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doc

    • 资源ID:56211482       资源大小:14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doc

    社会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第一节 概 述(97)对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做出过关键的贡献,成为孕育社会心理学学科母体的是(习题214):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不包括生物学)。1908年社会学家罗斯和心理学家麦独孤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习题215)。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1908年(习题1)。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97)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习题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倾向于心理学的定义),他人的影响包括(习题216):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隐含的影响(不包括“虚拟”影响,“宏观”的影响)。(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家艾尔乌德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习题3)。认为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这是倾向于社会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习题5)。它包括(习题217):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f(,)。其中,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情境(习题4)。091168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习题6)(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习题7)。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4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个体层面的研究内容(习题8);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习题9)。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研究层面研究内容习题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态度、社会知觉、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8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9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99)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习题10)。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习题11)。一、哲学思辨阶段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习题12)。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辩(习题13)。二、经验描述阶段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习题14)。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090549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习题15)。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习题218):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达尔文的进化论。三、实证分析阶段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习题16)。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习题17)。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两位先驱是(习题219):特里普力特(N.Triplett);莫德(W.Moede)。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它们是(习题220):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行为。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习题发展阶段时段社会心理学的阶段10,11哲学思辨古希腊19世纪中叶启蒙期12,13经验描述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形成期14,15,218实证分析20世纪20年代确立期16,17,219,220专栏2-3 勒温与奥尔波特(P96) 勒温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习题28)。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F.H.奥尔波特(习题29,0511-3-45)。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04)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习题221):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习题18)。(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原则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习题19)。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有(习题222):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的期满须经严格程序核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P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分自然观察和参与观察关于观察法,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23):自然观察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提供“类别”及“数量”信息;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能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采用参与观察法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是不正确的(习题24)。(二)调查法:调查法分访谈法和问卷法1访谈法 特点关于访谈法,不正确的说法: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习题22)。访谈法主要包括: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分类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口头调查又称为访谈法(习题20)。 访谈过程与技巧正确的说法是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习题23)。为了接近被访谈者,使访谈顺利进行,应该注意:穿着干净整洁,称呼恰如其分;自我介绍简洁明了,不卑不亢;发出邀请时应热情,语气应该肯定和正面;以适当方式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戒备心理,有时应主动出示身份证等文件。应对拒绝的技巧包括:应有耐心;不要轻易放弃;搞清拒绝的原因。访谈中提问的技巧有:开始交谈时应有寒暄之词以调节情境氛围;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访谈时应与被访者保持交流,认真听、记,并适当给予被访者鼓励,但要避免诱导;对被访者应有耐心,如有遗漏,应请对方补充回答。2问卷法问卷法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习题227):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问卷的构成成分包括(习题228):指导语;问题及其备选答案;人口学记录;结束语;题目;前言;计算机编码。问卷的设计包含:题目;问题及答案;指导语。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包含: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歧义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适度规模原则。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系统性原则”(习题25),“全或无原则”。(三)档案法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档案法(习题26)。档案法的优点是(习题229):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适用于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中是不正确的: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习题27)。社会心理学研究的3项原则和3个方法分类原则与方法内容习题研究的三个原则价值中立原则避免自身价值取向和个人好恶影响18,221系统性原则动态/整体/有序/反馈等原则伦理原则主要伦理守则6条19,222研究的三个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24,223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2023,224228档案法按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26,27,229三、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不存在所谓的“生态学效度” 问题(习题30)(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的“生态学效度”一直受到质疑)。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08)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价值体现在(习题230):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一、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一)简史: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习题31)。(二)学习的机制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的机制主要有(习题231):联想;强化;模仿(没有“暗示”)。(三)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有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习题32)。(四)社会学习论的不足二、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习题33)。霍曼斯(1961)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几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上,这些命题包括有(习题232):成功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一满足命题;侵犯一赞同命题;刺激命题。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0506-3-65),交换行为本身变成得与失的权衡。关于社会交换论,不正确的说法是: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习题34),正确的说法是,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人们自愿的活动。“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剥夺一满足命题(习题35)。三、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习题233):詹姆斯;米德。(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包括: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它的意义为基础的;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习题36),也不包括强化和模仿他人。(二)主要观点四、精神分析论(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1意识与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习题37)(是由荣格提出来的)。2“力必多”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4生本能与死本能5. 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层次包括(习题234):本我;自我;超我(不包括“镜我”)。(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习题38)。“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荣格提出来的(习题39)。(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 霍妮认为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习题40)。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习题41)。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114)第一单元 社会化(114)一、社会化的概念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习题42)。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关于社会化,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35):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习题43);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即(习题236):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不包括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关于再社会化,正确的说法是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习题45)。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习题44)。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角色。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有(习题237):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四、个体社会化的载体社会化的载体包括(习题238):参照群体;学校;家庭;大众传播媒体。观念不是社会化的载体(习题46)。五、社会化的分类(一)语言社会化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习题47)。(二)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习题48)(而不是“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三)道德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包括(习题239):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判断。(四)政治社会化爱国意识的发展有三个连续的阶段:国家形象阶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国家组织系统阶段。国家意识阶段不是爱国意识的发展阶段(习题49)。社会化的内容、条件、载体和分类项目内容习题社会化4项内容教导成员掌握生活生产知识技能;遵守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2个基本条件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237社会化4个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46,238社会化4项分类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4749,239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117)一、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习题50)。二、社会角色的分类(一)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习题241):先赋角色;成就角色。081191(二)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三)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企业家属于功利型角色(习题51)。(四)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教师的角色用于(习题240):成就角色;规定性角色;表现型角色。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过程的要素包含(习题242):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不含“角色冲突”,“角色情感” “角色成就”)四、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角色间冲突(习题53)。一位中年男子在工作单位是领导、管理者的角色,而在家中又是听从、顺从父母的孝顺儿子的角色,他觉得自己转换困难,那么他面临的是角色间冲突(习题54)。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角色失败(习题52)。090550角色的分类类型、扮演要素和失调形式角色分类4类型角色扮演3要素角色失调4形式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2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1角色期待2角色领悟3角色实践1角色冲突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注:角色3要素用的都是中性词,角色失调4形式用的都是贬义词郭勇)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119)一、自我(一)自我的概念关于自我,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43):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已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不含自我评价)。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镜我(习题55)。(二)自我的结构自我的结构包括(习题244):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这是自我主要的五个层面。(三)自我概念的功能071193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有(习题245):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081192(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习题56)。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090529心理自我发展阶段大致从青春期到成年。自我的结构、自我概念的功能和发展阶段5-3-3内容习题自我结构5个层面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244自我概念3个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245概念发展3个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56(五)自我概念的测量二、身份(一)身份的定义关于身份,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46):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地位身份,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处境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处境身份,是易变的。(二)身份的特点身份有5个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身份的特点不包括“系统性”(习题57)。三、自尊关于自尊,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47):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自尊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心”)。(一)自尊的概念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习题59)。自尊需要包括两方面(习题248):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詹姆斯(189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习题58),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习题249):成功;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不取决于“自信”)。(二)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习题250):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三)自尊的测量(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124)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124)一、基本概念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作用于个体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自然信息,一类是社会信息。由各种自然信息形成的知觉是物知觉,由各种社会信息形成的知觉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习题251)自己、他人、群体的知觉(不包括对“环境”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习题60)。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的有(习题252):行为原因;人际知觉;自我知觉。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习题61)。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习题253):情绪;兴趣;动机;经验。(一)认知者的经验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称为图式(习题62)。自我图式是个体在已往经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习题63)。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2种作用(习题254):引导;解释。图式的作用包括(习题255):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和自我知觉;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不包括“影响能力”)。受图式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习题64)。(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三)认知者的情绪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126)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初次印象,也称第一印象,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印象形成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习题65)。二、印象形成的效应(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习题256):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习题66)。071135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习题67)。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习题69)。近因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习题68)。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出现在下列人之间(习题257):熟悉的人;亲密的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习题70)。(二)光环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光环效应(习题71)。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可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习题72)。(三)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习题73)。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习题74)。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习题75),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习题258):偏见;歧视。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总体印象(习题76)。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包括(习题260):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一)加法模式加法模式是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习题77)。(二)平均模式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平均模式(习题78)。(三)加权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指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权重,然后将其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习题79)。(四)中心品质模式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耍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模式被称为中心品质模式(习题80)。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071136该模式认为,人们往往仅仅根据几个对个体意义大、重要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习题259)。四、印象管理(一)印象管理的概念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习题81)。071137(二)印象管理的作用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期待(习题82)。(三)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习题83)。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习题261):隐藏自己与自我抬高;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投人所好。081193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自我抬高(习题84)。印象形成效应、整合模式与管理策略4-4-4内容习题印象形成4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6575,256258印象整合4模式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7780,259,260印象管理4策略按社会常模管理;隐藏/抬高自我;按社会期待管理;投人所好8184,261第三单元 归 因(129)一、归因的概念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归因(习题85)。二、行为原因的分类(一)内因与外因行为内因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习题86)。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综合归因(习题87)。(二)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情绪是易变性因素(习题8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稳定性原因包括(习题264):人格特征;能力;工作性质。(三)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习题89)。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较准确的预测(习题90)。三、控制点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罗特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控制点理论(习题91)。100571他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习题92)。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称为内控者;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称为外控者。某些人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被称为外控者(习题93)。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习题94)。内控者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习题95)。四、归因原则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个体归因时遵循的主要原则有(习题262):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一)不变性原则海德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不变性原则(习题96)。(二)折扣原则折扣原则是归因理论的主要研究者凯利提出的。他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习题97)。(三)协变原则协变原则认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习题98)。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的信息具有(习题265):特异性;共同性;一致性。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共同性信息,即不同的行为主体对统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习题99)。五、影响归因的因素影响归因的因素包括(习题263):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观察位置;时间因素。(一)社会视角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社会视角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习题100)。(二)自我价值保护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习题101)。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习题102)。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而把他人的失败内归因,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习题103)。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习题104)。(三)观察位置(四)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将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由于下列原因(习题266):行为主体;刺激客体。行为原因分类、归因的原则和影响归因的因素3-3-4内容习题行为原因3分类内因/外因;稳定性/易变性原因;可控性/不可控性原因8690,264归因3原则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9699,262,265影响归因4因素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观察位置;时间因素100104,263,266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会情绪(133)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133)一、社会动机的概念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动机(习题106)。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习题105)。二、动机过程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动机过程(习题116)。三、社会动机的功能社会动机的功能包括(习题267):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四、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型曲线关系(习题107)。080538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这种最佳动机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习题108)。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134)一、亲和动机(教材中全部错用为“亲合”,是不规范用字)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亲和动机(习题109)。亲和动机是人际吸引的最低级层次(习题114)。(一)亲和的起源:亲合起源于依恋(习题110)。(二)亲和的作用071190亲合的作用包括(习题268):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避免窘境;使行为获得明确定向。注:教材中描述亲和的4个作用有“减轻心理压力”,没有提及“使行为获得明确定向”(P128)。(三)影响亲和的因素影响亲和的因素主要有(习题269):情境因素;情绪因素;出生顺序(与“智力”无关)。1情境因素2情绪因素亲和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习题270):恐惧越强烈,越会增强亲和倾向;焦虑越强烈,越会减少(不是增强)亲和倾向。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越高(习题111)。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亲和倾向较低(习题112)。3出生顺序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和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高(习题113)。二、成就动机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成就动机(习题117)。(一)成就动机的重要性(二)抱负水平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抱负水平(习题118,)。关于一个人的抱负水平,正确的说法是(习题271):个体的抱负水平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以往成败经验影响抱负水平;个体的抱负水平与实际成就是有差异的。(三)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包括(习题273):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四)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习题272):家庭教养方式;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习题115)。三、权力动机权力动机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习题119)。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大致包括(习题274):社会控制的需求;对无能的恐惧。四、侵犯行为(一)侵犯的构成侵犯行为简称侵犯,也称攻击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侵犯的构成包括如下因素(习题275):伤害行为;侵犯动机;社会评价(不包括“敌意”,不包括“侵犯体验”)。(二)侵犯的原因1本能论的解释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有(习题277):弗洛伊德;罗伦茨。2挫折-侵犯学说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习题120)。挫折一侵犯学说的要点包括(习题276):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线性关系;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强度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挫折一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习题121)。3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三)侵犯的影响因素侵犯的影响因素包括: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角色与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专栏2-9 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P133)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增加(习题122)。五、利他行为

    注意事项

    本文(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