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同步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
资源ID:55898952
资源大小:79.0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同步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同步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一、单选题1社区是以一定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社区组织开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的确立B工业革命导致社会问题丛生C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增加D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2明朝初年,朱元璋诏令“天下郡县并建学校,延师儒,招生徒,讲道论德”,规定生员要熟读经史、律诰、礼仪等书。学校定期举行“养老之礼”“视学之礼”等活动。这说明,当时( )A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B社会教化备受政府重视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D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显著3清人顾禄清嘉录中记载,苏州一带拜年,“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节日里邻里间经堂互赠食品,如腊八粥、饺子、粽子、月饼等。这反映出传统社会( )A主张敦亲睦邻B倡导与人为善C重视姻亲关系D崇尚以人为本4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秦汉王朝受其影响,农村不许同姓聚居,农村都是杂姓村。“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整。秦汉王朝的上述举措( )A促进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形成B有利于削弱地方的强宗大族C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推动了血缘宗法社会的瓦解5光绪五年(1879),直隶突降暴雨,义赈人士严作霖经元善等人携款前来直隶赈灾。光绪三十三年(1907),永定河水灾发生,直隶总督袁世凯也传谕天津商会劝募赈款,散放急赈,“以补官款之不及”。光绪末年,义赈甚至成为官赈的仿照对象,与官赈形成体制内的合作。据此推知,晚清( )A政府丧失地方治理主导地位B直隶地区社会矛盾持续激化C自然灾害频繁加剧财政危机D传统社会救济体系加速转型6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各处田禾遇有水旱灾伤,所在官司踏勘明白,具实奏闻。仍申合干上司,转达户部立案,具奏。差官前往灾所覆勘是实,将被灾人户姓名、田地顷亩、该征税粮,数目造册缴报本部立案,开写灾伤缘由具奏。”由此可见( )A救灾措施精准到位B注重对灾情的核实C救灾过程公开透明D灾情统计规范高效7庄园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包括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庄园里的村民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3天为庄园主干活。这段材料说明( )A庄园里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好B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C庄园里的村民实行集体劳动D庄园里的劳动者主要是奴隶8在中世纪西欧封建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 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由此可知( )A西欧君主对贵族具有绝对控制力B贵族与君主法律地位的绝对平等C君主能力是贵族宣誓效忠的依据D贵族与君主间的关系具有契约性9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入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津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此做法( )A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B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范围C说明英国已经消灭了贫困D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10秦汉时期,户籍相伍制度被推广到全国。当时户籍的具体制作层级在乡,乡承担户籍管理责任,据此征发赋税、徭役,并对人员流动进行掌控。据此可知,秦汉户籍相伍制度的推行( )A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B实现了对流民的管控C加强了社会基层管理D推动了地方自治发展11礼记·王制中记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逸周书·文传篇也说,“天有四缺,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集聚,何以备之”。这些反映了中国古代( )A社会救济体系发展完备B自然灾害现象十分严重C国家的职能是救济灾民D备荒救灾思想历史悠久12下图漫画反映的是( )A封君封臣制的特征B法兰克王国的兴起C拜占庭帝国的兴衰D查理曼帝国的分裂13据成书于战国中后期的周礼记载:“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这可以说明当时( )A已构建完善的基层管理制度B郡县制度已经形成C基层自治与国家统治的融合D宗法制度深入基层14洪武元年(1368年)的大明令规定:凡鳏寡孤独,每月官给粮米三斗,每岁给绵布一匹,务在存恤。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常加体察。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法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财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反映了明代初期( )A民主法治体系日渐完善B弱势群体获得了有效救助C社会秩序稳定备受重视D社会救济完全由官府负责15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向主要表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混合经济的发展福利制度的完善 计划经济的推行ABCD161300年,埃尔顿庄园法庭记录中,有部分农奴被控告未完成对庄园主的运草任务,农奴坚称未违反庄园义务。法庭查阅有关劳役惯例确认:农奴有义务将牧草垛起,但无义务将草装车。农民和农奴在庄园法庭觉得权利未能维护,可越级向上一级法庭申诉。英国格兰斯塔福德郡就有三个佃农与其领主进行了长达35年之久的争论。这些现象( )A说明封建主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B反映出西欧庄园经济的日益衰落C为西欧近代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D表明西欧封建庄园内部等级森严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社会的控制系统分为“公”和“私”两部分。一方面,国家系统利用直至县和次于县的政权体系,依靠军队、法律等政治力量和经济的、习惯的等方面的力量实现其控制权,国家的权力似乎是绝对的和无限的。另一方面,实际对基层社会直接进行控制的,是乡族的势力,包括血缘和地缘性的,是一种多层次、多元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公”“私”两大系统相互冲突又相互利用的互动过程。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材料二15-17世纪,英国地方治安法官取代郡长成为郡最高长官,实现了郡的半地方自治。此后,通过一系列法案,地方治理体系逐渐完善。19世纪80年代的议会改革,贯彻地方自治的“主权在民”原则,郡内的地方简化政府结构,郡变成了一个居民对郡事务进行民主治理的政府机构。地方治理职能从政治统治为主到以公共服务为主,地方治理主体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再简化、又到多元的若干次反复。摘编自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地方治理意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地方治理相较于古代中国地方治理的主要不同之处。三、论述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以儒家意义上的榜样教化概念为切入点,才可以深入理解古代社会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儒家多向度的阐释中,教化的本旨即榜样教化,其主要表现形态是身教示范。究其实质,榜样教化是一个关乎社会治理思想与实践的复杂性概念。作为"直接示范"的榜样教化具有层级式的权威示范之特质,其丰富的内在意蕴与社会治理的目标内涵达成了高度契合,由此成为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内中之义。作为"间接示范"的儒家榜样形象(如尧舜禹、汤文武等)则从经典走向了生活,在以社会教化活动为重要标志的古代社会治理实践中得以再现与演绎,由此在社会化转向过程中推动了社会教化目标的顺利实现。摘编自陈继红榜样教化古代社会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试卷第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2B3A4B5D6B7B8D9A10C11D12D13C14C15A16A17(1)基本特征:中央集权体制发挥重要作用;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相结合;多元的乡族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2)意义: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不同:贯彻主权在民的原则;突出了法律的作用;地方治理职能逐渐以公共服务为主;地方治理主体逐渐多元化。18示例一主题:榜样教化利于古代社会治理。阐述:在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重视对民众进行政治教化,儒家意义上的榜样教化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被广泛运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以古代帝王尧舜禹、汤文武等为榜样推动君主注重自身修养,为政以德,从而达到上行下效;以古代贤人如伊尹等为榜样进行为臣之道的教化,由此为治理天下的政治活动提供积极支持;以圣人孔子等人的高尚品德及模范行为去影响民众的心理与行为,使他们在效法中不断提升个体道德境界,最终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从而达到社会治理的功能。总之,在古代社会治理中,儒家意义上的榜样教化,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巩固统一。示例二主题:榜样教化以层级式的权威示范作为其内在特质。阐述:层级式的权威示范意味着示范的主体指向于权力的拥有者。家庭层面,父母(主要是父亲)丈夫被视为权力的拥有者。以父亲为例,父亲当然地成为家庭道德的先行者与示范者,其言行是子女在家庭中观察、效法的对象。国家层面,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主应当率先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并成为民众效法的对象,如此才能使民众形成与社会治理相适应的思想品德。此种身份设定,使身教示范实质上成为一种层级式的权威示范,而这与儒家的社会治理目标是相适应的。就父亲与君主而言,他们的身教示范身份通过权力资源获得了相应的保障,而这正为社会治理目标在家庭领域与政治领域的落实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总之,在父亲、君主等的绝对主导下,身教示范的内容指向了以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所表征的等级秩序,这就进一步为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价值担保,与社会治理的目标内涵达成了高度契合。(示例仅供参考,其他论述,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只写主题,没有阐述不给分)答案第5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