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观题答题套路(共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政治主观题答题套路第一部分: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第二步:审材料(一)文字材料题要做到紧扣材料,字句分析,把材料榨干挤透。 高考题的材料基本都是当前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这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这样的题学生不必慌乱,虽然书上没有,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其中,解题时要注意以下步骤: 1、仔细阅读材料,然后把材料分段分层,弄清每层的中心意思。 2、认真阅读问题,准确把握设问角度,找出材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3、用课本所讲的理论依据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观点原理要准确,紧扣题意来表达,事理交融要点齐,扼要简洁层次明。,(二)图表题要做到“三读、三比”,分析图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准确找到图表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1、三读:读标题,读图表,读注文。 2、三比:纵比,横比,表与表比。 3、进行图表数字的转化、深化,结合问题运用专业术语做答。 从高考趋势来看: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设问会成为考试的重点,这类题多为因果题,考生主要要分清是前因后果还是互为因果,然后进行答案的组织。 第三步: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3、确定思路的方法:结合教材,结合材料,结合时政(“三结合”)第五步:写答案(我把它称之为书写答案的“四个化”)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特别提示: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 总之,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第二部分:主观题常用术语一、经济常识部分1、是什么类(常见的是图表题要求说明经济现象)2、为什么类(依据、理由、必要性、意义、作用、影响)解题思路:两大角度(国内国际);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个人劳动者和消费者)(1) 国家A、国内经济:有利于实现社义的根本任务、社义本质,社义生产目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的时政意义(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社义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B、对外经济:a、本国: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四个作用;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对外贸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b、世界:有利于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调济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c、区域合作交流方面:有利于优势互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交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巩固和扩大合作区域内的市场,增强区域合作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等等(2)人民:(劳动者、消费者)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调动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意识(市场和竞争等),树立正确的观念(消费观等);维护合法权益 (生命财产安全)。(3)企业:(1)国内: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争夺占有市场;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获得更多利润和收益;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对外:有利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国际竞争力与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3、怎么办类(措施、策略、思路)解题思路:国家、企业、个人三大主体(1)国家A、生产领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经济的两只手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环境,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经济手段(财政/货币/消费/对外政策);改革和完善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原则、社会保障制度);深化企业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时政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B、分配领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取缔非法收入、调整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在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的基础上,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C、交换和消费领域: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大力发展经济,优化家庭消费结构,提高人民消费水平。倡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科学、文明消费。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 D、对外经济领域: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加强对外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开展双边贸易,反对不等价交换,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运用关税等经济手段,加强对外贸易调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熟悉和运用世贸规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2)企业价值规律作用的三个要求:a、树立市场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b、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经营者的素质;c、提高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的四点:a、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b、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c、企业生产要面向市场,生产优质、适销对路的产品,并注意研制开发新产品;d、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补充:e、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f、制定正确的企业经营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开展正当竞争的五点:a、企业要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b、企业必须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树立品牌意识,创立名牌产品;c、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d、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e、自觉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原则,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途径:a、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b、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d、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正确处理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个人:(权利与义务)A、劳动者: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体权利)。参加劳动培训,提高职业技能。 遵守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B、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消费;树立节约和环保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增强权利意识,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体权利)。 增强法制观念,学法、懂法、用法,依法维权(维权途径)。 提高自身素质,履行义务,遵守社会公德。二、政治常识部分(关键是分清主体和客体,答题思路:原理依据+联系材料+现实意义+客体)1、为什么类(1)国家(政府)为什么这样做?: 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对内4点,对外3点)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政府的宗旨:国家机构和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现实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这样做?性质和宗旨(先进性,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版还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我们党。作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实意义: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义和谐社会;密切党同人民联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3)公民(人民)为什么这么做?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三大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其他主体2、怎么办类(1)国家机关怎么做?立法机关: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相关法律,确保有法可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等原则,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司法机关: 公正司法,严格执法(2)中国共产党怎么做?指导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转变执政方式,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搞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反腐倡廉和党的制度建设。时政举措:坚持“八个统筹”;提高“五大能力P82;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3)国家怎么做?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国家职能:(4)公民怎么做?义务+原则。3、是什么类(略)4、国际问题分析国际形势: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竞争的实质;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易忽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我国的对外政策和职能。分析我国的对外活动:对外政策和对外职能+国际背景+意义 a.对外政策(名称、决定因素、基本内容);b.对外职能;c.对我国和世界的意义(现实意义: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d、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5、政治意义术语现实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义和谐社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设服务型政府。对内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当家作主的地位;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荣誉;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对外职能:a、我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b、世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促进世界多化趋势,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完善领导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维护人民的利益;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兴衰成败,长治久安。三、哲学常识部分(一)、解题三部曲: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实际分析论述。(二)、注意答题范围:(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三、注意答题角度1、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2、为什么:哲学依据(哲学原理);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归纳材料,提炼要点。3、怎么办:含义;书本要点;提炼材料,作为要点。4、谈认识、谈看法(辨析题):下判断(正确、错误和不科学);正确的部分要论证(运用正确的哲学道理);错误的部分要纠正(a、摆出正确的道理内容;b、指出错误的实质及危害);总结一个正确的结论。补充:关于国际关系的综合分析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对外贸易的作用。4、(哲学)国际关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高中政治答题技巧+例题实解1. 选择题的做法 (1)选择题的构成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 , 高考政治尤其是文科综合政治部分选择题 , 从类型上看大多以 “组题” 的形式出现 , 即一个材料设计多个试题 , 最多可达到 5 个试 题;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题肢;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构成: 立意、情 景、问题设置。 (2)具体做法 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 , 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 , 看到试题后 , 认真阅读 , 并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 , 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后 , 再看题肢的设问 , 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当然 , 对于简单的试题来讲 , 读完也就应该做完。 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 , 如 “范围关键词” :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 措施 是、制度是等。 “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 “动词关键词” :表明、说明 " ·、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 , 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排查误项。高考试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 , 甚至有些题肢的设置一时难以理解 , 在这种情况下 , 最好用排查法 , 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 , 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不得已 , 猜。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 , 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 , 可 用猜测法。如果此题大多数人都不会 , 每一个人都有猜测得分的机遇。先用 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 , 如果能排除两个 , 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正确答案 , 再随意选其中一项 , 这就意味着你答对的概率为 50%, 如果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这 50% 的得分机遇。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 , 得分的机遇率仍有 2596, 若每名考生对自己不能肯定答对的题目都猜一下 , 那么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 , 考试对所有的考生仍是公平的。 2. 非选择题解题的思路及步骤 (1)非选择题的构成 高考政治单科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简答、辨析、论述三类; 文科综合政治部分非选择题总称为问答题; 部分省市试卷还包括分析说明题、研究性学习试题等。 (2)具体做法 认真读题 , 弄清题意 , 明确中心及分论点 , 确定论据在读题时 , 先要抓住试题提供的解题要求和条件 , 必须明确 , 答案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 而是从试题的文字中分析出来的。其次要明确中心 , 只有围绕中 心答题 , 才能与题意的口径相符。再次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 的分论点。最后要确定用来分析说明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的根据 , 包括政策 根据、事实根据和数字根据。这是解题的钥匙。 归类对号 , 落实课、节、框 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范围 , 然后胸有成竹 , 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 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 :先归纳题目观点 , 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步 :讲清有关的理论观点 , 即讲清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 第三步: 运用概念、原理、观点分析问题。这是答案的主体 , 理论联系实际 , 分析阐明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步得到体现。这一寸步的层次由理论依据的层 次而定。要遵循由远及近 , 由表及里。由共性到个性 , 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 ,层层剖析。 第四步: 联系重大时事。主要是联系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 联系一年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时事加以说明 , 主要是指党代会、人代会通过的决议 , 重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等。 第五步: 用事实证明(包括史实、事实、数据等等)。答题不仅要有理 , 而且要有据。新教材特别注重由基本事实引出基本观点。不论是正面论述还是驳斥题都要用“事实(实践)证明” 。 “事实证明” 往往和作用、意义、结论紧密相连。 第六步 : 反面论证。在正面论述之后 , 一般还应联系反面观点 , 指出观点的错误所在 , 以加深对正面的理解。这一步通常用“如果说”“假如”这样的句式来展开。 第七步 : 表明态度或简述自己的认识体会。在论述题答案中这一步是不可少的。在教材中多处可以看到在阐述了一个观点后对青年学生(我们) 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表态既要联系实际 ,又要扣紧题意 , 不要空喊。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主观题中,材料题是最常见的题型。因此能否解答好材料型主观题,就成了提高高考文科综合成绩的关键之一。那么如何解答好材料型主观题呢?要求自然是多方面的,但能否正确审题,通过审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打个比方说,如果把材料主观题比作一栋房子,那么科学、正确的审题方法就是进入房子的一把钥匙。不同的高考试题有不同的特点和解法。对待材料题,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审题方法。 首先是粗读材料,细审设问。 材料题试题的问题有一个也有多个,或明确或隐蔽,也有问题中套问题。但不管怎样,问题都是针对材料提出来的,它包含了对材料的理解。可以说,问题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材料内容,体现命题者的意图。因而明确问题往往是解答问题的良好开端。面对试题,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问题。 第一确定问题是从经济、哲学还是政常角度提出的。这一点比较简单,但不能马虎。如果搞错将一分不得。 第二要确定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中的哪个角度提出来的。这一环如果搞错,也将失分很多。 第三要明确问题的各种限制性条件。这些限制性条件为考生提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使考生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指向。通过这三步搞清问题到底问的是什么,并借助问题的启发,把握阅读材料的方向。 其次是推敲材料,把握“有效信息”。 离开了对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理解题意。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材料加以推敲,以便把握材料的真实内涵。其一是时间。任何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都有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而时间则是事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标志。注意时间就能把材料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加以考查。其二是总结性语句。即点明材料的中心的语句。就表格类材料而言,其表格上的标题往往点明表格所反映内容的中心。其三是材料中出现的概念、名称。它揭示了材料与教材的关系。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推敲并借助从问题中得到的启示,一般能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从而明确题意。 再次是“书”题结合,确立论点论据 材料类试题的特点之一就是“题在书外”但解决问题需借助书本知识,也就是说,对试题的分析,离不开书本知识。只有将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也可以在分析、把握材料内涵时进行。在明确题意后更需要应用书本知识加深对试题的理解并组织答案。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