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20xx5篇.docx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20xx5篇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驾驭学问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依据规律驾驭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驾驭学问。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协助到大家! 高一生物学问点总结1 细胞的癌变是指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限制的、能够连绵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具有能够无限增殖、形态构造发生了改变、癌细胞外表发生了改变的特征。 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细胞癌变的机理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 预防细胞癌变的措施:幸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加体质,保持心态安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踊跃采纳预防措施。 高一生物学问点总结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展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整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苍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见课本49页。 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为各种酶供应大量附着位点,是很多生化反响的场所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展 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2、为获得纯洁的细胞膜,应选取什么材料做试验?理由是什么? 3、欲使细胞裂开,对所选材料进展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4、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5、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6、细胞膜的两个特性? 7、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构造的是什么?不具膜构造的是什么? 8、被称为“消化车间”的是哪种细胞器? 9、植物叶肉细胞里,都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什么? 10、蛔虫的细胞内确定没有哪种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的功能是什么? 11、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什么?功能是什么? 12、线粒体与叶绿体如何将能量转换的? 13、在动物细胞内,DNA分布在细胞的什么构造中? 14、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分别有什么功能?15、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是什么?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什么颜色? 16、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17、核孔、核仁有什么功能? 18、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19、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什么? 20、哪些细胞没有细胞核? 高一生物学问点总结3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展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削减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一样。)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时时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三、分裂的总结 以一个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为例 (1)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的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因此染色体复制之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为2n,但是DNA分子数由2n变为4n,染色单体数由0变为4n。 (2)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一般都一样,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能两两配对(即联会)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大小不一样,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联会的染色体。 (3)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 (4)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使得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这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又叫一个四分体,所以细胞中的四分体的个数就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父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单体与母方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之间时时发生穿插互换。这就是“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细胞学根底,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5)同源染色体分别: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姐妹染色单体进展局部的互换后,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并计入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别是:基因分别定律“的细胞学根底,是减数分裂的主要改变。 (6)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在同源染色体分别时,同源的两条染色体各自移向细胞的哪一极是随机的,也就是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的。这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根底。 (7)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在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这就是减数其次次分裂的主要改变。 2、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其次次分裂的比拟 工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其次次分裂 着丝点不分裂分裂 染色体数目2nn,减半n2nn,不减半 DNA含量4n2n,减半2nn,减半 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同源染色体分别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的含量改变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DNA含量的改变原来应当是平行的,但是由于复制后的染色体仍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没有立刻完全分开,所以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DNA的含量有时不一样。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改变比拟如下 工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前、中期/后期 染色体数目2n2nn2nn DNA含量2n4n4n2n2nn 高一生物学问点总结4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一样细胞的后代,在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长久性、稳定不行逆转性、普遍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缘由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一样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旧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旧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高一生物学问点总结5 一.渗透作用 1、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实质:(即顺着水的相对含量梯度的扩散) 2、条件;(1)半透膜(2)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原理:溶液A浓度大于溶液B,水分子从BA移动溶液A浓度小于溶液B,水分子从AB移动 在渗透作用中,水分是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向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渗透。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 渗透:水及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区分:渗透与扩散的不同在于渗透必需有渗透膜(半透膜)。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水分子进出细胞到达动态平衡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失水皱缩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吸水涨破 把红细胞看作一个渗透装置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质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一般状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吸水的方式。 (1)吸涨吸水 机理:靠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汲取水分实例:未成熟植物细胞、干种子 (2)渗透吸水(主要的吸水方式)实例:成熟的植物细胞条件:有中心液泡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统称原生质层把成熟的植物细胞看作一个渗透装置。 原生质层(选择性透过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内有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别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别复原现象。 质壁分别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别现象质壁分别内因:细胞壁伸缩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 高一生物学问点总结梳理20xx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