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存货及存货的盘存制度PPT课件.ppt
存货及存货的盘存制度存货及存货的盘存制度本章的内容第一节 存货的范围与种类第二节 存货的入帐价值第三节 存货的盘存制度第四节 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第五节 存货的计价方法(二)第六节 存货的计价方法(三)(四)加工费与制造费用(在“成本会计”中学习)加工费对委托加工存货和自制存货成本有影响。制造费用只对自制存货成本有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成本计算制度与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成本计算制度:主要成本计算法、全部成本计算法、变动成本计算法、分析成本计算法。三、不同来源存货入账价值的构成 购入/外购 自制 委托加工 投资者投入 接受捐赠 抵债取得:看债务重组准则 非货币性交易换入 :看非货币性交易准则 盘盈读企业会计制度P1012第三节 存货的盘存制度一、永续盘存制(帐面盘存制)在帐面上连续记录存货的收、发、存的数量。其公式为:期末存货数=期初存货数+本期收入存货数 本期发出存货数 实地盘点,不是其必要程序,仅为解决帐实相符否。二、实地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实地盘存制的别名 商品流通企业:以存计销制或盘存计销制 工业企业:以存计耗制或盘存计耗制在帐面上只连续记录存货收入数量,不记录其发出数量,通过实物清点的方法得出存货的结存数量,然后倒算出存货发出的数量,并据以登记有关帐簿。其公式为:本期发出存货数=期初盘点数+本期收入数-期末盘点数 实地盘点,是其必不可少的程序。实务中,应用这种盘存制受到限制,主要是由于:(1)掩盖存货管理中出现的自然和人为损耗因素;(2)缺少经常的存货发出记录,不利于存货的计划与控制。第四节 存货的计价方法(发出)-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 特定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入帐总价值/实际入库入库数量 (外购时,单价往往不是单位成本;采购数量/发票数量也往往不是实际入库入库数量。)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发出存货时发出存货时单位成本(单价)确认与计量问题(实地盘存制下,是先解决期末存货的单位成本,求出期末存货成本后,再运用余额计算公式“倒挤”出发出存货成本)存货的盘存制度与存货的计价方法的组合就解决了存货成本的计量问题:存货成本=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存货的计价方法的类型类一: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类二: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的方法类三:按估计成本计价的方法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盈利状况的影响存货计价对企业损益的计算有直接影响.表现在:(1)期末存货计价如果过低,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2)期末存货计价如果过高,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3)期处存货计价如果过低,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4)期初存货计价如果过高,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存货计价对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计算有直接影响,包括流动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等项目,都会因存货计价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数据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计算缴纳所得税的数额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不同的计价方法,对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企业当期应纳税利润数额的确定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关系:成本流转假定一、个别计价法:管理上的要求高,也留下操纵利润的空间 永续盘存制: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每次发出数量相应的单位成本 实地盘存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各批次结存数量相应批次的单位成本二、加权平均法:每月计算一次,未满足及时性原则要求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在永续盘存制下,应运用余额计算公式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切记!三、移动平均法:收到存货,就计算一次。实地盘存制不适用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次收入存货前结存的存货成本+本次收入存货成本)/(本次收入存货前结存的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量)应运用余额计算公式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切记!四、先进先出法: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基本一致 先收入的存货先发出,成本随之流转。物价上涨时,会高估利润和期末存货价值。五、后进先出法: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基本相反 后收入的存货先发出,成本随之流转。物价上涨时,会低估利润和期末存货价值。符合“谨慎原则”。六、最后进价法 以最后一次进货单位成本作为期末存货成本的单位成本。注意分别在永续盘存制、实地盘存制下运用上述计价方法的不同之处(在帐实相符时,二者结果是否相同?)在我国,允许企业在一五之间选用。选定后,即成为企业的会计政策(不同存货,可选用不同计价方法。但一经选定,就不能随意变更,以满足一贯性原则的要求)。第五节 存货的计价方法-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的方法一、基本概念1、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存货成本低于其市价时,按成本计价;反之,则按市价计价。主要运用于对期末存货价值的后续确认与计量。这体现了“谨慎原则”。2、成本:取得成本的实际成本(原始成本)。3、市价:非销售市价,而是指重置成本、再生产成本或可变现净值。4、重置成本:在目前情况下,购置或生产/制造相同存货所需花费的成本/代价。“再生产成本”的概念可包含在“重置成本”中。5、可变现净值:在正常营业过程中,以估计/预期售价减去完工成本和出售所需的估计费用(含计入费用的税金)后的价值(净额)。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下存货价值的确定:具体方法(一)逐项比较法 在我国,一般要求运用逐项比较法。(二)分类比较法 在我国,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运用分类比较法。(三)总额比较法 在我国,不允许使用总额比较法。四、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下存货跌价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一)直接冲减法(我国不允许使用)将确认的存货跌价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借:存货跌价损失 B 贷:库存商品/产成品 等 B若以后存货的市价得到回升(回升了P),则应在已有的跌价损失限额内转回:借:库存商品/产成品 minP,B 贷:存货跌价损失 minP,B “存货跌价损失”帐户不应出现贷方余额!教材上,“存货跌价损失”帐户也可用“销售成本”帐户替代。实务中,直接冲减法比备抵法复杂、工作量大,因为在直接冲减法下,要对所有的存货类帐户进行调整。(二)存货备抵法:类似于应收帐款的备抵法存货备抵法的数学模型存货备抵法的数学模型 存货跌价准备 借方 贷方 期初余额 M 本期借方发生额 0 本期贷方发生额 X 期末余额 B 运用余额计算公式,可得:X=B M 若X0,则(我国将“存货跌价损失”替换为“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跌价损失 X 贷:存货跌价准备 X 若X0,则:借:存货跌价准备 X 贷:存货跌价损失 X 若X 0,则不必做会计分录。注:X:本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M:计提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帐户的贷方余额(不可能出现借方余额);B:计提跌价准备后,“存货跌价准备”帐户应保持的贷方余额(即估计的跌价损失)。B: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来估计(当存货价值恢复到PC时,B=0)。五、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缺点(一)使用不同计量属性,与 一贯性原则矛盾(二)使用不同计量属性,歪曲了利润(三)重视资产负债表的稳健,但忽视利润表的稳健:本期利润虽然稳健,但是后期利润不稳健;还为操纵利润提供了“合法”空间(四)存货取得日不同,其实际成本也不同。两个企业在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时,会造成计价结果不同,导致可比性的缺乏(五)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假设不一定成立:存货售价会随市价(重置成本)下降而下降,因而发生跌价损失。实际上,当售价下降的幅度小于市价(重置成本)下降的幅度时,企业就没有任何损失。第六节 存货的计价方法-按估计成本计价的方法一、毛利(率)法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收入 本期销售毛利 =本期销售收入(1 毛利率)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误差由期末存货成本承担。毛利(率)法的应用范围:教材P148二、零售价格法:主要应用于零售商店 期末存货成本=按零售价格计算的期末存货金额成本率 成本率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按零售 价格计算的金额+本期收入存货按零售价格计算的金额)误差由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