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斩获大额订单 光伏产业链热度不减.docx
-
资源ID:54859603
资源大小:39.0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多家上市公司斩获大额订单 光伏产业链热度不减.docx
多家上市公司斩获大额订单 光伏产业链热度不减多家上市公司斩获大额订单 光伏产业链热度不减10月17日,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大额订单合同。其中,石油开发、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吸引了多家央企上市公司的投资,而光伏产业链需求旺盛,硅料等产品大单频现。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光伏行业自今年以来就频现大单,这股趋势仍然在延续。大全能源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大全近日与某客户签订合同,2023年至2027年某客户预计共采购4.62万吨太阳能级原生多晶硅。按照PV InfoLink最新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30.30万元/吨测算,预计采购金额约为139.99亿元。实际采购价格采取按周议价方式,金额以当周采购订单为准。大全能源新增硅料产能正逐步释放。半年报显示,大全能源目前产能10.5万吨/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为6.67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18.3%,位于行业第一梯队。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63.4亿元,同比增长262.16%;归母净利润95.25亿元,同比增长340.81%。光伏行业仍处在景气上行通道。中泰证券分析师预计,910月新增的16万吨多晶硅开始爬产,第四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有望达27万吨,环比提升40%左右,支撑排产稳步向上;在需求端,第四季度光伏装机旺季如期来临,以国内大基地为主的需求有望大幅增长。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光伏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光伏发电在能源供应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光伏相关产业也随之强大起来,已形成了从高纯度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条。2011-2012年是中国光伏产业的震荡期,也是分水岭。从此,中国光伏行业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翻身之路。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度电补贴、领跑者计划、户用光伏、绿证交易等政策先后登场,从资金到市场、从财税到土地,营造出有利于国内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产业发展壮大铺平道路。另一方面,中国光伏企业也“痛定思痛”,开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光伏产业前景如何?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5300万千瓦,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底,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亿千瓦,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预计,2022年至2025年,全国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量将达到8500万千瓦至10125万千瓦,是2013年的10倍,相当于4座三峡电站的装机规模。利好之下,投产项目和从业企业的数量出现猛增。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初步统计,2021年初至今年6月,中国光伏扩产项目超过300个。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企查查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中国现存49.62万家光伏相关企业,今年前8月新增光伏相关企业9.15万家,同比增长超过45%。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777小时,而光伏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只有690小时,利用小时数排名倒数第一。孟宪淦认为,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如何融入现行能源系统,尤其需要考虑和电力系统的融合问题。他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以确保光伏发电的有效输送;另一方面要结合储能等方式来提高光伏发电输出的稳定性。在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这只是我国加快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项政策。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共出台50余条相关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涉及指导规划、创新发展、监管消纳、金融补贴等各个方面。据了解,我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光伏研发力量,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居全球首位。技术进步使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与火电成本大致相当,光伏发电拥有了平价入网的竞争实力。目前,光伏平价开始走向光储平价,传统储能逐渐走向智能储能,光伏作为绿电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随着低碳消费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光伏产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历史机遇,光伏产业正加快数字化升级改造,光伏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行业不断融合,产业智能化的进程不断加速。2022年以来,跨界资本纷纷涌入光伏赛道、光伏企业争相扩产、原材料价格“高烧不退”,释放出产业链失衡的信号。近期政策希望通过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同时,使光伏企业从追求规模效应和打价格战,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有望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未来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