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育学教程复习提纲.doc

    • 资源ID:56313630       资源大小:3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学教程复习提纲.doc

    第一章1.广义的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对象多层次,形式多样化。形式:固定组织形式的学校教育、无固定组织形式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其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总之,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3.教育起源于劳动。4.古代教育的特点:(1)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奴隶社会)。首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提高了社会物质生产能力。其次,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需要管理人员。再次,出现了记载和传递知识经验的工具文字。此外,原始社会后期,教育活动已在局部方面表现出专门化倾向。(2)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实际。5.现代教育的特点:第一,教育直接为现代科技、生产的发展所制约。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第三,教育具有普及性。第四,教育形式多样化。第五,教育具有科学性。第六,教育具有发展性。6.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7.学记(乐正克)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教育史上一般认为,大教育论(夸美纽斯)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8.教育学的价值:一、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使其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五、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第二章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怎样理解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总的来说,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当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一方面,教育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社会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教育。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教育可以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产生新科学技术的手段。经济对教育的的作用:(1)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经济的发展促进着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变革。怎样认识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能够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政治思想,形成社会舆论,发挥政治功能。(3)教育能够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2)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4)生产力制约着教学的方法和手段。3.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1) 影响文化的传递:使文化在时间上延续。(2)创造、更新文化。(3)传播文化:使文化在空间上流动。(4)影响文化的选择。(5)影响文化的融合。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1)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这是因为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常常表现为教育落后于生产力水平,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下,教育逐渐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推动一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即“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不是等生产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使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生产的发展。(2)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本身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具有永恒性。第三章1.个体发展在内容上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社会适应)。2.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1)遗传在个体发展的作用:a.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b.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个体发展过程及阶段。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对个体发展不起决定作用。(2) 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个体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个体在接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在改造着环境。(3)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a.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b.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c.教育对人的影响较系统、全面和深刻。d.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4)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个体发展的现实。3.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们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2) 学校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3) 教育能够根据科学的要求,协调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使遗传素质和环境的影响向有利于受教育者的方向健康发展;同时可将学校、社会、家庭的影响有效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对受教育者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4.教育必须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循序渐进。(2)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要求教育因材施教。(3)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教育有针对性。第四章1.教育方针的特点:(1)教育方针的方向性。(2)教育方针的实践性。(3)教育方针的时代性。(4)教育方针的法令性。2.教育方针的构成:一是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二是教育目的。三是教育途径和原则。教育方针的核心是教育目的。3.教育目的的功能:(1)定向功能。(2)调控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4.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最核心)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其本质内涵是:人的品德、智力、体质、审美能力等得到充分的、广泛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2)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3) 借鉴和吸取全人类的思想成果(教育价值取向的社会本位论;教育价值取向的个人本位论;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辩证统一的理论)。(4) 总结经验,不断完善。5.素质教育(论述)素质教育是系统工程,是整体性教育,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无考试教育,不等同于能力教育,不是放任教育,不是排斥课堂教学的教育。那种视考试为法宝或取消考试的教育,那种靠“题海战术”畸形“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教育或那种放任自流、信马由缰式的教育,皆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和歪曲,那种简单地增加几门课程的所谓“素质教育”,都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本义。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整合“五育”的育人活动,是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不是精英主义教育,而是大众化教育。对基础教育而言,素质教育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决不是一种平庸的教育,因为只有学校能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提供同样的发展机会,也就意味着为英才的涌现设置了一个更广阔更坚实的教育背景。面向全体学生,就是承认每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每个人都在原有的素质基础上能有所提高、有所改善,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才能,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一种自信的心理品格。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目前还只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但尊重每一个人的发展权利、培养学生的自信、保护学生的自信、努力开发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目标。6.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1) 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2)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3)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4)建立以评价促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5)提高校长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6)优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第五章1.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教师的作用:(1) 教师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播者。(2)教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塑造者。(3)教师是美的感受者、体现者和创造者。(4)教师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3.教育的地位:(1)专业地位。专业地位是教师的第一大地位,促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的有效策略是促使其不断专业化。(2)经济地位。(3)政治地位。(4)职业声望。4.教师劳动的特点:(1) 教师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师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内容、过程与教育情景的复杂等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2) 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教师劳动对象成长的长期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3) 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劳动对象及其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劳动成果的集体性。教师劳动形式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群体性与个体性。5.教师的素养(论述题)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教师专业素养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a.忠诚教育事业,敬业乐业,无私奉献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b.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c.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d.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2)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a.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本体性知识),即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b.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通识性知识),即一切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各种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总和。c.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与教学法知识。这是区别教师与非教师的主要特征。d.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3)教师的能力素养:a.了解学生与教育学生的能力。b.教学能力:(较强的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c.教育科研能力。d.育人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能力;班级教育与管理能力)。e.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测量的能力;心理咨询面谈的能力;心理矫正与治疗的能力)。(4)身心素养:a.身体强健。b.心理健康。c.人格健全。6.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密切配合。(2)民主平等,联系稳固。(3)教学相长,关系透明。(4)双向反馈,互补互助。7.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2)提高教师的自我修养,以身作则。(3)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善于与学生沟通。第六章1.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四个基本方面。2.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过程。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4.德育原则(案例分析)知行统一的原则。含义:本原则要求在德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学习,而且要重视引导学生从事社会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培养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求:a.理论联系实际,讲清道理。b.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实践活动。c.要强调言行一致,知行统一。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含义:本原则要求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育和培养集体,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又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要求:a.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b.重视个别教育,因材施教。c.正确处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使二者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含义:本原则要求德育以说服教育为主,用耐心疏导的办法,从正面向学生讲道理,使学生知道如何做,以从思想认识上解决问题,而非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办法对付学生。要求:(1)积极引导,促使转化。(2)耐心说服,以理服人。(3)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4)建章立约。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含义:本原则要求把对学生的严格、坚持不懈的要求与尊重、信任、爱护结合起来,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要求:a. 提出的要求应该是正确的、适当的、明确的和有计划的。b.要求提出后,要贯彻落实。c.要尊重、信任和热爱学生。5.德育的方法:(1) 说理法。(2)榜样法。(3)实际锻炼法。(4)陶冶教育法。(5)指导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第七章1.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八章1.在新课程理念下应确立全新的教学观:(1)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2)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3)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与教学环境不断对话交流的过程。(4)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主体地位。(5)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即进行探究性学习。(6)学习是学生从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7)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2.教学过程的特点:(1)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2)教学是一种情知交融的认知活动。(3)教学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科学认知活动。(4)教学是一种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5) 教学过程是一种有限制性的艺术创造活动。a.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反映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a)备课是一种同质异构的艺术创造活动。(b)上课是一种亦呈亦现的艺术表现活动。(c)评课是一种“空框”艺术。b.教学活动是一种有限制性的艺术创造活动。这种限制性的因素有:成文的教育目的和公众的教育希望、教育教学制度,客观的办学条件与教学设备,师生个人的知识基础与个性限制,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文化烙印及其角色的道德规范。3.教学原则(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含义: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密切地联系实际讲清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a.以理论为主导,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b.善于联系实际(包括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及最新的科学成就)。c.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d.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校本课程。直观性原则。含义:指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对象,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为充分理解教材、发展智力创造条件。要求:a.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b.直观教具的运用和语言讲解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c.重视教师语言的直观作用。启发性原则。含义:指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正确的观点和信念。要求:a.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b.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c.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d.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理解学习过程。e.发扬教学民主,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九章1.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首次提出班级授课制。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等划分等级,并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由教师根据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计划性。(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5)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备课的内容:a.备教材(钻研教材):以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研究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做好教书育人工作。b.备学生(了解学生):明确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明确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明确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明确学生情感需求差异;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c.备教法(研究教法)。d.备学法(研究学法)。3.备课的形式。教师要备好课,必须做好下列三种计划:a.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b.单元教学计划(课题计划)。c.课时教学计划(教案)。4.课的类型,简称课型,是依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单一课、综合课)。5.上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教学组织严密。(5)教学语言清晰。(6)教学积极性高。6.教学策略的选择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4)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5)学校的物质设备状况和教学时间、效率的要求。7.启发式是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8.讲授策略。含义:教师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方式:讲述、讲解、讲演。技巧:(1)讲授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有启发性、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语言要有艺术性,语音准确、语词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3)讲授时要恰当地运用板书。9.对话策略。含义: 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对话而获得或巩固知识、发展智能的策略。方式:启发性谈话、巩固性谈话、总结性谈话。要求:(1)准备工作要充分。(2)提问讲究艺术性。(3)候答环节要耐心。(4)叫答机会要均等。(5)回答过程细倾听。(6)理答行为针对性。第十二章1. 班级功能:(1)社会化功能。(2)个性化功能。(3)选择功能。(4)保护功能。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答:(1)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2)选拔、培养班干部和积极分子。(3)建立健全班级规范制度。(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个别教育是相对于集体而言的,应该包括各类型学生的教育。(1)对优秀生的培养教育。(2)对中等生的促进教育。(3)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4.问题学生一般指班级中在某些方面(如智力、学业成绩、思想品德、社会适应性等)落后于全班学生发展水平的学生。这类学生为数不多,但活动能量较大,常常搞得全班不得安宁,甚至连学校、家庭和社会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他们很容易在不良诱因的影响下走向歧途。但若得法,“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事例也不罕见。因此,班主任要坚定不移地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转化问题学生是一件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有一定的耐心和教育艺术。班主任教育问题学生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摸清情况,找出原因。(2)掌握心理特点,调动积极因素。(3)培养对学习的兴趣。(4)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5)耐心等待,持之以恒。(6)与家庭、社会一起联合教育。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学教程复习提纲.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