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doc

    • 资源ID:56228919       资源大小:5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doc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编者:李杰 审核:王少庆 时间:120920 编号:课前预习案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自学导纲:自主梳理拓展应用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时间: 时期2.内容: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 )、 (封驳审议)六部:吏、户、 、兵、 、工六部。3、演变:(1)宋代:设“ ”、 和三司分割相权。(2)元代:只设 ,长官为宰相,六部归入中书省。4.评价(1)(2)二、选官制度1.战国至汉初:实行 制度。2.汉武帝时期:实行 和 。(1)原因:(2)内容: 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式中央和地方政府向 征聘人才。(3)评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的需要。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 容易形成小集团。3.隋唐时期:实行 (1)背景:(2)过程:隋文帝时期:隋炀帝: 唐代:(3)影响:三、监察制度1.目的:2.历程:(1)秦朝:(2)西汉:(3)隋唐时期:(4)宋代:(5)明清时期:3.评价:(1)积极:(2)消极:探究:科举制对封建社会所起的有哪些?课堂探究案探究学习探究问题1:结合教材完成表格朝代 中枢权力机构或制度秦 汉武帝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探究问题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的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探究问题3 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完成下列表格)朝代制度标准西周战国、秦、西汉汉武帝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探究问题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腹。”(1) 科举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材料二 唐摭言-散序进士: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王志轩被阉割的帝国:隋唐统治者开科取士的后果之一是给了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集团的希望,后果之二是学术的功利化。使知识分子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荣身之路,这一政策与儒家的“学而优则仕”一拍即合。从此国家机器不仅为知识分子指定了学术的范围,更进一步指出了学术的目的: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2)从材料二看,科举制有什么局限性? 材料三 廖燕力说:“故吾以为明太祖以制义取士,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陈寒鸣洪武儒学教育与科举八股的形成及其流弊(3)怎样理解材料三“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的观点?为什么明朝“制义取士”“巧”? 材料四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学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产生于等级森严的君主时代的科举,面向社会,不分贫富贵贱,通过考试择优选才,是一种公平竞争的制度,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实行之早、延续之久和影响之大,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科举制堪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网文“科举制”盖棺百年涌风烟 在平反中回归理性(4)材料四中对科举制有高度的赞扬。他们赞扬科举制的什么? 理解深化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朝代中枢权力体系职能(作用)备注秦朝丞相最高行政长官建立西汉武帝中朝决策,与丞相制衡巩固东汉尚书台取代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权力分配未定型隋内史省 中书省 门下省同唐朝完善唐中书省起草诏令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宋中书门下 枢密院三司(_ _ _)宰相办公机构,行政权军权(发兵权)财政,长官”计相”加强,相权再分割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元中书省下设六部发展明废丞相,设内阁丞相制度被废除顶峰三省六部保留,无实权清军机处跪奏笔录图示法:秦代 :丞相制度 汉代 : 中朝制皇帝 皇帝 御使大夫 丞相 太尉 中朝 外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 (决策) (执行)隋唐: 三省六部制 北宋 :二府三司制 皇帝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 (起草) (执行) (封驳审议) (宰相) (军权) (财权) 明代:废丞相 设内阁 清代:设立军机处皇帝 皇帝 中书省 (丞相) 军机处 (跪奏笔录)同步练习1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2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A行政管理      B访贫问苦     C监察官吏       D缉捕侦查3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4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课后巩固案1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太尉 御史大夫 刺史 军机大臣A. B. C. D.2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3政论家认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 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4隋朝六部制中“民部”在唐朝时改名为“户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改名称是在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5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A西汉的刺史 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锦衣卫 D清朝的军机大臣6史载“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与此相符的措施是:A建立中朝 B设三省六部 C设三司使 D设立军机处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请回答: (1)材料一中指的是唐朝的哪项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项制度使丞相的权力有何变化?(3分) (2)材料二中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自秦到宋丞相制度的发展。(8分)第三课答案:探究性学习1:(1)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大臣和皇帝的意见。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去执行。(2)唐代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了君权独尊;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3)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相互监督和牵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政治腐败。 探究性学习2:(1)背景:南北朝时,士族制度极端腐朽,渐趋衰落。庶族地主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参与政权。隋唐统治者需要建立新的选官制度。 (2)使读书人埋头功名,不讲求实际有用的学问。 (3)明朝的科举制与秦朝的焚书举措同样是为了强化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明朝的科举制培养了适应封建君主专制需要的官僚队伍,扩大了统治基础。 (4)称赞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 (5)吸收了科举制公开公平公正和量才录用等因素,舍弃其不合理的因素,增加合乎时代与国情的新因素。(5)有人说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的批判和继承,对此应该怎样理解?课堂检测:1CCBB课后巩固案:CDBBBB11.(1)三省六部制。丞相权力分散,互相制约。(3分)(2)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4分)(3)秦汉时期丞相权力较大,实际上掌握行政实权;汉武帝时设内朝,夺取丞相权力;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使相权被分割;宋代增设副宰相,宰相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8分)

    注意事项

    本文(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