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

    • 资源ID:56637083       资源大小:25.6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第10课 【本课篇目】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 【选题理由】 第一道题选择了兰亭集序和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两篇文章都抒写了乐和悲,并且在结构上有类似之处,通过阅读,能加深对课文兰亭集序的理解。 第二道题选择了兰亭集序和程易田诗序,分析两篇文章的构思和主旨。 第三道题选择了宋书.列传第五十三等两篇文言文,通过阅读文章感受陶渊明的形象。 第四道题选择了晋书.王羲之传等两篇文言文,结合文章感受王羲之的形象以及兰亭序的写作手法。 第五道题选择了归去来兮辞序和陶渊明传,结合两篇文章,分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东晋)孙绰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 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由。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注定。 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修长。 C耀灵纵辔,急景西迈西:西边。 D原诗人之致兴原:推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知老之将至谅歌咏之有由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暮春之始 C当其欣于所遇闲步于林野 D或因寄所托情因所习而迁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都抒写了乐和悲,王文临悲希望有所作为;孙文则用吟咏台阁、寄情山水的方式来化解悲。 B两文都写景抒情,王文借俯仰天地美景而生乐情,孙文则全身心融入大自然而后感恩天地所赐。 C两文在结构上有类似之处,分为写景叙事和阐述道理两部分,王文先描写后议论,孙文则反之。 D两文语言清新而自然,写出了兰亭山水之优美;骈散句结合,顿挫有致、洒脱流畅且音韵和谐。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 【小题5】(1)虽然没有盛大的管弦音乐,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2)于是我们以碧绿的芳草为席,以清澈的溪流为镜,观看花草树木,欣赏飞鸟游鱼,与万物共同欣欣向荣,心情全都十分舒畅。 【解析】 【分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C.本句意为:太阳仿佛挥鞭纵马一般,急急地向西落去。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故选C。 【小题2】 A.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B.介词,因为;介词,在。 C.介词,对于;介词,在。 D.介词,凭借;介词,因为。 故选A。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赏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王文借俯仰天地美景而生乐情,孙文则全身心融入大自然而后感恩天地所赐”二者均理解得不恰当,兰亭集序由眼前的美景和盛会联想到的是情随事迁,老之将至,良辰美景的难得令人悲从中来。而孙绰之文力求取达观的态度,人在万古如此的自然面前,显得渺小,一切人世的贫富穷达、生死悲乐都是无足轻重的,产生出物我齐一的玄学思想,而非“感恩天地所赐”。 故选B。 【小题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仰慕伏羲氏和唐尧这类圣君,而他们已经距离此时很遥远了。就近吟咏亭台楼阁,只是深深增添了心中的感想。又在暧昧不明之中,思索对付的办法,多次借助山水来化解心中的郁结之情。 “羲唐”是“仰瞻”的宾语,在其后断开。“矣”是句末语气助词,在其后断开。“台阁”作“咏”的宾语,在其后断开。“增怀”中,“怀”是感怀,作“增”的宾语,在其后断开。这四句也可以从“仰瞻”“近咏”的对称结构进行划分。 “于暧昧之中”是介宾短语,可在其后断开。“萦拂之道”是“思”的宾语,在其后断开。“山水”是“借”的宾语,在其后断开。 最终划分为: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 【小题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词: (1)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盛大的丝竹管弦音乐。觞:饮酒。畅:畅快地。幽情:内心深藏的感情。 (2)席:以为席。镜:以为镜。具物:万物。咸:全,都。 参考译文: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古人用水来比喻本性,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难道不是因为它静止下来就会清澈见底,而流动时就会变得浑浊吗?人的性情因为所学习的事物而有所迁移,接触到的事物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有所感怀。所以如果在早市中挥鞭策马,那么心中就会(因人群熙攘无法纵情奔驰而)生出郁结之心;在树林野外闲散步行,那么心中就会(因无所阻挡)而生出辽远空阔的兴致。仰慕伏羲氏和唐尧这类圣君,而他们已经距离此时很遥远了。就近吟咏亭台楼阁,只是深深增添了心中的感想。又在暧昧不明之中,思索对付的办法,多次借助山水来化解心中的郁结之情。一天的满足则是永恒,足以抵得上比百年还多的时间。 在暮春开始,我们在南边山涧水边举行祭祀。高高的山岭有千寻之高,广阔的湖泊有万顷之宽,其山岭的起伏、湖泊的澄澈汪洋态势,可以称之为“壮观”了。于是我们以碧绿的芳草为席,以清澈的溪流为镜,观看花草树木,欣赏飞鸟游鱼,与万物共同欣欣向荣,心情全都十分舒畅。在这时用香醇的酒水来相和,以豁达的观念来看待一切,一定是万物混同的状态了,哪里还能再感受到大鹏与斥鴳这两种生物的小大之辩呢?太阳仿佛挥鞭纵马一般,急急地向西落去,欢乐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悲伤也牵绊住了心头。人生来回推移,新旧交替,今天的新鲜事物,到明天就又变得陈旧了。推究诗人兴致的兴起,料想他们歌咏是有缘由的。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东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遊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程易田诗序 (清)刘大魁 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缙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年已晚暮,始为博士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 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共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呤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直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选自刘大魁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 (注)博士: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诸生:生员,俗称秀才。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坐其次次:地方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C知志乎古志:志向 D敦行谊敦:注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其所之既倦夫造物之于人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 C后之览者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 D亦将有感于斯文将归休于枞阳江上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引以为流觞曲水 A死生亦大矣B俯察品类之盛C栖迟山陇之间D最为人所贱简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语言朴实,清新疏朗。句法上,骈散兼行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音韵和谐。文章情感脉络以“乐”起笔,由“乐”生“痛”,以“悲”作结。 B程易田诗序中作者因不知迎合时俗,又常惦记施恩百姓,因此与达官贵人相背而行。其隐退而努力学习,游息山野之间,也能自得其乐。 C兰亭集序在叙事、写景中融入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虽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伤,但也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殇”思想的虚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D程易田诗序构思巧妙,主要写不遇之叹、得友之乐及离别之伤。文章不但抒发了有志不获骋的牢骚,也有对时弊的讥讽。 【小题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A因取易田之诗所谓“豪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B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C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D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B 【小题6】(1)用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2)有时争辩当今事务,挂念百姓的忧乐,不禁感慨叹息,面对面歌咏。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知志乎古”句意是:只知道信奉古训,所以“志”是“笃信”的意思,而不是“志向”的意思。 故选C。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者”都是“的人”的意思。 A“之”分别是:动词,得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以”分别是:介词,因为;介词,把。 D“于”分别是:介词,对;介词,在。 故选C。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和C项皆为省略句: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栖迟(于)山陇之间。 A判断句,“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B定语后置句,定语是“盛”,修饰“品类”,“俯察品类之盛”,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 D被动句,“为所”表被动,“最为人所贱简”,最被世人轻视怠慢。 故选C。 【小题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也能自得其乐”理解错误。根据第一段最后一句“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虽然不是有过痛苦,但也不曾有过快乐。所以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小题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中“叹”是赞叹之意,“其文章之古”的意思是“他文章之古朴”,是作前文“叹”的宾语,所以应该在“益叹”前面断开,据此可排除A、C。比较BD两项,“称”是符合的意思,“属”是叮嘱的意思,应该是“与相称”,“属其板刻之”,这样两个句子结构完整,应该在“称属”中间断开,据此排除D,B项正确。 句子大意:于是拿来易田的题名为“濠上吟”的诗集,反复咀嚼吟诵其诗,更加赞叹其文章之古朴,与其人之心灵、容貌相符合。我叮嘱他将其诗作板刻成集,用来与四方的知音一起诵读。而我为他的诗集作这样的序。 故选B。 【小题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重点字词:所以,用来;游目骋怀,纵目浏览,驰骋胸怀,抒发胸臆;极,尽;信,实在。 第二句重点字词:或,有时;注念,挂念;抗论,争辩;欣戚,忧乐。 参考译文: (1)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2)我生性愚昧无知,知道笃信古道,却不知道迎合时俗;时常惦记着把施恩于百姓作为自己的重任。凡是世人所谓投机取巧、行走捷径而取得成功的,我都不知道他们取得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因此我与达官贵人相背而行,最终没有遇到志趣相投的人(或“遇到赏识自己的人”)。隐退而努力学习,游息山野之间,虽然不是有过痛苦,但也不曾有过快乐的。 我年龄已进入暮年,才开始在黟县担任博士。博士的官位卑下,生活贫穷而没有权势,最为人所轻视、怠慢。而黟、歙邻近,歙县多有英才贤士,注重品行和道义,重视结交朋友。一时的俊杰大多依傍我而相互切磋砥砺,有时高谈当今的事务,挂念生民的忧乐,不禁感慨叹息,面对面歌咏。大概我平生的快乐,没有什么可超过这个了。 程君易田,尤其被人称赞为著材宿彦(德才兼备之士),也早晚跟随着我。他所写的诗歌,措辞朴实而寄寓深远,我曾说他有陶潜的遗风。易田执意尊奉我,我也非常器重易田。虽然这样,我毕竟老了,今年我年龄已七十三岁了,将归乡隐居在枞阳江边。而易田年龄已过四十,却仍然被困在生员(秀才)之列;且家里又贫困,在家乡不足以养活自己,也将到汝阴谋生。心想长期与诸位君子相处,是不可获得的。 共同居住共同研讨,一边弦歌一边诵读,欣欣然而忘记了疲倦。欢聚不久,离散随之而来,我在此大概还能独自快乐吗,不能吗?由于平生未曾有过相处快乐的人,只是因为与诸君子相处而快乐,如今却又因为相聚不能恒久而心生不快乐。回忆独自生活的时候,虽然没有什么快乐,但也没有什么不快乐。然而今日的不快乐,是由昔日的快乐而招来的。那造物主对于人,又怎么能使他长期快乐呢?于是,拿来易田的题名为“濠上吟”的诗集,反复咀嚼吟诵其诗,更加赞叹其文章之古朴,与其人之心灵、容貌相符合。我叮嘱他将其诗作板刻成集,用来与四方的知音一起诵读(或“而与四方的知音一起诵读它”)。而我为他的诗集作这样的序。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与子书以言其志:“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选自归去来兮辞并序) 注栗里:地方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B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C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D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传是陶潜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B“箪瓢”出自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和“瓢”分别是装饭和装水的容器。 C“束带”在古代指整饰衣冠系上腰带,文中意思是整饰衣服,迎接上司时整饰衣服表示庄重。 D“长吏”,指年纪比较大的官吏。古代的“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自幼志趣高雅,但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迈,不得不去做官;又因无法容忍官府的束缚,所以不久便又辞官。 B陶潜有志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怎奈身体瘦弱多病,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 C陶潜先后多次出仕,分别做了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终于不能忍受官府的束缚,彻底辞官归家,并赋归去来兮辞。 D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陶潜,但陶潜却不予理会。在陶潜前往庐山的途中,王弘便让陶潜的老朋友庞通之在半道上邀请他。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孩子很多,家里没有余粮,所赖以维持生活的(物资),(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 (2)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书”是“好”的宾语,与前文中间不能断,其后断,排除AB; “闲静”是“爱”的宾语,其后断,“开卷”是“有得”的主语,“开卷之前断”,排除D; 划线句子?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为本站会员(八戒)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