非永远如此的事物,并且,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11. 如果德性是出于意愿和选择,恶亦如此。  12. 因而,人应当对自己的品质负责。因为,如果做一件事情在我们能力之内,不做也在我们能力之内。恶的行动因在我们自身。     【快乐】    1. 虽然做选择以某种方式对待快乐有关,但选择并不意味着全然放弃快乐。  2. 政治学的研究不应忽略快乐问题,因为(1)快乐似乎与我们的本性最为契合。所有的人,甚至包括动物,都追寻快乐躲避痛苦。在大多数人眼中,幸福就包含着快乐。(2)德性与恶与我们以何种事物为快乐、为痛苦有关。爱所该爱的和恨所该恨的是培养德性的第一步。(3)在快乐问题上存在着争论的核心是它是不是善,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是不是善。  3. 何谓快乐?从它的动词用法上看是“被愉悦”。快乐意味着有些事物令我们愉悦或显得如此。  4. 在本质上,快乐是属于我们的正常品质的未受阻碍的实现活动。这种实现活动自身令我们愉悦。  5. 正常品质是在我们不存在匮乏的状态下的品质。向正常品质的回复则是使匮乏得到充实的过程。  6. 在正常品质状态下,我们以总体上令人愉悦的事物为快乐。而在向正常品质回复的过程中,我们甚至从相反的事物如苦涩的东西中感到快乐。这种回复性活动不是其自身令我们愉悦,而是当我们处在这种回复的过程中才对我们显得愉悦。与正常品质状态下的快乐相反,回复性的快乐总是混杂着痛苦,因而这种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  7. 快乐有性质的不同。来源于高尚事物的快乐自身就值得欲求的。正常品质的实现活动的快乐是善而不是恶。不正常的品质状态下的快乐则只在偶性上是或显得是善。  8. 在肉体快乐方面,必要的肉体快乐是一种善,它只当过度时才是恶。与过度的快乐对立的是必要的快乐而不是痛苦。肉体快乐特别被人们追求是因为它能驱走痛苦,并且特别强烈,易为人们享受。  9. 快乐或是属于实现活动而不同于生成、过程或运动。它是某种整体的、完善的东西,无需时间的延续来完善。而生成、过程或运动则需要经历时间。  10. 没有什么事物像目的比过程更好那样比快乐更好,因为实现活动的目的既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它自身。快乐既是实现活动,也是目的。  11. 快乐不产生于我们已经成为的状态,而产生于我们对自己力量的运用。快乐感觉的完善只意味着最好状态的器官与最好的对象关联的活动。  12. 每种实现活动都有其特殊的快乐。因而,一种活动的特有的快乐必定与另一种活动的快乐不同。一种实现活动为它自身的快乐所完善而为异己的快乐所破坏。  13. 实现活动有好的坏的,所有,相应的快乐也有好的坏的。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快乐。  14. 完善着好人的实现的活动才是真正的快乐。如果想要获得德性,我们应当以德性的实现活动的快乐为快乐,并且在肉体快乐方面以享受必要的快乐为满足。      【幸福】      1. 人的目的,即人的可实践的最高善,就是幸福。  2. 人有三种生活:享乐的,政治的和沉思的。享乐的生活只追去肉体的快乐,是动物式的。政治的生活追求荣誉和德性,但这也不够完善。  3. 幸福不是品质,而是因其自身而值得欲求、合德性的实现活动。若幸福是合德性的活动,它必定是合于我们自身中那个最好部分即努斯的德性的活动。这就是沉思的生活。  4. 过着沉思生活的、有智慧的人最幸福。如若能够,人在有幸摆脱了物质需要的纷扰、拥有中等财富之后,应当争取过这样的生活。但是只有以自身中神性的东西才能过这样的生活。努斯是神性的。  5. 合于第二好的德性的实现活动是第二好的,是完全属于人的生活,是多数人若关怀自身之完善便可以实行、可以努力获得的生活。  6. 幸福靠努力去获得,而不是靠运气。因为幸福在于整个灵魂尤其是灵魂欲望部分的合德性的活动。没有通过这种活动获得灵魂的善,就是拥有全部的外在的善也是枉然。  7. 幸福不是消遣。虽然消遣也是自身即善的,但它不是终极性的目的。我们之所以要消遣是为着恢复精神以继续严肃的追求。  8. 幸福不在于一时一事合乎德性,而在于一生中都努力合德性地活动。     三、如何学习伦理学:译者的善意忠告     1. 学习伦理学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一部好的伦理学著作可以帮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善以及应当如何做选择。  2. 青年人在有足够的学习伦理学的准备之后,最好先开始不要读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伦理学。  3. 人也许是到了中年,尤其是对于人生与社会有了体验后,才开始适合阅读这样的书。而且,最好过几年再读一遍。  4. 读好的伦理学亦有不同的阶段:读到并记住一些词句,认同一些道理,对生活事物可以提出一些意见,此其一;悟到作者的真实体验,进而对作者的思想整体理解,并在实践中借鉴和体会,此其二;对作者可作批评性的研究,并能旁通若干其他理论,进而对人的生活事物与政治事物做出独立的、融会贯通的思考,并进而对生活事物、政治事物乃至人类的精神有所贡献。此其三。学无涯,学也无欺。心灵的培育以求真为贵。心灵的品质最终是我们自己的事,如果让它一生都偏缺着,我们的生命中毕竟少了许多东西。   四、本书目录  第一卷 善  1善作为目的 2最高善与政治学 3政治学的性质 4幸福作为最高善 5三种生活 6柏拉图的善概念 7属人的善的概念 8属人的善概念的辩护 9幸福的获得 10在世幸福 11后人的命运对幸福的影响 12称赞与幸福 13德性引论  第二卷 道德德性 1道德德性的获得 2实践的逻各斯的性质 3快乐与痛苦作为品质的表征 4合德性的行为与有德性的人 5德性的定义:种 6德性的定义:属差 7具体的德性引论 8适度同过度与不及的关系 9适度的获得  第三卷  行为 1意愿行为 2选择 3考虑 4 希望 5德性、恶与能力 具体的德性 6勇敢的范围 7勇敢的性质 8相似于勇敢的其他品质 9勇敢与快乐和痛苦 10节制的范围 11节制的性质 12放纵  第四卷 具体的德性(续) 1慷慨 2大方 3大度 4在对待小荣誉方面的德性 5温和 6友善 7诚实 8机智 9羞耻  第五卷 公正 1公正的性质与范围 2具体的公正 3分配的公正 4矫正的公正 5回报的公正 6政治的公正 7自然的公正与约定的公正 8公正、不公正与意愿行为 9受公正、不公正的对待与意愿行为 10公道 11对自身的不公正 第六卷  理智德性 1理智德性引论 2两种理智德性及其对象 3科学 4技艺 5明智 6努斯 7智慧 8明智的种类 9好的考虑 10理解 11体谅 12明智与智慧的作用 13明智与道德德性的关系  第七卷  自制  1自制、不能自制和关于它们的流行意见 2不能自制方面的疑难 3不能自制与知识 4不能自制的范围 5兽性与病态 6怒气上的不能自制与欲望上的不能自制 7坚强与软弱 8不能自制与放纵 9自制与固执 10不能自制与明智的不相容性 快乐 11对快乐的三种批判意见 12快乐与实现活动 13快乐与幸福 14肉体快乐  第八卷 友爱  1友爱方面的意见与难题 2三种可爱的事物 3三种友爱 4友爱中的相似性 5友爱品质和友爱的活动 6友爱的数量方面 7不平等的友爱 8友爱中的爱与被爱 9友爱、公正与共同体 10政治共同体的政体形式 11不同政体中的友爱与公正 12家室的友爱 13平等的友爱中的抱怨与公正 14不平等的友爱中的分歧与公正  第九卷 友爱(续) 1不相似的友爱中的公正 2不同回报责任的冲突 3友爱的终止 4友爱与自爱 5友爱与善意 6友爱与团结 7施惠者更爱受惠者的原因 8两种自爱 9幸福的人也需要朋友的原因 10朋友需有限量的原因 11好运中的朋友与厄运中的朋友 12共同生活对于友爱的意义  第十卷 快乐 1快乐问题上的两种意见 2快乐是善的意见 3对快乐是恶的意见的反驳 4快乐与实现活动 5快乐在类属上的不同 幸福 6幸福与实现活动 7幸福与沉思 8沉思与其他德性的实现活动 9对立法学的需要:政治学引论  附录一 全书内容提要 附录二 亚里士多德生平简表 附录三 关于亚里士多德德性表 附录四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现代校订、翻译、注释本书目 名称索引 术语索引   第一卷  【善】  (一)善作为目的  1. 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在各种目的中有些是从属性的。主导的目的优越于从属的目的。 2.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技艺是灵魂的理智部分获得真或者确定性的五种方式之一,其他四种分别是科学、明智、智慧和努斯。 3. 研究:是理智对可变动的事物进行的思考活动 4. 实践或行为:是对于可因我们的努力而改变的事物的、基于某种善的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区别于制作,是道德的或政治的。道德的实践与行为表达着逻各斯,表达着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性质。 5. 选择:自由选择的,有目的的活动。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包含着意图与能力的追求目的的实践。 6. 实现活动:严格意义上讲是含目的于自身的活动,而在相对意义上讲,它也可以是实现一外在目的的手段 7. 活动: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当中,活动是一般意义上的运用肉体与灵魂力量的运动,包括道德的行为活动与技艺的活动。  (二)最高善与政治学  1. 最高的善必地概念是因其自身而被追求的。而关于这种善的科学就是政治学。 2. 欲求:是人对对于任何对象物如财富荣誉快乐等主观倾向性和由这种倾向性引出的活动。在人之欲求中,对肉体快乐的欲求是欲望。 3. 知识:经过了解或理解而已经知道具有确定性的东西。 4. 能力:亚里士多德认为能力是灵魂的一种状态,另两种状态是感情(感觉)与品质(品性)  (三)政治学的性质  1. 我们对每种科学只能期求那种题材所容有的确定性。政治学只能获得概略的确定性。学习政治学需要有良好的品质和生活的经验。 2. 青年人受感情左右,学习政治学既不得要领,又无所收获,因为政治学的目的不是知识而是行为。一个人无论在年纪上年轻还是在道德上稚嫩,都不适合学习政治学。 3. 技艺的制品:与自然的制品相对。自然的制品是本性使然,技艺的制品是人为使然。 4. 道德:是指由于社会共同体的共同生活习惯和习俗而在个体成员身上所形成的品质、品性。   (四)幸福作为最高善  1. 那么什么是最高善?人们都同意这就是幸福。但对于什么是幸福则有不同意见。政治学的研究最好从有良好品质的人所承认的那些事实开始。 2. 学习政治学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性,因为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性质的感觉本身就是一个始点。 3. 幸福,在亚里士多德的用法上讲,是指人的肉体与灵魂活动的圆满实现,尤其是指灵魂的最好的思想活动的圆满实现。  (五)三种生活  1. 享乐的生活是动物式的。政治的生活追求荣誉与德性。但这些也是不完善的。 2. 德性在爱活动的人看来是比荣誉更大的善,甚至可以假定它是比荣誉更加是政治的生活的目的。 3. 财富显然不是我们寻求的善,它知识获得某种其他事物的有用手段。  (六)柏拉图的善概念  1. 我们所爱的哲学家因此提出善型的概念。但是这有违于他的思想的逻辑,并且也无助于我们的实践。 2. 型:柏拉图关于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念。陈康先生译为型。 3. 亚里士多德的对与柏拉图关于善的概念反驳如下:1)不可能有一个型适合两种不同的善。2)善像“是”一样具有多种意义。3)既然凡属于同一个型的事物必定是同一门科学的对象,那么本应当有一门科学研究所有的善事物。事实上,甚至对同一范畴的善事物都有许多科学来研究。 4. 所以,善不是产生于同一单独的型的。 5. 善事物被视为善,不是因为他们共同属于某一种善的型式,而是因为它们在类比意义上是善,或相对于某种目的或某个其他事物是善。   (七)属人的善的概念  1. 我们所追求的是可实践的善。作为目的的事物有些是因自身,有些是因它物而被追求的。最高善必定是完全的、自足的善。 2. 我们把那些始终因其自身而从不从它物而值得欲求的东西称为最完善的。与其他事物相比,幸福最完善。 3. 人的善就是灵魂持续不断合乎最好德性的实现活动。  (八)属人的善概念的辩护  1. 这个定义也可从流行意见得证。因为人们所说幸福是最好、最高尚且最令人快乐的东西,并且始终与外在的善相联系。 2. 善的事物可分为三类:外在的,灵魂的和身体的。灵魂的善是最高善。 3. 幸福也需要外在的善,没有那些外在的手段就不可能或很难做高尚的事。  (九)幸福的获得  然而幸福是学得而不是靠运气获得的。因为幸福在于灵魂的合德性的活动,并且是一生中合德性的活动。  (十)在世幸福  1. 但这并不等于说,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不能说他是幸福的。 2. 一个不是只在短时间中,而是在一生中都完满的德性地活动着,并且充分地享有外在善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十一)后人的命运对幸福的影响  但我们也不能说一个人的幸福丝毫不受他的后代人的命运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微乎其微。  (十二)称赞与幸福  1. 幸福可以说并不是适合我们称赞的事物。我们所能称赞的只是德性。 2. 欧多克索斯认为,快乐尽管是一种善却得不到称赞表明,快乐像神和善一样,是比那些受到称赞的事物更好的东西,那些事物就是因它们被认作是善的。  (十二)德性引论  1. 然而要研究德性就必须研究灵魂。灵魂有一有逻各斯的部分和一无逻各斯的部分。相应地,德性也分为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 2. 灵魂的无逻各斯部分除营养生长部分外,还有一个部分,即欲望部分,虽然是无逻各斯的,但却在某种意义上有逻各斯,这个部分促使它们做正确的事和追求最好的东西。但在人的灵魂当中,还有一个和这个部分并列的,反抗着这个逻各斯的部分。    第二卷  道德德性  (一)道德德性的获得  1. 德性分为两种: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理智德性主要通过教导而发生和发展,所以需要经验和时间。道德德性则通过习惯养成,它的名字“道德的”也是从“习惯”这个词演变而来的。因而,德性不出自自然。 2. 德性既不出自自然,也不反乎自然。理由如下:1)自己赋予我们接受德性的能力,然而,它需要通过习惯养成。2)自然馈予我们德性以潜能的方式为我们获得,我们先按照德性的要求去做,然后才能获得它;3)德性因何原因和手段而养成,也可以以同样的原因和手段而丧失。 3. 简言之,一个人的实现活动怎样,他的品质就是怎样。  (二)实践的逻各斯的性质  1. 所以研究德性就必须研究实践。研究我们应当怎样实践。答案是按照正确的逻各斯去做。 2. 然而德性的研究只能是概略的,目前我们所能明了的就是德性必须避开过度和不及。因为过度和不及都会毁灭德性。  (三)快乐与痛苦作为品质的表征  1. 道德德性同快乐和痛苦相关。首先,快乐使得我们去做卑贱的事,痛苦使我们逃避高尚的事。其次,如果德性同实践与感情相关,而每种感情和实践必然伴随着快乐与痛苦,那么,德性也与快乐和痛苦息息相关。第三,灵魂的品质在本性上与那些会使它变好或变坏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我们不以合适的方式追求或躲避它们,快乐与痛苦就会成为品质变化的原因。 2. 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证明快乐和痛苦与德性相关:首先,快乐既为人所动物共享,又伴随着选择的对象,作为好人,在这方面都做得正确,因为属于好人的高尚的事物本身就令人愉悦。其次,快乐从小就伴随着我们,我们很难摆脱掉对快乐的感觉和依赖,此外,我们或多或少都以快乐和痛苦作为衡量我们行为的标准,然而,究竟是正确地还是错误地感觉到快乐和痛苦对于行为至关重要。再次,战胜快乐比战胜怒气更难,因为德性总是同最困难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3. 因而,德性与政治学也就必然同快乐与痛苦相关。对二者的运用得好就成为一个好人,反之,则成为坏人。  (三)合德性的行为与有德性的人  1. 与技艺只相关于自身的性质不同,德性还相关于自身的心态。获得技艺是知,获得德性是选择。 2. 怎样才能合乎德性?合乎德性的行为除了具有某种性质外,还必须1)知道那种行为;2)经过选择而那样做,并且是因为其行为自身之故;3)是出于一种确定了的、稳定了的品质而那样选择的。通俗点讲,知其然,然后践行之。  (四)德性的定义:种  1 灵魂有三种状态:感情、能力与品质。德性必是其一。 2 从种上说,德性不是感受感情的能力而是对待感情的品质,不是被动的感情而是主动的选择。   (六)德性的定义:属差  1 从属差上说,德性是选择适度的那种品质。适度有相对于对象的和相对于我们自身的。德性选择的是相对于我们自身的适度。 2 德性是两种恶即过度与不及的中间。德性以求取适度为目的。因为:1)道德德性同感情与实践相关,而感情、实践都存在着过度、不及与适度。在二者当中,不及和过度都是错误,唯有成功和受人称赞是德性。2)错误可以多种多样,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即适度。 3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实践与感情都存在着适度的状态。例如一些行为与感情,自身即是恶。 4 因而,既不存在适度的过度与适度的不及,也不存在过度的适度或不及的适度。   (七)具体德性引论  1. 关于德性的定义,只有深入到具体的德性上,才有更大的确定性。在恐惧与信心、快乐与痛苦、财富与荣誉、怒气与羞耻、言谈与交往方面,都存在着过度、不及和适度。 2. 道德德性表:   不及德性过度  麻木温和 愠怒 怯懦勇敢 鲁莽 

    注意事项

    本文(《尼各马可伦理学》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