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文献综述(共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国外连锁超市纷纷抢滩我国,给国内连锁超市带来巨大的冲击。我国本土连锁超市超市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际大型连锁超市企业的营运水平相比还相距甚远。如何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的问题,配送作为连锁经营最重要的一环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文章就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和配送中心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连锁超市企业的物流配送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比较不同的配送模式,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关键词:连锁超市 配送中心 配送模式 配送方式1、 引言 近年来, 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连锁经营超市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理念的改变, 购物环境舒适、便利的连锁经营超市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青睐。据统计,从1994 年发展至今, 中国连锁经营超市销售额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0% 左右, 在商务部公布的2006 年连锁企业三十强名单中, 连锁经营超市占50% 。在2005 年前三十强连锁企业中, 连锁经营超市的销售额与2004 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4% , 店铺数增长了17.6% 。这些数据表明连锁经营超市已经成为零售业的主流业态, 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然而,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当前我国连锁经营超市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专业配送中心很少,物流配送缺乏社会化和专业化,配送技术落后,严重的影响了配送的效率,而这也影响了整个物流的效率。在配送及时性和低成本方面,当前我国不完善的配送体系也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当前我国的连锁超市大多配送规模小、统一配送率不高、现行的配送方式相对落后、设备设施落,功能不全、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缺乏专业化的物流配送管理人才,这些都给连锁超市的配送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所以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是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文献综述的角度具体分析一下我国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2、 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现状姜达洋(2007)我国的连锁零售企业由于物流管理上的缺陷以及对连锁经营的认识的不正确, 使得企业统一配送率不高, 只有60%到70%,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80%到90%的统一配送率, 差距还很大。我国很多连锁企业不论大小都青睐于选择自建配送中心的自营配送方式, 自建物流对于连锁经营的规模要求较高,很多规模并不大的连锁企业, 自身的物流配送量不大, 但它们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 盲目地选择自建物流, 这样资金投入就很大, 也无法达到配送中心运营所需要的规模经济, 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 从而造成资金浪费, 配送成本上升, 统一配送效率不高, 削弱了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姚鑫梅( 2007) 研究指出我国的很多配送中心, 设施落后, 没有专业的分拣设备和电子扫描装置, 自动化设施严重缺乏, 日常操作中如货物的装卸、搬运等大都由人工完成, 这必然降低了配送效率, 货物的残损率高。而国外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一般都配有自动分拣机、电动升降机、自动传送带、真空包装机等自动化机械设备, 设有高层货架的立体式仓库, 并采用自动化管理, 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配送业务。吉亚力( 2007) 认为目前我国实行商品配送的零售企业中, 有超过58%的企业至今几乎没有采用过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来进行商品配送作业, 而在已经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商品统一配送的零售企业中, 72%的企业仍然以传统手工作业为主, 信息技术只作为其辅助性的管理手段。兰贵秋.张玉改(2007)认为加快超市连锁,实现产销联盟,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将是增强我国超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连锁超市物流管理目前的现状是:1物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2物流信息技术手段落后;3标准化程度低;4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5配送效率低下。连锁超市可以通过组建配送中心、改善配送流程、提高标准化的应用水平和程度、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加快超市物流人才培养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朱长宁(2007)认为当前大多数连锁经营超市的物流配送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物流配送认识存在误区 2.配送中心的配送比率低, 配送成本高 3.配送中心设施落后、功能不全 4.物流配送模式选择不当 5.信息系统不完善, 信息处理能力差 6.配送专业人才短缺, 管理水平低下。 对于物流配送至关重要的配送中心来说,除了上述的一些问题外,还存在以下的问题。张丽华(2009)认为:配送中心基础设施薄弱,利用率低,物流服务质量不高,配送中心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现代物流的一些思想和意识。徐贤浩(2008)认为: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 政府的各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的各部门之间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的战略思想。而物流以及配送基础设施呈现“瓶颈”现象,我国物流总体水平落后,存在物流配送技术和物流综合协调能力的约束。3、 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 李小花(2009)当前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主要有自营配送模式、生产企业或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共同化配送模式以及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自营配送模式是指企业创建完全为本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配送服务的组织模式。 生产企业或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是指由生产企业或供应商直接将连锁企业所需商品送到各连锁门店甚至上架的配送方式。 共同配送模式是配送企业之间为总体的配送合理化,以互利互惠为原则,互相提供便利的配送服务的一种协作性配送方式。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是连锁零售企业将其物流配送业务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运营的一种运作模式。 颜双波(2010)认为配送模式的选择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1) 对于物流配送能力不足的供应商来说, 可以考虑其它的间接配送模式以减少供应商直接配送造成的供应链上整体物流配送成本的增加。(2) 为了缩短配送环节保证配送质量, 对于有特殊配送需求或者运输时间的商品, 考虑由供应商直接配送。(3) 对于超市小频率、大批量配送的商品可以采用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 而对于多频率、小批量的商品还是需要通过自建的配送中心或者其他物流企业间接配送才能达到降低配送成本的目的。在自营配送模式的选择上(1) 中小型的连锁超市可以利用大型连锁超市配送中心来对自己的商品进行配送, 解决了中小型连锁超市建设配送中心的资金问题; (2)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 多个连锁超市企业共同利用配送中心里的设施设备, 在设施内部共同进行入库、储存、流通加工等作业, 并向各个门店实施混载配送。不仅可以提高车载满载率, 减少配送车辆, 而且可以提高流通加工等物流作业效率, 减少固定设施投资, 提高配送中心的设施利用率, 降低物流成本; (3) 许多相同业态的连锁超市整合起来, 提高了连锁超市的规模效益, 还进一步为商品的不断货提供了保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1) 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整合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能力, 从而能够达到非常专业的配送服务水平, 保证超市商品的供应能力; (2) 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资源, 不仅减轻超市物流配送方面的资金压力, 还能避免其它物流企业重复购置物流配送设施设备; (3) 减轻了连锁超市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复杂性, 减少了超市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成本; (4) 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减少配送工具的空载率, 减缓了城市交通压力, 减少了大气污染。 我国的连锁超市,根据自身的规模,可以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物流配送模式。 4、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采取物流配送新技术,加强配送信息化建设陈子侠(2001)认为物流配送新技术有条码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 (电子数据交换)、Bar Code(条码技术)、射频技术RF(Radio Frequency)等。而曹宝亚(2008)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技术有: 交叉配送技术、准时制配送和ABC配送。另外,需要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皱辉霞(2001)认为包括五个子系统: 需求管理信息系统,采购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 财务会计系统, 配送管理系统等。在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朱鼎勋、沐林英、张丽辉(2008)认为: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物流配送新技术的同时, 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吴静旦(2007)也认为要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 提升信息技术管理,做好技术开发和引进,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张卫星和王欣(2008)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构造一个现代化的管理平台,改进配送调度、进行动态库存管理、实现在线交易处理,真正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到一起。 (二)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 吴静旦(2007)认为: 当前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逐步尝试将本企业的物流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这种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配送模式各有特色,连锁零售企业应当根据连锁企业经营的不同阶段和规模选择适当的物流模式。李兴国、顾峰(2008) 根据现阶段我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和物流配送水平可以将连锁企业分为四个等级,从两个维度企业的规模、经营管理能力、配送能力;企业对配送业务水平的要求程度来划分,通过二维坐标轴,得出四种类型的连锁零售企业或者物流企业,为各类连锁零售企业做出与之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策略。 (三)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培养现代物流理念物流配送中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荣凤英(2001)“发展物流,要有高度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体制作保证,要拥有系统的现代管理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作支撑。而所有这一切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人, 现存的赖以发展物流的人员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要求,因此着力培养物流人才更是当务之急”。吴静旦(2007) 认为: 配送中心可以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 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或轮训, 了解各自岗位的要求及其在整个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集中组织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和现代化物流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另外也可以依靠大专院校、研究单位的量,联合培养、引进高素质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人才。 (四)配送中心的建设 配送中心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冯文龙(2008)认为:通过建立配送中心,连锁企业能统一购货,统一库存,统一配送,使得商品配送的时间缩短,物流配送中心运作成本下降,与商场前店后库的分散储存相比,大大降低库存,加快商品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费用,提高厂家、批发商的送货业务效率,降低送交货成本,使企业在未来更为惨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对于配送中心建设具体的步骤,张卫星和王欣(2008)认为一是按标准化建设配送中心,就是配送中心要逐渐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适当推进配送中心的配车计划与车辆调度计算机管理软件的使用,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更合理地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并减少等候时间。二是科学选择配送中心地点和规模,这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和节省流通费用,并且影响配送中心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零售连锁企业而言,需要采用根据区域成片开发的战略,实施构筑以重点区域为核心的配送中心,采用扇形辐射面、步步为营、向前推进的配送网络体系。五、总结配送是物流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连锁超市中,物流配送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连锁超市的效益水平,从文献搜集来看,大多的学者对通过提高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效率来促进连锁超市发展做了深入的研究,物流配送中心是连锁超市的核心,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是连锁超市实现高效运作的前提保障,没有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连锁超市。因此,连锁超市在自身发展中要结合与之适应的物流配送中心共同发展,注重配送模式的选择,以及正确合理的用人、留人制度,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特色,从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角度探讨连锁超市的发展。参考文献:1、吴静旦.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策略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15).2、张卫星,王欣.家电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现状及优化研究J.中国市场,2008(45).3、冯文龙.沃尔玛物流成本管理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4、李兴国,顾峰.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8(3). 5、朱鼎勋,沐林英,张丽辉.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研究J.物流科技,2008(5).6、曹宝亚.基于物流信息化下的配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7.颜双波,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2010,(08)8.李小花.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1)9.徐贤浩.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0.姜达洋.现代连锁企业物流方式选择J.连锁与特许, 2007,(7).11.吉亚力, 吴隽, 贺宁.美、日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对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 2007,(26).12.朱长宁.连锁经营超市的物流配送解析J.时代金融, 2007,(10).13.姚鑫梅.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浅析J.知识经济, 2007,(8).14.张丽华.物流配送中心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经济管理,2009(12).15.胡长杰.关于物流配送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文献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0,(19)16.肖孜,马林,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问题研究-以国美为例J.物流技术;2008,(09)沁园春·雪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克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