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doc
河南省新乡市高中参评论文 题目: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质疑 能力的培养 工作单位:封丘高中 姓 名: 浮 云 联系电话: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封丘高中 浮云内容摘要: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吸引学生质疑;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善问;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善问关键词:质疑 培养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鼓励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教育界已经真正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令人欣慰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里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只有自己心中产生了疑问,才会有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这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在领会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大胆积极的思维,问题才得以解决.。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一个现代的学生不怕他问题多,不怕他质疑能力强;而是担心他没问题,没有能力质疑。应该说“问题”和“质疑”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当他有了问题和疑问后,他才会去积极寻求答案。从历史上看,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吸引学生质疑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有许多教师采取串讲串问,一节课问题“无数”,总是设法用问题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时间与实践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首先教师要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古人云: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子鼓励学生“每事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他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来总结,这时不要急于求成,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先给予积极鼓励,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迪或让其他学生来帮忙解答。这样融融的教学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敢说、敢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二、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善问“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如: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与未有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质疑,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上质疑,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质疑,从课题上质疑等等。首先,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氛围保护好学生的好问和好奇的天性。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乐于质疑,从中能享受到质疑的乐趣,而不是把它看作是苦差事。也就是说“乐在其中,才会有吸引力和产生内趋力。”第三,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的拓展上质疑等等。但教学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课堂上学生有时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有的甚至是不沾边的问题”。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进行筛选。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可以说,质疑的方法很重要,但这也不是一两天,几节课就能实现的,它要我们在平时脚踏实地地去训练,有意识地培养。 三、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释疑质疑是发现,但这只是学习成功的一半。只有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质疑毕竟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有了“疑难”就要想方设法解决。如何解决?()带着问题来。“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必须解决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带着问题走。也就是说,不是仅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由此产生的联想,有何收获,以后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如何解决等都是好的再生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无疑生疑释疑质疑生疑”的良性循环。总之,要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通过有效控制要引导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不要使学生的质疑问难流于形式走过场,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只有这样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才会真正提高;同时,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虚心态度,自己一时不懂的问题,要与学生共同研究切磋,直到把问题解决。作为教师要有宽大的胸怀,对学生的热爱老师,更热爱真理的举动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总之,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就必须高度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1.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出版3. 爱因斯坦论教育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商务印书馆 1979 ,第146页4. 张梅玲:对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2009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