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格式要求.doc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双按钮门铃 齐齐哈尔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 103:牛海锋 指导教师:尹明2012年6月13日 题 目双按钮门铃一、设计任务1.设计目的: 设计一个双按钮门铃,能根据铃声震响频率的不同,判断出哪一个按钮被按下。从而确定开哪一个门。2.技术指标: (1)设计一个双按钮门铃电路,设置一个按钮,按下按钮时发出较高的频率的铃声,松开按钮,按下另一个按钮发出间断频率的铃声。正常人听力范围在20Hz20000Hz,而300Hz5000Hz则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此,频率声最好在这个范围内或者左右。(2)电路低功耗,可靠性好。二、设计方案 设想1: 电路中的两个按钮,一个安装在前门,一个安装在后门。 S1,S2并联,当S2被按下时,振铃鸣响,S1被按下时经过分流使电铃两次获得的电流不同从而发出不同频率的铃声。 设想2: 电路中的两个按钮,一个安装在前门,一个安装在后门。 S1,S2并联,当S2被按下时,振铃鸣响,电压由D1整流C1,滤波,经过t=R1R2C2后,C2两端电压使得T导通,继电器吸合,其常闭点开关断开,电源切断,振铃停止鸣响。经过一段时间后,C1C2放完电后继电器停止了工作,振铃这时再一次鸣响。按下S1时,门铃连续鸣响。根据振铃鸣响的频率或时间不同就能判断哪一个门铃被按下。特点:设想1电路简单,易连接,可靠性差。 设想2 元件常见,易于连接,可靠性高。 理由:设想2可靠性高,相对于设想1更易区分哪个铃响,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三、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1.电路的结构框图:门铃控制电路双按钮开关整流滤波直流电源 图1 双按钮门铃框图 2.电路的原理图:图2 双按钮门铃电路原理图 3.电路工作原理:电路中的两个按钮,一个安装在前门,一个安装在后门。 S1,S2并联,当S2被按下时,振铃鸣响,电压由D1整流C1,滤波,经过t=R1R2C2后,C2两端电压使得T导通,继电器吸合,其常闭点开关断开,电源切断,振铃停止鸣响。经过一段时间后,C1C2放完电后继电器停止了工作,振铃这时再一次鸣响。按下S1时,门铃连续鸣响。根据振铃鸣响的频率或时间不同就能判断哪一个门铃被按下。 四、电路主要元件简介1.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2. 电容(或电容量, Capacitance)指的是在给定电位差下的电荷储藏量;记为C,国际单位是法拉(F)。一般来说,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力而移动,当导体之间有了介质,则阻碍了电荷移动而使得电荷累积在导体上;造成电荷的累积储存,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两片平行金属板。也是电容器的俗称。 五、电路仿真过程及结果Protues仿真软件,仿真参数:电容C1=1000u,C2=470u,电阻R1=10K R2=47KD1IN4001,D2IN4148,TBD139.继电器 .六、电路安装与调试试验数据:连续响铃的频率:接通S1电铃连续震动。间断频率:接通S2铃声响起,经D1整流,C1滤波,C2充放电接通三极管,吸合继电器,铃声停止,如此反复。持续的时间:减小C2、R1,R2则持续时间变短,反之则变长七、课程设计体会: 学习这个专业已经2年了,一直以来就想设计使用的东西。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学习的东西没办法派上实际用途,而这次的课程设计真的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的快乐。 这次课程设计历时二个星期左右,通过这两个星期的学习,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自己知识的很多漏洞,看到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急需提高。 这次,我设计的是双按钮门铃电路,门铃电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路,但是讲其实际化对于我这种初等的设计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我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开始收集大量的资料,包括继电器,充电电容,二极管,三极管以及人的听力范围等等与课程设计相关的各类知识,我了解了好多我之前不知道或者没注意的知识以及消息,我相信这也是对我的一种提高啊,至少扩展了我的知识库。 收集完资料后,就着手开始设计。针对这次的设计,我设计出来了2种方案,。对于这次的电路设计,设计得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将其实现又是对我们的另外一种要求。首先是对于元器件的选择,这是我之前设计电路从未考虑过的东西,而现在已经要求我将关注力投向它们。从芯片的规格到功耗到造价,我一一的着手弄清楚,相信这也是对我能力的一种提高。然后,我将收集出来的各种信息经行整合,尽力设计出最完美的方案。 到了连接电路的阶段。由于我在网上查询到的不合理信息,导致我的布线十分的困难(网上说面包板的连接只是测试电路是否正确,因而不能剪断器件的引脚,器件的引脚过长遮住了相当一部分的面包板上的孔)。当时布线的时候十分的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的布线,尽量不跳线。当时,如果我给负责老师打个电话进行询问下,应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是我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思维的一种问题,有待我去改善。最后,即使布线很困难,我还是讲面包板连好,而且没有出现跳线的问题。 在测试电路的阶段,一开始我们拿着万用表经行测量,结果发现有个别我们漏接的线。还好我们并没有直接就和电源相连,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短路讲器件烧坏的情况发生,而是一开始就一根根的检查。就是因为这样,我们第一次测试其功能就成功了。然后,我们需要改进的,只是改变相应的电容以及电路的大小来确定叮咚声的频率以及声音持续的时间。整个过程还算是十分顺利的。 不提这次的课设带给我多大的能力的提高,最关键的一点是,它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的快乐。参考文献1文章名:篮板电子电路,作者名:刘福太,杂志名: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20日,第一卷第一期,页数1-500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