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二 声现象.pptx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A组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1.(2019江苏南京,2,2分)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答案答案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音叉的振动引起面颊振动被人感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的振幅不同,导致声音的响度不同,此实验是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之间关系的,故B错误。将发声的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随着气体被不断抽出,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可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实验探究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故C错误。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梳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调也不同,该实验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A。2.(2019四川成都,A3,2分)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答案答案A一个音叉振动时能够引起相同频率的另一个音叉振动,这说明声音传播时也传递了能量,故A项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项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故C项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不可能产生声音,D项错误。3.(2019广东,5,3分)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答案答案D赛龙舟时,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鼓声越大,代表其响度大,不同的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音色来判断发声体,故A、B、C正确;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因此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题干问错误的选项,因此选D。4.(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2,2分)小智在体会声现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骨传导D.敲鼓时看到鼓前烛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答案答案B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体的振动,A项正确;分别轻敲和重敲桌面,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B项错误;用牙齿咬住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骨骼传到耳朵,C项正确;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的声音引起了烛焰摇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声波能传递能量,D项正确。故选B。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2019湖南长沙,16,3分)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的琴弦在振动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悠扬的琴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答案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相比,振动频率较低,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较低,故B错误;从环保的角度上看,凡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故C错误;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本题关键在于对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平时要善于留意生活中的现象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分析。2.(2019广东广州,1,3分)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频率/Hz甲701100乙110700A.乙音调较高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答案答案D声音强弱的等级越高,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响度越大,而甲的声音强弱等级较低,所以B、C错误;频率越高,声源每秒内振动次数越多,声音音调越高,而乙的频率较低,所以A错误,D正确。3.(2019江西,3,2分)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特征。答案答案音调响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特征。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实际上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进而改变频率,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音调,即改变发声的音调。二胡的共鸣箱,可以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大,所以是用来增大响度的。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手指压琴弦时,如果振动的琴弦长度越短,振动的频率就越高,音调也越高。考点三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1.(2019河南,8,2分)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答案答案D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所以A项错;重锤表示用较大的力击打鼓面,用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听到的响度越大,所以B项错;根据声音辨别说话人是谁,这是利用不同人的声音音色不同,C项错;通过狗叫声得知有人到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项正确。2.(2019内蒙古包头,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不会产生声音B.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探测车后障碍物的C.滚摆在滚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热机和电动机在能量转化方式上是相同的答案答案C音叉在真空中振动可以产生声音,只是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车后障碍物,故B错误;滚摆下降时速度越来越快,上升时速度越来越慢,故滚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正确;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能量转化方式不同,D错误。3.(2019山东潍坊,5,2分)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答案答案C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将教室的门窗关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C。4.(2019河北,16,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答案答案D我们是通过音色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故A错误;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噪声检测装置能检测噪声的强弱,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地震时产生次声波,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能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D正确。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B组2015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1.(2018广东深圳,18,1.5分)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3108m/s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答案答案A朗读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正确;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B错误;观众是靠音色区分不同人的声音的,C错误;声音大指的是响度大,振幅大,D错误。2.(2016山西,12,3分)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面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进人耳的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答案答案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二胡弦停止振动,发声停止,故A错;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二胡声若影响他人休息、学习等,就成为噪声,故D错。知识拓展知识拓展物体振动能发声,但是人耳不一定能听到。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响度足够大,音调在20Hz到20000Hz之间。3.(2018云南昆明,11,2分)图是流星经过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发热、发光的一幅照片。这个现象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流星绝大部分位于70千米120千米的高空,因此只见闪光,不闻声响。那么流星划过天空时究竟有无声音呢?你的判断是:(填“有”或“无”)。答案答案内有解析解析流星与空气摩擦发热、发光,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流星划过天空时一定会引起空气的振动,故一定会发出声音。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2018内蒙古包头,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B.吹笛子时手按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调C.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将做匀速圆周运动D.摩擦起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答案B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错误;吹笛子时手按不同的笛孔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B正确;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原来处于运动状态,所以如果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摩擦起电过程是先摩擦,故先有机械能,然后物体带电,再转化为电能,D错误。故选B。2.(2018安徽,13,3分)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用嘴吹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答案答案C敲击瓶子时发出的不同音调的声音,是由瓶子与水柱共同振动而发出的,故A、B错误;用嘴吹每个瓶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这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审题关键审题关键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对瓶上端吹气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3.(2017山西,12,3分)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答案答案B“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石头振动产生声音,A项错误;“类似青蛙鸣叫”说明发出的声音和青蛙叫声相近,说明音色相近,B项正确;“变得格外响亮”说明声音较大,是响度较大,C项错误;“呱、呱”的回声如果不是无规则振动产生,不一定是噪声,D项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4.(2016黑龙江哈尔滨,37,2分)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答案振动响度解析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编钟因振动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则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易错警示易错警示轻敲和重敲编钟同一位置,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是因为振动的幅度不同。若用同样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因为大小不同的编钟振动的快慢不同。考点三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1.(2018四川成都,A5,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C.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答案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小于水中的声速,故A错误;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观众能分辨出是哪位歌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C错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2.(2017湖南衡阳,1,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答案答案C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吸收声音,减小回声,A错;“B超”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B错;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运动员离发令枪很近,他们听到枪声可以快速起跑,但此枪声传到百米外的终点计时员的耳朵还需要一定时间,这样会导致时间测量结果偏小,不准确,但是光传播一百米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看到冒烟开始计时更准确,C正确;“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而不是在传播过程中,D错。故选C。3.(2017新疆乌鲁木齐,4,3分)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答案答案C超声波是指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音调高,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指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音调低,人耳听不到,A、B项错误;声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故C项正确,D项错误。4.(2018江西,4,2分)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处减弱噪声。答案答案空气声源解析解析考场上的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5.(2017湖北黄冈,8,2分)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答案答案信息空气(填“气体”、“介质”也给分)解析解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学生们从听到的声音中可以判断出警报信息;广播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中的。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C组教师专用题组1.(2019湖北武汉,10,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D.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答案答案C从物理学角度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是噪声,故A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B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决定的,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也不同,故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比可闻声的频率高,因此超声波振动更加剧烈,能量更集中,所以可用来清洗物体,故D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2.(2018山西,12,3分)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答案答案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使其停止振动,鼓声就消失了,故正确选项为C。3.(2018河北,15,2分)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B.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1kgC.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5m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答案答案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A错误;一部普通手机的质量为100150g,故B错误;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3m,故C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正确。4.(2016辽宁沈阳,1,2分)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答案答案A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A项正确;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色不同来辨别的,B选项错误;闹市中,人们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项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及温度有关,与声音的响度无关,D项错误。故选A。5.(2015贵州遵义,21,3分)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音乐声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B.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C.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D.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答案答案D音乐声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从环保角度讲,只要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影响的声音都是噪声,将音量调大是增加了响度,故不正确的是D。6.(2018福建A,17,2分)宋词解语花上元中写到“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的产生的,“满路飘香麝”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答案答案振动无规则运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分子热运动知识。实验探究证明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箫鼓喧”是箫内空气柱的振动和鼓面振动产生的。“满路飘香麝”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麝香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2019天津,1,3分)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A.音色B.响度C.音调D.振幅答案答案C弹钢琴不同的键,发声的音调不同,故选项C正确。2.(2019新疆,2,2分)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A.鸦雀无声B.窃窃私语C.宛转悠扬D.声如洪钟答案答案D鸦雀无声说明声音的响度非常小,几乎听不见,故A错误;窃窃私语说明声音响度小,故B错误;宛转悠扬形容声音动听,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3.(2018天津,1,3分)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答案答案A“引吭高歌”意为放开嗓子大声唱歌;“低声细语”意为小声说话,故两个成语中的“高”“低”是指响度大小,故选择A。4.(2017甘肃兰州,4,3分)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答案答案D“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音色,B错误;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与发声体的材料、长度、粗细等有关,A、C错误,D正确。5.(2015山东德州,6,2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答案答案A观察四个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甲、乙振动的次数相同,但波形不同,故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调相同。在相同时间内乙和丁振动的次数相同,但波形不同,故它们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观察四个图声波的振动幅度可知,甲、乙、丙三个声波振幅相同,故它们的响度相同,丁的振幅较小,响度较小。在相同的时间内丙的振动次数小于其他三个,故其音调最低,经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说法正确,B、C、D的说法错误。考点三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1.(2019湖南衡阳,1,2分)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的同一位置,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喇叭发声时,放在它上面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D.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答案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的同一位置,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频率相同,所以发声的响度不同,音调相同,故A错误;喇叭发声时,放在它上面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而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知识归纳知识归纳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2.(2018湖北黄冈,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震耳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C.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微波炉是用声波来加热食品的答案答案A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微波炉是利用微波使分子运动加快,从而使物体的温度升高,故D错误。3.(2017天津,1,3分)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答案答案C戴耳罩阻止了声音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选择C。知识归纳知识归纳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在人耳处;在传播途中。4.(2017湖北武汉,10,3分)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答案答案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都是利用声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传递能量。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2019江苏无锡惠山模拟,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答案答案D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故B错误;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C错误;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D正确。知识归纳知识归纳(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都是人耳听不到的;(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一模,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发声时不一定在振动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空气能够传声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答案C物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A选项错误;“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非常大,B选项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空气能够传声,C选项正确;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选项错误。故选C。知识归纳知识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2018广西北部湾四市一模,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利用“B超”进行体检,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答案答案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正确;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音调越高,B错误;街头的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不能减弱噪声,C错误;利用“B超”进行体检,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D错误。4.(2017辽宁抚顺质量检测,4)关于图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发声的音叉使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乙图: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声呐能探测到鱼群,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D.丁图: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答案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项正确;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越低,B项错误;声呐能探测到鱼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C项错误;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D项错误。5.(2019江苏南京联合模拟,13)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填序号)答案答案解析解析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是因为空气越来越少,可以验证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空气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6.(2017辽宁抚顺质量检测,13)击鼓传花是大家熟悉的游戏,游戏的人是通过鼓响来判断是否停止传花。这说明鼓声能;人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而产生的,通过传到做游戏的人的耳中。答案答案传递信息振动空气解析解析通过鼓响来判断是否停止传花,说明鼓声能传递信息;鼓面振动产生了声音,鼓声以空气为介质传到了人耳中。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2019沈阳和平一模,1)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的前端做成喇叭的形状主要改变唢呐声音的音色D.音乐会上,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答案答案D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小声音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知识归纳知识归纳(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声;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2.(2018天津东丽一模,1)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答案答案A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越长,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反之音调越高,故选择A。3.(2018吉林长春南关一模,2)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答案答案C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小明和小亮是根据音色判断演员是刘欢。故选择C。4.(2017吉林东北师范大学附中模拟,2)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答案答案C“听不清楚”是因为老师接收到的声音的响度太小了,“听清楚了”是因为老师接收到的声音的响度变大了,故选择C。5.(2019广东河源一模,8)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小不同的编钟用相同的力敲击,发出声音的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其原因是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声不同。答案答案振动响度音调频率解析解析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钟,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6.(2018广东肇庆四中一模,8)“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中不能传声。“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轨道上向地面传回最后一段语音:“经过一年的太空遨游,我的任务已经结束”这段语音是通过传回地球的。答案答案响度真空电磁波解析解析“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月亮上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所以“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嫦娥一号”卫星发送的语音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考点三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1.(2019天津和平模拟,1)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市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B.在道路边安装噪声监测装置C.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D.在公路和住宅之间植树造林答案答案D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调节气温,不是为了降低噪声,A不符合题意;在道路边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无法降低噪声的污染,B不符合题意;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是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不是为了降低噪声,C不符合题意;在公路和住宅之间植树造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2.(2018广西桂平一模,3)在图所示的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答案答案CA为禁止骑行标志;B为限重标志,车辆最大质量不能超过20t;C为禁止鸣笛标志,可以减少噪声污染;D标志意为距离西山还有20km。故正确选项为C。3.(2018广东汕头濠江模拟,1)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工程专业的两名学生SethRobertson和VietTran研究制造的声波灭火装置,如图所示,为消防灭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赫兹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尽管这项发明并非属于“高精尖”的前沿科技,但是它的现实意义或许更大一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是次声波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利用的是其发声的响度大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答案答案C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作次声波,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3060赫兹的低频音波不是次声波,A项错误;声波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波,在特定的频率它能够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效果,B项错误;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它具有能量,C项正确;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项错误。故选C。4.(2019陕西西安模拟,24)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扬声器纸盆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答案答案振动空气声源解析解析优美的舞曲声是由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2017湖北黄冈质量监测,8)次声波武器是发射频率低于20Hz的大功率声波武器(如图)。次声波是由发声体产生的。“器官型”次声波武器发射的声波能引起人体器官的共振,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从而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这是利用次声波可以传递。答案答案振动能量解析解析次声波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振动频率低于20Hz。“器官型”次声波武器发射的声波能引起人体器官的共振,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知识归纳知识归纳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人耳听不到。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人耳听不到。可听声波,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人耳能听到。6.(2018江苏昆山二模,13)一款品牌汽车,它的发动机工作时超低的噪音是人们青睐它的重要原因,噪音是机器而产生的;车内装有先进的倒车雷达测距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工作的。答案答案无规则振动超声波解析解析发动机工作时超低的噪音是机器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车内的倒车雷达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2019河南许昌一模,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0分钟 45分答案答案A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故A正确;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超声波也是声波,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A。2.(2019江苏扬州梅岭中学模拟,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答案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3.(2017湖北随州模拟)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答案答案C音叉发声时在振动,但振动幅度太小,不易观察,小球靠近音叉时多次被弹开能表明音叉在振动,相当于放大了音叉振动的效果,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36分)4.(2017山东济宁中考)(4分)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学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价。(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价:。(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价:。答案答案见解析解析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是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来回运动,物体运动时不一定产生声音,故错误;(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介质有关,并不是任何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