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资源ID:55448305
资源大小:2.40M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名名词解解释:北洋政府:北洋政府】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1912年1916年1928年袁世凯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时期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1)前期准备1912.03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11解散国民党1914.12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1914.05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5.05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前期准备标志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12月,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定年号“洪宪”,史称“洪宪帝制”。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结果:1916年3月22日在护国运动打击下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不久死去。(2)正式称帝83天皇帝梦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2.护国战争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云南起义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进程护国战争形势图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2.护国战争材料: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既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的号召;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结合所学,分析护国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的形成北洋军阀直系皖系奉系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英美日本日本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军阀割据混战原因有哪些?1)封建经济的分散性;2)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的结果。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2.府院之争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美日矛盾的激化段祺瑞张勋复辟张勋黎元洪溥仪段祺瑞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3.护法运动(1)原因: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2)开始:1917年8月,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3)影响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4.参加一战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材材料料:从从1912-19161912-1916年年间间,北北京京政政府府所所颁颁发发的的有有关关发发展展实实业业的的条条例例、章章程程、细细则则、法法规规等等达达9696项之多。项之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1.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原因时间时间国别国别减少比例减少比例1915年与1914年相比欧洲列强约1/5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英国1/2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法国1/3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德国完全停止出口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内部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外部原因: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原因(2)表现 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以轻工业为主)(3)影响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五四运动)。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2.社会生活新气象(新风俗、新时尚)材料:共和政体成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的时报剪辫子新式婚姻握手礼仪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背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政治经济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传播,袁世凯“尊孔复古”,根本原因导火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日本侵略中国加剧;实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2.概况(1)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3)代表: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等。(4)前期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核心:思想革命)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前提:道德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手段:文学革命)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2.概况(5)后期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内容: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3.影响 积极:猛烈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局限:对中西方文化的看法偏激,存在“全盘否定”、“全盘肯定”的现象。随堂检测1、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两者共同反映了()A儒家学说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B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C儒家学说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D儒家学说阻碍近代民主政治建设A随堂检测2、袁世凯在谋划帝制时所操弄的各种团体请愿和地方请愿,都意在营造多数之相,使洪宪皇帝在外观上更像是一个被选举出来的皇帝;继起的宣统复辟也以“虚君共和”为宗旨。这说明当时()A帝制复辟具有一定的宪政色彩B传统纲常伦教的统治地位动摇C社会观念受革命影响渐次嬗变D君主立宪政体更合乎民众需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