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要点讲解zz.doc

    • 资源ID:54400345       资源大小:56.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要点讲解zz.doc

    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客观)1.(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2. (自由主义)是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其滥觞、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3.(<荷马史诗> )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4.公元前509年,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到(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空前繁荣。5.在古希腊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的是(自由公民)。6.(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7.奥古斯丁的传世作(上帝之城)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8英国革命后,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古代罗马国家形成后,国家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从公元前510年至公元前27年,是共和时期。从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帝国时期)。9.在中世纪时期,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神学政治观)。开始了一个新时期。10.恩格斯高度赞扬(文艺复兴运动),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奥古斯丁的传世作(<上帝之城> )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11.( 托马斯莫尔),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 12.与荷兰早期的殖民扩张相适应,荷兰的政治思想家在(国际法)方面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13.(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14.以(伏尔泰)为先驱,法国启蒙运动的序幕揭开了。15.(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与理论指南,同时,它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伟大的贡献。16.恩格斯高度赞扬(文艺复兴运动),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17.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 (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 18.( 中国古代)把政治理解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19.(主权理论)是布丹对西方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布丹继承了马基雅维利提出的20.“国家理性”这一概念,进一步发展了古代已经存在的(主权)概念,并最终使其成为近代欧洲政治学理论的主流话语。21.(托马斯莫尔),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 托马斯·康帕内拉所著的(太阳城)一书是继<乌托邦)一书之后,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贡献。22.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以(民族国家和个人精神)为主要特征的。23.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 )。24.从(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开始,古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25.( 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6.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与理论指南,同时,它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伟大的贡献。27.意大利的衰落和(尼德兰)的兴起是17世纪欧洲大陆内部兴衰变化的一个极为显眼的特征。28.与荷兰早期的殖民扩张相适应,荷兰的政治思想家在(国际法)方面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29.荷兰政治思想家(格劳秀斯)较早地对自然法的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初步地提出了自然权利的主张。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主权理论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30.以(主权)这一概念为核心,格劳秀斯改变了古代万民法的概念,阐释了近代国际法的概念,为近代西方国际政治学说奠定了基础。 31.(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被西方学者尊为“政治学之父”。32.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创立了理性传统,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基本认识。深刻地影响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33.在权利方面,霍布斯较早地将自然法的理论转换为(自然权利)的理论,为公民个人的权利做了最充分的论证。34.杰斐逊于1800年取得大选胜利,美国开始了(民主共和)党人执政的历史。35.强调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是法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自由主义)正是这一主张的典型代表。36.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节)为特色。37.(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形成了法术势兼用的政治思想体系。38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 39.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世卿世禄制。春秋时代,(郡县制和(官僚制)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4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由(李悝)制定的(法经)。41.秦朝时发生的(“焚书坑儒”)是一场巨大的文化劫难,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体现。42.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43.王通主张的(三教可一),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儒学的改造、复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4.秦始皇决定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郡。 45.(郡县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其基本为后世王朝所遵循。 46.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的官僚制度。 47.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是(吏治与财政改革)。48.( 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人儒,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49.理学内部流派众多,但他们在政治取向上高度一致,都以(维护君主政治)为归宿。 50.王守仁把(良知)作为自己学说的核心。 5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逐渐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52.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思维活动领域内,凭借手中的武器(辩证法)。发挥了许多大胆的、最终导致否定现实的结论。因此,在分析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政治思想时,不能忽视其反封建的批判精神。53.殷商时期,王权专制思想的基础是(上帝崇拜)。54.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以(重道德、讲礼仁 )为特色。55.秦国改革和谋求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56.西汉末,儒学中的神秘成分增大,发展出(谶纬之学)。东汉则给予其官方身份,使之成为东汉政治思想的主流。57.魏武帝曹操重视法令和用人,试图以强硬手段维护统治秩序,是(名法思潮 )的代表人物。58.唐代中期,柳宗元作(封建论),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59.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是“熙宁变法”的主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60.北宋时期,胡瑗、孙复、石介继承唐朝韩愈、李翱学说,注重义理,开风气之先,推动理学形成,被称为(“宋初三先生”)。61.理学兴起于宋代,在南宋末初步实现了与政权的结合。而理学官学化的最终完成则是在(元代)。二、基础及拓展知识(主观)1.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2.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的逻辑进程应与客观历史发展的进程相一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不是完全等同,而是本质、主流、方向的统一,是有差别的统一。3.西塞罗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西塞罗信奉斯多葛派的学说,并将希腊政治哲学特别是斯多葛派的政治哲学介绍到罗马。在维护共和传统反对专制独裁的斗争中,他又对罗马共和国的实践和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理论上的总结。西塞罗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主要是论共和国(或译为论国家)和论法律。在西塞罗的时代,罗马国家内部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已与希腊城邦有很大的不同。西塞罗依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探讨罗马国家的实质,重新定义国家。他给国家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国家是人民的事业”。西塞罗的国家概念突破了古希腊“城邦”概念的狭隘界限。他不再把国家理解为狭小的公民自治团体,而是理解为“人民的联合体”。在西塞罗的国家概念中,还特别强调法律的作用。他认为法律的纽带是国家的实质,没有共同遵守的法律,就没有国家。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超越了城邦时代政治学在人与奴隶、公民与没有公民权的人、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设立的界限,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4.亚里士多德 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系统地探讨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等理论问题,对各种类型的城邦体制进行了分类和比较研究,他的思想代表了希腊城邦高度发达的政治成就。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亚里士多德一生著述甚丰,其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是<政治学>和<雅典政制。雅典政制>相当于雅典城邦政治制度史,是亚里士多德对158个城邦政治制度调查分析的成果的一部分。政治学>是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该书将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现存政治学>分8卷,分别论述城邦的起源、目的、本质,理想城邦的原则,城邦的性质及现实城邦等问题。 在亚里士多德以前,政治学没有成为独立的学科。亚里士多德重视对知识的系统考察和全面把握,对人类知识首次进行了系统的学科分类。他把学科划分为思辨或理性科学、实践科学、创制科学等。政治学属于实践科学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他也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对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和原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创立了政治学这一独立的学科。5.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斯多葛派的奠基人是出生于塞浦路斯的芝诺(约前336一前264)。他大约于公元前300年在雅典的一个画廊(音译“斯多葛”)里开始聚徒讲学,他创立的学派也因此而得名。这一学派的思想后来在罗马得到广泛传播。晚期斯多葛派主要流行于罗马帝国,亦称罗马斯多葛派。 在斯多葛派的时代,城邦已经解体,人们面临的是新的社会环境。斯多葛派开始从更宽广的角度来审视人生。根据他们的观点,人不仅是特定城邦或国家的成员,还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人类是以自然法为纽带的共同体。服从普遍的自然法就是对人的最高要求。由于人具有与上帝共同的理性共同受同一个自然法支配,因此,所有的人,无论其出身、种族、财富以及实际社会地位如何不同,在都具有自然赋予的理性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所有的人相互间是平等的。 斯多葛派的平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它打破了城邦时代对人的身份的种种偏见,以新的价值尺度衡量人的价值。斯多葛派还提出自觉服从自然法对于实现人人平等的意义,从而将自然法与平等的理念恰当地结合起来,影响了以后平等思想的发展。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但丁的文学名著<神曲>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开山之作,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是<论世界帝国>,该书代表了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6. 但丁 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他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要求的和平。 为了论证自己的主张,但丁提出君民利益一致的理论:在统一的君主国里,天下属君主一人,君主既无所求,又无所争,战争自会停止,人民所要求的和平也必然能实现。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但丁支持王权,反对教权。在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上,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并驳斥了君主权力来自于教皇的观点。7.马西略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人物。 和平的保卫者>是马西略政治思想的代表作。马西略写作<和平的保卫者的目的,是要排除教会对世俗权力的干涉,以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马西略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在他的和平的保卫者一书中,一方面阐述了亚里士多德的原理,另一方面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教权和俗权的关系。 马西略反对教会干涉国家事务的主张,是对教会神权统治和教会封建教阶制度的否定。这些思想体现了市民阶级反对教会统治和经济掠夺,希望生命、财产得到国家法律保障的要求,并为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8.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在欧洲历史上,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首次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在文化诸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恩格斯高度赞扬文艺复兴运动,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文艺复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从14世纪到15世纪中叶,是文艺复兴初期。这一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人首先掀起批判经院哲学的启蒙运动,提出人文主义新思想,标志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2)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与第一阶段的文艺复兴仅局限于意大利不同,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欧洲各地全面地走向繁荣,涌现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米盖尔、伦勃朗、莎士比亚等艺术家、文学家以及马基雅维利、托马斯·莫尔、格劳秀斯等政治思想家。 (3)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是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兴起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哥白尼揭开了宇宙的秘密,哈维提出了人体血液循环的理论,培根创立了近代唯物主义学说,这些自然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 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方进一步摆脱了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法家学派兴盛于战国时代,代表人物有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等。法家学派具有比较鲜明的派别意识,他们在理论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是:第一,注重运用国家强制力来治理国家,建立统治秩序。法、术、势理论正是这种政治理念的系统表达。第二,极力主张君主专制,明确提出君主的权力和利益具有至上性。第三,以耕、战政策作为富国强兵的主要途径。9.孔子儒家的创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孔子曾短期参政,一度在鲁国任中都宰、司寇等官职,但时间不长。孔子开启了私人讲学之风,一生主要从事教育活动。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六经”。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并成为儒学的祖师。从汉代起始,儒家学说成为政治指导思想,孔子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孔子去世后,其弟子们将平日记录的老师言行汇集成册,名日论语>,成为研究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资料。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孟子一生主要是在授徒讲学中度过的。他也曾带领学生奔走各国,希望有机会实现政治抱负,但未能如愿。他的思想主张主要体现在孟子>一书中。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大儒,自称为孔子的“私淑”弟子。他尊崇孔子,以儒学的正统传人自居。他立志振兴儒学,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以性善说、仁政说为主要内容。10.荀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名况,字卿,一称孙卿或苟卿,赵国人。苟子曾游学于齐国稷下学宫,一度担任了稷下学宫祭酒”,在思想文化界有很高的地位。他曾到秦、魏等诸侯国游历,晚年居楚,任兰陵令。苟子著有<苟子>一书,共32篇,是研究苟子思想的主要材料。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学术视野比较广泛,论及范围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军事等诸多领域。虽然汉代以后,苟子没有被列入儒家经典,但他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11.老子道家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老子曾任东周守藏史,为周王室管理图书典籍。老子生活的时代与孔子相同,但年纪要长于孔子。老子的著作有<道德经>,一名<老子>,分为上、下两篇,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老子>全文约5000字,言简意赅,思想深邃而富有智慧,其政治主张的核心是无为政治。 12.庄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宋国人。他学识渊博,曾任漆园吏。他著有庄子一书,共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其中部分篇章为庄子自著,其余则为后学所作。庄子的文章恣肆,富于想像力,对于社会政治的批判是极为尖锐和深刻的。在政治思想上,庄子主张人性自然说和实行自然主义政治。13.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翟,鲁国人。他早年曾经学习儒学,后来脱离了儒家,自创学派,并对儒学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墨子也授徒讲学,他的学说受到社会下层民众的欢迎,追随者甚多,社会影响很大,一时号称“显学”。墨子一书汇集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是研究墨家政治思想的主要材料。 墨子曾经提出了10大主张,主要有:尚同、兼爱、尚贤、非攻及节俭思想等,其政治思想注重实用。14.封建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将郡县制推行于全国。分封制、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两种基本形式。秦以后,在实践上,两者或并行,或单行,时有反复。在理论上,分封制与郡县制孰优孰劣的争论自秦开始就一直在进行着。每当新的统一王朝建立,就会有相关的争论。到柳宗元生活的唐代中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衰落,中央与藩镇的矛盾尖锐。封建诸侯的议论再起。为维护中央集权、振兴唐朝,柳宗元作<封建论>一文,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高度,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他的观点“代表着郡县制的最高成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15.主权理论是布丹对西方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布丹认为,主权是国家的标志,只有一个拥有了主权的共同体才能成为国家,主权使得这一共同体享有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从而真正成为一个国家。布丹继承了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国家理性”这一概念,进一步发展了古代已经存在的主权概念,并最终使“主权”成为近代欧洲政治学理论的主流话语。 布丹明确地将作为最高权力的主权赋予国家,从而衍生出了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国家主权概念。布丹指出,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权力,在一个共和国中,它是确定的。主权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和独立性等重要特征。 尽管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绝对不受限制的主权是不存在的。主权的具体运用不是无限的。主权要受到上帝法、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主权者的权力不能侵犯财产权;作为主权者的国王要遵守契约或协议。 布丹还详尽地为主权罗列了九项内容,几乎包括了立法、行政、司法等在内的所有方面。16.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被西方学者尊为“政治学之父”。 马基雅维利一生著作很多,涉及历史、军事、文学艺术、政治等各个方面。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过马基雅维利的贡献,认为“马基雅弗(维)利是政治家、历史编纂学家、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在政治思想方面,马其雅维利的代表作是在1513年写成的君主论>以及论提图·李维的前十卷>。 马基雅维利明确地将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的角度来理解政治,这一思想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权力政治观的指导下,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主张人性恶”,从而为权力政治观确立了人性的基础;主张国家的本质是权力,政治就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斗争,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主张建立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制止封建割据和内讧,抵御外侮和驱逐外国侵略者的国家至上论;主张反对教皇和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干预。马基雅维利对后来政治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在那些“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的政治思想家当中,马基雅维利是他们当中较早的代表之一;不但如此,从权力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国家问题成为近代西方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其后的康帕内拉、布丹、霍布斯等思想家几乎均受其影响。由马基雅维利首先表达和使用的“国家”、独立”、“国家理性”等一系列概念,构成了近代西方政治学理论的基础,推动了此后一系列政治术语的形成和使用。 17.布丹法国政治思想家,近代西方主权学说的创始人。布丹的政治思想是法国内战的产物。16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信奉天主教,在一定程度上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政策和对外扩张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然而,国内的动荡亦威胁着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布丹主张实现君主专制,要求强大的主权作为保障,王权为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秩序。 布丹先后发表过国家论六卷>、<简便历史研究之方法>等著作。其中,<国家论六卷系统地提出了作者的国家理论、主权理论、政体理论以及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性格等重要理论,为作者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为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奠基之作。莫尔 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在学期间,莫尔攻读了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深受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莫尔目睹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尤其是圈地运动的残酷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试图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1516年莫尔发表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利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该书模仿理想国的对话体裁,以文学游记的形式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罪恶,并展示了美好社会的蓝图,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甚至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称。18日月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据上风。“日月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是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著名人物,教权派思想在他这里发展成熟。他指出,教皇是教会的最高首脑,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在教会与国家关系的认识上,他承袭了奥古斯丁的思想,认为上帝把管理人间一切事务的权力都交给了教会,教会主动把治理国家的权力交给某些人,而将管理精神事务的权力留给自己掌管。因此,世俗统治者必须对教会恭顺虔敬,教皇有权废黜不服从教会的君主。他把教皇权力与皇帝权力的关系比作太阳与月亮的关系。教皇权力是太阳,皇帝权力是月亮。月亮的光来自太阳,皇帝的权力来自教皇。这就是中世纪有名的“日月论”。19、东汉名教 在汉以孝治天下政策的长期作用下,东汉兴起了名教思潮,严格君臣纲纪、礼制规范,重建秩序的思潮盛行。 为了扩大名教影响,规范社会,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其一,对孝悌行为和名节之士进行表彰和奖励,以名利刺激人们竞相仿效。其二。以伦理纲常教化民众,以巩固其统治。其三,以纲常名教为标准选官,使人们竞相学习、遵从纲常名教,从而敦厚社会风俗,造就大量忠臣和顺民,维护统治。 但在实践中,重名教却导致了虚伪浮夸、名实不副的现象,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对名教的怀疑与批评。20、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汉末名法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操崛起于东汉末,先后削平诸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他曾任汉丞相,后又被封为魏公、魏王,其子称帝后尊其为魏武帝。其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今有(曹操集>。 以曹操为主的名法家的政治观念和政策措施主要有:其一,在刑礼关系上,突出强调法的地位和作用,主张以刑法为治理乱世的首要原则,严选执法之人,法令严苛。其二,循名责实,注重选拔、重用有实际才干的人才,确立了重用人才的指导思想,改变了传统的用人标准。 曹操以刑名法术之学为治国的主要指导思想,冲击了传统的名教思想,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21.王通字仲淹,隋末河东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除短期为官外。一生主要以著书讲学为业。他著述很多,但均佚失。今存中说>十卷,是王通与学生谈话的辑录,体例仿效<论语>。王通的政治思想以儒为主。也有佛道成分,体现了南北朝以来思想融会合流的趋势。 王通是隋唐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王通的王道理想及其复兴儒学的努力影响了一代士人,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的唐初君臣集团积极倡导重民和政治调节,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根基。22.李世民陕西武功人,唐高祖李渊次子。李渊称帝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为争夺帝位,他发动玄武门兵变,即皇帝位,次年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房玄龄、魏征等人的辅佐下,大体上实现了国泰民安。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少有的治世之一。李世民积极研究治国、治民及为君之道,著有帝范>、<金镜>等。唐神龙年间,史官吴兢所撰的<贞观政要>中,记录了李世民的政治思想和主要政治活动。 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李世民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他还对纳谏进行了理论思考,帝范>中就有纳谏>、<去谗等文章,谈论纳谏问题。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开明、功绩卓著的君主。他的为君之道、治国之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其民本、纳谏思想也受到后世的珍视。 23独崇儒术汉初,适应恢复社会经济和重建统治秩序的需要,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兴盛一时。儒家也在对秦亡的反思和寻找长治久安之策中恢复和发展起来。随着汉的巩固和强盛,统治者开始寻求新的统治思想。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神秘主义改造,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学说。他鼓吹大一统和君权至上,又提出纲常理论,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欣赏。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的政策,儒学上升为官方学说,成为政治指导思想。由此,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24.什么是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政治思想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阶级性与社会性。政治思想的阶级性首先是由于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都有各自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要求,都要为实现各自的阶级目的而奋斗;其次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是每个社会的统治思想。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工具,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人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观点,这也就是所谓的政治社会化。政治思想还具有社会性。可以说,政治思想的阶级性是蕴含在社会性之中的。 (2)时代性与继承性。任何一种政治思想都是应时而生,适时而变的”。每个时代的政治思想都有其时代特点。后代的政治思想总是从前代继承而呆的。 (3)民族性与交汇性。由于每个民族生活的环境不同,使得各个民族所创造的思想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这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由于人类思想文化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政治思想又具有一定的交汇性。 在民族性与交汇性中,民族性起着决定作用。政治思想只有坚持民族特点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一个民族借鉴、吸取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时,其基本立场是从本民族的需要出发,要与本民族的实际相结合;文化的交流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从本国需要出发,对外民族思想消化借鉴,为我所用。25.中西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区别? 由于历史上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民族变迁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中西两种政治思想体系也呈现出互不相同的面貌和特征。中西政治思想的基本区别为: (1)两种政治思想体系的思维形态不同。中国文化表现出很强的务实性。强调知行合一;而西方文化则表现为推理性,强调逻辑思辨。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体系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务实性的思想体系,主要解决统治者“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家们在分析、说明政治现象时并不注重其结论的逻辑性、系统性,而着重其实际效用,着重于如何使自己的观点被统治者接受。另外,他们在论证方法上也是借助简单类比和形象譬喻,而不注重逻辑推理和证明。所以,虽然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不乏理性思维(尤其是辩证思维),但它主要是一种“实用理性”,也即所谓“经世致用”之学。 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务实性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唯理性。所谓唯理性,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辨,重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中世纪、近代,西方政治思想都有理性主义的特征,具有追求知识、探求事物本质的倾向。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欧洲政治思想从“应然”走向“实然”阶段,开始向务实性方向发展,着重提倡研究“实在的”、“实际的”问题。 (2)两种政治思想体系的侧重点不同。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主要不是解决如何认识国家、如何组织国家的问题,即建立何种形式的政体问题;而是要解决在君主的最高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也就是为君主提供所谓的“治国之道”。因此,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特别注重如何在维护君权之下,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即统治阶级内部以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便使统治长治久安。它始终把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治国原则的研究上,关注人的行为的道德准则和为政、从政的方法。一直到了清末,一些思想家才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开始提出重新认识国家和变革国家政制的问题。因此,中国政治思想史呈现出从管理国家到认识国家、组织国家这样一个顺序。 西方思想家们在探讨政治问题时,普遍地关心和要求解决的是人为什么要过政治生活、为什么要建立国家的问题。他们试图通过对国家的起源、本质、作用、分类等一系列问题的论证,达到对国家完整的认识。政体问题也是西方思想家特别关注的问题。早在古希腊,历史上和现实中就存在各种政体形式。这使得希腊人普遍地把他们政治生活的优良与否和国家的形式联系在一起。他们常常将政体的不同视为国家性质的不同,政体的改变就意味着国家性质的改变。古希腊人对政体的这种普遍观念对政治思想家的著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将寻找、设计最优良的政体作为他们思考、著述的目标。西方政治思想在主题上的这一特征经由中世纪一直传承到近代,并最终产生了丰硕的政治文明成果。 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因此。西方政治思想在国家问题上呈现出从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到管理国家这样一种顺序。 (3)两种政治思想体系的发展轨迹不同。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说是“一贯型”的,几千年基本精神(主流)不变。这种主流从其基本内容说,就是君主集权主义。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各种形式,都是为君主的一尊统治出谋献策,制造理论根据和社会舆论。 君主集权思想萌芽于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共同政治理想是建立统一的王权,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更明确地主张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维护专制君主统治的主体思想,历经几千年不衰。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主义在思想形态上也发生过变化,它是“不变中有变”。作为其主体的儒家思想也不断地受到法家、道家、阴阳家、佛教思想等影响。并与之结合,形成“王霸道杂之”、“儒法合流”、“儒道互补”、“儒道释三教合一”等学术景观,衍变出谶纬学、玄学、理学等形态。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则可以说是演变型的。在横断面上,西方政治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虽然也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但在纵向上,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则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的演变。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是演变型的,并不等于否定它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是“变中有不变”,其中的某些基本要素始终没有中断,它们构成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这些要素包括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这样一些价值观念及其制度建构,而这些观念恰恰正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内涵。因此,我们可以把自由主义看作是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自由主义滥觞、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6.如何理解朱元璋集权思想的主要特点?封建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朱元璋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极力树立君主绝对权威,强化国家机器和对全国臣民的控制,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1)整顿纲纪。朱元璋认为元末社会政治混乱的原因是纪纲松弛,君主昏庸,权臣当道。因此为了明的长治久安,朱元璋以正纲纪为当务之急,“建国之初,当先正纲纪”,希望通过严明等级名分,形成君臣吏层层节制、吏臣君层层服从的体制,以保证君主的政令、意志得到严格、认真的贯彻。(2)制度建设与调整。朱元璋认为,历代威胁皇权,甚至造成王朝倾覆的祸端主要是女宠、宦官、权臣、藩镇、夷狄等。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有:修女诫,严禁后妃干政;罢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反叛;废大都督府,分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并使之与兵部互相牵制,保证军权由皇帝控制;洪武十三年(1380),他借惩办宰相胡惟庸之机,宣布废中书省、罢宰相,同时提高六部地位,使之直接听命于皇帝。于是,朱元璋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和独裁空前强化;设立只对皇帝负责的锦衣卫,并授予侦察、缉捕、审判等权力,以控制臣民,实行特务统治;对于勋贵重臣,则多方限制其势力,又立“铁榜”,颁谕旨,要他们不骄不怠,还利用胡惟庸、蓝玉案,屡兴大狱,几将元功宿将一网打尽。通过这些举措,朱元璋的个人专制得到显著加强。(3)思想文化专制。具体做法有:第一,遵奉程朱理学;第二,以八股取士;第三,大兴文字狱;第四,禁止异端邪说;第五,其专制思想还祸及古人。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巩固朱氏王朝,朱元璋的心思不可谓不缜密,手段不可谓不强硬。然而诸侯、宦官、权臣等祸端本身是君主制度的伴生物,在保存这一制度的前提下,它们是不可能被根除的。有明一代,宦官、权臣之乱也证明了这一点。27古希腊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决定了古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以T-个方面: (1)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城邦是家庭、部落和村社等各种自然的社会组织自然进化的产物。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能完善自己。 这种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

    注意事项

    本文(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要点讲解zz.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