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阅读答案附译文.doc
-
资源ID:56184718
资源大小:32.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阅读答案附译文.do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阅读答案附译文 篇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加点的词。 (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2)下者飘转沉塘坳 ( ) (3)公然抱茅入竹去 ( )(4)长夜沾湿何由彻 ( ) 2、翻译句子。 (1)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推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4、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如何样的思想感情? 6、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参差有致,请结合详细的例子加以说明。 7、把你积累的有关杜甫的情况写在下面。 二、阅读探究 阅读下面语段,答复以下征询题。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这首从体裁上说属于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当时人称。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9、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 10、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是什么? 11、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如何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例如: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12、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特别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不是同一首的,还要注明出处,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 三、阅读拓展 岁暮到家 归信吟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 见面怜清瘦,呼儿征询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13、岁暮到家一诗化用了孟郊游子吟里的诗句。请指出诗人是如何化用的。 14、归信吟秉承诗人一贯的表现苦吟的诗风。本诗的语言表达就特别有特色,如“泪墨”一词就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请结合诗意写出你对“泪墨”的理解。 15、请你用细腻的笔法,丰富的想象,描写出作者岁暮到家时母子相见时的情景。 16、都是思念亲人的诗,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中考在线(杭州市)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答复两题。 兰溪棹歌 (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棹(zhào)歌:船歌。 1、“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神韵,它启发读者去想像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描绘。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建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课后检测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 2三重( )茅3挂罥( )4塘坳( )5布衾( ) 6广厦( ) 7大庇( )8突兀( ) 9.唇焦口燥( ) 10.沾湿( ) 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八月秋高风怒号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 3高者挂罥长林梢_ 4俄倾风定云墨色_5布衾多年冷似铁_6骄儿恶卧踏里裂_ 7长夜沾湿何由彻_ 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 三、填空、默写。 1杜甫,字_,唐代伟大的_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员外郎,故世称_。 2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漂泊到四川,在_西郊浣花溪旁建了这座“茅屋”,后人把这里叫做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是_。 3按照提示,默写学习过的杜甫诗歌中的名句。 (1)_,一览众山小。 (望岳) (2)吴楚东南坼,_。 (登岳阳楼) (3)_,恨别鸟惊心。 (春望) 四、除了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之外,你还明白哪些古代诗人留下“忧国忧民”的名句?写在下面。 _ _ 五、整体内容感知 、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近居住,曾自称,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当时人称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景渲染诗人暗淡凄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表达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如何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参差有致,请结合详细的例子加以说明。 、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 、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如何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例如: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 (2) 、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特别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不是同一首的,还要注明出处,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六、点拨:中学生要掌握一定量的课外诗词。 本诗作者 ,被世人尊称为“”,他的代表作中著名“ ”、“ ”写于安世之乱期间。 全诗先叙事,后,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 的博大胸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翻译句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 七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因此见公画,再拜涕泗流。”本文中的哪些诗句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 答: 八、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请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广泛地遮蔽(2)沉到池塘水边(3)公开地,毫无顾及的(4)如何捱到天亮2、(1)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回来的时候只有拄着拐杖连连叹息。 (2)布被子用了许多年,又薄又冷,像铁块一样,淘气地儿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3)如何才能得到许多宽敞的大屋子呢?如此就可以为天下所有贫寒的读书人遮风挡雨,让他们都高欢乐兴,不管有多大的风雨也像大山一样平平安安。 3、(1)对偶(2)夸张(3)比喻(4)比照 4、秋风破屋图群童抱茅图屋漏无干图遥想广厦图 5、通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协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攻击,茅草被风吹走,整天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6、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仍然爽朗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宜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 7、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诗中曾自称少陵野老,当时人称“诗圣”。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从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擅长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二、阅读探究 8、古体诗;少陵野老;杜工部;现实;诗圣;诗史9、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任意写出二处即可) 12、(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一)(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二)(5)留连戏 蝶时时舞,自由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等。 三、阅读拓展 13、“寒衣针线密”化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语言简约明快,又点明了诗题。 14、理解“以泪研磨”“挥泪作墨”皆可。 15、答案不统一。可以从“清瘦”“苦辛”“征询寒暖”等词语入手,把诗歌不能表达的细节表现出来。 16、岁暮到家用白描的手法尽力描摹了岁暮到家时,母子相见时的场景、神态,还用细腻的笔触写儿子从母亲的一系列举动上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体贴和牵挂,因此在外游荡却“不敢叹风尘”;归信吟却只用极简练的笔墨道尽了游子的思念之苦。 四、在线 1、溪水平静清亮,倒映着月光山色,摇曳生姿,朦胧缥缈。 2、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 课后检测: 一(略) 二: 1 秋深 2几层 3挂,缠绕 4一会儿 5布被子 6睡相不好 7彻夜,通宵 8遮蔽,保护1 子美 现实主义 杜工部 2成都 杜甫草堂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3(1)会当凌绝顶 (2)乾坤日夜浮 (3)感时花溅泪 四: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等。 五 :、古体诗;少陵野老;杜工部;现实;诗圣;诗史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秋风破屋图群童抱茅图屋漏无干图遥想广厦图 2)通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协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 茅屋,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攻击,茅草被风吹走,整天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 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点拨:学习诗词要联络它的社会背景,从此题就可看出学生对诗词理解的程度。从字里行间把握使人感情。 (3)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仍然爽朗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宜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 、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任意写出三处即可)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一)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 六:杜甫、诗圣、“三吏”、“三别” 抒情、忧国忧民 B 略语意双关,“长夜”既是使诗人难以入睡,凄风假设雨的漫漫寒夜。对有“安史之乱”造成的黑暗昏乱的政治场面,正象是造成人民灾难深重的漫漫长夜一样 七: 安得广亦足。 八:例如: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亲切相关)篇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理解 稳定 积累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 2三重( )茅3挂罥( )4塘坳( ) 5布衾( ) 6广厦( ) 7大庇( )8突兀( ) 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_ 2卷我屋上三重茅_ 3高者挂罥长林梢_4俄倾风定云墨色_ 5布衾多年冷似铁_6骄儿恶卧踏里裂_ 7长夜沾湿何由彻_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二 1秋深 2几层 3挂,缠绕 4一会儿 5布被子 6睡相不好 7彻夜,通宵 8遮蔽,保护 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答复以下征询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约的语言概括层意。_ 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如何样。 _ 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描绘本人,你如何看? _ 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截了当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 _ 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如何样理解这两个 三 1?沉塘坳。(秋风破屋)/?自叹息。(群童抱茅)/?未断绝。(夜雨湿屋)/?死亦足!(祈求广厦) 2卷 飞 洒 挂罥 飘转 沉 准确、形象地刻画了风大草飞的动感画面。 3是写心情老,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4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5杜甫被尊称“诗圣”,是由于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且诗歌艺术质量上乘;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由于他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些,都可以从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得到表现。 6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谈谈为什么。 _ _ 四、填空、默写。 1杜甫,字_,唐代伟大的_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员外郎,故世称_。 2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漂泊到四川,在_西郊浣花溪旁建了这座“茅屋”,后人把这里叫做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是_ _。 3按照提示,默写学习过的杜甫诗歌中的名句。 (1)_,一览众山小。 (望岳)(2)吴楚东南坼,_。 (登岳阳楼) (3)_,恨别鸟惊心。 (春望) 四 1子美 现实主义 杜工部 2成都 杜甫草堂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3(1)会当凌绝顶 (2)乾坤日夜浮 (3)感时花溅泪 实践 探究 创新 一、除了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之外,你还明白哪些古代诗人留下“忧国忧民”的名句?写在下面。 _ _ 二、阅读杜甫蜀相一诗,答复后面的征询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篇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 理解 稳定 积累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 ) 2 )茅3 )4塘坳( ) 5 ) 6 ) 7 )8突兀( ) 二、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_ 2_ 3_4_ 5_6_ 7_8_ 二 1秋深 2几层 3挂,缠绕 4一会儿 5布被子 6睡相不好 7彻夜,通宵 8遮蔽,保护 三、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答复以下征询题。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约的语言概括层意。 _ 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如何样。 _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描绘本人,你如何看? _ 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截了当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 _ 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如何样理解这两个 三 1?沉塘坳。(秋风破屋)/?自叹息。(群童抱茅)/?未断绝。(夜雨湿屋)/?死亦足!(祈求广厦) 2卷 飞 洒 挂罥 飘转 沉 准确、形象地刻画了风大草飞的动感画面。 3是写心情老,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4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5杜甫被尊称“诗圣”,是由于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且诗歌艺术质量上乘;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由于他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些,都可以从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得到表现。 6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谈谈为什么。_ _ 四、填空、默写。 1杜甫,字_,唐代伟大的_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员外郎,故世称_。 2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漂泊到四川,在_西郊浣花溪旁建了这座“茅屋”,后人把这里叫做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是_ _。 3按照提示,默写学习过的杜甫诗歌中的名句。 (1)_,一览众山小。 (望岳) (2)吴楚东南坼,_。 (登岳阳楼) (3)_,恨别鸟惊心。 (春望) 四 1子美 现实主义 杜工部 2成都 杜甫草堂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3(1)会当凌绝顶 (2)乾坤日夜浮 (3)感时花溅泪实践 探究 创新 一、除了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之外,你还明白哪些古代诗人留下“忧国忧民”的名句?写在下面。 _ _ 二、阅读杜甫蜀相一诗,答复后面的征询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