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测评二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资源ID:56197898
资源大小:57.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测评二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
模块综合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两部分,请将第卷的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10 m/s2,则小球A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B第一次反弹的初速度大小为3 m/sC m D m2锻炼身体用的拉力器,并列装有四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都是40 cm,某人用600 m,则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300 N B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为150 NC N/m 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25 N/m3在机场、海港、粮库中,常用传送带运送旅客、货物和粮食等如图所示,a为水平传送带,b为倾斜传送带当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下列对行李箱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种情形中的行李箱都受两个力的作用Ba、b两种情形中的行李箱都受三个力的作用C情形a中的行李箱受两个力的作用,情形b中的行李箱受三个力的作用D情形a中的行李箱受三个力的作用,情形b中的行李箱受四个力的作用4(2008广东高考理基,12)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释放后竖直下落,在某时刻受到的空气阻力为Ff,加速度为ag,则Ff的大小为AFfmgBFfmg CFfmgDFfmg5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mA<mB,在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作用下,向上做加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A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B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A、B都处于超重状态 DA受到的合外力小于B受到的合外力6(2008全国高考,15)如右图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7如图所示,轻绳MO和NO共同吊起质量为m的重物MO与NO垂直,M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AM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BM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CN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DN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2mg8如图所示,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块A、B用跨过滑轮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接,物块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用F和FN分别表示水平地面对物块B的摩擦力和支持力,那么若将物块B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物块B仍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F和F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F、FN都增大BF、FN都减小CF增大,FN减小DF减小,FN增大9(2009北京西城高三一检)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置于木板上木板与物块间、,使木板和物块共同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A木板与物块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0 B木板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C木板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g D木板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M)g10一间新房即将建成时要封顶,考虑到下雨时落至房顶的雨滴能尽快淌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坡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从静止开始做无摩擦的运动,那么图中所示的四种情况符合要求的是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本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某同学用如左下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如下表: m/s2)砝码质量m/×102g0标尺刻度x/×102m (1)根据所测数据,在右下图中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判断,在_N范围内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12如图所示,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渗透了研究问题的多种科学方法:(1)为消除摩擦的影响,采用的方法是:_;(2)为了探究方便简单所采用的方法是:_;(3)实验用砂和桶的总重力来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的条件是:_;(4)实验数据处理的科学方法是:_;(5)由aM图象转化为a 图象,所用的科学方法是:_.13蹦极运动是一种极具刺激性、挑战性的时尚运动,某同学周末去参加蹦极运动,若他的质量是60 kg,蹦极用弹性绳全长40 m,跳下后下落60 m时速度为零,若弹性绳伸长时对他的作用力可看做是恒定的,那么该作用力的大小是_(取g10 m/s2)14如图所示,小球A、B间用轻弹簧相连,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2m,用细线拉着小球A使它们一起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g,在撤去拉力F的瞬间,A球的加速度大小是_,B球的加速度大小是_三、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某班级几个同学组建了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要“研究汽车的停车距离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先提出两种假设:第一种是“汽车的停车距离与速度成正比”;第二种是“汽车的停车距离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后来经过简单的理论论证他们排除了第一种假设;为了进一步论证他们的第二个假设,同学们来到了驾校,在驾校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首先认识到在概念上有“停车距离”与“刹车距离”之分,停车距离应包括“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反应距离”指司机得到停车指令到做出停车操作的过程中车运动的距离然后,同学们作了对比研究,在驾驶员的配合下他们在驾校的训练场得到了如下的数据:行驶速度v(m/s)反应距离x1(m)刹车距离x2(m)停车距离x3(m)118101816122032201534492518506829227092(1)同学们排除第一种假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在坐标纸上依据上面的数据分别描出三种距离随行驶速度的关系图象,并对应用“1”“2”“3”标识(3)根据图线的走向或者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反应距离随行驶速度的变化关系是怎样的?(4)从图象中同学们并不能明显得到刹车距离与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对数据处理应作何改进才好?16因测试需要,一辆质量为m×103 kg的汽车在某雷达测速区沿平直路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一段时间后,关闭油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下面给出了雷达测出的各个时刻对应的汽车速度数值:时刻(s)0速度(m·s1)06.00假设整个运动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1)试求阻力大小;(2)求加速阶段汽车牵引力的大小17(2009山东济南高一检测)科研人员乘气球进行科学考察气球、座舱、压舱物和科研人员的总质量为900 kg,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发现气球因漏气而下降,及时堵住堵住时气球下降速度为1 m/s,且做匀加速运动,4 s内下降了12 m若空气阻力和泄漏气体的质量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至少抛掉多重的压舱物才能阻止气球加速下降?18一位同学的家住在一座25层的高楼内,他每天乘电梯上楼,经过多次仔细观察和反复测量,他发现电梯启动后的运动速度符合如右图所示的规律,他就根据这一特点在电梯内用台秤、重物和停表测量这座楼房的高度他将台秤放在电梯内,将重物放在台秤的托盘上,电梯从第一层启动开始记录了台秤的不同时间段内的示数,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但由于0 s段的时间太短,他没有来得及将台秤的示数记录下来假设在每个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是稳定的,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时间(s)电梯启动前台秤示数(kg)(1)电梯在0 s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应该是多少?(2)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该座楼房内每一层的平均高度答案与解析模块综合测评(二)1ABC由速度图象可知,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第一次反弹时的初速度大小为3 m/s,A、B正确;弹起的最大高度ht×t× m m,C正确2BD人用600 N的力拉弹簧,它们对人每只手的拉力都是600 N,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为×600 N150 N,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125 N/m,B、D正确3C货物随传送带做匀速运动,货物所受合力为零a图的货物受两个力: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图的货物受三个力而平衡,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和传送带的静摩擦力,故C正确4B物体受重力和阻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fma,Ffmgmamg.5BCD由图可知,A受到重力和B的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B受到重力、A的压力和外力F三个力的作用,A、B的加速度相同,但质量不同,故受到的合力不同,B的质量大,B受的合力大,B、D正确由于A、B有向上的加速度,故它们都处于超重状态,C正确6AD小车受力复杂,可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因为小球和小车的运动情况相同小球在水平方向只受弹簧水平向右的弹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但其速度方向可能向右,也可能向左,A、D正确7AO点受到竖直绳向下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mg,这个力产生两个效果:沿NO方向拉绳NO,沿MO方向拉绳MO,力的分解如右图所示,FMmgcos30°mg,FNmgsin30°mg,A正确8B绳子对物体B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即FTmAg,它作用在物体B上,产生了两个效果:沿水平方向向左拉B和沿竖直方向向上提B,对FT分解如图所示,F1FTsin,F2FTcos,当物块B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FT大小不变,角变大,F1变大,F2变小物体B在水平方向受的摩擦力FF2,在竖直方向F1FNmBg,可见F、FN都减小,B正确9D以木块和木板为一个整体,整体的加速度ag,以木块m为研究对象,它受的静摩擦力产生了它的加速度,即FmaFmg,木板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mM)g,D正确10C设房顶是倾角为的斜面,底边长为l,雨滴从斜面上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gsin,斜面长s,sat2,联立以上方程解得:t,在l、g一定的前提下,当45°时,时间t最小,C图符合要求11答案:(1)见解析图(2)025解析:(1)纵坐标取15 cm为起点,然后在坐标纸上依次描点(0,22.82)然后利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如图所示,即可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N范围内,图线是一条倾斜直线,表明在这个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成正比关系,即满足胡克定律:Fkx,利用图象可以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25 N/m.12答案:(1)平衡摩擦力法(2)控制变量法(3)近似法(4)图象法(5)化曲为直法解析:(1)用一个小木块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使得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2)为了研究问题简单,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先保持力或质量中一个量不变,探究加速度随一个量变化的规律,最后综合起来得到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做实验时,只有小车的质量远远大于砂和桶的总质量,即M车m时,砂和桶的总重力才近似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4)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一是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二是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直观(5)aM图象是曲线,不容易看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a 图象是直线,可以直观方便地分析a与M的关系13答案:3 000 N解析:设该同学自由下落40 m时的速度为v,则v22gh1v m/s m/s,在最后20 m上,该同学以速度v为初速度,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此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a40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Fmgma3 000 N.14答案:5gg解析:以B球为研究对象,设弹簧的弹力为F,则F2mg2mg,F4mg,在撤去拉力F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故B球的加速度还是g,而A球的加速度变为aA5g.15答案:(1)v22ax(2)见解析图(3)反应距离与行驶速度成正比(4)将xv图象改为xv2图象解析:(1)刹车时汽车做匀减速运动,遵从速度与位移关系规律v22ax,可见停车距离应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2)图线如下图所示:(3)根据图线可以看出,反应距离随行驶速度变化的图线近似是直线,表示反应距离与行驶速度成正比(4)将xv图象改为xv2图象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刹车距离与行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16答案:×103 N×104 N解析: s速度减为零,减速阶段的加速度a m/s22 m/s2,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Ff×103×2 ×103 ×103 N.(2)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 m/s23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fmaFFfma×103 ×103×3 ×104 N.17答案:900 N解析:设漏气后气球所受浮力为F,加速下降的加速度为a.由xv0tat2得:a m/s21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Fm(ga)900×(101) N8 100 N抛掉的压舱物的重力为GmgFma900×1 N900 N.18答案: kg m解析:(1)依题意可知,电梯先做匀加速,再匀速,后匀减速,重物的质量m kg设电梯运动中的最大速度为v,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3,则va1t1a3t3在加速阶段有F1mgma1,在减速阶段有mgF3ma3而F3×10 N46 N由以上各式解得F158 N, kg.(2)电梯的最大速度va1t1a3t3×6 m/s m/s s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t1vt2t3 m该楼房每层楼的平均高度h m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