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勘探地震资料(资工老师提供).doc

    • 资源ID:56541516       资源大小:378.50KB        全文页数:10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勘探地震资料(资工老师提供).doc

    初 级 一名词解释 (B)1. 反射波答: 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便会产生波的反射,在原来地层中形成一种新波,这种波称为反射波.2. 透射波答: 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返回原地层形成反射波,另一部分能量透过分界面在第二种地层中传播,形成透射波,又叫做透过波.3. 滑行波答: 当下部地层的速度大于上部地层的速度时,如果入射波的射线与界面法线之间的夹角等于某一个角度i时,透射波的射线与界面法线间的夹角就等90°,透射波将沿地层分界面滑行,我们称沿界面滑行的透射为的滑行波.4. 折射波答: 当滑行波沿地层分界面滑行时,由于上下两种地层之间是紧密互相接触的, 这样就会在上部地层中产生一种新波,这种波叫做折射波.5. 有效波答: 在地震勘探工作中,用来解决地下地质问题的波叫做有效波.用反射波地震法进行勘探,反射波就是有效波.6. 干扰波答: 在地震勘探工作中,凡是妨碍追踪和识别有效波的其它一切波,都称为干扰波.7. 多次波答: 当地下存在有强反射界面时,除产生一次反射波之外,还会在这个界面与地面之间产生多次反射波,简称多次波.8. 振动图形答: 波在传播过程中, 某一质点的位移大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描述质点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图形,叫做振动图形.9. 周期答: 质点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叫做振动周期,用字母T表示,它的单位为秒或毫秒.10. 频率答: 质点在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振动频率.用字母f表示,它的单位为Hz(赫芝).11. 振幅答: 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叫做振动的振幅.常用字母A表示.12. 周期振动答: 振动过程中周期或频率保持不变的振动,叫做周期振动.13. 非周期振动答: 在振动过程中, 周期或频率是变化的振动, 叫做非周期振动.14. 地震波形记录答: 地震波属于脉冲振动,地震记录实际上就是一系列地震波传播到地表时, 引起地表质点振动的脉冲图形.如果在地面沿测线设置多道检波器,得到的多道振动图形的总和,就是地震波形记录.15. 波剖面答: 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的位移是不同的,描述质点位移与空间位置关系的图形,叫做波剖面.16. 波长答: 波在一个周期里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17. 波数答: 在波的传播方向,单位长度内的波长数目,叫做波数.18. 波前答: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一时刻t,把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称为t时刻的波前面,简称波前.19. 射线答: 所谓射线,就是地震波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传播路径.20. 矿物答: 矿物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它们一般具有稳定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21. 岩石答: 岩石是矿物的自然组合体,它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22. 主要造岩矿物答: 主要造岩矿物是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包括长石、 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以及各种粘土矿物等.23. 岩浆岩答: 岩浆岩是由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中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24. 沉积岩答: 在地壳表层及浅部,由原岩经过风化剥蚀作用、 搬运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积沉岩.25. 变质岩答: 岩浆岩和沉积岩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或有物质成分的加入或代出,使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26. 地质作用答: 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表面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27. 外力地质作用答: 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辐射能等地球以外的能源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壳表层所进行的各种地质作用,统称为外力地质作用.28. 内力地质作用答: 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热能和重力能等地球内部能量所引起的各种地质作用的统称.29. 风化壳答: 在大陆地壳表面,由风化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松散薄壳,称为风化壳.30. 碎屑岩答: 碎屑岩是沉积岩的一类,主要由碎屑物质和胶结物组成,其中碎屑会含量达50%以上.31. 粘土岩答: 粘土岩是沉积岩的一类,主要由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组成,粒径小于0.005毫米的物质占50%以上.32. 碳酸盐岩答: 碳酸盐岩是属于化学-生物化学成因的一类沉积岩,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组成.33. 岩层答: 岩层指由同一种岩石组成,上下具有界面的一层岩石.34. 有效波答: 所谓有效波,就是用来解决地质问题的波.35. 干扰波答: 干扰波则是防碍追踪和识别有效波的波.填空题 (B)1. 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_勘探,_勘探, _勘探和_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答: 地震; 重力; 电法; 磁法.2. 用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方法,叫地震勘探.答: 人工; 地下; 地下; 物探.3. 地震勘探分_地震法、_地震法和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答: 反射波; 折射波; 透射波; 反射波.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时,会产生_成反射波.答: 地层; 传播; 分界面; 反射.5. 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检波器把地表的_转换成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地震记录.答: 振动; 机械振动; 电振动; 数字磁带.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做出地震_,并提出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答: 处理; 解释; 构造图; 井位.7.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层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_.答: 形变; 恢复; 弹性; 弹性体.8. 物体在作用下,弹性体_所发生的_或_的变化,就叫做_形变.答: 外力; 体积; 形状; 弹性.9.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若去掉外力以后, 物体仍旧_其受外力时的形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这种物体称为_.答: 形变; 保持; 塑性; 塑性体.10. 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_的特性,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_具有这两种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_形变.也产生_形变.答: 对立; 同时; 弹性; 塑性.11. 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_形变或_形变.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_物质,作用其上的外力_作用力延续时间的_,变化快慢,以及物体所处_、压力等外界条件.答: 弹性; 塑性; 物理; 大小; 长短; 温度.12. 当外力作用_, 而且作用时间又_,大部分物质主表现为弹性性质.答: 很小; 很短.13. 当外力作用_,且作用时间_时, 所有物质都表现为塑性性质.答: 大; 长.14. 当采用炸药震源激发地震波时,在药包附近爆炸产生的_热气球,爆炸前沿_,经测定达几十万个大气压,大大超过岩石的_温度,岩石遭到破坏,炸成空穴叫_空答: 高压; 压强; 抗压; 实际.15. 远离爆炸中心,压力_,小于岩石的_强度,但仍超过岩石的_强度,此时岩石虽不遭受破坏,但产生_形变,形成一个等效空穴.答: 减小; 抗压; 弹性; 塑性.16. 在等效空穴以外的区域,爆炸压力降低到岩石的_强度以内,由于爆炸产生的作用力的延续时间_,一般只有几百个微秒.因此对于_震源的地层来说,完全可以看成是近似的_介质.答: 弹性; 很短; 远离; 弹性.17. 弹性体受体_作用发生形变时,在弹性体内部便产生一_形变的力,这个力叫弹力.答: 外力; 反抗.18. 被拉长的弹簧,在弹簧_便产生一个_拉长的弹力在外力_时,这个弹力使弹性体_原状.答: 内部; 反抗; 取消; 恢复.19. 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_,形变消失,弹力也就_了.可见弹力与形变之间是互相_又互相_.答: 越大; 不存在; 联系; 依存.20. 弹性体在_作用下,由于外力对弹性体的作用力_和_不同,弹性体发生的_也是多种多样的.答: 外力; 方向; 作用点; 形变.21. 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发生的形变,只改变物体的_,而它的_保持不变,这种形变叫_形变,简称_.(见图08AA-1)答: 体积; 形状; 体积; 体变.22. 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发生的形变只改变_,而它的_不变,这种形变叫_形变,简称_(图08AA-2)答: 形状; 体积; 形状; 切变.23. 形变类型不同,产生的_类型也不一样._形变产生的弹力方向,必然_于岩石体的各个面,这种弹力称为_弹力.答: 弹力; 体积; 垂直; 法向.24. 形状形变产生的弹力方向,必然和六面体的某两个面_,这种弹力称为_弹力.不同类型的_和弹力,将产生不同类型的_.答: 相切; 切向; 形变; 地震波.25. 地震勘探中,爆药在岩层中_,使岩层_发生振动振动通过岩层_出去形成_.答: 爆炸; 质点; 传播; 地震波.26. 地震波属于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答: 弹性; 介质.27. 形变和弹力_的过程,是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_过程,也就是地震波的形成过程.答: 相互作用; 传播.28. 由于A点在振动过程中,与机邻质点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就必然引起相_邻_的振动.相邻_的振动又引更远一些的振动.因此,在弹性介质中, 振动就以质点A为中心,由近及远按一定速度传播出去而形成波.答: 弹力; 质点; 质点; 质点.29. 地球是由若干个_组成的,其中外部圈层包括_、_.答: 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30. 地球内部圈层包括_、 _和_.软法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合称为_.答: 地壳; 地幔; 地核; 岩石圈.31.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_圈层,平均厚度_.在大陆部分较厚, 一般_; 在大洋部分较薄,一般_.答: 固体; 15-17公里; 30-40公里; 6-16公里.32. 大陆型地壳具有双重结构,上部为_,下部为_大洋型地壳只有_.地壳的下界石称为.答: 硅铝层; 硅镁层; 硅镁层; 莫霍面.33. 在地表环境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于_的变化, 以及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岩石发生崩裂,分解等一系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成为_、_和_的作用,称风化作用.答: 温度; 碎屑物质; 溶解物质;残余物质.34. 岩浆岩按其形成_分为_、_和_.答: 深度; 深成岩; 浅成岩; 喷出岩.35. 在图08AA-3中,M为岩层层面,L为假想水平面;岩层层面M的产状要素是:_AB的两端延伸的方向为走向,OC的水平投影OD为_,它的指向为倾向,<为_.答: 走向线; 倾斜线; 倾向线; 真倾角.36. 根据炮点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追踪反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关系.这种系称为_.答: 接收点; 连续; 相互位置; 观测系统.37. 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和_两大类.答: 纵测线; 非纵测线.38. 炮点和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叫_;炮点和接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叫_.答: 纵测线; 非纵测线.选择题 (B)1. 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最有效的物探方法是_勘探.A.地震; B.重力; C.电法; D.磁法.答: A.地震.2. 地震勘探最主要的是_地震法.A.折射波; B.透射波; C.反射波.答: C.反射波.3. 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返回原地层形成_.A.透射波; B.反射波; C.滑行波.答: B.反射波.4.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就是有效波.A.多次波; B.反射波.答: B.反射波.5.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A.一个点; B.许多点.答: A.一个点.6. 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答: A.传播时间长.7. 面波的传播速度比折射波的传播速度_.A.低; B.高; C.相等.答: A.低.8. 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_.A.道距; B.炮检距; C.偏移距.答: B.炮检距.9. 当炮点位于排列左侧时就叫_.A.小号放炮; B.大号放炮; C.中间放炮.答: A.小号放炮.10. 若地下界面有倾角,且地层倾向指向大桩号方向,就采用_进行观测.A.小号放炮; B.大号放炮; C.中间放炮.答: B.大号放炮.11. 若组合检波器都采用串联,这时的到的记录能量_,但是干扰背景_.A.强,大; B.弱,小; C.强,小; D.弱,大.答: A.强,大.12. 为了得到理想的记录,一般组合检波器都要用 _的连接方式.A.串联; B.并联; C.先串后并.答: C.先串后并.13.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反射时间.A.垂直; B.标准.答: A.垂直.14. 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答: B.增强.15.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变,当外力去掉后, 物体立刻恢复原状,这种特性叫_.A.塑性; B.弹性.答: B.弹性.16. 物体的弹性和塑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_性质.A.物理; B.化学.答: A.物理.17. 物质的弹性和塑性是相对的_.A.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 B.是不变的.答: A.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18. 纵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_.A.垂直; B.不垂直; C.一 致; D.不一致.答: C.一致.19. 横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_.A.垂直; B.不垂直; C.相同; D.不相同.答: A.垂直.20.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_.A.6-16公里; B.15-17公里; C.30-40公里.答: B.15-17公里.21. 地壳的下界面称为_.A.硅铝层; B.硅镁层; C.莫霍面.答: C.莫霍面.22. 质点振动一次所_叫振动周期.A.行的距离; B.需的时间.答: B.需的时间.23. 质点在一秒钟内_叫振动频率.A.行的距离; B.振动次数.答: B.振动次数.24. 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_,叫振幅.A.时间; B.最大位移.答: 最大位移.25. 波在_里传播的距离,叫波长.A.一定时间; B.一个周期; C.一种介质.答: B.一个周期.26. 射线和波前的关系是_.A.相互平行; B.相互斜交; C.相互垂直; D.无关联.答: C.相互垂直.27. 以下几种只有_才是内力地质作用.A.剥蚀作用; B.沉积作用; C.岩浆活动; D.成岩作用.答: C.岩浆活动.28. 下列几种不属于沉积岩的是_.A.碎屑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碳酸盐岩.答: B.变质岩.29. 费玛原理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与沿其它任何路程传播的时间比较_.A.为最小; A.为最大; C.不一定; D.都相同.答: A.为最小.30. 在反射定律中, 入射角_反射角.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系.答: B.等于.31. 当入射角增大到i,透射角增加到90°时, 这时的透射波叫_.A.面波; B.多次波; C.折射波; D.滑行波.答: D.滑行波.32. 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称为_.A.真速度; B.视速度.答: B.视速度33. 由视速度定理可知,真速度_视速度.A.不大于; B.不小于; C.永远等于.答: A.不大于.34. 直达波就是从震源_到达检波器的波.A.反射; B.折射; C.滑行; D.直接.答: D.直接.35. 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反射界面上的_.A.一点; B.一段.答: B.一段.36. 在炮点附近,观测不到_.A.直达波; B.折射波; C.反射波.答: B.折射波.37. 常见多次反射波共有_种.A.2; B.3; C.4; D.5答: C.438. 自然界中形成不同种类沉积岩的主要原因有_个.A.2; B.3; C.4; D.5答: A.239. 沉积岩层状构造中的块状构造是指单层厚度大于_米.A.1; B.2; C.5; D.10.答: B.240. 炮点与_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观测系统.A.炮点; B.接收点.答: B.接收点.判断题 (B)1. 地震波的速度是指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地震速度.( )答: 2.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仅与岩石的密度有关.( )答: ×3.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地震波速度小于沉积岩的地震波速度.( )答: ×4. 孔隙度越大,地震波的速度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答: ×5. 岩石的密度与孔隙度成反比.( )答: 6. 当岩石密度增加时, 地震速度不变.( )答: ×7. 地震速度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答: ×8. 岩石的结构单元是岩石骨架和充填物.( )答: ×9. 当地下界面倾角较大时,由速度谱求的平均速度为等效速度.( )答: ×10.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相同,称为走向断层.( )答: 11. 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相交,称为斜断层.( )答: ×12. 剖面是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数字处理后得到的.( )答: ×13. 水平迭加剖面实质上就是反射时间剖面.( )答: ×14. 水平迭加剖面记录的是反射界面的垂直反射时间.( )答: 15. 油气主要在浮力和水动力的驱动下进行二次运移.( )答: 16. 石油从生油岩中向外排出的过程叫初次运移.( )答: 17. 油气藏是在圈闭内,具有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 )答: ×18. 地槽是地壳上活动性不太强烈的地区.( )答: ×19. 地台是地表上相对稳定的地区.( )答: 20. 反射系数有突变的界面,在突变点上不会产生绕射波.( )答: ×21. 平界面反射波的t0(X)曲线为一条抛物线. ( )答: ×22. 水平长反射段的反射波,具有一个主体四个尾巴.( )答: ×23. 不同波的迭加叫做波的干涉,迭加部分叫做干涉带.( )答: 24. 背斜是褶皱构造中,岩层向上弯起的部分.( )答: 25. 向斜是褶皱构造中,岩层向上弯曲的部分.( )答: ×26. 断层是发生明显相对移动的一种断裂构造现象.( )答: ×27. 不整合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它不一定有沉积间断.( )答: ×28. 沿测线方向反射界面的倾角,叫视倾角.( )答: 29. 界面与地面的夹角,叫真倾角.( )答: 30. 在一个油气藏中, 气位于最顶部,油居中, 水在最下部.( )答: 31. 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波.( )答: 32. 地震实质上就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波.( )答: ×33. 描述质点位移随时间和空间位置变化的叫做波形.( )答: ×34. 任意一个振动的波形,无论怎样复杂, 都可以看成是许多正弦(或余弦)波,迭加而成. ( )答: ×35. 反射系数不能说明反射波的强度.( )答: ×36. 反射波的振幅与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无关.( )答: ×37. 当条件相同时,反射波振幅越强,反射波的振幅就越强.( )答: ×38. 地震波的振幅是由激发条件确定的.( )答: ×39. 在频率域,用频率响应可以描述滤波器的特征.( )答: 40. 石油勘探中,主要是地震法.( )答: ×41. 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便会产生波的反射.( )答: 简答题 (B)1. 什么是共炮点反射波记录?答: 将某点放炮接收到地下界面上不同点的反射波,将这些接收点上的反射波形记录依次排列在一起,就成为反射波地震记录,简称反射波记录.这种记录又称为共炮点记录,因为他们的炮点相同,而接收点是不同的.2. 什么是共反射点记录?答: 如果在O1点放炮S1点接收,O2点放炮S2点接收,O3点放炮S3点接收等,均接收到地下界面上同一点R的反射波.将各个接收点上的反射波形记录,按炮点到接收点的距离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在一起,就成为反射波的共反射点记录.3. 什么是多次波记录?答: 如果地下有一个强反射界面,在接收点上,不仅能接收到该界面上的一次反射波,而且还能接收到它的多次反射波.多次波记录与一次波的记录是相似的,只是它的传播时间比一次波的传播时间要长.4. 什么是折射波记录?答: 在O点放炮,S1点以外各点接收,可以接收到地下界面的折射波.折射波记录同反射波记录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折射波的到达时间,在记录上按直线分布,而反射波的到达时间,在记录上则按曲线分布.5. 面波在记录上有何特点?答: 面波是一种沿地表传播的干扰波,面波在记录上同折射波有点相似,但是面波的传播速度比折射波的传播速度低很多, 并且面波的波形较"胖",延续的时间也较长.面波的强弱与放炮深度有关, 一般在潜水面以下深度放炮, 面波的强度较弱.6. 什么是观测系统?答: 为了查明地下地质构造, 地震勘控工作必须在地面上布置许多测线, 沿测线进行连续观测.因此,在测线上要布置许多炮点和接收点.要连续追踪反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观测系统.7. 什么叫排列、道距和炮检距?答: 对于每一个炮点,都要布置许多接收点. 一个接收点就叫做一道,所有的接收点就构成一个排列.一个排列常用120道.道与道之间的距离叫做道距,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炮检距,炮点与最近一个接收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偏移距, 炮点与最远一个接收点之间的距离则叫最大炮检距.8. 什么是小号放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答: 当炮点位于排列左侧时就叫做小号放炮.当地下界面有倾角,而且地层倾向指向小桩号方向时,就采用小号放炮进行观测.9. 什么是大号放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答: 当炮点位于排列右侧时就叫做大号放炮.如果地下界面有倾角,而且地层倾向指向大桩号方向,就采用大号放炮进行观测.10. 什么是中间放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答: 炮点位于排列中间的叫做中间放炮,当排列道数较多,最大炮检距较大时,可采用中间放炮进行观测.中间放炮同样可以有偏移距, 而且左右两个偏移距相等.11. 什么叫多次覆盖?答: 为了压制多次波等干扰,可采用多次覆盖的观测法.所谓多次覆盖,就是对地下每一个反射点,都要进行多次重复观测.12. 如何进行四次覆盖观测?答: 每放一炮,炮点和排列都要向前移动1道距离,放4炮就能对地下两个反射点进行四次重复观测.继续进行下去, 就能对以后所有的反射点, 都进行四次重复观测.13. 怎样获得共反射点记录?答: 野外放炮记录,一般都是共炮点记录.如果采用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把记录道按反射点进行组合,就可得到共反射点道集记录.14. 如何计算炮点和排列移动的道数?答: 炮点和排列移动的道数是相同的,用公式:V=M/2n,可计算炮点和排列移动道数V。式中n为覆盖次数,M为排列的记录道数15. 什么是组合检波?答: 为了压制面波等干扰,可采用组合检波接收.所谓组合检波, 就是把多个检波器接收组合在一起, 作为一个地震道的输入.这种接收方式就是组合检波.16. 组合检波的作用如何?答: 组合检波对反射波和干扰波的使用是不同的.组合后干扰波互相抵消.而反射波由于到达接收点时差很小,组合后反射波增强了.所以,组合检波可以压制干扰波,增强反射波.17. 什么叫面积组合?答: 面积组合就是检波器分布在一定的面积上.面积组合既可以提高制干扰波的能力, 而且也能够压制不同方向来的干扰波.18. 组合检波器的联接方式如何?答: 如果组合检波器都采用串联,这时得到的记录能量强,但是干扰背景大.如果都用并联则记录能量弱, 但是干扰背景小.为了兼顾二者的优点,一般都采用先串后并的联接方式.19. 什么是组合爆炸?答: 所谓组合爆炸,就是用多个震源进行同时激发,组成一个总震源,在地表条件复杂地区,常用组合爆炸激发地震波.组合爆炸和组合检波的作用相同,都可以压制干扰波,增强反射波.20. 什么是垂直反射时间?答: 如果在O点放炮,同一点接收,就会得到地下反射界面的垂直反射波.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叫做自激自收时间,或者称为垂直反射时间.21. 什么叫正常时差?答: 在O1点放炮,S1点接收到地下R点的反射波,反射波的传播时间t1,它与垂直反射时间之差.不同的记录道,反射波的正常时差不同.22. 什么是动校正?答: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把每一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减去它的正常时差,这就叫做动校正.或者称为正常时差校正.23. 什么是剩余时差?答: 对于共反射点道集记录上的多次波来说,同样用反射波的正常时差,对它进行动校正.由于反射波的正常时差, 与多次波的正常时差不同.所以,动校正后的多次波记录,道与道之间仍然存在着时差,这个时差叫做多次波的剩余时差.24. 什么叫水平迭加?答: 对于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动校正后所进行的迭加,称为水平迭加25. 水平迭加时间剖面是怎样构成的?答: 共反射点道集记录时间,经过动校正后都校正成为垂直反射时间.所以,迭加后的记录时间为t。时间.如果,沿测线将所有的共反射点道集记录,都经过动校正和水平迭加,把迭加记录道依次排列在一起,就变成水平迭加时间剖面,又叫做垂直反射时间剖面,简称t。时间剖面26. 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方程?答: 假设地下岩层是均匀的, 即波传播的速度V为常数.这时地震波的波前方程为X的平方加上Z的平方等于V的平方乘于t的平方它是以t为参数,以震源O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簇.地震波的射线方程为: Z=Xtg0 , 式中0叫出射角.它是以0为参数,从震源O点出发的放射状直线.27. 什么是惠更斯原理?答: 惠更斯原理为波前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看成是新的震源,这些小震源发出的子波波前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前面.28. 什么是费玛原理?答: 费玛原理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与沿其它任何路程传播的时间比较为最小.29. 什么是反射定律?答: 反射波与入射波之间满足反射定律:1) 入射线、反射线位于界面法线两侧,入射线、反射线和法线同在一平面内.入射线、反射线和法线组成的平面叫做射线平面,射线平面永远和界面垂直.2)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30. 什么是透射定律?答: 透射波与入射波之间满足透射定律:1) 入射线、透射线位于法线两侧,入射线、透射线和法线同在一平面内.2)入射角的正弦与透射角的正弦之比, 等于入射波的速度与透射波的速度之比,即:sin/sin=V1/V231. 什么是滑行波(图08AC-1)?答: 当V2>V1时,由透射定律可知:透射角大于入射角.如果入射角不断增大, 透射角也随着增加,当入射角增大到i时, 透射角增加到90°,即:sini=V1/V2,这时,透射波就以V2的速度沿界面滑行,这时的透射波叫做滑行波,入射角i叫做临界角,A点称为临界点.32. 什么是折射波(图08AC-1)?答: 过临界点A以后,由于滑行波的速度比入射波的速度大.所以, 滑行波首先到达分界面上各点,介质2中的质点就要先发生振动.由于界面两侧的介质质点间存在着弹性联系.这样介质2的质点振动必然要引起介质1中的质点振动,于是在介质1中产生一种新波,这种新波在地震勘探中称为折射波.33. 什么是折射波的始点和盲区(图08AC-1)?答: 射线AM是折射波的第一条射线,在地面上从M点开始才能观测到折射波,因此M点叫做折射波的始点.自震源O点到M点的范围内, 不存在折射波,这个范围叫做折射波的盲区.34. 什么是时距曲线?答: 进行地震勘探工作时,都是在测线上测定波到达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根据波的到达时间t和观测点的距离x,可做出t和x的关系曲线,这个曲线叫做时距曲线.35. 什么是视速度?答: 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称为视速度.36. 什么是视速度定理?答: 实际上地震波并不是沿测线传播的,而是沿垂直于波前的射线方向,以真速度V传播的.真速度与视速度的关系为V*=V/sin该式称为视速度定理.37.

    注意事项

    本文(勘探地震资料(资工老师提供).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