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ppt剖析优秀PPT.ppt
第一讲第一讲高校节选高校节选大大 学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通过对通过对通过对“三纲三纲三纲三纲”“”“八目八目八目八目”的逐一解析,了解的逐一解析,了解的逐一解析,了解的逐一解析,了解大大大大学学学学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重点是理解重点是理解重点是理解重点是理解“八目八目八目八目”的基本含义;难点是的基本含义;难点是的基本含义;难点是的基本含义;难点是理解理解理解理解“八目八目八目八目”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走近走近“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各大家各大家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割据,为多种思想、多种文化的发生、演化、旺盛供应了客观条件,知 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从从“十家九流十家九流”到到“三教九流三教九流”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学问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学问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所谓“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其次,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其次有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有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九流”。俗称俗称“十家九流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就是从这里来的。三教我国常以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儒教(以孔三教我国常以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儒教(以孔子为代表)、佛教(释迦牟尼创建)、道教(东汉子为代表)、佛教(释迦牟尼创建)、道教(东汉张道陵创立,到南北朝盛行起来)并称三教,日本张道陵创立,到南北朝盛行起来)并称三教,日本则是佛教、神道教、儒教并称三教。此三教在中日则是佛教、神道教、儒教并称三教。此三教在中日历史上曾有混同之现象,然同时亦有彼此排斥之事历史上曾有混同之现象,然同时亦有彼此排斥之事例。例。九流是指先秦至汉初的九高校术流派,包括儒九流是指先秦至汉初的九高校术流派,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民间也有其他说法。杂家、农家。民间也有其他说法。三教九流三教九流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派别派别 代表人代表人 思想思想墨家墨家 墨子墨子“兼爱兼爱”、“非攻非攻”,支持正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儒家儒家 孔子孔子提出提出“仁仁”和和“礼礼”的学说,主张的学说,主张“以德为政以德为政”,和和“人治人治”道家道家 老子和老子和庄子庄子“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法家法家 韩非子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兵家 孙武孙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孔子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14年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中,东奔西走,年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中,东奔西走,屡次碰壁,多次遇屡次碰壁,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终不用孔子。“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孔子像孔子像大殿中的孔子大殿中的孔子孔庙俯瞰图孔庙俯瞰图孔子的政治主见孔子的政治主见1、“仁仁”和和“礼礼”结合的政结合的政治蓝治蓝图图2、先德后刑的治国方略、先德后刑的治国方略 3、以人治为核心的济世方案、以人治为核心的济世方案 论语论语讲到讲到“仁仁”有有109109次,其中有次,其中有“孝悌孝悌”、“忠恕忠恕”、“爱人爱人”、“恭信恭信”、“诚敬诚敬”、“宽惠宽惠”、“敏学敏学”等含义,为礼治下人所应具备的道德修养。等含义,为礼治下人所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基本涵义:基本涵义:一是爱人。他的弟子樊迟一是爱人。他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问答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问答说:说:爱人爱人。仁,就是人与。仁,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善相亲,相人的关系,要友善相亲,相互帮助。爱有差等。按孟子互帮助。爱有差等。按孟子的说法是:的说法是:亲亲而仁民,仁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民而爱物。是先爱自己的亲,。是先爱自己的亲,然后普及到民,再推广到物;然后普及到民,再推广到物;是先已后人,先内后外,既是先已后人,先内后外,既有次第又有厚薄。这是一种有次第又有厚薄。这是一种从人从人 自然本性自然本性 动身的动身的 仁爱仁爱差别差别 二是克己复礼。二是克己复礼。在答复弟子在答复弟子颜渊时,孔子说:颜渊时,孔子说: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为仁(颜渊颜渊)。)。克己克己 是自觉地约束自己。是自觉地约束自己。复礼复礼 是一切言行要纳于礼。这里是一切言行要纳于礼。这里强调的是人的道德自觉,人强调的是人的道德自觉,人们通过克制自己,达到自觉们通过克制自己,达到自觉守礼的境界,达到非礼勿视,守礼的境界,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勿动。视听言动都合于礼,视听言动都合于礼,这也就是仁的境界。这也就是仁的境界。论语论语讲到讲到“礼礼”约有约有7575次,其含义就是严格遵守上下等级次,其含义就是严格遵守上下等级的社会秩序及其行为规范,它是治国之本。的社会秩序及其行为规范,它是治国之本。基本含义:基本含义:一是属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一是属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左左传隐公十一年载: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这是说,礼这是说,礼是治理和安定国家,巩固国家的制度和是治理和安定国家,巩固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所须要的秩序。孔子又说礼是维护社会所须要的秩序。孔子又说礼是王之大经也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左传昭公十五年),是进行统治的根本法规,治国之纲。因是进行统治的根本法规,治国之纲。因此,此,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礼记礼记礼运)。礼运)。二是礼仪上的规定,就是有关朝廷的祭祀、二是礼仪上的规定,就是有关朝廷的祭祀、出征、朝聘,以至婚丧嫁娶,侍人接物出征、朝聘,以至婚丧嫁娶,侍人接物到生活微小环节,按不同等级、身分,到生活微小环节,按不同等级、身分,都有不同的礼仪规定,这叫都有不同的礼仪规定,这叫仪仪。这里。这里的的仪仪实际是实际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的的具体形式。具体形式。关于治国与安邦关于治国与安邦vv治国的根本在于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人伦纲常”。vv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主要严于律己。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主要严于律己。vv治国的基本方法,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选才、富国、育人,立法法”。vv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疼惜人民。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疼惜人民。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其有关治国的道理在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其有关治国的道理在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其有关治国的道理在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其有关治国的道理在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置。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置。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置。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置。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面的内容:面的内容:面的内容:墨子(约前墨子(约前468468前前376376),战国初期思),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藏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想家、政治家、藏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曾习人。名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曾习儒学,因不满其烦琐的儒学,因不满其烦琐的“礼礼”,另立新说,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见尚贤,任用官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见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代表墨翟思想。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依据受课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依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笔记编撰而成的。墨子称墨子称“今日下之士,君子之书,今日下之士,君子之书,不行胜载不行胜载”。梁启超在探讨私人藏书的起。梁启超在探讨私人藏书的起源时:源时:“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南游,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南游,无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无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颇便且当。”现存墨子篇,记载现存墨子篇,记载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言行。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言行。老子(约公元前老子(约公元前600-600-公元前公元前500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守藏室之史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老子。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编纂的。老子以老子以“道道”说明宇宙万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化,以为物的演化,以为“道生一,一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道”乃乃“夫莫之命(叮嘱)而常自夫莫之命(叮嘱)而常自然然”,因而,因而“人法地,地法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法道,道法自然”。民本思想,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和精华部分,圣人坚持没有自己的愿望和意志,以百姓的愿望为愿望,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意的善待,不善的也善待,这就会得到百姓的善待。超群的统治者,要擅长把握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愿望和意志,使自己成为百姓愿望和意志的代表者,这样,才能实现“爱国治民”的目的。庄子(约前庄子(约前369369年年前前286286年),名年),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另一说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曾任蒙之漆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老庄”,他们的哲学为,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老庄哲学”。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庄子学无所不窥,著书十余万言,其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庄子学无所不窥,著书十余万言,其要本集於老子之言,继承与发展老子的本集於老子之言,继承与发展老子的“道道”,道法自然故道无所不在,道法自然故道无所不在,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任何主宰,提出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任何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通天下一气耳”“人人之生,气之象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之生,气之象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法家学派。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法家学派。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理论集大成者。心集权理论集大成者。韩非(约前韩非(约前280-280-前前233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代)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同师事荀子。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同师事荀子。因建议韩王变法未见用,著孤愤、五蠹、因建议韩王变法未见用,著孤愤、五蠹、说难等。其学吸取道、儒、墨各家思想,并说难等。其学吸取道、儒、墨各家思想,并集法家学说之大成。集法家学说之大成。主见主见“法、术、势法、术、势”三者合一的统治术,影响后三者合一的统治术,影响后世君主。在哲学上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以世君主。在哲学上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以“道道”为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而为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而“理理”则为具体则为具体事物运动的特殊规律,事物运动的特殊规律,“万物名异理,而道尽稽万物名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解老),具体(解老),具体事物不断变更,事物不断变更,“道道”“”“理理”也都应随之变更,也都应随之变更,“缘道理以从事缘道理以从事”。又主见又主见“世异则事异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异则备变”的历史的历史观,认为人口和社会财宝的多寡确定历史变动,观,认为人口和社会财宝的多寡确定历史变动,强调一切社会关系,如君臣、父子、交换及剥削强调一切社会关系,如君臣、父子、交换及剥削等,均出于人之等,均出于人之“自为心自为心”或或“计算之心计算之心”。趋。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也是国家执行赏罚、制定法利避害乃人之常情,也是国家执行赏罚、制定法令之依据。所著有韩非子。令之依据。所著有韩非子。曾子(前曾子(前505505前前432432),姓曾,名参,字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人。生于公元前公元前505505年年(周敬王十五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死于公元前元前435435年年(周考王五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生于东,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主动推行颇得孔子真传。主动推行儒家主见,传播儒家思想。儒家主见,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珍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好其珍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好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养分。曾参是孔子学说的养分。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他著述有的重要地位。他著述有高校、孝经等儒高校、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宗圣”。曾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论语中有:论语中有:“曾子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成白话是这样:翻成白话是这样:“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不遗余力的地方?与挚友交往是不替人谋事有没有不不遗余力的地方?与挚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这才是曾这才是曾子所说的子所说的“三省三省”。这。这“三省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阅历,求取新学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阅历,求取新学问,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问,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曾子的典故曾子杀猪【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索和推断实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赐予小孩子没有思索和推断实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赐予的正确的教化。现在你欺瞒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瞒儿的正确的教化。现在你欺瞒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瞒儿子,儿子就不再信任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化的方法。子,儿子就不再信任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化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国学国学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指以儒学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国学以国学以学科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以儒家儒家哲学为主流;哲学为主流;以以思想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以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已经列论语、孟子已经列为经书了,到了唐朝起先提为经书了,到了唐朝起先提倡高校和中庸,特倡高校和中庸,特殊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把殊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把它们单列出来,到了南宋,它们单列出来,到了南宋,大儒家朱熹把它章句集注,大儒家朱熹把它章句集注,叫做四书章句集注,这叫做四书章句集注,这样就把样就把“四书四书”单列出来作单列出来作为儒家的经典。为儒家的经典。四书四书大学大学中庸中庸论语论语孟子孟子五五 经经(六)经(六)经诗诗:诗经,古代诗歌的:诗经,古代诗歌的总集总集礼礼:礼经,讲礼仪、:礼经,讲礼仪、礼制、管制等礼制、管制等书书:尚书,就是上古之书,:尚书,就是上古之书,28篇,是古代文献、档案、篇,是古代文献、档案、史料的一个汇编史料的一个汇编 易易:易经,是古代易经,是古代朴素的哲学著作朴素的哲学著作春秋春秋(春秋时期鲁国的(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史书乐经乐经相传亡于秦火,相传亡于秦火,或谓本无其书或谓本无其书 注:六经之名始见于礼注:六经之名始见于礼经解孔子之言,又见于庄子之书。盖为易、经解孔子之言,又见于庄子之书。盖为易、书、诗、礼、乐、春秋。其后嬴秦焚书,乐经散书、诗、礼、乐、春秋。其后嬴秦焚书,乐经散失,仅存乐记一篇,乃并入礼记中。到汉武帝时失,仅存乐记一篇,乃并入礼记中。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术”才列为儒家经典,简称才列为儒家经典,简称“五经五经”,置于官学,设了五经博士,特地探,置于官学,设了五经博士,特地探讨。讨。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很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高校介绍:高校介绍:高校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化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高校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化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示。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争论结合在一起,讲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高校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高校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文。.大人之学大人之学“高校高校”是对是对“小学小学”而言,是说它而言,是说它不是不是“详训诂,明句读详训诂,明句读”的的“小学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学问和礼节等文化基础学问和礼节,而是讲治国安邦的而是讲治国安邦的“高校高校”。“高校高校”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平天下的道理。.治国安邦的高校问治国安邦的高校问古人十五岁入高校,学习伦理、政古人十五岁入高校,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的高校问。高校问。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博学”的意思。的意思。高校的主体是高校的主体是“三纲三纲”“八目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高校之道(高校之道(1 1),在明明德(),在明明德(2 2),在亲民),在亲民(3 3),在止于至善。),在止于至善。第一段第一段 高校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止知止(4 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5 5)。物)。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安静;内心安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物皆有起先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v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国者,先齐其家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欲齐其家者,先修其修其身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其知(8););致知在致知在格物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想要把完备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古代想要把完备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愿恳切;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愿恳切;想要心愿真诚,就要先获得学问。而要获得学问,关想要心愿真诚,就要先获得学问。而要获得学问,关键在于探讨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探讨了万事键在于探讨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探讨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学问;拥有了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学问;拥有了学问,心愿就会恳切;心愿恳切了,内心自然就会端学问,心愿就会恳切;心愿恳切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大大 学学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止于至善 明明明明 德德德德新新新新 民民民民高校三纲八目结构图高校三纲八目结构图高校三纲八目结构图高校三纲八目结构图正正正正心心心心格格格格物物物物致致致致知知知知诚诚意意意意修修修修身身身身齐齐家家家家治治治治国国国国平平平平天天天天下下下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厚(13),未之有也(),未之有也(14)!)!从天子起先,始终到一般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从天子起先,始终到一般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而要把其他枝节的修养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行能的。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问题解决好,那是不行能的。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高校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内容分析内容分析八目八目:“格物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探讨世界上的:就是全面透彻地探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诚意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恳切、不自欺。够做到恳切、不自欺。“正心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致知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相识。相识。“齐家齐家”:是擅特长理好家庭或家族内:是擅特长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部的关系。“修身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高校中对人的培育的最高要求,它是高校中对人的培育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处在“八条目八条目”的中枢地位。的中枢地位。“治国治国”和和“平天下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长。是齐家的扩大和延长。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觉,儒家的全部学说事实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绽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悟儒学经典的奥妙。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事实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学问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深厚实践色调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学问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照旧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主动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着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觉,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绽开。事实上,作为中国学问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原委,照旧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高校提出的教化理念高校提出的教化理念高校重在阐述教化纲领,其着眼点为教化与高校重在阐述教化纲领,其着眼点为教化与国家政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国家政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纲领三纲领”,即,即“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八条目八条目”,即,即“格物、致知、诚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见以道。主见以道德相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德相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核心论点是:治人为实践目标。核心论点是:治人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慎独为先。(慎独:指人们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慎独为先。(慎独: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状况下,靠着高度自觉,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状况下,靠着高度自觉,依据确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依据确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信念、做人原则之事。)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生气就不能够端正;心的心思,是因为心有生气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惊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有恐惊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望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没有望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什么味道。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六、课文链接六、课文链接学校发展学校发展一、先秦私塾一、先秦私塾私学产生于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以孔子、以孔子、墨子为代表,墨子为代表,聚徒讲学,从聚徒讲学,从而创办私学。而创办私学。二、汉代高校二、汉代高校太学太学v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v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v育机构,主要课程育机构,主要课程v即是汉代的五经。即是汉代的五经。三、宋代三、宋代“四大书院四大书院”v1.1.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市城北,因座落于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市城北,因座落于嵩山之阳嵩山之阳v而得名。)而得名。)v 2.2.岳麓书院岳麓书院v位于湖南省长位于湖南省长v沙市岳麓东侧,沙市岳麓东侧,v19881988年被国务年被国务v院批准为第三院批准为第三v批国家重点批国家重点v文物疼惜单位。文物疼惜单位。3.3.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v位于庐山位于庐山v五老峰南五老峰南v麓(今属江麓(今属江v西九江市)西九江市)v享有享有“海内海内v第一书院第一书院”v之誉。之誉。4.4.应天书院应天书院v又称睢阳又称睢阳v书院,原址书院,原址v位于河南省位于河南省v商丘县城南,商丘县城南,v毁于靖康之毁于靖康之v难中。难中。四、明、清国子监四、明、清国子监v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国子监是中国古代v隋朝以后的中心官隋朝以后的中心官v学,为中国古代教学,为中国古代教v育体系中的最高学育体系中的最高学v府。北京国子监始府。北京国子监始v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建于元朝大德十年v(公元(公元13061306年),年),v为我国元、明、清三为我国元、明、清三v代国家管理教化的最代国家管理教化的最v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v的最高学府。的最高学府。五、现代高校五、现代高校v1.1.出国人数最多的高校出国人数最多的高校清华高校清华高校v2.2.占地面积最大的高校占地面积最大的高校东北林业高校东北林业高校 v总面积约总面积约5050万亩左万亩左v右,是亚洲最大的右,是亚洲最大的v高校,也是国内唯一高校,也是国内唯一v拥有小森林的高校。拥有小森林的高校。v3.3.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高校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高校 北京高校北京高校v4.4.中国海拔最高的高校中国海拔最高的高校 西藏高校西藏高校5.5.中国建校最早的高校中国建校最早的高校天津高校天津高校v6.6.中国校内风景最美的高校中国校内风景最美的高校武汉高校武汉高校v图为武汉图为武汉v高校的樱高校的樱v花城堡。花城堡。问题研讨问题研讨“修齐治平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身修,需经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过哪些步骤?“修身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高校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高校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齐家是指擅特长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平天下的根本。齐家是指擅特长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长。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长。身修须要身修须要“格物格物”“致知致知”“诚意诚意”“正心正心”四个步骤。四个步骤。“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探讨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相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探讨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相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恳切、不自欺。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这四个步骤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