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doc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蔡鸿强正如一个人的杰出并不需要一个完美的人生, 一本书的优秀并不因为它所表达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为他的某些部分表达了可能被忽视的真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带有典型的美国精神的书。 书中讲的道理通俗易懂, 字里行间都带着闯劲和拼搏精神, 大力宣扬个人的命运控制受自己控制。 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 民众也渴望追求“拼搏”与“成功” ,一扫先人的儒雅之风。本书在国内风靡一时也不难理解。在读完这本书后, 我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 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 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 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 ,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 换位沟通、 集思广益等, 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 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要事第一”这一种习惯。“积极主动” 的态度,“以终为始” 的愿景,要事第一” 的把握,“双赢思维” 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 “统合综效”的合作, “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渴望成功的人给出了方法,对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决心至关重要, 要按照书中所写去做还是很难的。 做事的恒心和毅力, 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 性格决定命运, 如果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本书没太多提及性格,但频繁的用了“习惯”二字。作者认为习惯是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也清楚应该怎么做, 更有这个意愿去做, 三者的交汇构成个人行事做人的习惯。通过改变个人的习惯,实现个人性格的改变,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以下就七个习惯具体谈一谈感受习惯一:积极主动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 为自己过去、 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 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 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 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 良知、 想象力和自主意志, 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 积极面对一切。 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 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主动积极是书中提及的第一条习惯,作者认为:客观条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惧,重要的是,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并且可以对现实环境进行主动积极回应; 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 做一个真正 “操之在我” 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是 “有选择的自由” ,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的个体拥有选择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潜规则是不能妨碍他人选择的自由。 接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导致的结果承担责任。 当外界出现刺激时, 积极主动的人必须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然后给出个人特色的回应。这种自由被视为“人类最终的自由” ,即在任何环境中,人有能力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及回应方式。这给广大没有做出选择的人提供了一线光明和希望。我们经常说:“我不小心忘记了 , , “我迟到,因为 , ” 、“其实是有原因的 , ”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找借口或是抱怨, 其实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创造未来、 实现梦想。 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 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 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 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 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 同时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 。习惯二:以终为始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 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 想做些什么, 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 “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 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 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 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 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 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 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 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 个人、 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 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 并据此塑造未来, 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 关系及目标之上。 对个人、 家庭或组织而言, 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 主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 领导工作的核心, 就是在共有的使命、 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实际中的创造是由心智来创造的, 远期目标决定的是未来, 而不是到了未来我们在做什么?书中提到了创造的顺序: 第一步是规划预期的结果, 二是实现预期的结果; 区别只在于一个是规划, 另一个是实现, 但人往往缺乏的是规划, 没人去想很远, 所以目标管理是很重要的, 看了书我也明白了, 为什么有的人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不是因为机遇, 也不是因为能力,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又怎么能得到呢?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所以说,活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是很悲惨的, 这也让我明白了, 当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的时候, 问问自己要过吗?有多么强烈的想要?目标都可以设定,会写字的人都会,但以终为始说的是“以结果为目标” ,因为目标有可能得不到, 但结果是一个人一定得到的, 所以你希望自己的结果如何, 用此来刺激自己,调动自己的主动积极性,这才是好习惯、高效能习惯。在以往的工作习惯上,我做事总是要问自己目标明确否?但也仅局限在做单件事情上,缺乏系统的目标, 对事情过程控制不好, 经常有头没尾;以终为始 讲了一个 “个人宣言”,我认为很好, 我太缺乏与自己沟通了, 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只是就事论事, 很多事情都偏离了目标,而我们还在拼命的去常识,这很是低效的。习惯三:要事第一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 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要事是我们前一阶段讨论很久的一个概念,多么的好我就不说了,我认为要事是目标事情,是符合宣言中“以原则为重心”的目标,这样的事才应该被称为要事 ,如果弄不懂什么叫要事 ,就难以把时间管理好, 要事也做不好。每个人的要事都不一样,因为要事是因使命、价值观来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 而且事情的重要性是大于时间的, 所以紧急不紧急是时间管理的事, 而要事的完成是与以终为始的延续。有效能的人会用少量时间处理的紧急、 危机事件, 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有效管理” 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 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 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习惯四:双赢思维双赢思维 是一种基于互敬, 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 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 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 ,亦非损己利人(输赢) 。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 我们,而非我 )。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 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 是一种信息、 力量、 认可及报酬的分享。双赢思维 我认为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层次, 也是做人的境界, 似乎更高于佛家学说,既现实又大爱,这一点很难做到,又很容易做到。大多数人的性格是做不到的, 少数性格类似的人努力后会做到, 所以双赢思维 是我成熟所追求的目标, 是对自己、 社会了解的更深的表现, 在这一点上, 我认为是七个习惯中最难作到的,也直接影响着“统合终效” 。在双赢思维 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维上都提到了人际关系, 我也这样认为, 双赢是人赢,而非物赢, 那么要不伤害自己还要让双方都好, 就必须有两好的人际关系, 而书中的“主要流程”的第一点也说了“在勇气与体谅之间实现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 ,双赢还要需要勇气和体谅,所以要学会双赢的思维。具有双赢思维的人, 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 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 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 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 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 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 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 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 共财势, 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 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 书中提到了互赖,我是这样认为的,互赖是长期的一种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认为互补比较好,可能更加实用。习惯五:知彼解己当我们舍弃回答心, 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 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 增进彼此关系。 对方获得了解后, 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 进而卸下心防, 坦然而谈, 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 知彼需要仁慈心; 解己需要勇气, 能平衡两者, 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在有了双赢思维 的基础上, 人就会耐心的去倾听, 才会有合作产生, 如果没有 双赢思维的思想, 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 这一点我做得不好, 很多时候别人的话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不可能协作好,知彼解己 需要的是主动, 如果单方面去做是没有效果的, 所以了解到此习惯的人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过去的观念去处理问题。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 也急于表达, 但却常常疏于倾听。 众所周知, 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 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 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 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习惯六:统合综效统合综效 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 亦非你的方式, 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 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 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 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 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统合综效 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为了同一个目标研讨的过程, 我们目前有两套或者四套五套的方案, 惟独缺少第三套方案, 意思是说: 大家很难达成共识, 商讨出大家都认可的一太方案。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 助力通常是积极、 合理、 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 结果还是要反弹。 如果将双赢思维、 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 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统合综效” 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习惯七:不断更新不断更新谈到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 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对组织而言, 七习惯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 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 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 对家庭而言,七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 使家庭效能升级, 就像建立传统, 使家庭日新月异, 即是一例。对于不断更新 这项, 我认为是要懂得去学习和自我批评, 还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去总结,不能停留在做完一件事再总结的层面, 这是不够的, 应该全面审视自己, 提高自己的素质与素养就在提高整体、提高前面提到的六个习惯,这一切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懂得磨练自己。 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 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 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 而具备良好的思考、 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 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 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 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 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 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