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06课时 透镜及其应用.pptx
第 6 课时透镜及其应用第四单元 光现象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类型凸透镜凹透镜特点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的作用作用 作用 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老花镜等近视镜区别方法通过透镜看书上的字,字能变大的是凸透镜,反之是凹透镜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考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会聚发散三种特殊光线(完成光路图)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续表三种特殊光线(完成光路图)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续表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点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加大了会聚程度,但光线经过透镜后并不一定会会聚到一点上,只不过是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物距u像距v像的特点应用u2f (vu) u=2fv=2f(v=u) 测焦距fuu) 投影仪、幻灯机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考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v2f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u像距v像的特点应用u=f平行光、不成像获得平行光、测凸透镜焦距、探照灯uu)_ 巧记规律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虚像同侧正,物远像变大;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考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放大镜【点拨】凸透镜不论成实像还是成虚像,都是物体越靠近焦点,所成的像越大。正立、放大的虚像续表项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物距 成像 调节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远像变大靠近景物,前伸镜头,成像变大下调镜头,远离屏幕,成像变大远离物体,成像变大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考点三生活中的透镜u2ffu2fuf倒立、缩小的实像【点拨】调节照相机、投影仪成像时,先弄清像如何变化,再确定像距,最后确定物距。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进行调节。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考点四眼睛和眼镜 成像原理:晶状体和眼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相当于光屏),形成物体的像。 项目近视眼远视眼成像位置成像于视网膜 _ 成像于视网膜 _凸透镜前后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矫正方法配戴透镜做成的眼镜 配戴透镜做成的眼镜 口诀近前远后,近凹远凸凹凸续表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考点五显微镜和望远镜项目显微镜望远镜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其作用都相当于,成、的 _像 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一组透镜,它的作用是使物体成、的_像,其作用相当于_ 的镜头 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一组透镜,它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的像,其作用相当于的镜头 放大镜正立放大虚倒立放大实幻灯机(或投影仪)倒立缩小实照相机1.图6-1甲中的烛焰通过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呈现在凸透镜右侧的光屏(图中未画出)上,人眼看到此像的方法是 ;当蜡烛逐渐靠近透镜时,观察到的像变。图甲中的这种透镜可以矫正图乙中所示的眼睛。 教材图解图6-1虚不能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在光屏一侧(或右侧)透过透镜观察小a2.如图6-2所示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选填“左”或“右”)侧,此时成像为立的像。 图6-2放大倒右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实3.如图6-3所示为自制的照相机模型。 (1)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至少要,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 (2)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将两筒间的距离变 , 此时薄膜上的像变。 图6-3大于二倍焦距大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大1.(1)请在图6-4中画出光线AB、CO的折射光线和DE的入射光线。(光线AB、DE平行于主光轴)重难探究 逐个击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图6-4探究一透镜相关作图如图所示(2)如图6-5所示,三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焦点F和平行于主光轴,请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重难探究 逐个击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图6-5如图所示(3)如图6-6所示,请画出由烛焰上S点发出的三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画出发光点S的像点S。(F是凸透镜的焦点,O是凸透镜的光心,光线SP平行于主光轴)重难探究 逐个击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图6-6如图所示重难探究 逐个击破探究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2.2018泰安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 cmf2f,2f16 cmf,解得8 cmf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将变大;在手机镜头前加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使像提前会聚,使近距离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重难探究 逐个击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2.实验前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要在光屏的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4.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变短,屏上的像向上移动,将凸透镜向下调或将光屏向上调,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5.用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只会暗些,但还是一个完整的像。6.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对调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还能成像,说明光路可逆。突破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难探究 逐个击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7.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焦距次数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虚实大小正倒123重难探究 逐个击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实验结论】8.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见考点二)。9.凸透镜成像动态规律: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重难探究 逐个击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交流与反思】10.实验时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是:蜡烛在焦点或在一倍焦距内;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光具座不够长。11.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远(或近)视眼镜(凸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加远视眼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成像靠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加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成像靠后,将光屏远离凸透镜。12.换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保持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若凸透镜焦距变大,成像靠后,则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13.实验改进: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的好处:可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所成的像不会晃动;发光二极管安全、环保;高度不会变化,光屏高度不用调节等。重难探究 逐个击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例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如图6-7甲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是 。为准确测得该凸透镜焦距,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6.5 cmf2f时,物体移动速度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像移动的速度。(后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增大大于图6-7小于(6)如图甲所示,若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 cm刻度线处,接下来的探究操作不必要的是。 A.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寻找蜡烛的像B.在凸透镜左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C.在凸透镜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亮暗将(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实验拓展 重难探究 逐个击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B图6-7不变变暗(8)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此时应将透镜向(选填“上”或“下”)移动。请你再另外指出用烛焰作为发光物体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_ _(写出一点即可)。于是,小明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再次按图甲所示进行了实验,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左右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 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 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C.适当扭转凸透镜 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 重难探究 逐个击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向上图6-7下摆动,从而使成在光屏上的像清晰度不稳定烛焰容易受风影响而C(9)图甲中,换用焦距较小的透镜,若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想在光屏上仍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若小明又更换了一个凸透镜,使三者还处于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蜡烛的像(光具座足够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如果要估测该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此时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 重难探究 逐个击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靠近图6-7物距小于焦距(或物距等于焦距)足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