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我国产业嬗变战略分析 .docx
-
资源ID:5577368
资源大小:34.4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全球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我国产业嬗变战略分析 .docx
全球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我国产业嬗变战略分析 内容摘要:在考察全球产业转移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为我国在利用外资项目方面过多引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不太高同时,依靠性太强,减弱了我们自己的创新实力探讨了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其战略嬗变路径,提出在亲密关注跨国公司投资新趋势的同时,留意我国产业的升级,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强调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创新战略,产业升级一、全球产业转移的产生和演化历史背景自20世纪六七十年头技术革命的胜利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由于已经不能创建更大的附加价值,不得不从发达国家接连向外转移在这一转移过程中,特别受跨国企业青睐的地区,是劳动力素养较高、数量丰富且成本低廉的亚洲20世纪90年头至今,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方兴未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世界制造业项目起先大举进军中国如今,亚洲制造在更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制造制造业的转移,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的必定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解决就业冲突的重要领域,是高新技术的载体,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对于处在工业化初中期的中国来说,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从20世纪80年头起,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凭借得天独厚优势,抓住港澳台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等外向型工业,走出了一条典型的以外源型经济为先导的发展道路而那些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企业,拥有强大的品牌优势和销售渠道,已经组织起了全球性的商品流通网络,通过全球选购和代工生产,也驱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的飞速发展近些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实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发达国家生产实力转移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的全球共享型生产的规模2005年就已经达到8 000亿美元这大体相当于世界制造业贸易的30%主要发达国家中,生产实力转移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例如,日本的出口额中,出口给海外制造业子公司的中间产品所占比例已经从1994年的20%上升到2006年的35%美国跨国公司的出口中,出口给国外子公司以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所占比例从1999年的68%增至2006年的78%90%的美国公司中,其公司内部业务至少有一项被外包,业务外包到海外的比例2003年为5%,2007年将提高到23%二、全球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格局的影响全球产业转移既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创建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就机遇而言,详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项目转移的接受企业生产技术档次不断上升如我国自己独资和合资的半导体制造公司的技术进步很快,从贸易结构可以看出这一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在总进出口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从1998年的20.8%提高到了2005年的32%其次,有一些原先融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企业起先摆脱依靠的角色,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形象这表明通过示范和学习效应,一些国内企业不仅仅满意于做生产实力转移的接受者,也在向自主性的国际生产努力第三,更广泛参加国际分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项目区位的选择既不肯定要靠近原材料供应地,也不肯定要靠近产品销售市场,而须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目前,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形成了产业集群,在这些地区设厂较易获得上下游产业和协助产业的配套与支援以及学问和信息的外溢这有利于我国更广泛地参加国际产业分工第四,加速引进了大型跨国公司,为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程度和企业竞争实力供应了标杆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是跨国公司在全球投资的大幅度扩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引进跨国公司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对我国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影响和挑战而言,详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资项目输出方只是希望利用我国的静态比较优势,而不热衷于培育发展我国的动态比较优势,因而,有可能使我们的比较优势固定化,难以升级我国所从事的生产链,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或装配活动项目即使是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项目,我国从事的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工序假如在今后的项目引进工作中,我们不加评价和选择,势必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严峻不合理,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恒久处于最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其次,国外企业或本地关联企业与国内的产业关联松散,简单变成出口飞地制造业配套实力差,出口加工区往往是出口飞地,与国内经济关联差这种外资项目的引进就很难形成产业的带动和联动效应,不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第三,对外资项目的长期依靠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依附于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是不行取的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教训就是前车可鉴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市场地位不断上升,在一些行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这些也正是我们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所看中的)不断构筑起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以获得较高的垄断利润而依靠贴牌定制的中国制造往往只有1%2%的利润这就限制了我国企业进一步升级的潜力目前,外资引进中技术和品牌共享型模式值得关注第四,技术创新实力非常薄弱我国制造业项目的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长期依靠进口,引进与消化、汲取、创新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引进的后续工作没有跟上,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自主开发实力薄弱,这种项目的引进对我国产业的持续推动力不大第五,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轻工纺织制造业、资源加工工业和机械电子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偏大,装备制造业薄弱,高科技和服务业落后,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尚处于最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不利于我国将来产业的升级并且,假如我们盲目引进,全球性的产业梯度转移极有可能将自然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的产业项目移入我国,这就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隐患三、我国产业发展战略的嬗变路径探讨当前,我国正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环境、资源、人口、社会、经济、自然的关系要想抓住国际制造业技术和国际资本进入新一轮调整的机遇,必需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巩固制造业的集聚优势,实现从中国制造向研发、制造、服务三位一体的中国创建转变(一)必需抓住跨国公司新的投资趋势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合性的增长点,把跨国公司对中国服务业投资的战略调整新趋势与我国服务业的主动发展结合起来目前,我国的服务业比重和竞争力较为落后,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对服务业领域的长期相识不足和该领域自身的特别性,使得中国对服务业投资的开放度很小,因而跨国服务业投资进入中国的份额很小,影响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额正是服务业的落后,导致中国经济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低价值部分,中国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收益环节而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中,服务业领域是跨国公司投资集中发生的领域,近年来,服务业已占到跨国投资总量约60%的份额加入WTO后,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程度将会越来越大,金融、保险、电信、流通等行业的跨国并购成为推动跨国投资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气(二)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将有可能促进我国重化工业等上游产业项目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中的主要问题是结构老化,缺乏向高一级进化的动力,特殊是制造业技术老化问题较为严峻而能否建立强大的现代化水平的重化制造工业,这关系到我国今后工业化实现的关键而目前正值跨国公司产业发展战略的全球性梯度转移,尤其是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加工企业向发展中国家梯次转移,这为我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促进重化工业等上游产业项目的发展供应了可能为此,我国应刚好调整引资战略,进一步完善投资导向,通过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重化工业领域,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国下一步引资的重点行业之一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配套产业,延长主要产业链条,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及其配套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把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三)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实力建设,优化创新环境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加快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实施学问产权和专利带动战略,重视独创专利,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汲取再创新,推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自主创新,激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产业带动力强、关联度高、优势资源集中的战略产品(四)做强做大内源型经济,做优做强外源型经济要把民营经济作为内源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气,切实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推动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产品、设计、销售、研发等方面合作具有土地资源优势的地区要预留必要的发展空间,创建条件承接具有产业链引领和带动、辐射作用的产业高端项目主动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与本地企业的产业配套实力(五)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应领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跨越式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核心内容是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从产业视角来看,我国必需在信息产业这一制高点占有一席之地;从环保的角度看,我国发展制造业,必需坚决不移地走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环境爱护在肯定程度上会减弱企业或产业的竞争力,但从长期而言,可以用来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参考文献:1 郭克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探讨J.管理世界,1999,(5):34-38.2 周振华.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