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备课.doc
第一单元 常见的力单元备课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有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摩擦力;有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这些无处不再的力,每时每刻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各种力的现象进行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科学地、积极地毯九各种力的现象来人是力。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力的各种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本单元包括六课内容,分别是小车的运动、鞋底花纹的启示、跷跷板、弹簧里的学问、有趣的磁铁、主要研究推力和拉力、摩擦力、弹力、磁力等有关力的内容。 课题1 小车的运动课型新授教法探究法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3、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是密切联系的。主备人教具 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米尺、秒表、易拉罐、小桥模型、测力计、乒乓球、足球、篮球 授 课 过 程 授 课 过 程1、游戏导入(1)组织游戏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师生交流游戏规则。(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总发现了什么?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2、探究活动² 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1) 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着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 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2) 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1) 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预测: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设计探究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把狗吗当曾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官钩骂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因素”实验记录 小车受到的拉力 小车运动的时间 我们的发现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2) 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引出活动内容:教师谈话:我们想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学生制定游戏规则。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小司机”游戏活动记录 游戏规则 我们的做法 我们的发现 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全班交流。² 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1) 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那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2) 学生汇报交流。(3) 教师小结:播放搜集到的生活中推力拉力应用的录像。谈话: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观看了老师带来的录像,你有什么想法?自由活动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谈话: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他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我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1、 活动评价: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认为那个小组的发现最多?认为那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为什么?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拓展活动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 让学生在玩中认识拉力和推力板书设计小车的运动 力的三要素:大小 方向 作用点 教 学 反 思 课题鞋底花纹的启示课型新授教法探究法教学目的认识了解摩擦力,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主备人教具 弹簧测力计、线绳、载物盒、勾码若干个、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 授 课 过 程 授 课 过 程课前谈话师:上好科学课,你们有什么秘诀?对于今天的课,你对自己或同学有什么要求?把你的想法概括成几个词语,用铅笔写在白纸上。(请几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写得真好,概括得真棒,希望同学们写到做到,展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一、导入,认识摩擦1、师:课前同学们用铅笔写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写写,我拿只新的粉笔写。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认真、合作、科学”。2、师: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又是怎么发出来的?预设:粉笔在黑板上摩擦,两个物体摩擦发出声音师:这全新的粉笔缺了一角?刚才写粉笔字的同学,你检查一下你的粉笔,是不是也缺了?这怎么回事?预设:摩擦会磨损一些物体的表面。3、像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这两个物体接触到的地方会发生摩擦。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现象?是哪些物体之间运动产生的?抬起你的脚,看看你的鞋底,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4、出示图片:新轮胎和旧轮胎。汽车的新轮胎用了一段时间怎么就变成旧轮胎了?轮胎与谁发生摩擦,汽车停着不动也会摩擦吗?师:汽车运动时轮胎要与地面发生摩擦,轮胎会受到磨损。二、感受摩擦,建构摩擦力的概念1、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摩擦现象,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跟我做。1、把手放在桌面上拖动2、把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对比一下,说说两次运动的感觉,两次用力的大小有什么不同。3、课件出示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4、出示课题:运动与摩擦力三、测量摩擦力的大小1、力有大小,而且可以借助工具测量,是什么工具?(出示弹簧测力计)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测量吗?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被测量的。方法: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是它受到的摩擦力。教师演示方法:2、测量物体的摩擦力a、测量使小车刚好运动起来的摩擦力。请一个学生上来实验,并注意方法,尤其是使用正确测力计。(调“0”,平视读数,水平拉,重复实验减少误差)b、测测身边物体在桌面上运动受到的摩擦力请每个小组选择身边的两个物体,测量它们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做好记录。1、 物体_和_之间运动受到摩擦力是_N。2、 物体_和_之间运动受到摩擦力是_N。c、学生实验测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并汇报。过渡:同学们学得真快,已经能准确、熟练地测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你们测得的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样吗?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有怎样的关系,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物体重量、接触面状况2、刚才同学们凭经验作出了猜测,我们更需要用数据来说话。动手之前先动脑,首先要设计实验计划。摩擦力是大是小要进行比较,这实验要设计成哪种类型?(对比实验)3、指定小组分别研究。教师出示材料,让学生讨论所需要的材料,并设计实验计划。对比实验研究主题:摩擦力大小与_的关系我们的猜测:_我们需要的材料有: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你们准备怎么改变?实验中不能改变什么条件,你们怎么保持它们不变?4、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全班帮助完善。预设:为了能更有规律得看到实验现象,我们都取三种状态进行研究。比如说接触面状况用光滑、粗糙、很粗糙来表示,选择的材料有物体重量用增加或减少钩码来表示轻、较重、重,每次增加一定的数量每种状态的摩擦力测一次就够了吗?为什么?5、学生实验,完成记录单和我的发现,并汇报。预设:在实验中还需要注意什么?安静、规范操作、小组合作 小组汇报数据和我的发现,其他倾听并校对发现。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情况和物体重量的关系:接触面越粗糙,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运动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除了接触面情况和物体重量之外,还可能有什么?留意生活,并思考这个问题。今后的科学学习中我们也会继续研究的。 相互看同学的鞋底,会发现很多的花纹:用粉笔写字,会发出声音,并磨损粉笔,由此引出本课,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 书 设 计 鞋底花纹的启示光滑 小粗糙 大 接触面状况 重 大轻 小 物体重量 教学反思 课题 3 跷跷板 课型新授教法探究法教学目的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重点、难点 、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主备人教具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等 授 课 过 程 授 课 过 程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师: 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探究活动:²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出示书中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给学生著购得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²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1、讨论探究方案(1) 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2) 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3)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4)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2、进行探究实验(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1、 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²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拓展活动: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学生交流。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学生在回忆和爸爸妈妈同时玩跷跷板的情景时,进行学习,事半功倍。 板书设计 跷跷板 教 学 反 思 课题 4、弹簧的学问 课型新授教法探究法教学目的1、通过游戏能够感知道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设计、制作弹力玩具。2、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3、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 重点、难点 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3、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 主备人教具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弹性物体与材料,如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 授 课 过 程 授 课 过 程教学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多有关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关的玩具。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2、教师小结: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示弹簧拉力器)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这个拉力器拉开?小结: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弹簧,还有许多的游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探究过程:² 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教师谈话: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进行游戏活动。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 2、学生分组活动。 3、活动小结及交流。 (1)各族代表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2)各小组同学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实验、探究验证。 4、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² 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1、教师谈话 钢材,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其实弹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1、 学生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并给学生补充关于弹力的录像。 自由活动 1、设计弹力玩具。 (1)谈话:同学们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力在社过重的一些应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比一比,那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新颖。 (2)小组同设计活动。 (3)交流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给以相应的评价。 2、自我评价拓展活动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率不破装置”。 认识弹力,了解弹性定律 板书设计 弹簧力的学问 教 学 反 思 课题 5有趣的磁铁 课型新授教法探究法教学目的1、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作磁铁玩具。2、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3、知道磁铁的性质。重点、难点 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作磁铁玩具。知道磁铁的性质 主备人教具 学生准备:学具盒、剪刀、蜡笔、纸板等。教师准备:各种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水槽等;收集、整理与磁铁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磁铁在生活应用的录像资料。 授 课 过 程 授 课 过 程第一课时1、谈话导入:大家带来了不同形状的磁铁,这节课我们从认识磁铁的形状开始吧。谁先介绍自己的带来的磁铁?2、各组展示、交流各种各种形状的磁铁。3、教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和实物。探究活动² 活动一:玩磁铁游戏,感知磁铁的性质。1、学生交流玩磁铁的方法。(1)谈话;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交流一些你们玩磁铁的方法吧!(2)学生交流。(3)师生小结:同学们想到的玩法可真多!不过,在玩磁铁的时候要多观察,看有哪些新发现,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2、开展“磁铁游戏”活动(1) 启发、指导各组同学开展以下的磁铁游戏;l “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不能吸那些物体,可以吸那些物体。l “悬调磁铁”游戏:把一个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它的一端,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l “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去吸引图钉或铁圈,发现两端吸引的数量多,中间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l “看不见的磁力线”游戏:将条形磁铁或蹄形磁铁放在一张纸的下面,把纸放平,轻轻地将铁屑撒在纸上,把纸抖一抖。观察纸上的铁屑有什么变化,形成的图案是直线还是曲线,这些显示完全围绕磁铁的吗,从而感知到磁力、磁力线、磁场的存在。l 用磁铁靠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2)交流总结教师在参与个组活动、听取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学生发现的磁铁性质进行总结。² 活动二:说一说,生活中那里用到了磁铁。1、利用资料卡或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司南。2、教师小结:通过探究,了解了磁铁的很多性质,而且知道了“司南”作用,其实,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广泛的应用,(播放有关磁铁应用的录像) 3、学生交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磁铁在生活中正越来越到地被运用到各个方面。磁铁还有更多的运用,课下要多搜集资料,了解更到关于磁铁的应用第二课时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做了许多与磁铁有关的游戏,探究除了磁铁许多性质,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磁铁?老师这里有一根缝衣针和一个磁铁,谁能把它做成小磁铁?² 活动三: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1、制作磁铁:(1) 学生根据资料卡说明,把缝衣针制作成小磁铁。(2) 交流、展示。2、设计、制作磁铁玩具。(1)制作指南针(2)制作小帆船(3) 制作会飞的小熊猫(4) 制作自己会跑的汽车。自由活动:玩一玩我们制作的玩具 课堂评价:学生分组互相进行评价。 学生在玩中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性质以及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有趣的磁铁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地球的外衣单元备课:空气与动物、植物及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了解和认识空气时非常应该和必要的。本单元就是以空气为找的研究对象,通过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过程,体会和认识到空气的有关性质对我们人类生活所产生的重要意义。本单元教学内容是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根据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内容标准设计的。具体的内容标准分别时,科学探究中的具体内容标准:认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务;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等。 本单元由空气在那里、热空气风的形成、地球的大气层四课组成,主要研究空气的性质、热空气的特点、风的形成等内容。 课题 6 空 气 在 哪 里 课型新授教法探究法教学目的1。通过尝试活动,感知空气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2培养学生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的能力,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之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的能力,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 主备人教具 教师:天平、水杯、水槽、火柴、纸扇、七彩泡泡、一次性塑料杯、土块等。学生:气球、塑料袋、纸团等。 授 课 过 程 授 课 过 程谜语激趣导 入1出示谜面: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 没味道,动物植物 都需要。2导入课题:对,同学们猜得很对,那么,你对空气了解多少呢?3看来同学们对空气的知识了解得还真不少,我们要想进一步研究这些内容,必须要有空气,那么,空气到底在哪里呢?(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1学生猜谜:空气。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说一说对于空气的了解。(学生可能会说到以前自然课中学到的空气的有关性质以及对空气的主观认识)。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兴趣,同时也为单元的科学研 究活动埋下伏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开始本课的探究活动。活动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学生自主探 究拓展活动1.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商讨实验方案,分配实验任务。2.参与学生的实验,巡视学生的探究活动。3.设计游戏,引发思考。同学们刚才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空气”-这位隐形朋友,现在请把这位”朋友”请到气球当中,看看谁有办法?4.把吹好的气球放到调节平衡的天平上,气球放好后,观察学生的表现。5.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6.小结:同学们通过实验已经发现了空气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7.鼓励学生大胆实验,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一种方法。1.动手操作,寻找空气。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展示自己找到空气的方法,并将本组的发现做好记录.。 。用保鲜袋装空气,观察袋子的变化。 。吹泡泡,泡泡有大有小。 。吹气球,气球有圆形、心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吹空瓶子。 。深呼吸,思考:我们用鼻子 吸到了什么? 。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 。扇扇子。 。点燃火柴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分享本小组的收获。汇报本小组实验中发现的现象,说说空气在那里。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是,如果我们肯动脑筋、想办法、善于发现,我们是可以找到这位隐形朋友,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3.学生通过吹气的方式让气球鼓起来,证明空气的存在。4. 发现问题,进行思考;推测以上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因为气球吹好后有大有小,所以会出现天平不平衡的情况,学生会对此有所疑问。)5设计实验,通过操作,想办法让天平保持平衡,验证自己的猜测。 6. 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7.自由活动:设计实验,让空气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中。课后搜集与空气有关的资料,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实验前先确定目标,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同时促进了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此实验如有条件可以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一个天平,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如果条件不允许,可设计为演示实验.课内的探究活动虽已结束,但学生对此内容如果感兴趣,课外的探究活动是不会停止的。 板书设计10空 气 在 哪 里 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空气有重量 教 学 反 思 热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二、课前准备:易拉罐、塑料袋、平衡尺、酒精灯、碟子、酒精、纸蛇、蜡烛、铁架台等。 实验报告单和实验签议卡、平衡尺、两个同样大小的纸袋。三、教学难点: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四、教学重点:热空气轻会上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事先扎几个孔的易拉罐,用线吊在铁架台)师:怎样让它 转起来?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用手使它转起来。生:灌满水后让水从小孔中喷出易拉罐就会转起来。生:用酒精灯加热易拉罐,易拉罐也可以转起来。师:你试过吗?你们平时都用这种方法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用嘴吹。生:手拧绳子,一松手就转。生: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太高明了,下面请同学演示用酒精灯加热易拉罐是否转起来。学生演示实验:将易拉罐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易拉罐旋转起来。师:刚才观察到这种现象,你高兴吗?你有什么问题?生:它为什么会转?生: 为什么轻易拉罐转?生: 用重易拉罐的行不行?生: 为什么放着不动,放在点燃的火焰上就转动?生:师:刚才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核心就有一个,易拉罐为什么会转?学了今天的课后你就知道了。(二)、学习新课一、认识热空气的性质: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材料进行实验研究,那么你桌上都有什么?(实验东西都是教师事先准备的)生:火柴,铁架台、碟子(碟子中有棉花、酒精)、塑料袋、蜡烛、纸蛇、纸巾等。师:盘中酒精点燃后,想熄灭用小盘盖上;实验中如果发生火灾,不要着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湿毛巾,可以盖灭火焰;实验签议卡和实验报告单在桌上。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师:15分钟可要到了,一会儿老师让你按着实验记录单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写的?师:你们有几个发现?生:我们有个重大发现,塑料袋罩在火焰上,可以升到空中。师:你们知道了为什么塑料袋可以飞上去?学生沉默。教师启发:氢气球松手后会怎样?生:会上升。师:为什么会上升?生:因为气球中的氢气比空气轻。师:对了,正是因为氢气比空气轻,所以它会上升。 现在,你想一想,当塑料袋放在火焰上方时,塑料袋里的空气受热变成了热空气了,塑料袋松手后会上升,是为什么?生: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师:你能用实验验证吗?(学生如右图实验) 师:刚才用平衡尺做实验时,我再三强调这两个小盒必须是同体积的,现在你能否用科学术语来阐述结论?生: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生:所以我们还发现餐巾纸放在铁架台横梁上,它会向上飘。生:纸蛇挂在铁架台上放在火焰上方,纸蛇飘动。师: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呢?生:热空气上升带动纸蛇和餐巾纸飘动。师:通过以上研究,知道热空气有什么性质?(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小结:受热的空气叫热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三)、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应用:利用挂图、投影片或录像讲解:(1) 我国古代军事家诸葛亮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制成了能上升的灯,用它传递信号。(2) 200年前,法国人制成了热气球,载着人升上了空中,热气球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至今仍然有人利用热气球在空中遨游。(3)我国民间过节的一种“走马灯”,也是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制成的。(四)、巩固应用:(1)热空气有什么性质?(2)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为什么烟总是向上升?(3) 为什么有的厨房要安天窗? 风的形成 (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的空气流动产生风的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能运用已有的的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3、能初步用实验产生的结果来验证某种假设的结论,并运用类比探讨风的成因。4、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空气流动的原因,以及自然界中空气流动的条件。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及五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流动是风的形成原因。教学难点是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三、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注重创设一定的情境,放手让学生去学,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个性化发展。四、教学过程(一)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使空气流动产生风的例子。(在这里我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揭示课题 还有哪些力可产生风?这部分提出一个开放的发散思维的问题开头,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兴奋点出现之后进行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二) 充分参与 教学新课自然界中是什么力量使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这个环节的第一个问题我准备充分让学生去大胆想象,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的科学态度,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进行类推。出示实验箱首先认识实验箱的结构。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把学生分为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设计步骤时,可以让几个学生相互补充,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指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先将线香点燃,放进实验箱左边的小孔旁,观察线香的流动路径,打开箱盖,将蜡烛点燃放进右箱。看一看,线香烟的流动路径,最后再观察蜡烛熄灭以后烟的流动路径。(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参与其中,主要评价学生参与科学活动是否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而不是成功与否,科学实验是允许失败的)最后大家讨论,得出结论。当燃烧的蜡烛放入左侧,箱内的温度变高空气会变轻上升,右箱的温度相对较低,于是冷空气流入右箱,这样就形成了风。(三) 画龙点睛 巩固运用让学生运用刚才的结论,推测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讨论,互相补充,得出结论:在太阳的照射下,地表各处的气温不同,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就变轻上升,气温低的地方冷空气就会移动补充,这样就形成风。(四) 巧妙设疑 延伸课题运用附录中的案例,在风向相同的情况之下,在不同的地点阳光下,树阴中,小巷里吹泡泡为什么空气流动方向不同?出示飞机场海港风向袋的图片。询问学生这些有什么作用,最后补充提问运用今天的知识,你能说出为什么夏天刮东南风,冬天刮西北风?(这样就让学生的科学学习不仅停留在课堂上而且延伸到了课外去学习探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