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浙摄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全).doc

    • 资源ID:56313850       资源大小:5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摄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全).doc

    浙摄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第1课 汉字的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收集资料来研究汉字的发展过程。建立文件夹、下载资料等知识学生都已学过,这一课重点突出分类保存的优越性,要传授一些操作技巧,如强调根据需要建立文件夹;将图片通过“另存为”的方法保存到相应的位置;根据需要下载文字,可以通过将网页中的文字复制粘贴到记事本并保存起来的方法减少一些不需要的代码等。 幻灯片制作中,主要介绍了将图片设置为背景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制作时,应注意背景与文本等内容的协调,避免利用图片作背景而使整个版面变乱。在交流中,除了交流作品外,应让学生多交流一些制作时的经验、感受,引导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资料,并能将资料分类保存;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的幻灯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汉字发展过程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汉字的发展”幻灯片的制作。 教学难点: 资料分类保存的习惯培养。 教学过程: 1. 激趣引入。 课件展示汉字“车”的发展,激发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2. 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准备收集哪几方面的材料,并创建相应的文件夹。 推荐相应的网站“中国科普博览”。 可先提问图片的保存方法,再来说说文字的保存,并强调文件名的命名。 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 3. 动手制作。 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和形式,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 先请学生演示幻灯片中背景的设置,再引导学生尝试用图片作背景。 小组合作完成幻灯片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 典型交流。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5. 整理作品。 各小组分别整理自己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 交流评价。 交流可采用集中交流和组间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同学有展示的机会。 第2课 世界之最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任务是制作有关“世界之最”的作品。资料收集除了通过网络收集外,还有很多渠道,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清楚这一点。对其他资料收集的方式可由教师演示,如数码相机、扫描仪的使用,也可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要注意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在开始制作前,应让学生确定其介绍的主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特点,采用大主题、小主题的方式,成立制作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提倡多形式的小报版式,可用横向或竖向版式,报头也可以位于左上、右上、中间等形式,不要千篇一律,以体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小报的内容与主题的贴切度、吸引力,小报版面的合理性、美观度,内容的协调度、创新程度等方面。可采用小组自评、组间评、教师评等形式展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将资料分类保存。 2. 能力目标:熟练地运用Word制作相关的小报。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相关主题小报的制作。 教学难点: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过程: 1. 置疑引入。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种树木只剩一株了吗?” 让学生自己提出想了解、介绍“世界之最”知识的想法。 2. 确定主题。 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介绍主题,并进行相应的分工。 3. 收集资料。 介绍“顺藤摸瓜”的收集方法。 请学生介绍一下资料保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回忆一下如何保存。 教师提示:除了网络外,还有其他的资料来源,如图书馆等。 教师演示将图书中的资料保存下来的方法,如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 4. 动手制作。 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 小组讨论并构思版面布局,可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 讨论:如何让排版更方便。 小组合作完成小报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限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5. 典型交流。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6. 整理交流评价。 各小组整理自己小组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把制作好的小报打印出来,在班中进行展览,互相交流。 第3课 房间的布置 教材分析: 房间的布置看似简单,其实涉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科学等。由于平时学生一般不会注意房间的大小和家具物品的尺寸,因此这些常识反而成了这节课的一个难点。上课前,可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或者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家具市场去看一看,这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便于上课。 比例尺的应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平时数学课中很少有机会像本课一样实际运用到比例尺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先计算出比例尺,再动手画图。 制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其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充分的激励和肯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自选图形的画法以及精确控制图形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根据比例知识来画图的方法,培养其设计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房间。 教学难点: 选用适当的比例,将家具的平面图绘制出来。 课前准备: 几张新楼盘的房间设计图。 教学过程: 1. 激趣引入。 由情境引出,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 2. 准备工作。 教师提问:设计之前应该了解些什么呢?让学生说说包括房间、家具尺寸等的大小。 介绍比例尺,并计算出按设定的比例尺,相应的图上尺寸是多少。 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 3. 设计。 根据比例尺,学生分头设计。对自选图形的设置,可让学生自学书本的相关介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 展示评价。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讨论其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4课 铺地砖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典型案例,出发点是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它除了帮助我们学习,也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要为学生尽可能创设比较真实的生活情境。 在设计制作地砖铺设方案之前,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将整个图形进行初步的设计,这是确定地砖铺设方案的关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并让学生设计一种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方案,然后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如评出最美观的方案、最简洁的方案、最省经费的方案、最活泼的方案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自选图形的绘制、旋转、移动与大小调整,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2. 能力目标:通过图形的拼砌,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地砖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教学难点: 学会用Word的绘图工具精确地绘制出自己需要的图形。 教学过程: 1. 情境引入。 创设相应情境,引出任务,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 2. 准备工作。 了解一下场地及大理石的尺寸和价格。并分别制作相应的图形。 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方案。 3. 设计。 学生组内相互讨论,并进行初步的设计,画出草图。 学生分头设计、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 展示评价。 学生组内讨论各自设计方案的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推荐出一个有特点的方案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讨论,注意多加肯定。 最终评出最美观的方案、最简洁的方案、最省经费的方案、最活泼的方案等。 第5课 编制古诗集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是通过网络、书本等多种途径收集古诗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与整理,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幻灯片。 幻灯片的整体构思和布局是本课的重点,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超级链接的设置是新知识,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两者虽然名称不同,但功能大致一样。在PowerPoint中,在每个对象上单击右键,就会弹出右键菜单,里面都有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我们不要求学生加以明确的区分。如果有些学生在制作目录时,将所有的内容都放在一个文本框中,设置时,要单独选择部分文字。对文字设置超级链接后,文字的颜色将会发生改变。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明确超级链接的作用。 2. 能力目标:能利用网络收集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类;熟练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幻灯片;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编古诗集,培养学生对古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整体构思和布局。 教学难点: 超级链接的设置。 课前准备: 制作演示文稿范例古诗集;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1. 设计任务,激发兴趣。 教师引入:“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活动:自由地背诵古诗。     “是啊,同学们记住的古诗可真不少,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我们把这些古诗编在一起,那不就是一本属于自己的古诗集了吗?”   展示演示文稿范例古诗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接着布置任务。        2.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明确目标。 教师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完成古诗集的制作。   (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根据学校的条件来进行分组,可以两人一组,也可以三人或四人一组。每组人员进行分工(如查资料的,制作幻灯片的)。  (3)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老师的演示文稿,同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学生完成任务,保存文件。 3. 小组汇报,相互评价。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记住制作优秀的一二个小组和制作明显有缺陷的一二个小组,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演示汇报(可以让学生从制作方法、设计意图、合作情况等方面来说),其他同学来评价。其他同学分小组演示,相互进行对比、评价。   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4. 教师小结(或让学生小结)。     第6课 台历制作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含有历史事件的超级周历。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完成这份周历,大量的时间是查找资料、选取资料。历史事件的收集,可以利用“百度”或“”搜索关键词“历史上的今天”,进入专门的网站进行查看。 周历封面的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切忌千篇一律,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周历的制作方法,通过制作周历,了解有关历史大事。 2. 能力目标:能利用网络收集每一个日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分类与整理;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周历;进一步掌握超级链接的设置。 3. 情感目标:通过周历的制作,让学生了解历史、关心历史。 教学重点: 周历的设计及制作。 教学难点: 合理选取有用的资料。 课前准备: 周历的实物和周历的范例作品23个,最好是风格不一样的。 教学过程: 1. 激趣引入。 大家知道要珍惜时间,那么如何珍惜时间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计划。有计划地安排好你的每一学期、每一个月、每一周,每天都知道今天有什么任务,必须完成什么,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时间,因此,最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记事周历本。今天,我们就要在Powerpoint中制作自己设计的周历。 2. 设计周历。 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先思考,要有计划。鼓励学生设计出具有个性的、风格各异的周历。 3. 制作周历。 (1)制作周历的封面,并注意美化修饰。 (2)收集历史事件。把收集的历史事件按日期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里。 (3)重现历史上的今天。 (4)设置超级链接。把周历封面上的日期和“历史上的今天”链接起来。 4. 交流评价。 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让大家一起来改进周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最终制作好自己的周历。还可以在上完这一课后,举行一个周历设计展,把信息技术课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  第7课 我们的生活变化多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先确定研究的主题,根据选定的主题,选择一组感兴趣的数据,用统计图把它们表示出来,看看它到底是怎样变化的,从中找出它的变化规律。 1. 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活动。 整节课的设计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从情境的创设到内容的选择都应注意这一点。 (1)个性化学习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都能按自己的个性来完成自己的作品。 (2)体现合作学习的思想。一个人要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不现实的,因此,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以后,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网络在Word中合成研究报告,并加以美化修饰。这是一个需要多人互相协调、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让学生们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3)重视交流。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交流,这节课当中安排了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交流。 2. 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这节课正好为学生虚拟了一个信息社会背景下的网络环境,学生就像在因特网上一样查找和获取自己的信息。同时,为学生提供的主页(信息)并不都是有用的,而是需要经过过滤的,这样对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过滤能力创造了条件。学生在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以后,还要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后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根据规律进行推断,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一个研究报告,完成这项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需要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网络、数学知识和生活知识,还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努力,因此完成这项任务就成为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统计图的相关数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利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能利用数学知识更精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课前准备: 硬件:一人一机,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教学网,局域网;软件:提供主页, Word文字处理软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引入:“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引入统计图。 “如果我们知道以前是多少,现在是多少,用数学方法进行对比,可能会把这种变化说得更精确。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我们所说的变化情况更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让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来呢?”(统计图。) (3)引出数据。 “统计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那么要制作统计图需要有什么呢?”(数据。) “很好,那么我们需要的数据可以到哪里去找呢?”(书籍、报刊、电视、上网。) (4)明确学习任务。 “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分小组来研究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的变化,网上有一个专门介绍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巨大变化的主页,上面有许多的数据。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组数据,从一个方面来研究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最后每个小组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5)全班讨论报告内容。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们的生活在某一方面的变化,在我们的研究报告里,除了有数据,还可以有什么呢?”(统计图、统计表、文字、图片。) (6)“报告里有这么多内容,如果这些事情都要一个人来完成肯定要花很多时间,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报告又快又高质量地完成呢?”(小组分工。) 2. 查看资料,确定研究内容。 (1)浏览主页,查看资料。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首先每个同学用两分钟时间来浏览我们的主页内容。”(呈现主页所在位置。) (2)小组讨论,确定内容。 呈现小组讨论内容: 选择一组数据反映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 “从数据中,我可以知道什么,这组数据是怎样变化的?” 3. 小组合作,完成报告。 接下来,就分小组研究自己所选择的数据,最后每个组用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1)活动要求。 分工: 制作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写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做出适当推断;写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下载图片并写上文字说明。 合作(一起用Word合成报告):文字是否通顺;推断是否合理;建议是否合理。 美观修饰。 (2)呈现活动内容。 合作完成研究报告。 修饰美化。 (3)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交流。 4. 汇报交流。 (1)每个组根据自己完成的报告向全班同学汇报。 (2)选择相同内容的小组,补充自己的不同看法。 5. 总结提高。 第8课 二十年以后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7课属于同一类型的综合课,首先,让学生选择一组感兴趣的数据,用统计图把它表示出来,然后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变化的,从中找出它的变化规律。小论文的内容包括令人感兴趣的一组数据、一幅统计图,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和自己的一些建议。在教学中要注意: 1.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它应该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各学科当中,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是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所提出的“计算机和学科课程的整合”。这节课里所指的“整合”有两层含义:一是计算机技术和各学科的整合;二是数学学科和常识学科的整合。整个软件将环保知识、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学生可以用计算机这一工具更直观、形象、快捷地来表现出环境状况的变化。 2.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绘制统计图这一基本技能,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学会看统计图上,根据统计图中数据的变化趋势,对未来作出适当的推测,并以此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在绘制统计图输入数据时,往往会把单位跟着数字一起输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正误对比,认识到在数据表中只要输入数字就可以了。 4. 这是一节开放性比较强的课,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较好机会。 5. 重视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首先,学生要从众多的数据文字中选择出一组自己感兴趣的文字,然后还要从这段文字中筛选出自己所需的数据来填入统计表中,这就是对信息的一种过滤。由于这节课将统计图的制作工作交给了电脑,因此制作上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对统计图的分析,通过对其变化规律的分析,做出各种推断,然后提出各种有见地的建议。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统计图的相关数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 3. 情感目标: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难点: 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引入:“大家都知道洪水泛滥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你想一想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洪水泛滥的呢?” “环境的破坏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环境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计算机一起来研究环保问题。” 2. 呈现材料,教师演示。 (1)呈现学习材料。  2004年关于某地区环境状况变化的调查 对某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1984年为267.2万人,1989年为276.7万人,1994年为282.4万人,1999年为288.5万人,2004年为294.4万人。 该地区的森林面积变化:1984年为34.4万公顷,1989年为32.9万公顷,1994年为29.7万公顷,1999年为26万公顷,2004年为21.24万公顷。 该地区的人均耕地占有面积的变化: 1984年为2160平方米,1989年为2070平方米,1994年为1720平方米,1999年为1390平方米,2004年为980平方米。 该地区水土流失变化情况:1984年为2.1万吨,1989年为2.4万吨,1994年为2.8万吨,1999年为3.4万吨,2004年为4.1万吨。 该地区野鹿数量情况:1984年约为2000只,1989年约为1850只,1994年约为1500只,1999年约为1050只,2004年约为450只。 该地区发生洪灾次数:20世纪60年代发生7次,70年代发生6次,80年代发生9次,90年代发生12次。     “看了刚才的材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刚刚看到的环境变化状况更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能让人一目了然呢?”(统计图。)     (2)教师演示。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用电脑来制作统计图,看看手工画和用电脑画有什么不同。” 选择数据。 制作统计图:生成统计图;输入统计图标题、单位名称、制作时间;输入年代、数据;选择统计图类型。 预测未来。 提出建议。 美化修饰。 3.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4. 汇报交流。 (1)同桌自由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我们从自己画的统计图中,做出了许多推断,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建议,相信我们国家今后的环境状况一定会充满希望。”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人是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许多环境问题是互相联系的,所以我们要去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 5. 小结。 (1)“这节课,我们做了什么?” (2)“你觉得用电脑来画统计图有哪些好处呢?”   第9课 毕业留念册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本领,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具有独特风格的毕业留念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制作“毕业留念册”为中心活动,组织与展开教学。教学中,一要重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并交流探索成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合作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以及整个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积极感受数字化信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方便与乐趣。二要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激励小组成员互帮互助,让先完成任务的同学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同学,同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领导才能。 教师要提供2-3个做好的范例,最好是风格不一致的。让学生心里大致有个数,但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萌发想做得更好的愿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和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话筒、摄像机等设备及其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能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话筒、摄像机等设备采集所需的素材;能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毕业留念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中结合理想教育,整合德育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珍惜友情的情感,培养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毕业留念册的构思、创意。 教学难点: 毕业留念册所需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课前准备: 准备1-2个不同风格的多媒体电子毕业留念册的范例;网上邻居的正常使用。 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让学生欣赏一些毕业留念册,引入制作毕业留念册的课题, 也可以说说电子毕业留念册与传统留念册相比,突显的优势和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因为制作毕业留念册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创意。 2. 策划毕业留念册。 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先思考,要有计划。在构思毕业留念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在毕业纪念册里可以放一些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分工,运用什么工具进行制作等。 3. 资料的采集与分类整理。 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一张照片拿来,通过扫描仪输入到电脑中,有数码相机的话,可以在校园里选几个有留念意义的地方进行拍摄,直接输入到电脑中。学生的留言可以利用录音软件通过话筒输入到电脑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拍摄录像,利用视频捕捉卡输入到电脑中。并把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存放,以便于使用。 4. 制作毕业留念册。 首先,每位同学完成自己的个人档案,并以自己的名字作为文件名存放到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里。然后,制作毕业留念册的封面,把其他同学的个人档案从教师机上复制到自己机上,利用超级链接进行合成。最后,大家一起欣赏毕业留念册,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10课 认识机器人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分成:知道机器人一词的由来、知道机器人的种类、了解机器人结构特征和不同功能、畅想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等几方面。 由于学生对机器人的感性认识往往是通过电视、书籍等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机器人就是像人一样的机器,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等。在处理教材时,可以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来交流:“你知道什么是机器人吗?”“机器人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出示有关机器人的幻灯片,较系统、完整地介绍机器人的由来、种类、特征、发展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本课要重点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史,介绍它们在各行各业中的“杰出”表现,同时让学生思考体会:机器人不一定是人形的样子!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产生、现状和发展。 2. 能力目标:收集有关机器人各个方面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辑整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从小树立爱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机器人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 能较快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介绍机器人的演示文稿、照片、录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通过谈话引入新课生活中你看到过机器人吗?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一些机器人资料,一上课就先来交流展示。 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互相交流,围绕现在的机器人都能做哪些事情、机器人代替人类有什么好处等来谈。让学生来感受体会,发表个人见解,交流互动。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可以适时展示事先准备的有关机器人发展史的图片、录像资料,在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笔记的同时,也积极思考:什么样的才叫机器人呢?你能给它下个定义吗?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小结。 第三个环节,让全体学生畅想:未来的机器人又将如何发展呢?布置本次课堂作业:画一幅机器人的科幻画。学生上机操作。 最后,教师小结,点评作业。同时,开始安排全班分组,一般以45人小组为一个单位,共同学习,使用一套教学机器人。也可以就刚才学生未完的话题继续展开讨论。 练习: 1. 上机作业:我心目中的机器人,要求画一幅机器人科幻画。 2. 课外作业:收集机器人的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Word简报。巩固本次课堂教学效果,为下节课作铺垫和准备。 第11课 走近机器人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有两大块内容: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机器人的一般硬件特征和软件组成;掌握操作课堂教学机器的一般步骤。学生对机器人的硬件结构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学习,老师可以适当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同时要引导学生,光有硬件结构的机器人还是不能正常工作的,还需要有机器人能读懂的程序。展开介绍机器人配套软件的重要性、界面、图标等方面内容,再过渡到课堂教学机器人的一般操作过程和方法,把前面两部分综合起来,完成一个范例程序的下载、调试和运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组成;了解机器人编程的环境和界面。 2. 能力目标:学习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对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程序的编写、下载、调试和运行。 课前准备: 一段舞蹈或音乐程序(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机器人的组成 机器人到底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请同学们先观看一段介绍机器人的录像资料,请留意以下方面的内容: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的手脚、机器人的眼睛、机器人的耳朵等。 通常一套完整的机器人设备,至少包含以下几个部件: 1. 微型计算机机器人的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就是电脑,一般都是由较复杂的芯片和电路组装而成的。 2. 传感器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传感器是一种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应,能代替人定量测出感知对象的信息量,并能把被测的信息量转换成电脑能识别、判断电信号的装置。常用的有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声音识别等传感器。 3. 执行器机器人的四肢和嘴。 执行器一般由电机和机械装置构成。用来完成指定的动作,一般机器人的执行器有:马达、喇叭、风扇、机器臂、气缸等。 4. 配套软件玩转机器人的大舞台。 组装完成的机器人,没有软件是不会工作的,必须通过相关配套软件,编制程序,下载、调试后,才有可能让机器人按我们的设计意图忠实地执行。 学生操作:观察自己的机器人,找出机器人的大脑、感觉器官、执行器等。 二、机器人调试 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在电脑中完成机器人配套软件的安装,完成后运行该程序,尽快熟悉整个平台界面、操作步骤、菜单选项、图标功能。 以“给机器人下载并播放一段音乐”为例,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掌握机器人编程、调试和运行的整个过程。程序下载的一般步骤(教师示范): 1. 首先完成机器人的主体搭建。 2. 检查机器人各部分连线是否到位,装入电池,查看机器人设备初始化自检是否正常。 3. 关闭机器人电源,将机器人与电脑主机通过数据线连接。 4. 启动相关软件操作平台,检测计算机与机器人通讯线路是否正常。一般在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下载自带初始化程序到机器人的微型电脑中。 5. 在软件操作平台中,调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一首歌曲,将歌曲下载到机器人中。 6. 断开机器人与计算机主机的数据线路。启动机器人开始按钮,怎么样?机器人能唱歌吗? 三、上机作业 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一个程序下载到自己的机器人中,看看哪个小组能最先成功执行。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程序呢?  第12课 机器人邮递员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机器人走一段直线,学习机器人编程中最简单的“顺序式”结构。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把理论设想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走线段”任务对刚接触机器人没多久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主要是由于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儿童化、趣味化着手,投其所好,让学生沉浸到机器人学习任务的愉快氛围中,接受困难的挑战,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通过课内竞赛等方法来实施。 第一次主题任务活动,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互学互助,提高效率。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机器人的组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初步学会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能让机器人走直线。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机器人编程步骤,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教学难点: 让机器人尽可能地走直线。 课前准备: 机器人调试比赛场地一块;比分记录牌一块;综合得分记录牌一块。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 实践探索。 师:宣布本次比赛的主题:机器人邮递员。看看哪个小组的机器人邮递员最能干,能将信准确及时地送达指定地点。 宣读本次比赛的规则: (1)各队按要求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搭建及调试工作。 (2)在每次比赛之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 (3)采取对抗赛形式,每次两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胜队进下一轮,负队淘汰。对决次序由队长赛前抽签决定。 (4)比赛的过程中参赛队员必须服从裁判。 (5)比赛中,如果因为场外干扰或者场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赛,由裁判决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赛。 (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每小组两位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其他人不能进入。  然后,教师简单分析本次任务的特点及完成任务的思路。 学生活动,教师下组指导。 3. 学生比赛。 由一位教师及若干位学生组成一个公平竞赛裁判组,组织好本次比赛。相关记录人员(由学生担当)负责记录好各小组成绩与名次。 教师及时处理好小组的违规及各类争执,保证比赛的相对公正、公平。 4. 评价与反馈。 师:我们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在让我们评价与反馈一下。 首先,我想采访一下最能干的机器人邮递员,你们小组的机器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请小组成员全部上台,给大家作经验介绍。 其次,各小组拿出评价表格,根据评测表为本组(队)的表现打分。 5整理下课。 师:好!同学们。我们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各小组整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组长交回到老师手中。 附参考程序: 乐高机器人范例程序 纳英特机器人范例程序 第13课 机器人导游教材分析: 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控制机器人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动作走折线。学生已经有了控制机器人走线段的经验,所以本课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体会如何把这个比较复杂的“走折线”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让机器人“走线段”“转弯”“再走线段”。“转弯”是新的任务,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机器人转弯的原理,会控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和角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机器人产生转弯的原理;知道如何让机器人转弯和如何控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知道通过设置机器人转弯延时来控制转弯角度。 2.能力目标:会编写机器人转弯的程序,能根据机器人运行

    注意事项

    本文(浙摄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全).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