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国及欧盟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演变与启示.doc
-
资源ID:56402303
资源大小:1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日本、美国及欧盟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演变与启示.doc
日本、美国及欧盟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演变与启示张宝山受国际国内严峻金融形势的影响,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目标已转变为“扩内需、增就业、促增长”。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不仅在分散市场风险、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吸纳新增就业、扩大内需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力量,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在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陷入了出口减少和融资困难的“两难”窘境。鉴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财税和信贷政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努力解决其融资瓶颈。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使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有了法律基础,但是随之而来就是要明确政府政策扶持的范围,即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界定问题。2011年6月我国政府出台并执行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该标准的实施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划定标准上有长达近百年的历史经验,站在不同角度审视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或许在实施新标准的背景下,能指引相关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日本中小企业划定标准的演变及修订动因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是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加以修订完善而形成的,加之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东方文化的范畴。因此,借鉴和吸取日本有关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历史经验就非常有必要。1940年,日本以职工人数小于100人作为划分中小企业的依据。1946年,日本政府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经济,实施“倾斜生产方式”的经济政策,同时为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的扶持范围,相应地将职工人数标准上限提高到200人。1950年,开始采用职工人数和资本金额作为划分标准,进一步将职工人数上限提高到300人。1963年,日本颁布中小企业基本法,首次以立法形式界定了中小企业的划定标准,此次标准相对于之前的三次标准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其一,行业划分采取四分法,有利于政府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扶持特定行业的发展;其二,采用职工人数和资本金额复合指标,有利于增加政府实施扶持政策的活动空间;其三,不同行业划分标准的指标上限不宽不窄,比较符合当时日本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截至20世纪末,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处于世界第二位,正是因为其庞大的经济总量。196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与实际经济发展呈现脱节现象,因此,1999年对1963年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了修订,将不同行业的资本金标准提高到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额度,职工人数标准基本没有变化。日本对中小企业划定标准的修订总共达五次,每次均服从国民经济的需要,尽可能地提高划定标准上限,从而避免因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界定过窄引致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实施的僵化,从中也可看到日本出台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准确实施中小企业保护政策。此外,2010年颁布中小企业宪章,虽然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没有变化,但是将其地位提升到“国民经济的牵引力和社会发展的主角”。与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相比,日本不论职工人数还是资本金的上限均严重小于我国同类型企业相应指标上限,如果仅从“量”的角度比较的话,日本中小企业的范畴基本上与我国小微企业的概念相同。美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演变及其特点美国着手探索和研究支持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由于此前美国政府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或者被兼并重组,造成了严重的失业问题,危害到社会稳定与安全。因此,美国政府开始着手研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贷款支持和优惠政策。1953年颁布小企业法案,首次以联邦政府法律的形式界定了小企业范畴,成立了永久性隶属于联邦政府专管小企业认定、担保、融资等一系列工作的小企业管理局,不过该法案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是定性准则,即凡属独立拥有和经营,且在所属行业中不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均可认定为是小企业。然而,该定性标准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过大而备受争议,随后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修订了该指标,采用定量指标加以代替,即规定凡企业资产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可认定为小企业,这些小企业就可以享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融资优惠。随着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管理局又将企业雇员人数作为划分小企业的一个指标,并用较易获取的销售额指标替代原有的资产总额指标,即雇员人数在500人以下或销售额在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均可认定为小企业。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为了防止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享受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侵占小企业的融资资源,也从企业独立经营和产业发展政策的角度制定了小企业的标准。但是两种标准并行的结果是统计混乱,不利于政策的实施。由于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不直接受理小企业的认定等工作,因此,美国现行的小企业认定标准,以小企业管理局颁布的标准为准。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在北美工业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将小企业划分为20个产业大类,近1000个细分行业,每个行业依据其具体特性,或是采用年均雇员数,或是采用企业前三年平均销售额,作为划分小企业的标准,操作性极强。美国小企业划分标准有如下两个特点:其一,小企业归属的行业划分非常细致;其二,具体行业的小企业划分标准唯一,操作性极强;此外,在美国中小企业划定标准的演变过程中,虽然也曾经出现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现象,但是由于在小企业认定的具体实施中两者易起冲突,最终以定性指标被舍弃而告终。美国的经验似乎启示人们,在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制定中定性指标不易操作,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在同样拥有中小企业数量巨大的欧盟,定性指标却是划分中小企业的必要指标,那么欧盟的认定标准是如何制定的呢?欧盟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特点欧盟将中小企业视为欧洲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较早地认识到中小企业对欧洲经济的贡献,但直到1996年欧盟才制定了首个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现行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是2003年欧盟委员会在1996年标准基础上加以修订的。现行标准的特点有三:第一,采用两个定量指标即雇员人数和年营业总额或年资产负债总额,以及一个定性指标即被认定企业不能被其他企业拥有25%以上的股权来划分中小企业,并且年营业总额和年资产负债总额相较于1996年的标准有较大提高,凸显指标设置时考虑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雇员人数指标较1996年标准没有变化;第二,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独立性”的概念,即被认定企业不能被其他企业拥有25%的股权,主要区分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旨在避免和减少利用政策漏洞冒充中小微企业的“搭便车”行为,尽其所能地保证使有限的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真正应该得到扶持和帮助的中小企业上;第三,首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微型”企业的概念,使欧盟中小企业政策更有针对性,微型企业的认定主要根据雇员人数指标,虽然年营业总额和年资产负债总额也作为参考,但是微型企业没有“独立性”的界定,因为微型企业多数是没有雇员或者只雇佣自己家庭成员,2003年只有自己或者家庭成员经营的微型企业就达900万家,占欧盟企业总数的46.61%,而到2009年末该类型的微型企业数量达到了1906万,占欧盟企业总数的91.8%,吸收的就业数量占全社会从业总量的29.7%,由此可见,微型企业已成为欧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启示日本、美国和欧盟关于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制定是动态的,均立足于本国国情,制定的标准均作为认定那类企业可以享受政府颁布的优惠政策,对我国中小企业标准的界定以及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以下两点启示。其一,中小企业划分的定量标准是相对指标,而不是绝对指标,每个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设定具体的定量标准,2003年中国和欧盟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量的百分比均为99%,但是按照当年年末汇率换算后,欧盟对中型和小型企业划分标准的上限要比中国高出一倍多,而日本1999年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上限又比中国相同类型企业的划分上限小得多,这或许有汇率换算方面的误差,但整体来讲,不同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定量指标不具有横向可比性。其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是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亚洲文化区的国家不倾向于采用定性指标,而欧美国家一般较认同定性指标作为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虽然定性指标在美国的实施过程中因与定量指标相冲突而被遗弃,但是有关企业“独立性”的定性指标在欧盟地区被广泛地采用。此外,美国在小企业划分标准及相关政策制定实施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其一,美国制定小企业标准和认定哪些企业符合小企业标准的部门是唯一的,所有权利归属于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其二,美国划分中小企业的行业非常细致,具体到每个细分行业,划分标准唯一,实际操作性极强。(作者单位:华夏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