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新.doc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60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 29人。他们是一群活泼可爱、可塑性非常高的孩子。通过上学期的期末测试及学习后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由于学生数很多,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学生也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太多不好管理,纪律不好抓,而且学生年龄小,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因此学习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所以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是恰当的。“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七单元统计,教学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继续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重点仍放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在一年级上册学过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之后,本册如此安排也是合乎逻辑的。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假日小队”。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三、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5.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6.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7.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8.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9.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10.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100以内数的认识2、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二).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方法与过程: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7.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8.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教学资源:班班通、实物教具、人民币、钟表、计数器第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20以内的减法。本单元从具体的情景出发,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措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景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20以内减法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并掌握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愿意与同学合作,形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课时安排:(共8课时)十几减九 1课时十几减8、7 1课时十几减几 1课时复习 1课时 第一课时 十几减9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形成运算技能。2、让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学习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教具准备:课件,学具盒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故事情景,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3-9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1、自主探索,(1)学生操作:先摆10个桃,再摆3个桃。(2)师问:在13个桃中去掉9个桃,该怎么算呢?你能为小猴先生想想办法吗?(3)学生自主动手操作。2、同桌交流同桌边操作,边说出从13个桃中减去9个桃的操作过程。3、师生交流。师:你为小猴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呢?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演示边说过程。(1)从13个桃里一个个去减,减9次,还剩4个。(2)先从10个桃中减9个桃,还剩一个,再把1个桃和盒子外面的3个桃合起来是4个桃。(3)先减去盒子外面的3个桃,再减去盒子里面6个桃,这样一共减去9个,还剩4个。(4)把13个桃分成9个和4个,13减9等于4.谈话: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三、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第1-5题。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外拓展如果小兔弟弟买了8个桃,那么还剩几个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吗? 板书设计十几减913-3=10 10-9=1 9+4=1310-6=4 1+3=4 13-9=4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十几减8、7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十几减8、7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并掌握十几减8、7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十几减8、7。2、通过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3-9= 16-9= 18-9= 14-9=12-9= 17-9= 15-9= 11-9=选第2题让学生说说的怎样想的。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列出:15-8=?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提问:15-8等于多少呢?你想怎样计算?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小组活动: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小朋友说一说。全班交流,生边说边摆小棒。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交流: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说给同桌听。三、教学“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任选一题把自己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四、巩固提高1、完成“想想做做”第1-4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游戏方法:学生手上拿一张卡片,一边过桥一边说出两道算式和得数。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十几减8、715-5=10 10-8=2 8+7=1510-3=7 2+5=7 15-8=7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十几减6、5、4、3、2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收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能结合加减法的初步知识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感知有关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3、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意识。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十几减6、5、4、3、2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法。教具准备:课件,挂图,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12-7= 11-9= 6+9= 14-9=15-8= 14-7= 6+7= 3+9=5+9= 8+7= 16-8= 12-8=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二、探究新知1、课件演示情境。2、提问:你知道了什么?多让几名学生说说。3、小组交流:选择其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出算式吗?全班交流。(1)小兔采了5个灰蘑菇,6个花蘑菇,一共采了多少个?(2)小兔一共采了11个,5个是灰蘑菇,花蘑菇有几个?(3)小兔一共采了11个,6个是花蘑菇,灰蘑菇有几个?第(1)个问题我们已经学过谁来说说怎样解决?指名学生说出:5+6=11师引导思考:下面两题该怎样算呢?4、探索11-5先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1) 5+(6)=11 11-5=6(2) 10-5-=5 5+1=6(3) 11-1=10 10-4=6你喜欢哪种方法?再介绍给你同桌听。5、探索11-6用你喜欢的方法先算一算,再介绍给同桌,然后全班交流。三、练习巩固1、完成“想想做做”1。(1)看图写两道减法算式。(2)你发现了什么?谈话:你能用发现的规律算第2题吗?2、完成“想想做做”2。学生直接写得数。交流:比较每组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想想做做”3。(1)学生独立填在书上,指名汇报。(2)比一比,说说你有什么发现?4、完成“想想做做”4。游戏:蚂蚁搬家。让学生独立连一连,指名汇报。5、完成“想想做做”5.(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用减法算?四、评价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五、课堂作业:做补充习题第7题。板书设计十几减6、5、4、3、211-5=6 11-6=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第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减法表的整理过程,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减法表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13-4= 17-9= 15-8= 12-4=14-6= 12-3= 18-9= 12-9=11-4= 17-8= 14-3= 13-5=13-6= 15-7= 16-8= 11-6=卡片出示,开火车进行。二、巩固练习1、复习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题后全班反馈。2、出示课本第13页减法表。(1)认真观察第一列,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小组讨论指名交流)(2)既然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这张表格的规律,那么你们能将它补充完整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算式,教师巡视指导,集体反馈。(3)横着观察减法表: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一说(4)斜着观察减法表:你又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名汇报。3、复习的第3题。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多请一些学生来说说有联系的一些减法算式。4、复习第4题。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做这一题有什么规律吗?5、复习第5题。师:小朋友们太棒了!你们还愿意接受挑战吗?小组竞赛完成第5题的口算。学生完成后全班反馈。三、课时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四、课堂作业:做补充习题第9题。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上,教学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其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是通过一些常见几何体上的面,以及用几何体上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行和圆;第二段是通过折、剪、拼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此外,教材还安排了练习四。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的认知经验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时,所形成的一些常见几何体表面的经验;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一些物体表面形状的经验。2、让学生在活动中做出平面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可以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形状,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3、注重练习的实习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二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认识未知图形,并在这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四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 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课时安排: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 1课时 练习四 1课时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内容:第1618页。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形的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体会“体”与“面”的联系。 2.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物体。请拿出一个你认识的、最喜欢的物体,向大家介绍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提问: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板书课题:认图形) 二、 操作感悟,探索新知 1. 摸一摸。 谈话:其实,这些图形就藏在小朋友手中的物体上呢!不信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它们。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 2. 描一描。 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锥和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 把这些图形从纸盒上剪下来; 把这些图形描下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描,再示范)h 谈话: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描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 3. 找一找。 谈话: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谈话: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第17页,看“想想做做”第1题,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形的吗? 三、 综合练习,巩固深化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好吗? 1.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组织反馈。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 追问: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帮助学生体会圆的边是弯曲的,在钉子板上围不出圆) 2、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 组织全班交流。3.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请你用一个长方体画长方形,看看能画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在白纸上画。全班交流反馈。4.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请你用一个正方体画正方形,看看画出的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在白纸上画。全班交流反馈。游戏。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把它们分别放入相应的盒子里。 四、 回顾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归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练习四教学内容: 书第1920页第16题。教学目标: 通过搭一搭、数一数、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重点:动手折、剪,进一步感受简单图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数图形。教学准备:长方形纸、剪刀、图、三张正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板书课题。二、练一练。 1、练习四1你能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吗?同桌交流摆小棒。集体交流。你能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吗?学生摆小棒。集体交流。用8根小棒能摆出什么图形?2、练习四2(1)出示图片,看一看,有些什么图形?(2)学生选择一种折出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3)集体交流并参考课本,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练习四3 你会在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说说你打算怎么画?要注意些什么?教师示范画,学生自己画。4、练习四4你会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老师相信,多折几次,一定会成功的 折成后,让他们互相说说是怎样折的?(边折边说)5、练习四5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想一想怎样才能折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活动,集体交流汇报你是怎样折的? 6、练习四6看书上第一小题说说有些什么图案,是怎么排列的?你会照样子接着画下去吗?说说该怎么画?同法完成第二小题。 思考题:数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动手做:把第99页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减下来,拼成美丽的图案。你拼出了什么?是怎样拼的?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材简析:本单元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数的组成和数的读写;结合认数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第二段教学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结合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和少得多”。每段后面安排了一个练习,单元后面安排了复习。最后,还安排了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几个特点:1、注意教材知识结构的优化。2、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3、关注并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学习策略,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并初步认识百位;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3、使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结合数的认识,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4、使学生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从而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在认数的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 课时安排:1、数数、数的基本含义 1课时2、数的组成和读写 1课时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课时4、数的顺序 1课时5、比较数的大小 1课时6、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1课时7、我们认识的数 1课时 第一课时 数数、数的基本含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3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教学重点: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教学难点:知道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体会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教学准备:配套班班通设备,小棒、计数器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一些非整十数:全班有38人、学校的地址是育才路78号、小明的体重是25千克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1、谈话: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2、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提问:2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24根的?2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29根的? 3、讨论:二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提问:二十九添上一是四十,那么三十九添上一,四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4、让学生从85一个一个地数到99,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5、99添上1是多少? 让学生用小棒摆出99,想添上1是多少? 提问:为什么99添上1是一百? 6、十根十根数,从十数到一百。 10个十是一百。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老师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谁数对了就可以吃掉这些香蕉了。谁还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呢? 3、“想想做做”第3题。谈话:从70数到100怎么数?一个一个数: 2个2个数: 5个5个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看看图上的羽毛球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想想做做”第5题。 把小球每数10颗圈一圈,数数一共有多少颗。 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教师批改。 五、总结评价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回家后去了解一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今年各有多少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数的组成和读写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读写100以内的数,知道个位、十位、百位及这3个数位的顺序。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事物,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百以内数的读写,充分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教学难点:“百”的概念的建立和“个、十、百”三个数位的顺序的把握。教学准备:教具:课件、计数器、小棒学具: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计数器,并把计数器下方的数位名称用纸遮住,引导学生回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数位?第二位呢?根据回答揭示“个”“十”。 边讲述边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0个十是一百,“百”也是计数单位,它应该在哪一位?启发学生说出它在十位的左边一位。由此在计数器下方揭示百。 告诉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数,个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十,百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百。 2、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媒体展示商店卖东西的场景) 1(播放小兔子买铅笔)你知道它买了几捆?是多少枝铅笔?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投影出示十枝铅笔图)一般满10根小棒我们会怎样做? 2(播放小山羊买2捆铅笔):你知道它买了几捆?是多少枝铅笔吗?是啊,2个十就是20。 二、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1、摆20. (1)学生摆一摆,拨一拨。(2)提问:拨出的2颗珠在哪个数位上?十位上的2颗珠表示几个十?个位上为什么没有珠子?你能在计数器的下面写出20吗?2、你会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数吗?(1)请拨出40摆一摆,拨一拨。(2)讨论:十位上为什么要拨4颗珠?个位上为什么没有珠?你能在计数器的下面写出40吗? 追问:你在十位写几?个位上呢?你是怎样想的?3(再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拨出45,互相说一说,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把拨出来的数写出来。4(1)试着在计数器上拨出100。(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拨? 三、组织练习1、第1题读题,理解题意。2、第2题。先说说计数器上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再写数。3、第3题。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读一读。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4、第4题。学生各自填一填,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区别37和73,理解3和7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5、第5题。先从图中圈出10颗星,提问:你能根据这圈出的10颗星估计这里大约有几十颗星吗?学生初步估计后,再圈出2个10.4个10,再估一估,如果有困难,可以圈出所有的10颗之后,说说一共有几十颗星,一共71颗,大约70颗。四、总结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五、趣味游戏猜数游戏看图,理解规则。师与一生示范做一次。同桌游戏,看谁猜得准,猜得快。 板书设计: 数的组成和读写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几个十就是几十,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配套班班通设备、计数器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口算105 610 155 122 199 188 1910 310 410 010 2.口答2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个十加5个一是多少?8个十加8个一是多少?6个十加5个一是多少?二、借助直观、学习新知1看图列式,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教师板书算式:30+4 = 4 +30 = 34-30= 34-4 2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4-30呢?你是怎样想的? 需要小棒帮助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3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34-4”你会算吗?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字。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小结板书: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 “和”。(2)同样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2、“想想做做”第2题。观察第一组的4个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提问:你能根据60+3 =63想到其他三个算式的得数吗?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4、“想想做做”第4题。(1)读懂表格理解表格中每列各表示什么?已知什么,求什么?(2)计算表中的得数并交流。5、第5题。写出相邻的两个数。理解相邻数的含义。6解决实际问题:第6、7题。 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今天的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数的顺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教学难点: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教学准备:配套班班通设备。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 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