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公共管理学(删减).doc

    • 资源ID:56216272       资源大小:4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共管理学(删减).doc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 “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答:“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2)为什么“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4)公共物品的划分纯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无形的公共物品(软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 地方性的公共物品: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答: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4“治理”与“善治”。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5、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管理实践。A、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和方式是不同的。(1)20世纪30年代前,主张限制国家或政府作用,让商品经济在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下运行,国家尽量少干预或不干预市场运行。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2)1929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客观上促使凯恩斯主义兴起。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为基础论证国家全国干预的合理性,他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特别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3)20世纪70年代西方市场经济国出现“滞胀”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兴起主张限制甚至取消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B、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及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亦不同。(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6、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答: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于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B、转型期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1)市场体制。(2)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行政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3)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C、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阻碍市场化进程。()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法律规则意识淡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利益至上。(3)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官员的市场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化;竞争意识不强;学习能力不足)。7、行政国家: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地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2、公共组织:广义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织。狭义国家机关组织。包括第三部门组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与信息。4、公共组织的类型。答:(1)按财务会计标准划分(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是可对抗的,当事人可拒绝裁决。C、非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性与服务性(3)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A、古典模型:B、官僚模型:C、第三部门行政模型:5、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答: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二者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例关系。A、“尖形结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优点:权力集中,分工明确,便于统一行动。()缺点: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使高层决策被“走样”执行。B、“扁形结构”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优点:信息传递迅速,不易失真,决策执行时间短,下级执行人员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决策、执行面广,也较灵活。()缺点:相对松散,集体行动难度大。6、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旁系结构7、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1)纵向结构。宏观中央层次,地方行政组织的层次。 微观行政组织内部的工作层次关系。(2)横向结构。决策部门、执行部门、反馈部门、监督部门。 在我国,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服从于纵向结构。8、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答:A、根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可分为首长制和委员制。B、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可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C、根据行政权力的使用特点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D、根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可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第三章、政府改革与治理1、 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答:(1)“政府管理”途径:这一途径将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侧重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共管理改革,主要包括“最小国家的治理”、“新公共管理”和“善治”等用法。“新公共管理”以“经济人”为假设,以市场化和管理主义为政策取向,强调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关注公共部门的微观经济问题。“善治”是由世界银行提出的,合法、效率、负责、透明、开放是其基本要素。(2)“公民社会”的途径:此途径认为,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社会部门在自主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造的秩序,在公共资源管理、社区服务与发展、同业协会和跨国性问题网络中普遍存在。自治的公民社会是共同利益的自愿结合,是个制度化的、不需借助政府及其资源的公共领域;组织成员可自主治理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务。“自组织网络”:社会中心论的治理观。(3)合作网络的途径:试图在“网络管理”的框架内整合上述两种研究途径。它综合考虑了政府层面和非政府层面有关治理的用法。2、治理与统治的关系。答:治理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储存的环境中分离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其实质是种合作管理。A、治理与统治的相同点:二者追求的目标相同,都需借助公共维持社会秩序和处理公共事务 ,以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B、二者的异。()管理的主体不同。统治是政府垄断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治理是政、企、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公共活动者共同处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管理的客体不同。与统治相比,治理地对象更多,范围更广。治理除了要处理公共问题、管理公共资源外,还涉及人群较少的集体事务(如,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的机制不同。统治的机制是控制;治理的机制是信任。()管理的手段不同。统治是强制性方式(行政、法律、军事手段);治理是新的管理工具(合同外包、内部市场、公共哲学、政策社区)。()管理的重点不同。统治以满足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国家的作用、官僚组织的能力;治理以满足公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合作。3、网络治理的新特征答:(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4)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4、网络治理的实践模式(1)全球治理: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特点:治理主体是世界范围的公共行动者。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治理机制是一系列用以解决跨国性问题和管理全球公务事务的制度安排。(2)民族国家的治理:特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政府部门除直接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外,还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来组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政府间合作网络。政府项目执行网络。公私合伙网络。(3)社区治理:志愿服务。利用各种NPO和私营机构来整合社区的公共服务资源。消费者控制。5、网络治理的多重困难答:(1)可治理问题。在市场和政府起不了作用的地方,合作网络也不一定能有效发挥作用,并非所有社会问题均可通过合作网络解决。合作网络可解决的问题由于合作与竞争的矛盾、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矛盾而无法解决。(2)合法性问题。指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民主政治的认同危机。合作网络的有效运作是提高政治系统合法性的一种途径和工具。(3)有效性问题。治理能力与治理需求之间的差距是产生有效性问题的直接原因。通过以下途径可提高合作网络的治理能力:明确网络的能力限度“有所为有所不为”。开发新的管理工具。培养网络的管理者。网络中的行动者要有行动意识。(4)责任性问题。由于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共享权力、分担责任,带来公私界限模糊、责任认定困难的问题,公共行动者互相推诿、转嫁责任成为可能。改善:加强行政化理建设,重塑职业主义精神。完善公共责任制度,确保公民权利实现。政府特殊的责任定位确立合意,保持社会的凝聚力;“元治理”角色,即采取最后补救措施重塑合作网络。6、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背景和原因?答:(1)经济和政治因素石油危机后经济萧条,福利国家不堪重负。起决定性作用。(2)经济全球化推动力。(3)新技术革命(信息革命)催化剂。(4)传统的官僚体制的失效和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7、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内容及措施。答:(1)政府职能的优化。(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3)分权。(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6)机构的重组。8、对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评价?答:A、积极:“新公共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弊端且更具现实性及生命力。第一,官僚体制是一种过时、僵化、无效率的政府体制模式。第二,政府机构不再是公共物品及服务的唯一提供者。第三,政治与行政分开在实践中难以做到,不现实。B、消极:理论上的矛盾企业自主与民主负责之间的价值冲突。公共企业图景与公民参与价值之间的冲突。企业运转的隐弊性与民主所要求的开放性之间的冲突。企业管理要求敢于承担风险与公共财政处置责任的冲突。实践中人员精简问题、规章制度删除问题、权力下放问题、等级问题、政治与行政分离问题、是公民还是顾客的问题、谁来负责、价值取向、改革的力度与持久性问题。9、我国历次机构改革。(1)1952年底开始: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2)1956年下半年:以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力为主要内容。(3)19601965:重新强调集中统一。(4)1982:重点撤并行政机构,裁减人员。(5)1988: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以经济管理部门为重点。(6)1993:其方向与目标即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是转变职能,侧重点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7)1998:国务院调整和撤销了那些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加强宏观和执法监督部门。(8)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999年底启动,是校正政府在市场经济中“错位、缺位和越位”行为的最迫切工作。A、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些问题。保留事项的审批权限往往在上级,下改上不改就改不动。在许多地方,审批事项仍较多,手续繁杂。制度化建设与体制创新力度不够。审批权产生机制不健全。中介机构发展较慢,难以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B、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条件: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及加入WTO创造良好环境。行政审批制度的阶段性成果奠定基础。较充分的政策执行的准备工作。中央高层、各级政府、社会及人民群众重视、拥护。10、历次机构改革成就、经验和教训。答:A、成就:(1)对于政府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取得一定程度的共识。(2)机构和人员膨胀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抑制。(3)政府职能转变迈开实质性步伐,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创新力度加大。(4)政府间关系的理顺,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的关系调整有很大进展。(5)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框架确立,依法治国、法治行政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经验:()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因地制宜。C、缺陷:()政府管制仍较多,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管理方式及手段单一、落后,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仍较多,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仍存在。()政府内部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不明确,致使一些部门忙于具体事务、疏于决策,重审批、轻监管,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地方或部门利益观念强,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不强等。11、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五个重点(方案)。()深化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第五章、政府作用1、关于市场体制下政府作用的争论。答:(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张放弃自由的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2)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思潮,主张限制或取消政府干预,充分干预市场机制的作用。(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运动,公共服务市场化。3、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或行为模式五种角色。(1)公共物品的提供者。(2)宏观经济的调控者。(3)外部效应的消除者。(4)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5)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建立和健全市场运行所需的各种法规和制度,并监督其实施。制定和实施各种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4、政府失败问题的提出。(1)20世纪20年代以后,福利经济学家们致力分析市场缺陷,为国家干预的合理性辩护。(2)六七十年代出现的以公共选择学者为代表的“新政治经济学家”则致力于政府干预的局限性及政府失败的研究。5、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及成因。答:A、公共政策失效或失误主要由于公共决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以及现有公共决策体制和方式的缺陷。(1)社会实际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2)即使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大家利益比较一致的情况,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投票规则)因其各自的缺陷而难以达到最优化或最理想的政策。(3)信息的不完全、公共决策议程的偏差、投票人的“近视效应”、沉淀成本、先例等对合理决策的制约。(4)政策执行的扭曲。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1)公共物品的估价或评价上的困难。(2)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机制。(3)政府机构及官员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4)监督机制的缺陷。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内在效应或内部性。D、寻租及腐败。(1)在现在寻租理论中,一切利用行政权力大发横财的活动都可以称为寻租活动,租金则泛指政府干预或行政管理市场而形成的级差收入,一切市场经济中行政管制都会创造出这种减价收入即租金。(2)特点:利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以获得拥有租金的特权。(3)寻租的危害:使资源配置扭曲,是资源无效配置的一个根源。是种非生产性活动,不增加任何新产品或新财富,只是改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及官员争权夺权。妨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降低行政运转速度甚至危及政权稳定。6、政府失败的纠正及防范。答:A、改革公共决策体制及政治制度。进行立宪改革。对政府的财政过程尤其是公共支出加以约束。完善表达民主的方式以及新的政治技术。B、用市场力量改进政府效率。在政府内部重新确立竞争机制。在高层行政管理者中恢复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制度。更经常地采用由私营企业承担公用事业的政策。C、政策分析学者韦默和维宁。解放市场。促进市场。模拟市场。7、公共选择理论:应用经济学的假定和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以共决策问题的一个研究领域,其核心主题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失败问题。8、政府失败论的启示。答:(1)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限度问题。(2)必须随市场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及时进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3)必须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4)必须加强公共决策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建设。(5)反腐败必须釜底抽薪,从体制和制度的创新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消除寻租及腐败滋生的土壤。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1、国家公务员制度(文官制度):是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依法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人事制度。2、西方国家公务同制度的特点?答:(1)公务员制度的法律化。(2)严格区分事务官和政务官。(3)强调“政治中立”。(4)以公开、平等为原则,以考试为核心的任用制度。(5)实行功绩晋升制。(6)严格的培训制度,强调公务员的知识化、专业化。(7)科学的管理体系。(8)强调官纪官风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9)合理优厚的公务员福利保障制度。3、与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比较,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新陈代谢机制,有效实现人员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具有竞争激励机制,能够实现公平、公开地选拔人才。()具有勤政廉政及反腐倡廉的作用。()具有健全的法规体系,实现人事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4、我国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区别。()动因不同。西是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我国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基本原则不同。西是“政治中立”;我国是四项基本原则。()管理方式不同。西是独立于党派之外,由专门机构管理;我国是党管干部。()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西是雇员与雇主的关系;我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转轨期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答:A、成就。()行政机关的生机和活力得到增强。()促进了政廉政建设。()初步建立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新陈代谢机制。()促进了社会资源特点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B、问题。(1)传统封建主义政治文化的影响。“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官利一体化”思想的影响。(2)组织人事制度整体改革滞后。(3)配套改革不到位。社会保障体制、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户籍制度僵化。(4)相关制度发育不成熟。工资制度:工资不高,福利待遇不够,激励工资不够。职务分类制度:没有做到纵向和横向平衡,体系和序列等归级合理。回避制度和考核制度上都存在问题。C、完善。()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提。()深化改革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关键:健全法制、建立机制、改进管理和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强化四个观念:服务、竞争、成本、创新。培养四种能力:政治鉴别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廉政勒政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袭的能力。加强制度管理:严把进口,畅通出口。第九章、公共财政管理1、公共财政。()概念:指的是公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动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特征:以弥补市场失效为行为准则;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非市场营利性;法治性。2、公共财政管理: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内涵:公财管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贯穿包括计划、资源取得、分配、监督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是项技术性活动。技术多元。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限度履行。3、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1)效率目标。(2)公平目标。(3)稳定目标4、公共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收入管理、公共支出管理5、公共财政管理的地位?答:(1)是对公共资源进行直接管理,在政府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2)西方,公共财政的政治背景使公财管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舞台之一。(3)变动性大,较其他领域更具活力。(4)近三四十年来,公财管的每一次变革都成为公共管理变革的先导。6、公共收入管理。A、税收管理:税收是国家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手段。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大特征。税收种类:所得课税、商品劳务课税、财产课税(1)税收管理的核心:实现公平征税和税收效率。公平征税:坚持同等税收待遇原则、坚持支付能力原则、坚持受益原则。税收效率来自于征管方与缴纳方:a税收意味管理成本与遵从成本的最小化。b税收效率意味着税收超额负担的最小化。(2)全球性的税制改革。强化税务管理,简化征管手续,降低税收运行成本。治理税务腐败。B、政府收费管理:政府提供特殊服务或某些经济行为而向相关主体收取的费用。直接有偿性、排他性和非规范性。(1)政府收费包括:使用者费直接费、公共事业特种费、特许费。规费行政规费、司法规费。(2)政府收费管理需注意的问题:确定课税还是收费。如何有效收费。合理确定收费水平。防止乱收费。C、公债管理:政府凭借其信用而举借的债务,自愿购买而非强制性的,按期偿还和付息。(1)按发行地域:内债和外债。 按发行机构地位: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 按偿还期限:短、中、长。 按是否允许上市流通:自由流通公债、非自由流通公债。(2)公债作用:增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能力。弥补赤字,维持政府收支平衡,包括长期平衡和短期平衡。为一定时期内的特定公共投资项目筹集资金。(3)发行方式:公募法、包销法、公卖法。(4)趋势:保持一定公债发行规模,防止债务依存度过高,债务风险增长。在不助长经济波动的前提下,促使公债利息成本最小化。调整债务结构,增大长期公债的比例,延长政府债务。7、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答:主要受计划型财政管理模式的影响。()公共财政管理尚未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因缺乏有效的操作管理手段而得不到根本落实。()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在编制方法上,仍普遍采用“基数法”,由于各基数具有“刚性”,并不能真空反映实际情况。在编制程序上,采用公历年制,使预算方案的批准滞后于实施约一个月。()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税收征管成本偏高。税费没有科学区分。公债管理权过度集中,地方政府未被赋予举债权,地方财政的潜在风险增大。()公共支出亟须规范:政府采购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9、转型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答:(1)完善预算管理。放弃“基数法”,采用绩效管理等先进方法。(2)加强公共收入管理。继续完善税制体制;大力 推进税费改革;科学运用公债工具。(3)必革现行公共支管理制度。(4)加强对公财管的审计监督政府会计制度。(5)健全公财管法律制度。(6)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运用电子政府,信息化。(7)加快公财管专业人才培养。第十章、第三部门管理1、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蜚 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2、 第三部门研究的兴起答:()公共管理学:为“治理”开辟新领域。()政治学:社群主义兴起。()社会学:从关注“公民社会”开始。()经济学:寻找资源配置的第三种选择。()人类学:独特的视角。3、第三部门研究呈现的发展趋势。答:(1)随着第三部门国际化趋势的加强,第三部门研究将越来越多地吸收全球化的相关理论。(2)学习国外先进发展经验的同时,强调中国第三部门的实际情况,即做好国外与国内第三部门的比较研究。(3)注重实证分析和系统分析。4、研究第三部门的方法:分类法、文献分析法、案例调研法、定量分析法。5、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轨迹。答:A、中国第三部门迅速崛起的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呼唤第三部门的发展。()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经济成果为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政府对第三部门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由原来否定第三部门存在到支持第三部门的发展。()自下而上的草根参与意识逐步流行。B、中国第三部门的作用。(1)分担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2)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3)促进中国基层民主建设。(4)净化社会风气。6、中国第三部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由政府机构领导。(2)缺乏资金、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3)法律法规不健全。(4)缺乏对第三部门权威、常规性的监督机制。(5)公众对第三部门的认同度不高。7、推进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对策。答:面临生存与发懈、满足社会需求以及政府压力的三重挑战;同时,又面临“全球结社革命”、民主化浪潮以及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三种机遇。()政府对第三部门重新定位:接受机构精简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场所承接政府部门社会职能的组织。政府职能转变形式化的工具公民社会最活跃的公共部门。不是向政府夺取帮助政府治理社会。()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的明晰化:政府应承担第三部门发展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且财政拨款不应以左右第三部门为条件。政府是第三部门发展的监督者,但是要依法进行。政府不是第三部门的领导者,而是合作者。 ()健全第三部门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其合法性、独立性及组织权益的基本要求。()“官办”社团的改革:逐渐弱化与政府业务主管机构的关系。()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在注册登记、筹集资金、改进技术等提供帮助。()培养公众的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积极参与“全球结社革命”:走出国门,与其国家的第三部门组织、国际组织开展交流与对话。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伦理1、公共责任:广义是指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提高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狭义上是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2、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客观责任: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主观责任,我们自己的情感和信仰的责任。3、公共责任的特征:(1)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2)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3)公共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行为4、行政责任冲突最常见的形式。(1)权利冲突。(2)角色冲突。(3)利益冲突。5、构成善治的基本因素。(1)合法性。(2)透明性。(3)责任性。(4)法制。(5)回应。(6)效率

    注意事项

    本文(公共管理学(删减).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