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法制史第六章讲述优秀PPT.ppt
第六讲第六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公元(公元220年年581年)年)学习要求:驾驭本章的主要线索,驾驭这一阶段出学习要求:驾驭本章的主要线索,驾驭这一阶段出现的体现礼法结合的重要法律制度。现的体现礼法结合的重要法律制度。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概况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概况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成就与内容的发展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成就与内容的发展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三国三国时期形期形势图西晋西晋时期形期形势图东晋晋时期形期形势图南北朝后期形南北朝后期形势图南北朝前期形南北朝前期形势图:一、三国立法思想与立法活一、三国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一一)三国时期的立法活动:三国时期的立法活动:A:前期基本沿用汉律前期基本沿用汉律,(在此基础上魏国制定了,(在此基础上魏国制定了甲子科甲子科;蜀国制定了蜀国制定了蜀科蜀科;吴国制定了;吴国制定了科令科令和和科条科条;B:后期立法以魏国最突出后期立法以魏国最突出:1、立法思想、立法思想:曹操曹操:“治定之化治定之化,以礼为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拨乱之政,以刑为先”。2、立法活动:、立法活动:魏律魏律又称为又称为新律新律1)在篇数上在篇数上,精简旁章科条,由原来,精简旁章科条,由原来九章律九章律的九篇上的九篇上继承继承5篇,增加为十八篇篇,增加为十八篇,更加规范条理。更加规范条理。2)在体例上在体例上,将,将具律具律改为改为刑名刑名列于律首。列于律首。3)在内容上在内容上,废止旧的刑罚体系,首次确立新五刑制度。,废止旧的刑罚体系,首次确立新五刑制度。死刑、劳役刑死刑、劳役刑(髡刑、完刑与作刑)、赎刑、罚金、杂抵髡刑、完刑与作刑)、赎刑、罚金、杂抵7种种37等。等。4)“八议八议”入律。入律。5)针对汉代的)针对汉代的“夷三族夷三族”刑缩小族刑连坐范围。规定刑缩小族刑连坐范围。规定“大大逆无道,本人腰斩,家属从坐逆无道,本人腰斩,家属从坐“,不再诛及祖父母及孙等隔,不再诛及祖父母及孙等隔代亲属(代亲属(限定在三代直系和夫妻之间限定在三代直系和夫妻之间)。)。肉刑不再作为法定肉刑不再作为法定刑罚列入国家法典刑罚列入国家法典二、两晋的立法活二、两晋的立法活动(一)、立法思想:纳礼入律(一)、立法思想:纳礼入律(二)两晋时期西晋的立法活动最为典型:晋律又称为(二)两晋时期西晋的立法活动最为典型:晋律又称为泰始律,是当时唯一一部同行全国的成文法典。泰始律,是当时唯一一部同行全国的成文法典。1、在体例上,新增将法例,列于刑名之后。、在体例上,新增将法例,列于刑名之后。(北齐律改为名例律)。(北齐律改为名例律)。2、精简律令章句,刑宽禁简,扩充法典篇目、在篇数上,、精简律令章句,刑宽禁简,扩充法典篇目、在篇数上,共有二十篇共有二十篇3、改革刑罚:、改革刑罚:A:明确死刑、髡刑、赎刑、罚金、杂抵五明确死刑、髡刑、赎刑、罚金、杂抵五种等。种等。B:再次缩小株连范围,规定除谋反大罪外,养子再次缩小株连范围,规定除谋反大罪外,养子女及出嫁妇女不再受生父母连坐;女及出嫁妇女不再受生父母连坐;C:对略微过失误犯的老人、对略微过失误犯的老人、小孩及妇女减半惩处;小孩及妇女减半惩处;、“准五服以制罪准五服以制罪”入律。入律。5、开创了对法律条文进行注释的立法形式,故又称为、开创了对法律条文进行注释的立法形式,故又称为“张杜律张杜律”。(三)东晋以三)东晋以”清淡相尚,不崇名法清淡相尚,不崇名法“,在法律上无建树。,在法律上无建树。三、南北朝:礼律三、南北朝:礼律进一步融合一步融合(一)鲜卑族(一)鲜卑族北魏北魏的的北魏律北魏律,20篇篇(二)(二)北周北周的的大律大律,25篇,篇,首创徒刑首创徒刑的刑名,的刑名,确立了杖、确立了杖、鞭、徒、流、死五鞭、徒、流、死五刑。刑。(三)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三)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北齐的北齐的北齐律北齐律1)在篇数上,篇目简为十二篇。)在篇数上,篇目简为十二篇。“法令明审、科条简要法令明审、科条简要”。2)在体例上,将刑名、法例合为名例律。)在体例上,将刑名、法例合为名例律。3)在内容上)在内容上,“重罪十条重罪十条”入律。入律。4)影响:承上启下,成为隋唐律的蓝本)影响:承上启下,成为隋唐律的蓝本四、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形式四、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形式1、出、出现现了律、令的区分。了律、令的区分。张张斐、杜斐、杜预认为预认为“律以正罪名,令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以存事制”。律明。律明显显是指刑事法是指刑事法规规;令是;令是规规定典章制度的政令定典章制度的政令法法规规。2、科的、科的规规范化:范化:汉汉朝的科不是独立的朝的科不是独立的单单行法行法规规,三国,三国时时出出现现了魏的甲子科、蜀国的蜀科、吴国的科令等了魏的甲子科、蜀国的蜀科、吴国的科令等可可见见科已成科已成为为独立的法律独立的法律规规范。范。3、出、出现现了格的法律形式:了格的法律形式:东东魏的麟趾格,魏的麟趾格,4、式:西魏的大、式:西魏的大统统式。早在秦朝已有封式。早在秦朝已有封诊诊式,式,汉汉有品式章程、西魏有大有品式章程、西魏有大统统式。式。五、魏晋北朝的律学成就五、魏晋北朝的律学成就(一)法典编纂技术成熟完善(一)法典编纂技术成熟完善12篇篇名例名例法典内容精简法典内容精简(二)律学理论水平大大提高(二)律学理论水平大大提高1、对法典总则的性质、内容、地位有明确相识;、对法典总则的性质、内容、地位有明确相识;2、对各种罪名的基本概念及区分有了高度概括;、对各种罪名的基本概念及区分有了高度概括;3、对相像易混淆的罪名有了细致细致的辨析。、对相像易混淆的罪名有了细致细致的辨析。(三)刑法理论的重大进步(三)刑法理论的重大进步1、提出了犯罪心理分析的有关理论。、提出了犯罪心理分析的有关理论。2、提出罪刑法定的原则。要求、提出罪刑法定的原则。要求“律法断罪,皆引律律法断罪,皆引律令格式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其正文名令格式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其正文名例所不及,皆勿论例所不及,皆勿论”。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变更(一)更(一)(一)刑罚体系的变革(一)刑罚体系的变革1、肉刑制度的逐步废止:汉景帝保留了宫刑和斩右、肉刑制度的逐步废止:汉景帝保留了宫刑和斩右趾趾魏晋南朝没有肉刑规定魏晋南朝没有肉刑规定北魏、东魏有宫北魏、东魏有宫刑刑西魏改宫刑为入官为奴,最终废止宫刑。西魏改宫刑为入官为奴,最终废止宫刑。2、族刑连坐范围不断缩小:秦汉的夷三族到曹魏改、族刑连坐范围不断缩小:秦汉的夷三族到曹魏改为三代直系及夫妻之间为三代直系及夫妻之间;西晋改为养子女及结婚女子西晋改为养子女及结婚女子单一连坐单一连坐东晋改为不连坐妇女东晋改为不连坐妇女南朝、妻妾、南朝、妻妾、姊妹削籍为奴,不受连坐姊妹削籍为奴,不受连坐北魏将北魏将“夷五族只及三夷五族只及三代直系血亲;夷三族只及罪犯一门;门族只及罪犯代直系血亲;夷三族只及罪犯一门;门族只及罪犯一人。一人。3、新五刑制度逐步确立北齐律中的刑罚体系已、新五刑制度逐步确立北齐律中的刑罚体系已相当明晰,分为死、流、徒、杖、鞭。初步形成封相当明晰,分为死、流、徒、杖、鞭。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建五刑制。(附加)奴隶制五刑向封建五刑的转变阅历了几个(附加)奴隶制五刑向封建五刑的转变阅历了几个阶段:阶段:(一)夏商周三代时期(一)夏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的夏朝,标记着国家的形成。世纪禹建立的夏朝,标记着国家的形成。夏朝时奴隶制五刑已经初步形成,后继起的商,在夏夏朝时奴隶制五刑已经初步形成,后继起的商,在夏的法制基础之上进一步法展奴隶制五刑,使奴隶制五的法制基础之上进一步法展奴隶制五刑,使奴隶制五刑得以定型。到西周时期,奴隶制五刑进一步完备。刑得以定型。到西周时期,奴隶制五刑进一步完备。奴隶制五刑包括墨奴隶制五刑包括墨,劓劓,剕剕(也作腓也作腓),宫宫,大辟大辟(二)春秋至南北朝时期(二)春秋至南北朝时期1、到秦朝,法律进一步发展。起先出现了劳役刑:、到秦朝,法律进一步发展。起先出现了劳役刑:徒刑(作刑、劳役刑)徒刑(作刑、劳役刑)城旦和舂城旦和舂鬼薪和白粲鬼薪和白粲隶臣和隶妾隶臣和隶妾司寇和侯(充当斥候,伺察敌情)。司寇和侯(充当斥候,伺察敌情)。2、到汉朝时,汉文帝废除了肉刑是奴隶制五刑向封、到汉朝时,汉文帝废除了肉刑是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过渡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务,中国古代刑罚建制五刑过渡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务,中国古代刑罚由野蛮向文明转变由野蛮向文明转变 3、到魏晋南北朝时,、到魏晋南北朝时,1)魏律废止旧的刑罚体系,)魏律废止旧的刑罚体系,首次确立新五刑制度:死刑、劳役刑首次确立新五刑制度:死刑、劳役刑(髡刑、完刑与髡刑、完刑与作刑)、赎刑、罚金、杂抵,肉刑不再作为法定刑作刑)、赎刑、罚金、杂抵,肉刑不再作为法定刑罚列入国家法典;罚列入国家法典;2)晋律明确死刑、髡刑、赎刑、)晋律明确死刑、髡刑、赎刑、罚金、杂抵五种等;罚金、杂抵五种等;3)北齐律中的刑罚体)北齐律中的刑罚体系已相当明晰,分为死、流、徒、杖、鞭,初步形系已相当明晰,分为死、流、徒、杖、鞭,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成封建五刑制。4)北周首创徒刑的刑名,确立了杖、)北周首创徒刑的刑名,确立了杖、鞭、徒、流、死五刑。鞭、徒、流、死五刑。(三)隋唐至清末时期)(三)隋唐至清末时期)1、隋文帝杨坚制定的开皇律是封建制五刑正式、隋文帝杨坚制定的开皇律是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的标记,开皇律确定了封建制五刑:死、确立的标记,开皇律确定了封建制五刑:死、流、徒、杖、笞流、徒、杖、笞2、唐朝修订唐律时再一次确定了笞、杖、徒、唐朝修订唐律时再一次确定了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并进一步完善,使封建制五刑达到流、死五种刑罚并进一步完善,使封建制五刑达到巅峰。至此,封建制五刑便成了封建社会的永久性巅峰。至此,封建制五刑便成了封建社会的永久性的刑罚制度。的刑罚制度。六、刑事法制内容的六、刑事法制内容的变更(二)更(二)(二)罪行原则的儒家化(二)罪行原则的儒家化1、“八议八议”制度:制度:新律中首次入律。新律中首次入律。“八议八议”指八种人。指八种人。“八议八议”制度发展到唐朝形成一整套严密的规则制度发展到唐朝形成一整套严密的规则2、“准五服以制罪准五服以制罪”制度(泰始律)制度(泰始律)即亲属之间相犯要依据五等丧服制来定罪量刑;即亲属之间相犯要依据五等丧服制来定罪量刑;所谓五服,指五种丧服所谓五服,指五种丧服3、“重罪十条重罪十条”制度(北齐律)(反逆、大逆、叛、制度(北齐律)(反逆、大逆、叛、降、不敬、恶逆、不道、不孝、不义、内乱)降、不敬、恶逆、不道、不孝、不义、内乱)4、存留养亲制度的出现(北魏律)、存留养亲制度的出现(北魏律)六、刑事法制六、刑事法制变变更更发发展(三)展(三)(三)官僚贵族特权法的加强(三)官僚贵族特权法的加强(1)“八议八议”制度:制度:新律新律中首次入律。中首次入律。“八议八议”指八种人,指八种人,“八议八议”制度发展到唐朝形成一整套严密的规则制度发展到唐朝形成一整套严密的规则(2 2)“官当官当”入律:封建官吏可以用官入律:封建官吏可以用官职爵爵位抵罪的特位抵罪的特权制度,晋制度,晋时有有杂抵罪,到北魏抵罪,到北魏和南朝的和南朝的陈就称就称为官当。官当。(3 3)九品官人法的)九品官人法的产生生(4 4)品官占田)品官占田荫户制的确立制的确立六、三国两晋南北朝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期法律内容 的的变更更发展(四)展(四)(四)民事法制(不讲)(四)民事法制(不讲)1、土地全部权制度、土地全部权制度1)曹魏:屯田制)曹魏:屯田制2)西晋:占田制)西晋:占田制3)北魏:均田制)北魏:均田制其余为自己阅读材料其余为自己阅读材料七、三国两晋南北朝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期的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中心大都设廷尉为最高司法机关(一)司法机关:中心大都设廷尉为最高司法机关1、曹魏曾在中心设立律博士、曹魏曾在中心设立律博士2、大多数中心司法机关叫、大多数中心司法机关叫“廷尉廷尉”,北齐为,北齐为“大理寺。大理寺。3、地方分为州、郡、县三级制,州、郡、县的长官即、地方分为州、郡、县三级制,州、郡、县的长官即司法官。司法官。(二)诉讼审判制度:(二)诉讼审判制度:1、皇帝参与审判录囚:、皇帝参与审判录囚:2、建立案验制度。、建立案验制度。3、建立上诉与直诉制度:、建立上诉与直诉制度:1)允许上诉)允许上诉2)西晋建立)西晋建立直诉制度:登闻鼓直诉制度:登闻鼓3、死刑复奏制度的形成:源于魏明帝。、死刑复奏制度的形成:源于魏明帝。4、刑讯逼供合法化:北魏有颈枷刑讯;南梁测囚法,、刑讯逼供合法化:北魏有颈枷刑讯;南梁测囚法,又称测罚(断食),南陈发展为测立法;又称测罚(断食),南陈发展为测立法;人有了学问,就会具备各种分析实力,明辨是非的实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学问,培育逻辑思维实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育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学问面。有很多书籍还能培育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气,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