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让数学味更浓些——追寻有效的教学情境.doc
-
资源ID:56200199
资源大小:1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数学学科让数学味更浓些——追寻有效的教学情境.doc
数学论文之让数学味更浓些追寻有效的教学情境 让数学味更浓些追寻有效的教学情境让数学味更浓些追寻有效的教学情境315101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 陈兵 yzqacb126教学情境是一种特别的教学环境,是老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按照教学目的和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一种教学环境。因此,如今许多老师在设计教案时,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有认识地融于各种生动详细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也看到,更多的的情境为了创设而创设,缺少数学味,片面追求情境,甚至阻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人教版四上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课,有三位老师的设计了不同的情境,听后感触颇多,详情如下:老师A:1、讲台上摆着三个滑梯模型(由低到高依次陈列)征询:想滑哪个?有不同吗?生1:我喜爱玩第一个滑梯,比拟陡,特别刺激。生2:我不喜爱玩第三个滑梯,太缓了,滑不快。生3:我喜爱玩第二个,不像第一个滑梯那么陡,也不像第三个滑梯那么缓。生4:我也喜爱第二个。2、尝试滑一滑。请三个学生拿着乒乓球在三个滑梯试着滑滑梯,让学生感受滑的速度快与慢。(学生兴奋地睁大眼睛观察着,课堂气氛喧哗非凡。)3、这是什么缘故造成的?生5:三个小朋友放球时有快慢,用力也不一样。生6:由于第一个滑梯比拟高,因此比拟快,第三个滑梯比拟低,因此慢。生7:由于第一个滑梯比拟陡,因此滑得比拟快。师:这三个滑梯的一个重要不同是跟我们数学有关系的,请大家再细心观察。生8:大概与滑梯的角度有关吧。师:对,滑梯与地面的角度有大有小,那到底是多少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老师B:1、出示三个滑梯图,角度不同。征询:想滑哪个?有不同吗?生1:我喜爱玩第一个滑梯,由于滑梯高,滑得快。生2:我喜爱玩第二个,不像第一个滑梯那么高,也不像第三个滑梯那么低。师小结:刚刚同学们的答复特别有针对性,都提到了滑梯中高矮、陡缓的征询题,事实上还有一个与数学相关的重要的不同生3:滑梯的角度征询题。师:对,滑梯的角度有大小。同时课件显示从三个滑梯抽象出三个角。师: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生4:第一个角最大,第三个角最小。师:角是大小的,到底有多大,我们这节课来学习角的度量。老师C:师在黑板上出示五个角,(每人也有一张印有一样的五个角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按照角的大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陈列。对角1、角、2角4,学生没有意见,对角3与角5产生三个意见,有认为一样大,有认为角3大,也有认为角5大。师:如何办?生1:把角3与角5剪下来,进展比拟。生2:能够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一比。生2:能够用量角器量一下,比一比谁大?许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展交流,甚至用三角板、量角器进展尝试。师:量角器你会用吗?试一试,量一量?考虑:三位老师为让学消费生量角需求这个目的进展了精心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甚至体验等方式,感遭到角的度量必要性,而且三个情境都特别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从追请教学情境有效性来考虑,这三个情境的设计值得我们反思。1、情境创设要激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的实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络,它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爽朗和自我需求的活动。然而在实践中,许多老师过分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关于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却不够明确,情境中出现太多与学习目的无关的干扰信息,致使学生“雾里看花”,特别难把握学习的内涵。如在老师A中,设计了模仿滑滑梯的情境,确实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习兴趣高涨,全身性参与了学习活动,但是如今学生被吸引的是那个滑滑梯,按照学生的生活经历,如此实验的结果有意义吗,假设出现了其它征询题,反而吸引学生讨论,使本课的学习转到别的学科上,导致学生的学习留意力和兴趣被转移,从而偏离教学目的。2、情境的创设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价值追求老师A与老师B都采纳了滑滑梯的情境,但是老师B更简炼,直奔主题,但从它产生的价值来看,并不是最能表达情境的价值的。那么,如何在使情境创设表达价值追求呢?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让情境要有数学味,老师选择的材料与方式要引起学生主动考虑与探究。处理数学征询题的核心是引起学生的考虑,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学生对滑滑梯有生活体验,但要学生感遭到与角度大小的联络也不是特别快能得到,对产生量角的大小的需求也不明显。而老师C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知识起点,直奔主题,通过对五个角的大小比拟,迅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藏,在处理征询题过程中又产生原有认知构造和新征询题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征询题,这个征询题较之前两个案例中为什么滑梯滑得快慢更有吸引力,从学生提出处理征询题的策略来看暴露学生各种疑征询、困难和矛盾的过程。而如今学消费生的处理征询题的需求不正是老师所追求的吗?老师C的设计虽没有精巧的图片和模仿的场景,却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考虑与探究的空间。总之,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情境是我们追求的目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让情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发出浓浓的数学味,到达激活认知,引发考虑,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目的,发挥情境创设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