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育教学考点(华东师范大学教师资质证版本).doc

    • 资源ID:558729       资源大小:112.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教学考点(华东师范大学教师资质证版本).doc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是保证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培养人的活动把“教”与“育”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人才而教育之” ,自此,便有“教育”一词。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教育者(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影响(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教育活动的中介)三者的关系: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 历史性 阶段性 相对独立性3.教育的起源a 教育的神话起源论;b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和沛·西能) ;c 教育学的心理起源论(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 ;d 教育的劳动(社会)起源论(教育的社会起源论,认为教育最根本的起源首先是劳动;其次,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最根本的源泉首先是劳动)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二学校教育制度1. 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经费控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以及有组织的教学和教育的机构体系。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 (任务) 、 (入学条件) 、 (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学制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学制建立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3)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4)本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国内外学制经验结合。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l902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 l904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遍性的特点(1)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世界上有的国家或地区又称强迫教育、公民教育。(2)义务教育的意义 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3)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 )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义务教育法共 l8 条,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各方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4)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5)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凡年满 6 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 7 周岁;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9 年。(6)义务教育的学制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 “六三学制”、 “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 。(7)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古代中国:夏朝就已有名曰“庠”和“序”的学校西周: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孔子儒学 墨子 百家争鸣宋代以后:四书 五经 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佛教和婆罗门教手中古代埃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埃及)古代雅典: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3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是资产阶级教育的开端,反对封建文化4. 近代教育(16 世纪以后)A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B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C 教育的世俗化D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5. 20 世纪以后的教育A 教育的终身化(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B 教育的全民化(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C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D 教育的多元化E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 和(教育问题) 的研究,去揭示( 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 ,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学记的教育思想: 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育;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为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主张“学不躐等” 。(2)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把人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哲学家、军入、劳动者。他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其代表作为理想国 。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 “寓学习于教育”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2. 独立形态阶段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他普及“初等教育” ;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法国卢梭的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是第一位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瑞士裴斯泰洛齐: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 代表作教育漫话“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3.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1806 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强调教育学的两个基础:哲学的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特点。杜威(现代教育代言人) 民主主义与教育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实际上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主张“做中学”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4.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杨贤江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5.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1956 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 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全面阐述了他的实验教学论的体系,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是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值是,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2.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3.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4. 教育相对独立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 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民主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一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5. 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 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重要途径3. 教育能够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教育对劳动力的再生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教育能使(潜在的)生产力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变为(专门化的)劳动者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换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5、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三、人力资本理论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稿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讲稿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只是、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是资本的形态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科技的法杖不但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1.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 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1.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5. 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数量足够、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三信息技术与教育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教育形式个别化 培养目标个性化 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一.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主要有 A 文化知识智越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A 文化影响教育的培养目标B 文化模式智越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B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内容C 文化传统智越教育的传统与改革 C 文化影响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主要有 A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B 教育具有传播 交流文化的功能C 教育具有选择 提升文化的功能D 教育具有创新 更新文化的功能2.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宏观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生影响微观上,社会文化深入到学校内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多选)1、社会文化影响学校文化 2、社会文化直接影响课程文化3、社会文化影响教师文化 4、社会文化影响学生文化二.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三. 学生文化1. 学生文化的成因 A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B 同伴群体的影响 C 师生的交互作用D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E 社区的影响2.学生文化的特征 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身心发展的概念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的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2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2)外铄论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我国古代的荀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都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3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 宜于形成的时期)。(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 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二、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1)遗传及其作用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它的作用表现在: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2)环境及其作用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环境对人的作用表现在: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3)学校教育及其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原因是: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是认知活动。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三、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1. 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A 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B 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教育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主体地位及尊严教育教给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怀疑知识技能使人们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2. 教育对人的潜力的挖掘潜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为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3. 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A 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B 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 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4. 心理学家把少年期(13、1416、17 岁)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5. 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总体上: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具体讲:(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6. 青年期(16、1719、20 岁)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第四章 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说核心问题,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用: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3、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者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 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 年决定提出)该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对素质教育 就是提高全体国民身心基本质量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A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C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D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 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异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4.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及大量具体知识,但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5. 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发展性与学生的不成熟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因为不成熟,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校和教师才大有可为。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2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在教育领域中,中小学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并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作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中小学生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当然,学生负有接受教育和管理的义务。3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1)学生的受教育权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2)学生的人身权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并要求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尽到特殊的保护责任。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是:第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第二,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三,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做好校舍维护和防护工作。第四,对侵害学生各项人身权的行为应积极予以劝阻、制止或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4学生的义务一是遵守法律、法规。二是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是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二、教师1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1)性质 A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B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的专业性。(2)教师职业的特点a 传道者角色;b 授业、解惑者角色;c 示范者角色;d 管理者角色;e 父母与朋友角色;f 研究者角色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素养。(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a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b 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c 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d 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 敬业。敬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b 有先进的教学理念c 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d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个性的品质特征,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一名称职的教师或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人格特征: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心胸开阔,兼容并包。三、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教师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第六章课程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一般概念“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一般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2课程类型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根据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的制约因素有:(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二、课程目标1、从概括性程度角度分,包括四种不同目标:(1)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2)培养目标 (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3)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4) 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2.课程目标的三个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三、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科或教育活动方式课程设计的意义:a 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更有意义的课程改革b 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组,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个要素联系起来2.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在我国,课程设计主要涉及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三个层次。A(1)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 :(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2)课程计划的内容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3)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一是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二是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教学考点(华东师范大学教师资质证版本).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