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4页).doc
-
资源ID:5512360
资源大小:17.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陈姿 裴雅文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5期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实施过程中善未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居民金融能力水平低、法制体系不够完善、农村的金融产品不多等。并且针对各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金融排斥的存在阻碍了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国际上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概念。 由于中国也存在众多金融排斥现象,尤其是在农村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导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严重失衡。2015年,我国也正式推行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普惠金融要重点放在农村。本文关注普惠金融在农村实施的情况,总结几年来普惠金融在农村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 存在的问题 1.1 农户金融能力较低 金融能力是指居民对金融知识和技能掌握到一定程度,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自身金融福祉的能力。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金融教育极度匮乏。 所以这也导致农户互联网使用率不高,依然依赖传统支付以及服务习惯。极大地制约了普惠金融的服务广度和深度。 1.2 普惠金融法制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并没有形成关于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法律制度。而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各项政策顺利实行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我国并未正式推出针对普惠金融的完备法律法规,有的只是各省市一些五花八门的规定、通知等,不统一也不完整。 而法律的缺失带来的交易主体权责不明晰、金融机构责任不明确,容易导致纠纷事件和某些新型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风险、追求利润从而做出违反普惠金融平等理念的行为。这极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1.3 金融网点已基本实现广覆盖,但仍存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 据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我国乡镇银行业网点覆盖率已达95.99%, 且金融科技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人均银行账户数从2013年的4.1个增加到2017年的6.6个。 但由于某些农村地区偏远闭塞难渗透,很难实现银行网点农村全覆盖,依然存在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区域。 1.4 缺乏信息服务平台和完备的征信体系 具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只有25%左右有央行征信,而仅有18%进行信用评定,农村仍属于征信盲区。这大大增加了贷款平台的风控难度。 造成金融机构难以有效掌握农户信息,无法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有效结论,也不能根据各农户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设计适合的信贷产品。无法做到“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 1.5 普惠金融产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村信贷需求多样性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产品并不多,“三农”金融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据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三农”金融缺口约为3.05万亿元,农村普惠金融成为具有亿万级市场的“蓝海”。 2 建议与对策 2.1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规则 完善、权威的法律体系是推进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会导致不规范的行为。 一方面,政府要建立规范农村金融机构行为的法律法规。 防止一些金融机构为了盈利而忽视政策的推行,避免其将金融服务倾向于高收入、城镇居民而对低收入等普惠金融针对对象进行排斥。同时政府也应给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帮助。另一方面,政府应根据农户的特点设立相适应的法规。 一是惩治性法律,对于贷款不还或不及时还的行为要加以惩治,以加强农村的契约精神。 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加强“三权”分离。建立配套的法律,明晰对“三权”的法律地位界定,降低农村在进行产权抵押时面临的风险,有利于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效率。 同时要注重对农户的法律宣传。 针对农村居民所设立的法律法规,如果不被其了解熟知,那么制定这些法律的意义就无从谈起。 2.2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在设立一系列法律法规之后,政府也需要对各普惠金融机构进行实质性的监管,确保各金融主体的金融交易行为都是在合法环境下进行的。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农村信贷进行质量监督,同时建立交易主体双方的双向监督机制。保证普惠金融交易的合规性,同时也能起到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2.3 加强偏远落后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支付环境 首先要重点关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金融网点设置,力争消除金融空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真正做到将金融带去各个角落;另外,在偏远落后等地区加强网络设施建设,利用网络来推进各项金融活动的实施,如政策宣传、金融知识输送等,消除地理距离所带来的闭塞和隔绝,这也要求农村的电子设备也要跟得上网络发展的速度,如智能手机的使用和普及;同时,要加强农村网络支付清算体系的建设,在给农村居民带去便捷的同时也可减少财力物力的支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如ATM机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银行网点扩张及人员配备的压力。 2.4 注重提升农户金融能力 农村居民金融能力的提升是核心。普惠金融与政策帮扶不一样,普惠金融不是搞慈善、搞救助,而是要讓弱势群体成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所以金融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居民是否能被吸纳到受惠人群中去。故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尤其是金融教育投资。如可通过手机、互联网开设专门针对农村居民金融教育的平台等渠道,以提高农村居民金融能力。 2.5 加强金融服务及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多样化 由于农户主要靠农业生产获得收入,而农作物周期性较强。若信贷产品的贷款期限种类较局限,则会导致农民的收入与还款不相匹配,从而导致涉农项目逾期率高。故农村金融机构可针对农户的种、养殖周期及实际生产经营状况设立合适农民的贷款期限,加强贷款业务的还款期限灵活化,提高普惠金融对农户的体贴度。 2.6 专门设立普惠金融数据库,设立完备的农村征信体系 政府应设立一套完整的适合的度量普惠金融政策效果的评价指标,以便政策评价。通过收集各类可体现政策实施效果的数据,如各乡镇机构网点设置情况,以及各机构的金融服务情况,如贷款数额及质量、机构所在地的贷款参与度、后续还款情况和金融服务满意度等,通过真实数据来分析政策实施效果以便及时制定应对政策。同时,政府应建立健全专门的农村征信系统,实时了解农民的信用状况,且应严格审核农户资料,确保资料真实准确和完整。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户征信评级机制,及时更新变动的信用数据,让居民具备信用意识,也可降低放款机构的征信成本。 2.7 变现有资源为资本 结合农村当地特色,通过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如利用开办农家乐、增设农村绿色旅游景点等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架起农村与城市的桥梁。一方面可拉近城乡距离;同时也可间接推动农村金融设施建设及提高农户金融能力,若城镇居民到农村旅游,那么基础金融条件如电子支付方式等就要跟得上,这样一来便可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敦平,徐馨荷,方建.中国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减贫效应研究J.人口学刊,2019,41(03):52-62. 2 王雪,何广文.县域银行业竞争与普惠金融服务深化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的分层解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04):55-72 3 何德旭,苗文龙.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J.财贸经济,2015(03):5-16. 4 郭田勇,丁潇.普惠金融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银行服务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5(02):55-64. 5 吴国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04):32-45.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