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5次周清试卷.doc
七年级语文第五次周清试卷(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1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A.小憩(qì) 骚(so)扰 绽(zhàn)开 聒聒(gu)B.伫(chù)立 训诫(jiè) 伶仃(dng) 酒酿(ning)C.啜(chuò)泣 迸(bìng)溅 凝(nín)成 闷热(mèn) D.挑(tio)逗 喧(xun)腾 辜(g)负 收敛(lin2.下面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颤抖 凝成 耸立 心惊肉跳B.海潮 啜泣 屡次 小心翼翼C.收敛 宽恕 迸溅 一丝不苟D.漫湿 依傍 遗憾 瘦骨粼峋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今天全班同学欢聚一堂,庆祝我13岁诞辰。B.经过近几天的集中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知识。C.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D.王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4.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信任是 友谊之蜜的花朵,理解是 心灵的桥梁。羡慕不是奋斗的同义词, 不是 的代名词。A.酝酿 沟通 追求 盲从B.酿造 交流 盲从 追求C.酝酿 交流 嫉妒 竞争D.酿造 沟通 嫉妒 竞争5.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A.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我们应当学会感恩。B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需要牺牲休息时间,处心积虑地给他们辅导。C大家取得了好成绩但不能骄傲,需要再接再厉才能有更大的作为。D在2010年不同的背景上,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展馆、在亚运赛场,在那些家喻户晓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走一步,再走一步:撷取生活中亲历的一件小事,阐发深刻的道理,只要把大困难分解开来,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胜利。B.在山的那边:“山”和“海”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大海象征困难,群山象征一个个理想,用爬山象征艰苦奋斗。C.贝壳:由小小的贝壳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的文眼是“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D.紫藤萝瀑布:借对一树茂盛的紫藤萝花的描写,启示人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中航行。7.古诗默写。(11分) (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2) ,似曾相识燕归来。(3)观书有感哲理句: ? 。(4) ,夜泊秦淮近酒家。(5).伊索寓言是_寓言的汇编,相传为_所作。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伊索寓言中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举出三例:_,_,_。8综合性学习。(8分,每小空2分)(1)刚上七年级的你肯定富有想象力吧,下面请你从例句之外的23个大写英文字母中任选1个,发挥想象力,仿写句子。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颗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2)班级组织了“成长的烦恼”的主题班会,请你也来参加。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3)说一说你自己的烦恼。 烦恼: 原因分析: 二、阅读理解(34分)(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1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释义。(4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 ) (2)教学相长( )(3)虽有至道( )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11.选文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_ 的道理。(3分)(二)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9分)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12.上面的文字在表现父亲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描写“我”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分) 13.当“我”走下悬崖时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请问“成就感”指的是什么?(3分) 14.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4分)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蜇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作者:矫友田,选自阅读2012年第4期,有删改)15.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每小题2分)(1)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2)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 16.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每小题2分)(1)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2)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17.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3分) 1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3分) 四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19)诗中“赚得”一词是什么意思?(2分) (20) 分析本诗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道理?(3分) 三、写作(50分)21. 成长路上,父母的一声叮咛,老师的一丝关怀,同学的一句慰问,温暖着我们的心窝。请你以“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第五次语文周清参考答案1.A,2.D,3.C,4.D5 B.,6.B,7,略。8,示例: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2)消除烦恼,快乐成长。(3)略9.(1) 知道(2) 增长、促进(3) 即使(4) 不通,理解不了。10.(1)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学问。(2)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1)直译为主,重点翻译“不足”和“困”。(2)重点解释“故”和“相长”。11.教 学 教与学互相促进(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回答。)1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13.凭借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因此感到自豪。(因为有了成绩才会有成就感,而“我”的成绩就是凭借自己的努力爬下了悬崖。)14.“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父亲的鼓励与引导以及 “我”成功地做到了每一步。(“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些体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我”心理状态的变化是由于父亲的鼓励,以及在父亲鼓励下我自己的改变。)15.(1)竟然,表示出于意料之外;对自己儿时的无知之举感到后悔。(2)徒劳,无益地耗费力气;为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而心生怜惜之情。16.(1)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为下文写放蜂人来此放蜂做铺垫,与后面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形成鲜明的对比。(2)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放蜂人对蜜蜂的怜惜、呵护与喜爱。17.(1)最后一段与开头前三段形成照应。(2)第段槐树林被砍伐殆尽与第段对茂密的槐树林的描写形成照应。(3)第段压在心头的谜团释放了与第段对放蜂老人为蜜蜂死亡而伤心的不解之谜形成照应。 18.文章通过对放蜂人善待蜜蜂、怜惜蜜蜂的叙写,表现了蜜蜂酿蜜的艰辛和食蜜的稀少,抒发了对蜜蜂那种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之情。(或:文章以物喻人,借辛勤酿蜜的蜜蜂,赞扬那些像蜜蜂一样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的人。)(19)诗中“赚得”是骗得的意思。(2分) (20)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